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2章 天啓掘陵

bookmark

我讓圖爾佔繼續往下翻譯,後面發生的事和我猜想的差不多,大清入關之後,白古向清太祖提出,若是想要江山永固就必須在遼東龍脈之上修建神陵。

清太祖心中白古就是神,他的要求又豈會違背,只不過清太祖一生戎馬,對風水堪輿之術並不涉獵,但也不需要他明白,白古讓清太祖只需要做三件事。

第一件便是封禁東北,第二件是調派修建的人手,第三件最爲重要,龍脈之地關係大清國運,若是被人知曉蓄意破壞的話會導致大清衰亡。

“前面兩件還能理解,封禁東北是不想有人知曉龍脈之地的位置,調派人手是爲了儘快完工。”田雞在旁邊苦笑一聲。“這第三件嘛,白古明顯是假風水地相在誘導清太祖,怎麼說白古都是無所不能的神,居然也會騙人啊。”

“就是,清太祖明明見識過白古的神力,他能得天下靠的是白古的幫助,居然會相信風水之說。”薛心柔說。

“這話可不能這樣說,所謂一命二運三風水,不是有句話說的好,命窮累死鬼,從古到今,有多少人因爲不知道自己的命而庸碌無爲,有多少人知道了自己的命卻不願意改動鑄下大錯,甚至丟了性命!”葉九卿一本正經說。

“爸,風水一說說真的我一直不信,還有什麼所謂的命和運,這個東西太玄乎了,反正我認爲,命在自己的手中,真正能改變命運的只有自己。”葉知秋說。

“漢初三傑之一的韓信就是知命不改的典型,他精通將兵之道,不懂明哲保身,才奇人慾殺,骨傲世難容,被呂后斬於未央宮,臨刑憶蒯通,悔之晚矣!如果當年聽從蒯通的話,非但不會命喪婦人之手,還能問鼎天下,這就是知命不改的下場!”葉九卿侃侃而談。

“韓信是功高蓋主,又不知道功成身退,是怕他造反才殺了他,怎麼能說是他的命。”葉知秋小聲嘀咕。

“扯遠了,我就說說而已,且不說風水有沒有用,清太祖見識過白古的厲害,不管白古說什麼,清太祖都會言聽計從,何況古往今來,這龍脈讓多少人趨之若鶩,其中的奇門遁甲就被稱爲帝王之術,就是說只有帝王能窺探其中精要。”葉九卿也不和她爭辯,摸摸葉知秋頭問。“那你再想想,這奇門遁甲又是誰傳下來?”

“凌璇。”田雞說。

“對嘛,這是神才能掌握的東西,又豈能沒有用。”葉九卿笑着說。

“知秋,我之前也不相信這些,可是自從開始接觸月宮九龍舫後,發現之前很多沒有依據和無法解釋的事,並不能認爲不存在和不可能。”薛心柔一臉認真說。

“心柔姐,該不會你也相信這個了吧?”葉知秋問。

“縱觀華夏曆史,事關國家存亡之際,就會有謀士獻出厭勝之術,其中挖祖墳斷龍脈之事屢屢發生,既然存在就說明還是有一定的道理。”薛心柔說。

“心柔姐,我們可是學考古的,凡是都要嚴謹,你所說的無憑無據,完全沒有依據啊。”葉知秋據理力爭。

“也不是啊,比如中和三年,有相地者密報,在金州牛山附近有黃巢谷,爲黃巢的發跡寶地,若破黃巢天氣子運,當掘此山。”薛心柔心平氣和說。“唐帝李儇真的信以爲真,派萬把人去挖斷牛山,黃巢不久兵敗自殺。”

“我是守陵的,風水地相有沒有用我不知道,不過在這本金冊中,太祖爺倒是提到了和風水龍脈有關的事。”圖爾佔說。

“清太祖提到了龍脈?!”白近眉頭一皺。“上面怎麼說的?”

圖爾佔翻看金冊對我們說,天啓年雷營衛到遼東節制李成樑的軍權,並對清太祖一族進行滅殺,清太祖僥倖逃過一劫,不過雷營衛在遼東駐紮了很長一段時間。

並且以皇命要求李成樑,泄女真人王氣,搗毀金國帝王陵寑,金帝陵位於大房山系的雲峰山,有名有號的陵寑共有十七座,雲龍山佈列九條山樑,似龍奔騰而下,故又稱九龍山。

九龍山的九條山樑由高到低,依次順勢展開,中峰正前方是高聳的山壁,近處則是一處中間低平,兩邊凸起的山崗,東側有連綿不斷的山頭,西側則分佈着多個小山包。當時主峰下,泉水環流終年不息,層林重疊紫氣繚繞。

九山龍的山形地貌正好符合這些風水要義,李成樑派遣大軍去九龍山掘陵,在砸毀全部地面建築後,又掘開各陵地宮,用散落在地的石柱、欄杆一類的建築構件和亂石關塞死。

“這件事我知道,並非是後人杜撰出來,史稱天啓掘陵。”白近聽完點點頭說。“結果挖來挖去,卻漏了最爲重要的龍脈,也是遼東真正的龍脈。”

“不是漏了,是找不到。”我淡淡一笑,所謂的天啓掘陵,後世把這個罪名算到大明皇帝頭上,不用說,這應該是我下達的命令纔對,當然不是想掘斷什麼龍脈。

白古和羽龍在遼東墜落,當時我應該猜到,白古要去的地方就是最後一處龍氣之地,凌璇隱藏了這條龍脈,所以我纔會下令在遼東到處尋找。

“清太祖既然修建龍脈神殿,在金冊上可有提及神殿的位置?”我連忙問。

圖爾佔往下看了片刻,搖搖頭對我們說,白古向清太祖許諾,只要修建完成龍脈神殿,可讓其永生不朽,清太祖大喜過望知道事關重大,調派鑲黃旗留守赫圖阿拉,聽候白古差遣修建神殿。

然後封禁東北,最開始的時候,清太祖對此事深信不疑,畢竟一個能賜予自己天下的神,在清太祖心目中白古有着通天徹地的神通。

清太祖認爲神殿的修建是用來供奉白古,爲了表示對神的恭敬,清太祖讓把從中原搜刮來的財富全都運往赫圖阿拉,一併送往龍脈神殿,這曠世的寶藏只有神纔有享用的資格。

“清太祖這是下了血本啊。”田雞聽到這裡苦笑一聲。“供奉一個神簡直是傾盡所有。”

“那是因爲白古許諾他長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他既然能坐擁天下,財富又算的了什麼,真正能讓清太祖看重的是長生不死。”我說。

“既然清太祖對白古如此虔誠恭敬,爲什麼後來會提防白家後人。”宮爵環顧四周很疑惑說。“而且還偷偷修建這裡呢?”

圖爾佔看着金冊上記載的內容說,封禁東北的命令下達之後,白古帶着留下的鑲黃旗大軍修建龍脈神殿,清太祖最初並沒有質疑過,但是關於神殿的位置和下落以及修建的進展,白古不向任何人透露。

當然,清太祖也不敢詢問,只能偷偷向換防的兵將打探,結果讓清太祖大爲震驚,這些曾經參與過龍脈神殿修建的兵將,竟然沒有一個人記得發生過什麼事。

所有人猶如黃粱一夢,記憶全都停在進入赫圖阿拉的那一刻,清太祖知道白古神力通天,但此舉讓清太祖意識到,白古並沒有打算把龍脈神殿的秘密告之任何人,包括清太祖在內。

但那畢竟是大清龍脈所在,即便白古是神,但把大清命脈交由在一個神的手中,清太祖擔心白古能扶持一個家破人亡的自己問鼎天下,就沒有白古做不到的事,於是清太祖向赫圖阿拉留守的守陵人下達秘旨,要求記載所有出入聖城的人和貨以及時間,這便是後來我們看見的聖行錄。

“這清太祖也太小氣了吧,怎麼說白家先祖都幫他得了天下,就一個修建龍脈神陵的要求,那些金銀珠寶都是清太祖自個要去供奉的,怎麼到頭還心痛捨不得,居然派人記載運送了多少財富。”田雞說。

“財富可以慢慢積累,清太祖看重的是長生不死,既然有辦法永生,再多的財富都能得到。”我搖搖頭淡淡一笑說。“我現在才明白,清太祖讓守陵人記載聖行錄真正的用意。”

“什麼用意?”宮爵問。

“所有參與龍脈神殿修建的人,記憶都被白古抹去,而清太祖又不敢違背白古的神諭,更不敢詢問神殿下落,所以他得靠自己去調查。”我笑着回答。

“他是在計算時間和路程!”葉九卿猛然擡起頭。

“對,這就是清太祖要求守陵人記載聖行錄的目的,清太祖是打算通過進出赫圖阿拉的人,停留和往返的時間。”

我點點頭說,在赫圖阿拉出入的有兩種人,一種是從關內負責押運財富前往聖城的兵將,而另一種是留守在赫圖阿拉修建神殿的大軍,這些兵卒會到聖城運送財富前往神殿。

清太祖真正要記錄的其實是這些人,聖行錄上有詳實的出入記錄,以及時間和人名,通過查看同一個人來回聖城的時間,就能大致推斷出神殿的位置和區域。

不過清太祖擔心此舉會被白古覺察,因此用記載從關內押送財富來掩飾,這個辦法居然成功了,白古並沒有意識到清太祖的用意。

第203章 離殤第58章 耳聽八方第680章 他鄉遇故知第401章 117第558章 征伐四方第663章 近朱者赤第573章 君臨天下第570章 雪域誓師第476章 不朽第685章 冥頑不靈第271章 不爲瓦全第28章 白玉壁畫第245章 金山第433章 謊言第553章 忠肝義膽第195章 地宮碑文第98章 青銅蚩尤第146章 鯨吞水第214章 生日第242章 心狠手辣第691章 永無止境第551章 繼承的神力第223章 真龍第164章 佛手拈花第274章 虐殺第273章 血墨披風第557章 青丘之王第69章 紫微十二神第2章 惡人谷第659章 長生仙宮第464章 天絲蠱第116章 天啓青花第628章 八龍之駿第417章 泥足深陷第298章 陳年往事第233章 痞子第527章 虎狼之師第174章 大清龍脈第655章 引火自焚第274章 身不由己第126章 錦衣繡春第27章 十二章紋第254章 九龍船上的人第525章 青丘國第735章 陰陽交替第76章 守陵人第144章 萬象神宮第240章 同門第259章 長壽仙人第246章 成王敗寇第21章 紅粉骷髏第491章 蛇眼人第444章 榮耀第276章 夢魘第224章 座山雕第282章 鳳阿嶺第276章 夢魘第628章 八龍之駿第544章 神血的記憶第713章 聖行錄第479章 雙面神第599章 柳暗花明第244章 開誠佈公第419章 造物主第79章 神之禁地第659章 長生仙宮第757章 龍骸第530章 輪迴第249章 知遇之恩第79章 神之禁地第241章 不期而遇第496章 有恃無恐第223章 真龍第431章 黑鱗鮫人第274章 身不由己第318章 幕後人第754章 近在咫尺第75章 祖神之殿第156章 分贓不均第636章 秦嶺龍眼第301章 遺言第454章 骷髏麒麟第449章 籌碼第584章 贗品第702章 陳年往事第208章 古來征戰幾人回第263章 同歸於盡第238章 勾雷紋龍飾第726章 薩滿神堂第270章 古蜀遺蹟第183章 地宮琥珀第277章 屠神第17章 不共戴天第230章 大隱隱於市第171章 西出陽關無故人第230章 碣石金宮第72章 失傳的語言第630章 穆王西征第449章 籌碼第246章 信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