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走向世界的心態與姿態_城市形象是生產力

城市形象是生產力

2010年10月31日,上海世博會閉幕當天舉行的高峰論壇上發佈了《上海宣言》,宣言中提出把每年的10月31日定爲“世界城市日”,這個倡議得到了上海世博會200多個參展國和國際組織的一致同意。設立“世界城市日”的目的是要讓上海世博會的理念與實踐得以永續,激勵人類爲城市創新與和諧發展不懈追求和奮鬥。

自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中國提出的倡議得到全世界支持的並不多見。設立“世界城市日”的倡議得到全世界的支持,這也不是偶然的。這首先是因爲上海世博會的主題選得好,選擇了“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這個主題,這是自1851年首屆世博會以來第一次以城市爲主題的世博會。以城市爲主題辦世博會可以說正當其時,因爲2007年全球人口有一半以上居住在城市。隨着全球一批發展中國家的崛起,世界城市化的進程還在加快,城市化究竟應當如何進行,這是全球面臨的大課題。

第二,是因爲上海世博會辦得成功。上海世博會參展的國家和國際組織以及參觀人數都是破紀錄的(240個國家、地區、組織參展,參觀人數達7308.44萬人)。國際展覽局秘書長洛塞泰斯對我說:“上海世博會標誌着世博運動成立以來達到了一個高峰。”歷時184天的上海世博會,實際上是一次全球性的頭腦風暴,試圖對城市化如何進行這個大課題做出回答。歷史將會證明,上海世博會對於推動全球城市化進程、更好地體現以人爲本、讓居住在城市裡的人生活更美好會發揮積極作用。

“世界城市日”是上海世博會留下的一筆寶貴財富。我們要把這筆財富用好,來推動城市化進程,使城市越來越符合人的需要,真正造福於人類。

城市形象的生產力不可小覷

今天中國的城市特別是大城市非常注意自己的形象,這種現象的出現,是因爲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取得了巨大進步,中國同世界的合作大大發展,中國城市的領導人和市民在與世界交往中認識到城市的形象太重要了。

每年去巴黎的旅遊者有3000多萬,而巴黎人口才200多萬,巴黎大區才1000多萬。大家爲什麼去巴黎?因爲巴黎是一個文化之都。人們去了之後流連忘返,去了之後還想去。這就是因爲巴黎的文化給人印象太深了,它不僅有盧浮宮、奧賽博物館、埃菲爾鐵塔、巴黎聖母院等這些全球聞名遐邇的景點,巴黎城市本身就有很深的文化底蘊和歷史積澱。你到巴黎的大街小巷去走一走,那是很有味道的。另外,巴黎的文化氛圍很好,非常包容。世界上各種文化流派都能在巴黎立足,而不會受到歧視和排擠,這是很了不起的。藝術家一旦成名之後,都喜歡舉辦自己藝術作品的展覽。你去問問他們,他們會告訴你,他們對在巴黎的展覽特別重視。這些與巴黎這個城市的形象密切相連。這種形象的生產力,你說它會枯竭嗎?大概在可預見的將來還看不到枯竭的可能性。

城市的形象是系統工程

(一)城市的形象是由硬件和軟件組成的,這二者都很重要,但軟件是關鍵。

中國30

多年大發展,許多城市的硬件相當好,但是軟件與世界上許多城市還有很大的差距。什麼是軟件?軟件包括的範圍很廣。比如,城市建築的內涵是否顯示了一個城市的特性。

中國的城市,有人說“千城一面”,這個批評可能不是一點道理沒有。你到中國城市去走一走,可能會有這樣的印象,高樓大廈都很多。城市和人一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性,與別人是不一樣的。這種多樣性是人類社會最可貴之處。每個城市也都有自己的特性,這也是人們要到各個城市去走一走的重要原因。城市建設得如何,往往與城市領導人的視野、膽識、文化具有密切的關係。而這種軟件在中國還大有需要改進的餘地。

軟件還包括人際交往,包括城市的領導者與普通市民、從外地來的人以及外國人的交往。人對事物的認識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往往都要經過從感性到理性的認識過程。城市的領導者與外界接觸,就會給對方留下一個印象,這種印象往往是外面對你採取什麼樣態度的根據。

1994年9月,我在去荷蘭當大使之前,荷蘭駐華大使請我共進晚餐。席間他對我說,中國的發展勢頭越來越好,今後如果荷蘭廠商想到中國來投資,他會首先推薦青島。我問他爲什麼推薦青島。他對我說,他不久前去青島參觀,他見了當時的青島市委書記俞正聲,俞正聲的一番談話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覺得俞正聲非常務實、開放,他覺得在這個城市辦事能辦成。所以他願意推薦荷蘭廠商去青島投資。

(二)居住在城市裡的每一個人都能參與城市形象的塑造。

實際上,城市的形象不僅是城市領導者的事,也是廣大市民的事,是一切與從外面來的人以及外國人有所接觸的人的事。

媒體報道上海有一名叫鈕德民的出租汽車司機,他沒有學過外語,但是他是一個有心人。來上海的外國人很多,他搭載來自不同國家的外國人,就學習對方的語言,久而久之,他竟然能夠講幾句英文、日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和西班牙文。雖然每門語言他都只會幾句話,但是搭載的乘客來到中國,發現這個出租車司機能夠用本國語言向他問好,那種感受可想而知。他會通過這個司機的表現,感受到上海人的好客、熱情,他們也會通過他對中國人有好的印象。

我到國外去,坐出租汽車,也喜歡和司機聊天。和他們聊天,你能瞭解到這個國家普通老百姓的情況。

我們生活在一個信息時代,每個人接觸到的信息和傳播渠道是很多的。過去是口耳相傳,現在有微博、微信,那看的人就多了。所以城市的形象,人際交往特別重要。某種意義上可以說,在這個城市裡居住的人都在參與這個城市形象的塑造。

(三)城市形象的塑造是動態的,要劃清三個界限。

要樹立一個城市良好的形象,那是需要很多人——從領導到普通市民——持之不懈的努力。但是破壞一個城市的形象,甚至破壞一個國家的形象,卻要不了幾件事情。我以爲,這裡有三個界限是要劃清的。

第一,愛國與誤國。愛國是具體的,不是抽象的。愛國必須符合本國人民的最大利益。不同時期人民的最大利益是

不一樣的。今天,到了21世紀,中國的最大利益是什麼?我們一定要想清楚。我以爲,還是鄧小平同志講得好,發展是硬道理。中國最大的利益是發展。具體到今天來說,就是要保持發展的勢頭。中國形成了今天這樣一個發展勢頭,非常不容易。這個勢頭的出現是自鴉片戰爭以來在100多年裡中國人長期奮鬥和積累的結果。《孫子兵法》裡面特別注重“勢”——“激水之疾,至於漂石者,勢也;鷙鳥之疾,至於毀折者,節也。是故善戰者,其勢險,其節短。勢如強弩,節如發機”。所以說,保持發展勢頭太重要了。一旦這個勢頭中斷,要想再找回這個勢頭,談何容易!我們今天要特別珍視中國形成的這個發展勢頭。保持發展的勢頭,意味着必須保持開放的勢頭,保持對外合作的勢頭。

人民共和國成立60多年了,爲什麼在改革開放前中國發展得比較慢,東西越來越少,票證越來越多?封閉是一個重要的原因。正如鄧小平同志總結的,“封閉導致落後,落後就要捱打”。愛國的言論和行動必須符合中國的最大利益。違背中國的最大利益,那大概不是什麼愛國,而是十足的誤國。

第二,文明與野蠻。我們國家提出的目標是要把中國建設成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國家。文明是中國人的追求。文明的對立面是野蠻。動手打人,這與文明毫無共同之處,這是野蠻的表現,中國人打架都打到瑞航的班機上了。中國人是有幾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這種打架卻被淪爲全天下的笑柄。據說瑞士最近流行一句笑話,看飛機是不是正點,要看飛機上是不是有中國人,中國人是不是在打架。一個城市,野蠻的行動多了,那顯然是對這個城市形象的一種破壞。

爲什麼會出現上述一些野蠻行徑?原因之一是“**”的餘毒在作祟。我是經歷過“**”的人,看到很多領導幹部、知識分子和普通老百姓受到瘋狂的迫害。“文革”的做法是,首先把你定性爲“壞人”,是“走資派”,是“歷史反革命”,是“階級敵人”。

做這樣的定性不需要任何取證,不需要經過任何法律程序。把你定性爲“敵人”之後,就可以在“革命無罪,造反有理”口號下,對你無所不用其極。造成了多少悲劇啊!

第三,合法與非法。法制是我們的追求,也是我們的目標。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形成了自己的中國特色的法律體系,就是要把中國建成一個法治的國家。如果你的行動違反了法律,那就是非法的,就要根據法律予以追究。中國長期以來是人治,封建社會就是人治。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我們在很多情況下也是人治。我們制定法律的目的,是要逐步改變人治的局面,實現依法辦事。在國際上的行動,要按照聯合國憲章和國際法來辦。

一個城市也是這樣,如果是一個講法治的城市,就是一個安全的城市,是一個合法行爲能得到保障、違法行爲將受到法律追究的城市。這樣的城市,形象當然是好的。法律越健全,城市居民的法治意識越強,違法行爲就會受到譴責。我們應當讓違法行爲像過街老鼠一樣,人人喊打,受到大家共同的譴責。這樣的城市形象就會越來越好,這也是我們大家所希望看到的。

(本章完)

第一章 世界秩序與中國_關於世界秩序的討論第三章 如何做大國_中國夢與軟實力第一章 世界秩序與中國_關於世界秩序的討論第三章 如何做大國_講好中國故事第二章 中國外交需要大戰略_“我這次訪歐是爲和平而來”第五章 走向世界的心態與姿態_綠色的召喚第二章 中國外交需要大戰略_中法關係:順勢而爲,影響深遠第四章 歷史是一面鏡子_沒有南方談話,就沒有中國的今天第五章 走向世界的心態與姿態_中國企業全球化之我見第四章 歷史是一面鏡子_鄧小平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第四章 歷史是一面鏡子_坦贊鐵路的意義第一章 世界秩序與中國_歐洲在中國外交棋盤上地位上升第三章 如何做大國_偏激不是愛國第四章 歷史是一面鏡子_對蘇聯解體的思考第四章 歷史是一面鏡子_中國入世談判二三事第五章 走向世界的心態與姿態_民辦教育對提高國民素質大有可爲第一章 世界秩序與中國_重視全球大反思第四章 歷史是一面鏡子_坦贊鐵路的意義第三章 如何做大國_冷靜客觀看待國外對中國的評論第三章 如何做大國_世界也需要中國夢第五章 走向世界的心態與姿態_城鎮化是大課題第二章 中國外交需要大戰略_“我這次訪歐是爲和平而來”第三章 如何做大國_世界也需要中國夢第四章 歷史是一面鏡子_伊拉克戰爭有感第二章 中國外交需要大戰略_抓住用好戰略機遇期第五章 走向世界的心態與姿態_民營企業家組團訪歐的意義第一章 世界秩序與中國_中國堅持不結盟第四章 歷史是一面鏡子_坦贊鐵路的意義第四章 歷史是一面鏡子_對蘇聯解體的思考第二章 中國外交需要大戰略_亞洲金融合作面臨巨大機遇第二章 中國外交需要大戰略_“我這次訪歐是爲和平而來”第三章 如何做大國_文明對話是人類進步的動力第四章 歷史是一面鏡子_鄧小平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第五章 走向世界的心態與姿態_綠色的召喚第三章 如何做大國_偏激不是愛國第一章 世界秩序與中國_亞洲能解決自身的安全問題嗎第五章 走向世界的心態與姿態_創新驅動發展第一章 世界秩序與中國_習主席成功訪美的啓示第二章 中國外交需要大戰略_中法關係:順勢而爲,影響深遠第四章 歷史是一面鏡子_沒有南方談話,就沒有中國的今天第五章 走向世界的心態與姿態_城鎮化是大課題第四章 歷史是一面鏡子_坦贊鐵路的意義第五章 走向世界的心態與姿態_創新驅動發展第四章 歷史是一面鏡子_中國入世談判二三事第四章 歷史是一面鏡子_小平同志的外交智慧第二章 中國外交需要大戰略_重視正在崛起的非洲第五章 走向世界的心態與姿態_創新驅動發展第一章 世界秩序與中國_圍繞亞投行的全球大辯論第三章 如何做大國_中國夢不是中國要領導世界第四章 歷史是一面鏡子_中國重返聯合國四十週年的感悟第一章 世界秩序與中國_重視全球大反思第三章 如何做大國_偏激不是愛國第一章 世界秩序與中國_中國堅持不結盟第三章 如何做大國_偏激不是愛國第一章 世界秩序與中國_如何理解“一帶一路”的倡議第二章 中國外交需要大戰略_重視正在崛起的非洲第五章 走向世界的心態與姿態_中國企業全球化之我見第五章 走向世界的心態與姿態_城市形象是生產力第二章 中國外交需要大戰略_亞洲金融合作面臨巨大機遇第五章 走向世界的心態與姿態_中國企業全球化之我見第一章 世界秩序與中國_重視全球大反思第三章 如何做大國_冷靜客觀看待國外對中國的評論第一章 世界秩序與中國_亞洲能解決自身的安全問題嗎第三章 如何做大國_中國夢與軟實力第二章 中國外交需要大戰略_抓住用好戰略機遇期第二章 中國外交需要大戰略_與南亞合作的天時、地利、人和第三章 如何做大國_世界也需要中國夢第三章 如何做大國_不要狹隘地理解中國形象第三章 如何做大國_冷靜客觀看待國外對中國的評論第五章 走向世界的心態與姿態_城鎮化是大課題第五章 走向世界的心態與姿態_創新驅動發展第二章 中國外交需要大戰略_抓住用好戰略機遇期第四章 歷史是一面鏡子_坦贊鐵路的意義第五章 走向世界的心態與姿態_民營企業家組團訪歐的意義第二章 中國外交需要大戰略_抓住用好戰略機遇期第五章 走向世界的心態與姿態_民營企業家組團訪歐的意義第三章 如何做大國_世界也需要中國夢第二章 中國外交需要大戰略_中國外交的基本戰略判斷第五章 走向世界的心態與姿態_創新驅動發展第五章 走向世界的心態與姿態_民辦教育對提高國民素質大有可爲第二章 中國外交需要大戰略_重視正在崛起的非洲第二章 中國外交需要大戰略_“我這次訪歐是爲和平而來”第二章 中國外交需要大戰略_一次影響深遠的歷史性會晤第四章 歷史是一面鏡子_伊拉克戰爭有感第五章 走向世界的心態與姿態_城鎮化是大課題第四章 歷史是一面鏡子_中國入世談判二三事第四章 歷史是一面鏡子_對蘇聯解體的思考第五章 走向世界的心態與姿態_中國企業全球化之我見第四章 歷史是一面鏡子_沒有南方談話,就沒有中國的今天第二章 中國外交需要大戰略_亞洲金融合作面臨巨大機遇第三章 如何做大國_不要狹隘地理解中國形象第二章 中國外交需要大戰略_推進中美關係發展的重要思路第五章 走向世界的心態與姿態_城市形象是生產力第三章 如何做大國_認識一個真實的中國第四章 歷史是一面鏡子_沒有南方談話,就沒有中國的今天第五章 走向世界的心態與姿態_民營企業家組團訪歐的意義第二章 中國外交需要大戰略_一次影響深遠的歷史性會晤第二章 中國外交需要大戰略_中國外交的基本戰略判斷第四章 歷史是一面鏡子_伊拉克戰爭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