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9章 陰陽五行

bookmark

圖爾佔帶我們登上後山,站在山頂俯視,整個盛京皇宮盡收眼底,最醒目的就是大政殿和十王亭這塊區域,因爲沒有樹木的遮擋,裡面的建築一目瞭然,即便是縱橫的道路也清晰可見。..

積雪覆蓋着皇宮,到處一片銀裝素裹,我能清晰的看見正在皇宮中清理被積雪覆蓋道路的人。

只不過站在這裡和看微縮景觀圖並沒有太大的區別,皇宮的全貌雖然更加直觀,但是我們始終瞧不出有什麼不尋常的地方。

“翻來覆去看都是一個樣的啊,在佈局裡能留下什麼線索?”田雞焦頭爛額說。

“你能看出什麼嗎?”葉九卿轉頭問我。

我無力嘆息一聲搖頭,盛京皇宮的格局我已經瞭然於心,整個皇宮以崇政殿爲中心,從大清門到清寧宮爲一條中軸線,將黃宮分爲東、中、西三路。

中路爲故宮主體,崇政殿爲主體的核心,是皇太極處理朝政之所,配以飛龍翔鳳師善齋、協中齋、日華樓。

後面有鳳凰樓、清寧宮,還有皇帝妃嬪寢居的東西配宮,以及頤和殿、介祉宮等,東路就是如今我們正在看的區域,以大政殿爲中心,輔以左右十王亭。

佈局左右對稱厚重莊嚴,從整體上看中規中矩,但吸收了中原建築的特點,除了一些細節上處理不夠完善外,實在沒有什麼可以挑剔的地方,比如清太祖在東路修建的建築,明顯和皇宮中其他建築格局截然不同。

想必清太祖在規劃和設計盛京皇宮的時候,只關注到了東路的區域,至於其他地方根本沒有在他的構想範圍之內,再加之清太祖的汗諭,不樹、不改和不修導致東路建築雖然在皇宮的範圍之內,但是看上去卻好像是單獨存在,特別是如今我們站在山頂俯視,看的格外明顯。

“我還真沒看出什麼來,如果非要說的話,盛京皇宮的規劃有些雜亂,我估計清太祖的初衷僅僅是爲了修東路,至於周圍的建築完全不在他的考慮範圍之內。”我回答。

“不是問你皇宮的格局,我是問你這裡的風水。”葉九卿一臉沉穩。

“風水”

我對風水堪輿涉獵並不多,小時候接觸過入地眼全書,後來封承也逼我學過一些地相,葉九卿教我最多,因爲真正的探墓高手必須對風水堪輿有了解。

“凌老爺子都說這裡是虎眼穴,想必這地方的風水不會差到什麼地方去吧。”白近在旁邊說。

葉九卿這樣問我,必定有原因,我把思緒從皇宮中收回來,極目遠眺四周山水,之前沒有留意,如今仔細一看心裡不由大吃一驚。

盛京屬於棋盤山和輝山來龍,爲長白山之餘脈,經大興安嶺、小興安嶺層層脫換,千里迢迢綿延而來,我從包裡拿出地圖,再對比這裡山勢就不難發現。

整個遼東其形狀酷似虎頭,遼東灣一帶爲虎口,錦州至山海關一線爲虎上齶,營口至旅大爲虎下齶,而盛京恰恰位居虎眼之位,難怪凌霄此處是虎眼穴,其虎目圓瞪,虎視中原,乃是天人感應,物象寓天機。

“看樣子清太祖在定都盛京之前,並非是隨意挑選的,從皇宮建築特點來看,清太祖對中原文化極其嚮往,傳聞他深信風水堪輿之術,可能未必是空穴來風。”我看着眼前起伏的山勢感慨萬千。

“關於選址定都盛京,先輩還流傳,太祖爺屯兵遼陽期間,有大臣來報,有五彩鳳凰落於瀋水之陽,天降祥瑞,光芒四射,引百鳥朝鳴,久聚不散。”圖爾佔在旁邊點點頭說。“鳳凰不落無福之地,其落腳之處必是風水寶地,因此,太祖爺決定順承天意,速遷都盛京。”

“你們看見皇宮四方的石塔了嗎?”白近擡手指着山下對我們說。“清太祖在修盛京皇宮之前,先在皇宮的東西南北四方修建興國四塔,上一次我帶凌老爺子來這裡,他老人家看了之後歎爲觀止,說此四塔鞏固基業,護國安泰,明爲鎮懾、稱霸四方,暗乃攏聚、汲取王氣,禳除諸煞乖戾。”

“從風水上說,這四塔的確是神來之筆,大有侍衛庇佑之象,如此再看盛京皇宮,前有瀋水和運河,玉帶水纏腰,兜抱環繞皇宮,侍衛、朝拜之象俱集。”不得不承認這裡風水的確難得一見,說了半天沒聽見葉九卿的聲音,轉頭看向他。“爲什麼突然提及風水?”

“此地風水霸道,想必清太祖必得高人指點,不光僅僅是盛京皇宮,就連這裡的陰宅也大有學問。”

葉九卿一邊說一邊擡手指向遠方,西南方的清永陵屬於懸龍結穴,一字並葬清太祖的五位祖先,其風水格局爲五龍捧聖,捧得真龍問鼎中原。

而盛京皇宮的東面是福陵、北面是昭陵其風水含義是,東陵天柱山頂天立地,稱霸建業,以擎起清朝萬代江山,北陵蓄水羅城堂局,吸納財氣,富養國力,以綿延八旗子孫。

“清太祖選址定都在盛京,在風水上可謂花盡心思。”

“爸,我們是來看東路皇宮格局的,您怎麼說到風水上去了,這完全不沾邊啊。”

“清太祖既然如此看重風水,那麼修建大政殿和十王亭時,必定也會以風水爲主,難不成清太祖留下的線索和風水有關?”我終於明白葉九卿的提示。

“對,清太祖就是在風水上大做文章,包括他親手修建的大政殿和十王亭也是如此。”葉九卿點點頭。

“風水地相我是半吊子,莫非你看出了端倪?”我連忙問。

“關鍵就在下面的十王亭,是按照大清八旗的順序排列,之前還沒覺察到,放在盛京皇宮之中,這學問就大了。”葉九卿說。

“滿清八旗由來已久,是從原來四旗擴充而成,本無高下之分,後來加強皇權,正黃旗與正白旗歸皇帝統屬。入關以後,宗室王公皆分隸鑲白、正紅、鑲紅、正藍、鑲藍等五旗,如此始有上三旗,下五旗之分。”圖爾佔在旁邊解釋。

“是啊,關於大清八旗我還是挺了解的,無論是攻城略地還是駐防守土,一般都是兩黃居北,兩白旗居東,兩藍旗居南,兩紅旗居西。”白近也有些疑惑不解說。“這個似乎和風水玄學沒什麼關係吧?”

“風水堪輿我知道你從來沒興趣,不過最簡單的陰陽五行你應該還記得吧。”葉九卿笑着問我。

“金木水火土。”我茫然點頭。

“這陰陽五行又是怎麼排列呢?”葉九卿繼續問。

“按着五行學說,北方黑色屬水,南方紅色屬火,西方白色屬金,東方綠色屬木,中央黃色屬土。我回答。”

“那你再看看下面十王亭的排列。”葉九卿笑着說。

“兩黃居北,黃屬土,而北方屬水,這方位不對啊”我眉頭一皺。

“是相剋!”葉知秋突然興奮不已說。“八旗方位的佈置是根據陰陽五行相生相剋的原理,把象徵土的兩黃旗放在北面去克北方所屬的水,把象徵水的兩藍旗放到南面去克南方所屬的火,把象徵金的兩白旗放在東面去克東方所屬的木,把象徵火的兩紅旗放在西面去克西方所屬的金。”

聽葉知秋說完,我這才反應過來,萬萬沒想到大清八旗居然是按照陰陽五行來佈置,不過細想也合情合理,其實這並不是什麼玄學,而是兵法戰陣,八旗是清太祖所創,傳授他八旗的人一定就是白家先祖。

玄學的起源就是從月宮九龍舫開始,白家先祖掌握這些不足爲奇,傳授給清太祖是排兵佈陣的辦法,這和幾千年前,傳聞中九天玄女傳授黃帝龍甲神章如出一轍,清太祖就是靠着白家先祖指點,精心設置的八旗勁旅纔會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十王亭是根據五行方位來修建,清太祖運用陰陽五行之術到底想傳遞什麼呢?”我揉着額頭來回走動。

其他人對玄學渾然不知,也幫不上忙,見我和葉九卿一言不發思索,也沒人出聲打擾,葉九卿撓撓稀疏的頭髮,在凜冽的寒風中瑟瑟發抖。

“葉哥,遼東這天氣我擔心你這身子骨怕是受不了,來,喝一口暖和暖和。”白近把隨身帶在身邊就酒瓶遞過去。

葉九卿估計是真被凍着,二話沒說接過去喝了一口,可放下酒瓶的時候,葉九卿整個人突然愣住,酒從瓶口全流淌到他身上,可葉九卿還是一動不動站着,手中依舊還舉着酒瓶。

我走到他身邊時,發現葉九卿全神貫注看着酒瓶,嘴漸漸的張開,我不知道一個酒瓶爲什麼會讓他看的如此入神,下意識望過去,這才意識到,他看的並不是酒瓶,而是透過酒瓶看見了山下的盛京皇宮。

葉九卿手一鬆,酒瓶摔落在地上,他有些激動的緩緩擡起手,在我面前比劃出一個圓,大小剛好把盛京皇宮圈在裡面,然後聲音有些顫抖的問:“你看見了什麼?”

第432章 憧憬第85章 神殿禁衛第87章 被選中的人第164章 佛手拈花第242章 雲龍陛石第399章 不同戴天第565章 血色之恥第82章 三尸蠱第463章 燃燒的石洞第588章 自欺欺人第151章 卓爾不羣第649章 秩序第431章 黑鱗鮫人第556章 最後的屏障第601章 投其所好第382章 雕青第542章 山洞謎窟第278章 神的蹤跡第509章 暗藏的地點第683章 水火不容第100章 玉雕第621章 玉石棺底第223章 真龍第141章 人皮面具第118章 十三道門楣第259章 長壽仙人第539章 一念之仁第275章 玉豬龍第277章 出爾反爾第424章 相柳第537章 沙海古城第656章 狹路相逢第515章 身陷重圍第688章 熟悉的殺戮第465章 大祭司第693章 伯牙絕弦第580章 物是人非第500章 傳承第717章 龍蟠虎踞第32章 青木川第286章 大難不死第302章 如期而至第166章 峰迴路轉第202章 死而復生第204章 恍如隔世第709章 人去樓空第412章 禁錮的時空第309章 三綱五常第289章 十里秦淮第484章 趕盡殺絕第622章 玉牌第268章 金盆洗手第122章 煙雨佳人第684章 共存的辦法第245章 金山第143章 一報還一報第520章 一步之遙第466章 蛻變第583章 推心置腹第21章 紅粉骷髏第86章 十二祖古神第25章 北邙嬰棺第289章 十里秦淮第90章 祭品第69章 紫微十二神第300章 原地待命第756章 破釜沉舟第593章 承諾第630章 穆王西征第549章 全息圖第594章 旁觀者清第620章 尊右賤左第544章 神血的記憶第252章 人不可貌相第183章 地宮琥珀第535章 遺忘的真相第416章 蠱雕第442章 手足情深第277章 屠神第23章 閻王蛭第222章 有跡可循第429章 疆場第414章 山中方一日第238章 海底入口第495章 滴水不漏第67章 機緣巧合第586章 王冠第151章 卓爾不羣第667章 銀柱天池第75章 祖神之殿第241章 不期而遇第31章 隻手遮天第734章 陰陽相巡懸龍蹤第2章 惡人谷第651張 無心插柳第228章 田雞的秘密第8章 同舟共濟第755章 斷龍石第631章 崑崙神女第261章 鴻蒙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