第614章 黃腸題湊

bookmark

見到放羊老頭是在他家的窯洞裡,這裡的民居不如南方那樣木結構還雕刻的那麼細,蓋房子的時候能湊齊房檁的木料就不錯了。

村裡大多都是窖院,村民在院裡坡前栽種樹木,窯院掩映在樹木林蔭之中,雞犬之聲相聞而不相見,人聲嘈雜而影蹤全無別具風情。

田婉清說在過去這裡的農民辛勤勞作一生,最基本的願望就是修建幾孔窯洞,有了窯娶了妻纔算成了家立了業,男人在黃土地上刨食,女人則在土窯洞裡操持家務、生兒育女。

老人的窯洞有些陳舊,不過被老伴操持的井井有條,窯壁用石灰塗抹,顯得白晃晃的乾爽亮堂,我們去的時候正好是中午,老人挺好客,讓老伴張羅了一鍋燴麪。

老人盤着腿和朱七抽着旱菸,閒聊了一上午,葉知秋才說到正事:“大爺,您可還記得之前拾到過一把金戟?”

“金戟?”老人眉頭一皺,臉上的皺紋更加深刻。“什麼東西?”

田雞把金戟拿出來擺在老人面前:“大爺,就是這個,您老可還有印象?”

“哦,這塊破銅爛鐵啊,記得,就這玩意我還賣了兩百塊呢。”

“大爺,這東西你還記得在什麼地方撿到的嗎?”田婉清問。

老人點點頭,說是在黃土嶺上,最開始沒有注意到,被露在外面金戟絆倒,挖出來一看也不知道這個奇形怪狀的東西幹嘛用,就插在放羊手杖上,後來被人看見居然出錢給買去。

我們讓老人帶我們去看看,老人點頭答應,說難道有客人來,吃完燴麪再去,從廚房出來的老伴隨意說,讓老人出去之前把窯洞頂找木樁支撐一下,最近雨多擔心會滲水。

看得出這家人條件不是很好,窯洞已經年久失修,裡面豎立了很多木樁來支撐窯洞,吃飯完田婉清拿出些錢,讓老兩口重新修葺窯洞,否則時間長了真擔心會坍塌。

兩個老人感激不盡,老伴坐在炕上和田婉清她們拉家常,我和田雞跟着老人幫忙先修補窯洞,被老人帶到羊圈裡面,他吃力的從堆砌的木料中搬運一根樹樁。

“大爺,您到一邊歇着,這事我來就成。”田雞讓老人站到一邊,扛起一根木頭時樣子有些詫異,轉頭對我說。“沒看出來,這木頭不大但這麼沉。”

這裡就是因爲木材稀少,所以當地居民纔會因地制宜修建窯洞,可我卻在羊圈裡看見幾十根黃色的木頭,再仔細一看,整個羊圈居然都是用木頭搭建,對於這裡的居民來說,這樣的羊圈似乎太過奢華。

就這些木材也足夠重新搭建一間磚木新房,我好奇的問:“大爺,這麼多木材,您堆在羊圈裡太浪費了,幹嘛不修間新的房子啊。”

“我都這歲數了折騰不起,一輩子住管了窯洞,聞不到黃土的味睡不踏實,再說,這木頭硬實跟鐵柱一樣,斧頭都砍不動。”

“別愣着過來幫忙。”田雞居然一個人還扛不起一根木頭。

我走到他身後擡起木頭,晃眼看了一眼,木色淡黃質地緻密,隱約還能聞到淡淡的木香,大約有我手臂粗大,我忽然在心裡暗暗一驚,回頭看向羊圈中堆放的那幾十根木頭:“大爺,這些木頭是您砍回來的?”

“怎麼可能,這方圓之內就沒這種木頭,我是在黃土嶺放羊的時候發現的,說來也奇怪,一根根就插在河道上,我是小孩的時候就有了,一直也沒有人拔出來過。”

老人取下嘴角的旱菸說,大約是他年輕那會,這裡接連下了半個多月的大雨,河道里都積了水,估計是地面給泡軟,等到雨停了之後,他發現這些木樁都鬆動,便給拖了出來,也不知道是什麼木頭,一晃也有幾十年,也不見腐爛所以搬回來屯着撐窯洞用。

我連忙放下肩頭的木頭,拍拍田雞肩膀:“叫其他人都出來。”

等到大家被叫出來,我指着地上的木頭問老人:“大爺,這些木頭你可還記得是從什麼地方帶回來的?”

“記得,當然記得,村裡誰都知道。”

“都知道?”

“我們這個地方卻木材,這樣硬實的木頭更是少之又少,在古河道的坳谷裡多着呢,像梅花樁一樣就長在河道上面,村裡人誰家缺木頭就去坳裡挖,現在是沒有了,全給村民扛回家修房子。”

“那這玩意修房子,還挺貴氣啊”我不由自主苦笑一聲。

老伴在屋裡叫老人進去生火煮麪,等老人走了之後,朱七蹲在地上,仔細看了木頭片刻,頓時大吃一驚:“鋼柏!”

“一棵剛柏還說是巧合,聽老人的意思,這裡的村民少說也搬走了河道上上百棵鋼柏,事情怕是不對勁。”我說。

“什麼是鋼柏?”

“就是柏樹木,剝去樹皮的柏木枋,即柏木之心,以木色淡黃而得名,其色黃而質地緻密,亦稱剛柏,因爲木質本身軟硬適中,有香氣,耐腐力強,在古時候也是貴木。”

“這木頭很貴?”宮爵疑惑不解。

“是貴氣的貴,一般人是不能用這樣的木頭。”朱七解釋。

葉知秋聽完面色大驚,連忙蹲到地上查看鋼柏,擡頭的時候目瞪口呆:“難不成這,這就是黃腸?!”

我和朱七同時點頭,田婉清更是激動不已:“黃腸題湊發現的甚少,如果是真的,那虢國國君的陵墓恐怕規格之高,超乎我們想象。”

“在在文獻中看見過關於黃腸題湊的記載,沒想到居然能親眼看見兩千多年前的黃腸。”薛心柔一臉震驚。

“媽,什麼是黃腸題湊啊?”

應悔元在旁邊給田雞解釋,黃腸題湊,文獻記載最早的出現在戰國時期,據書中記載,以柏木黃心致累棺外,故曰黃腸,木頭皆內向,故曰題湊。

黃腸就是柏樹木之心,並非是古人都用黃腸木,只有天子禮葬時,用柏木堆壘成棺槨形狀,外面有便房,也用柏木堆壘成,裡面放有大量陪葬品,原因主要是上古講究厚葬,一個墓地耗資數萬根巨木奢侈到了極點,一個墓地能用那麼多的優質木材是非一個人的財力所能支撐的。

而至於題湊是指墓室中的結構,是用黃腸柏木一是層層平鋪、疊壘,一般不用榫卯,而且所有木頭皆內向,堆壘成的框形結構,棺槨周圍用木頭壘起一圈牆,上面蓋上頂板,就像一間房子似的,外面還有便房,與梓宮、外藏槨、金縷玉衣等同屬帝王陵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黃腸題湊是天子專享,但經特賜,天子以下的諸侯、大夫、士也可用題湊,使用黃腸題湊,一方面在於表示墓主人的身份和地位,另一方面也有利於保護棺木,使之不受損壞。

“這種葬制在西漢之後便不再出現,如今出土的黃腸題湊少之又少,每一處都彌足珍貴,沒想到在黃河古道下面竟然會有一座黃腸題湊的國君古墓。”應悔元都感慨萬千。

“爸,既然是天子專用的葬制,規格一定很高,爲什麼西漢之後就沒有黃腸題湊了呢?”田雞問。

“要修建黃腸題湊,首先得采自深山窮谷中的名貴木材,裝飾精緻,製造考究耗資巨大,如今出土的黃腸題湊中,北京大葆臺古墓,黃心柏木多達一萬五千多根!”朱七站起身波瀾不驚說。“你當這些是隨便的木頭,那可是砍一根就少一根,後世天子即便是想修,也要有這麼多珍貴木頭才行。”

“虢國國君在修建陵墓的時候,剛好是周天子對黃河改道,勢必會先在上游築建水壩,因此會用到大量的木材,推測虢國國君便是利用造壩的工程,收集到大量的黃心柏木。”我點點頭說。

“不是說只有天子才能用黃腸題湊,虢國國君用這樣的葬制豈不是僭越了祖制?”宮爵問。

“虢國國君把陵墓修建在河道之下,勢必會考慮陵墓的牢固,採用黃腸題湊也合情合理,而且既然天子能賜予國君九錫之禮,賜賞黃腸題湊也在情理之中。”田婉清說。

“既然黃腸題湊如此牢固,爲什麼會出現在河道外面呢?”宮爵依舊疑惑不解。

“這個好解釋,老人說這裡曾經暴雨半月,想必古墓滲水嚴重,要知道黃腸題湊是不用榫卯,滲水之後柏木漂浮,慢慢穿透出河道這才被這裡的村民發現。”薛心柔不慌不忙說。

“柏木露在河道外面這個還好理解,但是爲什麼墓葬中九錫之一的金戟會出現在黃土嶺上呢?”葉知秋一籌莫展。

“說明虢國國君的墓有過塌陷,金戟是禮器而且中空,可以浮於水面,就是說”我擡起頭看向其他人。“古墓有裂口,只要我們找到這處裂口就能進入古墓。”

“應該沒那麼容易,賈巖在得到金戟之後,就已經挖掘過,如果下面真有古墓,賈巖不可能有遺漏,他說過河道中沉積的淤泥河沙堅若磐石,很難打下探洞,我們即便知道古墓大致的範圍,但是不可能長時間挖掘,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那處裂口。”應悔元說。

第616章 盡人事聽天命第396章 萬蛇之祖第389章 柳暗花明第120章 日久生情第261章 險象環生第291章 妙手回春第185章 奇窮第224章 龍跡第226章 禮賢下士第419章 造物主第513章 血色圖騰第2章 惡人谷第150章 南凌北卓第472章 幽都祭壇第713章 聖行錄第419章 造物主第758章 龍脈神殿第109章 百密一疏第266章 馬幫第288章 葬花溪第452章 苗巫第633章 功虧一簣第101章 諸神之戰第205章 蠍巢第559章 動搖的信念第617章 探墓奇術第579章 高塔頂層第54章 詐屍第271章 不爲瓦全第133章 凌家信物第719章 陰陽五行第686章 禁忌的力量第451章 墜龍石第244章 開誠佈公第401章 117第63章 畫皮第173章 遼東王第307章 調虎離山第662章 函谷著書第459章 草鬼婆第142章 猝死第49章 殺父之仇第283章 逃離第263章 愧疚第64章 生死契第611章 暗度陳倉第271章 船棺第585章 故地重遊第269章 陰眼第129章 重見天日第100章 玉雕第588章 自欺欺人第72章 失傳的語言第434章 珊瑚洞穴第54章 詐屍第4章 北邙陰棺第532章 試煉之牆第243章 弩陣第491章 蛇眼人第99章 不朽之神第654章 大海撈針第698章 禹貢九州第15章 尋龍點穴第1章 八大金剛第392章 蛇神的考驗第641章 新仇舊恨第54章 詐屍第225章 見面禮第276章 囑託第65章 對質第400章 東海基地第693章 伯牙絕弦第615章 黃河古道第104章 臣服第43章 照片第114章 酒入愁腸第492章 獻祭儀式第277章 屠神第757章 龍骸第663章 近朱者赤第672章 急中生智第146章 鯨吞水第398章 頭門島第670章 風水龍穴第394章 幻像第113章 價值連城第10章 玄武掛印第114章 酒入愁腸第566章 毀滅之力第499章 俯視衆生第533章 審判第15章 尋龍點穴第262章 作壁上觀第170章 我是誰?第283章 逃離第231章 黃雀在後第721章 井卦第168章 照片上的人第110章 柳暗花明第445章 死而復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