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歷史是一面鏡子_坦贊鐵路的意義

坦贊鐵路的意義

坦贊鐵路是我國改革開放之前對外援建的最大項目。這條全長1860.5公里的鐵路,於1970年10月開工修建,1976年7月竣工。修建鐵路的資金,是由中國政府向坦桑尼亞政府提供的9.88億人民幣(約摺合1.5億英鎊)無息貸款。1.5億英鎊,對於當時的中國來說,是很大一筆錢,相當於我國當時外匯儲備的1/3以上。

要不要上這個項目?當時,中國國內是有不同意見的。有的同志認爲項目太大,工程難度太高,連技術那麼先進的西方國家,面對這一工程都望而卻步。中國把這個項目承擔下來,風險太大。有的同志還認爲,這個項目超出了我們的國力,還是搞一點小項目爲好。

改革開放之初,批評坦贊鐵路的意見就更多了。有同志說,中國國內那麼窮,老百姓都吃不飽,還要花那麼多錢去援助外國,批評這是“打腫臉充胖子”,好大喜功。

從坦贊鐵路竣工到現在,將近40年過去了。這40年不論是中國,還是世界,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把坦贊鐵路放在這樣一個大變化的背景下來審視,確實給人以重要的啓示。

中國人走向世界的時候,必須佔領道義的制高點

什麼是道義的制高點?一個國家的利益絕不能稱爲道義的制高點,考慮到人類的利益,從推動人類進步的角度出發,才能佔領道義的制高點。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在世界範圍內,出現了一場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的偉大運動。這場運動規模巨大,席捲全球,代表着人類進步的潮流,是對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殘酷剝削和壓迫的反抗。

民族獨立和解放,是當時時代的潮流。在這股潮流的衝擊下,一個個殖民帝國解體,一大批非洲、亞洲和拉丁美洲的國家取得了民族獨立和解放。這些國家在政治上取得獨立之後,面臨的最嚴峻的挑戰是發展經濟,改善人民生活。要發展經濟,必須進行基礎設施的建設,鐵路、公路、港口必須先行。爲此,他們需要大量的資金、技術和設備。西方大國這些全有,但是,新獨立的國家要取得他們的資金、技術和設備,必須接受西方國家的苛刻條件。這是新獨立的國家很不願意的。

1964年2月18日,周恩來總理訪問亞非14國期間提出了對外援助八項原則:

(一)中國政府一貫根據平等互利的原則對外提供援助。

(二)嚴格遵守受援國的主權,絕不附帶任何條件和要求任何特權。

(三)以無息或低息貸款的方式提供經濟援助,在需要時可減輕受援國的負擔。

(四)提供援助的目的不是造成受援國對中國的依賴,而是幫助受援國逐步走上自力更生、經濟上獨立發展的道路。

(五)所援建的項目,力求投資少、收效快,使受援國能夠增加收入,積累資金。

(六)中國提供自己所能生產的、質量最好的設備和物資,並據國際市場價格議價,如有不合乎商定的規格和

質量者,中國保證退換。

(七)所提供的任何一種技術援助,保證使受援國人員充分掌握這種技術。

(八)中國所派出的專家,同受援國自己的專家享受同樣的物質待遇,不容許有任何特殊要求和享受。

請大家仔細讀一讀這八條,社會主義中國提出的這八條,與西方國家向新獨立的國家提供援助的條件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十分明顯,周恩來總理這八條佔領了道義的制高點。這八條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反映出中國是在真心實意地幫助新獨立的國家發展經濟,改善人民生活,推動社會進步。

今天大家都說,中國在對外關係中要提高自己的軟實力。什麼是軟實力?不佔領道義制高點有軟實力嗎?儘管當時提出這八條的時候中國的國力還很弱,但是,這八條卻成爲當時中國對外關係中很重要的軟實力。坦贊鐵路的修建,就是實踐這八條的具體行動。這八條提出來後,受到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國家和人民的高度讚揚。你不能不佩服毛主席、周總理老一輩革命家的睿智、膽略和遠見。

將欲取之,必先與之

在發展對外經濟合作的過程中,處理好“取”和“予”的關係至關重要,也很自然。比較今天中國同世界各國合作的深度和廣度,較之20世紀70年代初,幾乎不可同日而語。我們對外合作大大向前邁進了。爲什麼能發展得這麼快?關鍵是我們的對外合作,是以平等互利爲基礎的。合作不僅對中國有利,對外方也有利,而且不是小利,是大利。這樣,外方同中國的合作纔會積極性越來越高,合作規模越來越大。

在中國與世界的合作大發展的時候,有人提出了“國家利益最大化”的口號。這個口號聽起來好像非常“豪邁”,非常“愛國”。但仔細想一想,問題很大。認識事物有時需要逆向思維。如果外國同中國合作時提出,要使他們的國家利益最大化,你會做何感想?你一定會認爲,那是要使中國的利益最小化。這樣的國家,你願意同它合作嗎?這句口號反映出我們有些人的淺薄和無知。

再看一看坦贊鐵路的建設,我們馬上能得到的東西並不多。但這是不是得不償失呢?絕對不是!中國按照援外的八項原則去修鐵路,非洲受到震動。當時坦桑尼亞總統尼雷爾一針見血地指出:“過去,外國也在非洲修過鐵路、公路,那是爲了掠奪。中國修建坦贊鐵路,那是爲了幫助非洲發展。”話不長,概括得多麼好啊!非洲人通過中國修建坦贊鐵路的行動,看清楚中國人是真心實意在幫助非洲,把非洲人的事當成自己的事情辦。那麼非洲人也把中國人的事當成自己的事情辦。當時,非洲人最能夠幫助中國的,是支持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1971年10月,當第26屆聯大討論中國代表權問題的時候,尼雷爾總統親自飛到紐約,坐鎮指揮。坦桑尼亞向聯合國派出了自己最優秀的外交官薩利姆擔任常駐聯合國代表。薩利姆在聯大辯論中國代表權時,與美國等國家脣槍舌劍,衝鋒陷陣,打得非

常漂亮。阿爾及利亞外長布特弗利卡(即阿爾及利亞現任總統)在聯大會議現場坐鎮指揮。1971年10月25日,第26屆聯大以76票贊成、35票反對、17票棄權的壓倒性多數通過了2758號決議,恢復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以及其附屬機構中的合法權利。消息傳來,毛主席感動了,說是非洲兄弟把我們擡進了聯合國。

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合法席位,標誌着中國外交進入了一個新階段。1971年,與中國的建交國僅有64國,不到聯合國會員國的一半。但此後,大批國家紛紛與中國建交。到1979年中美建交時,與中國的建交國猛增到113國。包括美國在內的絕大多數發達國家,都是在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後與中國建交的。這爲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方針創造了多麼好的國際環境啊!這樣一個大好的國際環境,你拿多少錢也買不來!

必須指出,當年毛主席、周總理決定修建坦贊鐵路時,並沒有料到會帶來這樣的結果。但是,中國做出修建鐵路的決定,向世界表明:中國對發展中國家的援助是真心的;在國際關係中是主持公道的,從而佔領了道義制高點,爭得了人心。人心的向背是至關重要的。這應了老子在《道德經》中所說的:“聖人不積,既以爲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

必須用國際主義精神教育民衆,特別是走向世界的企業家

2013年3月25日,習近平主席在援坦中國專家公墓前,動情地讚揚5萬多名中國專家和工人在修建坦贊鐵路過程中用生命詮釋了偉大的國際主義精神。什麼是國際主義精神?當年,周總理提出的援外八項原則,今天習近平主席所強調的平等、互利、合作、共贏,就是國際主義精神。

回顧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外交史,可以清楚地看到,在我們國際上遇到困難的時候,能夠挺身而出,不顧西方國家的強大壓力,支持中國的,很多是發展中國家,特別是非洲國家。我們今天在外交上仍然在享受當年毛主席、周總理領導下所執行的外交政策的碩果。

今天,中國企業在走向世界,不僅走向發達國家,而且走向亞洲、非洲、拉丁美洲。拿非洲而言,中非合作的成果是巨大的。但問題也有另外一面,我們有些人,有些企業,把當年毛主席、周總理教導的精神,把今天黨和政府提倡的精神完全置之腦後,坑蒙拐騙的事情時有發生。爲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缺乏用國際主義精神來教育中國公民是原因之一。當年,修建坦贊鐵路的專家、技術人員、工人,在出國之前都經過嚴格的培訓,都要學習援外的八條,都經受過國際主義教育的薰陶。他們到了坦桑尼亞之後,還經常用這八條檢查自己的行爲和工作。這種好的作風今天不僅應當繼承下去,而且還要發揚光大。

坦贊鐵路是中非合作史上的一座豐碑,它將激勵後人,在新世紀將中非合作發展得更好,不僅造福於非洲和中國,而且造福於全世界。

(本章完)

第三章 如何做大國_文明對話是人類進步的動力第一章 世界秩序與中國_圍繞亞投行的全球大辯論第一章 世界秩序與中國_歐洲在中國外交棋盤上地位上升第一章 世界秩序與中國_從戰爭中吸取教訓第三章 如何做大國_偏激不是愛國第二章 中國外交需要大戰略_中國外交的基本戰略判斷第二章 中國外交需要大戰略_重視正在崛起的非洲第一章 世界秩序與中國_中國堅持不結盟第四章 歷史是一面鏡子_鄧小平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第四章 歷史是一面鏡子_小平同志的外交智慧第三章 如何做大國_不要狹隘地理解中國形象第三章 如何做大國_偏激不是愛國第二章 中國外交需要大戰略_中國外交的基本戰略判斷第一章 世界秩序與中國_習主席成功訪美的啓示第二章 中國外交需要大戰略_與南亞合作的天時、地利、人和第四章 歷史是一面鏡子_中國入世談判二三事第五章 走向世界的心態與姿態_中國企業全球化之我見第一章 世界秩序與中國_圍繞亞投行的全球大辯論第五章 走向世界的心態與姿態_中國企業全球化之我見第二章 中國外交需要大戰略_構築中日戰略互惠關係第二章 中國外交需要大戰略_“我這次訪歐是爲和平而來”第二章 中國外交需要大戰略_“我這次訪歐是爲和平而來”第五章 走向世界的心態與姿態_民辦教育對提高國民素質大有可爲第二章 中國外交需要大戰略_中法關係:順勢而爲,影響深遠第一章 世界秩序與中國_從戰爭中吸取教訓第一章 世界秩序與中國_亞洲能解決自身的安全問題嗎第五章 走向世界的心態與姿態_綠色的召喚第四章 歷史是一面鏡子_中國入世談判二三事第四章 歷史是一面鏡子_沒有南方談話,就沒有中國的今天第二章 中國外交需要大戰略_構築中日戰略互惠關係第三章 如何做大國_狹隘的民族主義害人害己第三章 如何做大國_講好中國故事第二章 中國外交需要大戰略_抓住用好戰略機遇期第一章 世界秩序與中國_圍繞亞投行的全球大辯論第一章 世界秩序與中國_習主席成功訪美的啓示第一章 世界秩序與中國_中國堅持不結盟第二章 中國外交需要大戰略_中美關係:新階段,挑戰多,有希望第三章 如何做大國_不要狹隘地理解中國形象第二章 中國外交需要大戰略_重視正在崛起的非洲第四章 歷史是一面鏡子_伊拉克戰爭有感第二章 中國外交需要大戰略_“我這次訪歐是爲和平而來”第一章 世界秩序與中國_圍繞亞投行的全球大辯論第五章 走向世界的心態與姿態_創新驅動發展第三章 如何做大國_講好中國故事第五章 走向世界的心態與姿態_城鎮化是大課題第二章 中國外交需要大戰略_“我這次訪歐是爲和平而來”第五章 走向世界的心態與姿態_創新驅動發展第五章 走向世界的心態與姿態_中國企業全球化之我見第三章 如何做大國_狹隘的民族主義害人害己第四章 歷史是一面鏡子_坦贊鐵路的意義第二章 中國外交需要大戰略_抓住用好戰略機遇期第二章 中國外交需要大戰略_亞洲金融合作面臨巨大機遇第三章 如何做大國_世界也需要中國夢第四章 歷史是一面鏡子_鄧小平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第四章 歷史是一面鏡子_對蘇聯解體的思考第四章 歷史是一面鏡子_坦贊鐵路的意義第一章 世界秩序與中國_歐洲在中國外交棋盤上地位上升第二章 中國外交需要大戰略_與南亞合作的天時、地利、人和第二章 中國外交需要大戰略_與南亞合作的天時、地利、人和第五章 走向世界的心態與姿態_城市形象是生產力第三章 如何做大國_認識一個真實的中國第三章 如何做大國_偏激不是愛國第五章 走向世界的心態與姿態_創新驅動發展第三章 如何做大國_不要狹隘地理解中國形象第三章 如何做大國_冷靜客觀看待國外對中國的評論第五章 走向世界的心態與姿態_民營企業家組團訪歐的意義第五章 走向世界的心態與姿態_民辦教育對提高國民素質大有可爲第二章 中國外交需要大戰略_“我這次訪歐是爲和平而來”第二章 中國外交需要大戰略_一次影響深遠的歷史性會晤第四章 歷史是一面鏡子_坦贊鐵路的意義第三章 如何做大國_冷靜客觀看待國外對中國的評論第二章 中國外交需要大戰略_構築中日戰略互惠關係第一章 世界秩序與中國_亞洲能解決自身的安全問題嗎第一章 世界秩序與中國_圍繞亞投行的全球大辯論第五章 走向世界的心態與姿態_中國企業全球化之我見第三章 如何做大國_中國夢與軟實力第四章 歷史是一面鏡子_伊拉克戰爭有感第一章 世界秩序與中國_歐洲在中國外交棋盤上地位上升第二章 中國外交需要大戰略_推進中美關係發展的重要思路第二章 中國外交需要大戰略_重視正在崛起的非洲第二章 中國外交需要大戰略_中國外交的基本戰略判斷第四章 歷史是一面鏡子_中國重返聯合國四十週年的感悟第四章 歷史是一面鏡子_鄧小平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第三章 如何做大國_不要狹隘地理解中國形象第一章 世界秩序與中國_亞洲能解決自身的安全問題嗎第二章 中國外交需要大戰略_“我這次訪歐是爲和平而來”第四章 歷史是一面鏡子_中國入世談判二三事第三章 如何做大國_偏激不是愛國第三章 如何做大國_世界也需要中國夢第三章 如何做大國_認識一個真實的中國第二章 中國外交需要大戰略_中法關係:順勢而爲,影響深遠第三章 如何做大國_偏激不是愛國第四章 歷史是一面鏡子_小平同志的外交智慧第五章 走向世界的心態與姿態_民辦教育對提高國民素質大有可爲第二章 中國外交需要大戰略_中法關係:順勢而爲,影響深遠第一章 世界秩序與中國_圍繞亞投行的全球大辯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