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撫境安民(十)

他說的雖然好笑,李文舟卻是知道,自己一夥兄弟都是破落戶子弟出身,懶人居多,油滑的居多,肯實力辦事以圖出身的少。這唐三還算是好,有什麼話當面直說,而且也肯出力,就是能力和性子確實不適合做眼下的差事。至於其餘諸人,暗地裡不知道抱怨過多少次,有好幾個,已經打定主意攢錢,只等盤纏夠了,就要偷偷溜走。自己心知肚明,只是相處久了,不想傷兄弟和氣,隱忍不發罷了。

今日既然這唐三當面挑明,他計較很久的事倒也可以藉着這個機會講明。當下不急不躁,笑咪咪向唐三道:“三兒,我記得你大名是唐威,是吧?”

唐三不知他用意,愕然道:“正是。大哥問這個做甚?”

他自己摸着腦殼,笑道:“這名字好久不用,自己都快忘了。”

李文舟正色道:“你家原本也是家境小康,是你爹賭錢輸光了家產,你二叔又不是人,侵奪你家的祖宅。宗族父老欺你直腸子,根本沒有人理會。你娘可是活活氣死的,這我都沒說錯吧?”

唐三聽的紅了眼,怒道:“可惜他們人多勢重,官府又護着,我一個人如何斗的過。”

“你娘臨死前,可拉着你手,讓你好生上進,將來重光門楣。把她和你爹的靈位,重新奉回祖宅,可是有的?”

“呃……”

李文舟變色道:“你現下天天只顧吃喝玩樂,一心當道士來光耀門楣嗎?”

唐三臉漲的通紅,卻是不敢回話。半響過後,方吃吃道:“可是我的性子,委實做不來這樣的事。”

“這到也是。三兒,我現下還有些面子,已經問過了城內執金吾的王校尉,此人殘疾之前,也是飛龍軍內的軍官,在軍內還有些熟人好友。我央他寫了薦書,薦你去軍中勾當,有他的熟人照顧,你總吃不了虧。我看你孔武有力,將來在戰場上一刀一槍掙個功名,又痛快,又能光宗耀祖,如何?”

這唐三現下只要能脫了此地,讓他上刀山下火海不幹,讓他投軍報效,卻是小事一樁。當即便滿口答允,取了李文舟懷中薦書,喜滋滋投軍去了。至於其餘諸人,除了三四個老成的願意留下幫忙,也是各自去謀生路。

李文舟將這些人打發完,方向一直立身在側的陳九龍笑道:“九龍,我知道你心思,刑名律令什麼的,你一看就記得。條條框框,政治權謀,也是拿的起來。跟着我好生做,我將來有所寸進,總跑不了你的好處。”

陳九龍拱手笑道:“東翁這話說的,就是將來不發達,現下的俸祿也抵的上河北的一個縣令了。當然,得是清廉的縣令才成。”

他這麼一改口,很合李文舟的心思,兩人對視一眼,均是微笑。

至得州衙之內,先在自己房中辦了一陣公事,等知府前來點卯時,不免又將李文舟誇上幾句。從正堂下來,便開始有同僚開始拿着文書,提取府庫物資,過不多時,又是四鄉各縣的官員上來,到知府那裡報了告事,領了憑條,前來支領。此時正是盛夏時節,這府衙內雖然空曠清涼,卻仍是熱出一身躁汗來。

“你看,魏王說,秋收時減免一成的田賦。今年剛來的流民,由收五成改回收取四成。”

李文舟抖着手中的文書,素白的紙上並不是由毛筆書寫,而是由印書機印涮而成,右下角則蓋着鮮紅顯目的節度使印。

當世之時,活字印涮早就行之於世。卻被拿來刻選詩集,文稿,最多的,卻是印涮佛經。至於政府公文,仍然是用人手抄錄,隨意處置。中國政府的行政命令和組織的混亂,可見一斑。

雖然在去年就開始擴軍備戰,除了治鐵練鋼鑄造兵器戰甲有巨壓力外,整個河南和小半個山東的魏王轄地,糧食卻是最重要的資源收穫。河南省在後世以十六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卻養活了近億的人口,一則是有現代的科技手段可以使用,二來便是中原腹地良田甚多,耕地利用完善,使得糧食豐收的原故。張守仁治下,現有擴充過的五軍十五萬人,每一軍由原本的一萬擴編爲三萬,設兵馬使一,副使三;突騎軍一萬人,張守仁的節度中軍一萬人,這十七萬人,由四萬兵打過仗的老兵爲基數,其餘十三萬人,都是由胡光花費了半年多的時間,精心訓練之後,分撥給各軍。除此之外,還有兩個巡撫的六千鎮兵,再有執金吾的一萬多治安守備軍隊,再加上官員吏員,學校、醫院,需要坐食俸祿的已過二十萬。在得河南全境前,自然養活不了這麼龐大數目的軍隊,而在此時,治下人口已逾三百萬人,得山東準南全境後,還加多加一百多萬百姓,如此一來,加上水利工程先進,官員勤謹負責,耕作的方式辦法極省人力,以二十人養一人,分散在每一個百姓頭上的負擔,自然可以減輕許多。張守仁治下的商業並不發達,商稅也不如南楚收取的十分之一,以致政府用度在金錢上並不寬裕,甚至很多時候是以物易物的原始方式。不過,這並沒有影響到以米糧爲大宗開支的軍隊和政府供給。

夏稅收取之後,以開封和穎州爲主的各常平府倉都裝滿了由各州收取上來的田賦,粗粗算來,今年開支已是足夠,過得幾月,秋稅一收,則府庫儲藏豐盈,足以應付大規模戰事用度。張守仁知道自己馭下甚嚴,是以嚴刑峻法治理境內百姓,有法而無恩,民心難附。是以田賦雖然不高,用度也剛剛足敷使用,便決意開始減賦。

“不錯,魏王治下雖以法度,卻不失聖人君子的仁德愛民之心,真是令人敬佩。”

這房內都是鄆州府的各級官員,雖然減免田賦與官員無關,甚至張守仁治下不論官員貴戚,還是讀書仕人均需納稅,不過歷朝歷代,特別是亂世之時,只聞統治者苦害百姓,橫徵暴斂,卻未聞有在戰亂時主動減稅的君主。各人跟着張守仁辦事,身家性命繫於他一身,自然希望主上是一個具有深謀遠慮和政治手腕的明主,眼下看來,這張守仁打仗打得,治理起領地也是頗有章法,卻叫衆人放心的多。

李文舟心中也是慰帖,當下抖着那文書,又宣揚讚頌一番,然後方纔收起。這雖然並不是急務,他卻決定大大操辦,命人四處張帖告示,好生宣揚一番。

正亂間,卻見十幾個身着戎裝,手按佩刀的軍士昂然直入,領頭的看胸前的符牌標識,顯然是第三軍的一個別將。

李文舟眼見他們直逼過來,不禁瞠目道:“各位將軍,不知屈尊到我這裡,有什麼貴幹?”

那領頭的別將先不理會,只歪着頭打量房內情形,因見十幾個帳房正將算盤打的山響,低頭登帳,其餘十幾個身着青綠服飾的小官,正在等候着下發的文書帳薄。他先向李文舟僵硬地一點頭,以示招呼,然後清清喉嚨,大聲喝道:“奉飛龍第三軍兵馬使李將軍令,鄆州府庫即刻封庫。凡有度支領用物品,登記帳薄的各州、府、縣官員,暫時返回。待啓封后,再來辦理。”

此語一出,堂內頓時譁然一片。不少官員都是由鄆州下屬的縣治前來,在此等候公文批覆,然後方可回去覆命。眼見事情就要辦妥,這些大兵卻悍然封庫,卻教這些官員急的沒奈何。

當下由幾個年老的官吏上前,詢問封庫原由,又好言好語,將衆人的難處說明,總望這些軍人寬容一二。

卻見那別將仰起臉來,打着官腔道:“在下也是上命不由人,上頭交辦差事時有言在先,決計不可拖延誤事。如果有甚不妥處,要將俺軍法從事咧。”

他輕輕拍拍自己腰間佩刀,惡聲道:“上頭把俺軍法從事了,俺就要把阻礙辦事的人先喀嚓了!”

李文舟早就知道第三軍的軍官多半是惡形惡狀,驕狂難以理喻。主將如此,自然是上行下效,全軍上下都很難用正眼看人。這一年多第三軍南征北討,特別是在李天翔多次擊敗李擅,侵奪山東數州之後,全軍上下更是恥高氣揚,不將旁人放在眼裡。

眼前這個別將,按軍職品級,與李文舟相差不多,卻是兩眼朝天,不將各人放在眼中,便是明證。

他滿嘴軍法,手按佩刀,其餘軍士亦都是殺氣騰騰。這滿屋的官員哪裡還敢做聲,當即一個個由側門溜走,不敢稍加停留。

因見李文舟與陳九龍端坐不動,其餘的吏目官亦是不敢動彈,那別將圓睜雙眼,怒道:“怎麼,你們不聽軍令?”

李文舟笑道:“這位將軍,下官是鄆州的司戶參軍,一任錢糧甲馬事物,均由下官來料理。下官不是不遵將軍的令,只是大夥兒都是爲魏王辦事,不分軍民。李將軍下令封庫,以下官的揣度,不過是要方便取用。將軍奉差前來接管,卻是對以往情形都不通曉,若是誤了差使,卻不是誤了魏王的大事?”

他這一番話說的近情在理,那個別將行伍出身,被長官使命爲安倉使,前來接管帳目,自己心裡卻是小鼓直敲,不能安心。適才那麼暴躁,也是想到自己能力不足,唯恐辦砸了差使的原故。此時見李文舟不以自己奪了權力爲意,反而要實心相幫辦事,當即喜上眉頭,大笑道:“還是李大人知道好歹。別州、縣的司戶官一個個都好象死了老子娘似的,抱着帳本就走,根本不管王事要緊。李大人,今日之事我一定會上報給李將軍,以求他封賞。”

李文舟搖頭道:“千萬不可如此。今日雖然相助將軍,卻不是爲名利。若是不然,討好了將軍,可要得罪我的上官喲。”

“好好,就依大人的話來辦。”

鄆州這裡情形如此,所有第三軍駐紮的防區之內,亦都相同。不過幾天功夫,李天翔派出了過百名軍官,將境內一府七州五十餘縣的財權抓入手中,錢糧物資源源不斷,盡數送往了他的糧營之內。

他此時不過二十四五年紀,與主帥張守仁年紀相當。張守仁在襄城爲隊正時,他並不在張守仁的隊中,而是由胡烈親自統領。後來胡烈叔侄依附張守仁,帶着舊部過江,李天翔一心要做一番事業,便也毅然相隨,到得大別山中。幾年功夫下來,當年的尋常小兵,已經成爲一鎮大將。屬下雄兵數萬,枕戈待旦,唯他之命之從。這樣的成績,使得這個襄城軍人世家的子弟很是自豪,也使得他傲氣逼人,眼高於頂。

這第三軍原本是胡光爲主,因張守仁派他潛至山東,一去半年,李天翔以代兵馬使的身份,排斥異已,打擊胡光心腹,且又帶着第三軍打了幾場漂亮仗,使得這支軍隊上下服膺,對他的指揮再無異議。張守仁身爲全軍統帥,因見李天翔經營日久,威信已固,爲着使得軍隊發揮最大的戰力,便只得狠下心來,委屈胡光,正式委任了李天翔爲兵馬使。

如此一來,此人成爲飛龍軍系根基最淺,年紀最輕的一軍統帥。志得意滿之際,是否想更上一步,成爲飛龍全軍的統帥,卻是不足爲外人道也。

此時他端坐在第三軍駐與鄆州城內的節堂之中,甲冑整齊,額前勁項胸前腰間的絲帶勒的整齊劃一,紫色的袍服披在泛着寒光的鋼甲之後,一柄橫刀卻是斜放在他雙腿之間,主人的雙手,正自握在刀柄之上。

第四卷 逐鹿中原(十五)第十卷 縱橫捭闔(2)第十卷 縱橫捭闔(一)十卷 縱橫捭闔(10)第五卷 穎州之戰(十一)第五卷 穎州之戰(三)第八卷 撫境安民(十)第五卷 穎州之戰(三)第三卷 帝都風雲(九)第四卷 逐鹿中原(二)第一卷鐵血襄陽(五)十一卷 天下一統(2)第二卷 背嵬揚威(十)第四卷 逐鹿中原(十一)第四卷 逐鹿中原(七)第七卷 血戰歸德(十八)第五卷 穎州之戰(六)第九卷 兵者詭道(十一)第五卷 穎州之戰(四)第三卷 帝都風雲(三)第三卷帝都風雲(十二)第八卷 撫境安民(二)第三卷 帝都風雲(八)第九卷 兵者詭道(五)第一卷 鐵血襄陽(四)第八卷 撫境安民(六)第七卷 血戰歸德(二十一)第八卷 撫境安民(十六)第一卷 鐵血襄陽(四)第七卷 血戰歸德(十四)第七卷 血戰歸德(十四)第一卷鐵血襄陽(五)第六卷 劍指開封(七)第七卷 血戰歸德(十三)第六卷 劍指開封(十四)第八卷 撫境安民(七)第一卷 鐵血襄陽(四)第九卷 兵者詭道(十一)第六卷 劍指開封(三)第九卷 兵者詭道(十二)第六卷 劍指開封(六)第一卷鐵血襄陽(五)第四卷 逐鹿中原(十一)第十卷 縱橫捭闔(一)十卷 縱橫捭闔(11)第八卷 撫境安民(六)第二卷 背嵬揚威(三)第三卷帝都風雲(十二)第六卷 劍指開封(五)第八卷 撫境安民(十一)第八卷 撫境安民(九)第七卷 血戰歸德(五)第一卷鐵血襄陽(五)第七卷 血戰歸德(七)第六卷 劍指開封(四)第三卷 帝都風雲(七)第八卷 撫境安民(十五)第四卷 逐鹿中原(十七)第七卷 血戰歸德(二十四)第十卷 縱橫捭闔(2)十一卷 天下一統(1)第三卷 帝都風雲(一)第九卷 兵者詭道(一)第三卷 帝都風雲(十五)第四卷 逐鹿中原(十二)第一卷 背嵬揚威(八)第八卷 撫境安民(九)第十卷 縱橫捭闔(8)第七卷 血戰歸德(二十四)第一卷 鐵血襄陽(三)十卷 縱橫捭闔(10)第四卷 逐鹿中原(十)第七卷 血戰歸德(八)第二卷 帝都風雲(二)第四卷 逐鹿中原(六)第八卷 撫境安民(九)第一卷鐵血襄陽(五)第九卷 兵者詭道(十)第七卷 血戰歸德(六)第六卷 劍指開封(五)第三卷 帝都風雲(八)第九卷 兵者詭道(九)第九卷 兵者詭道(十六)第二卷 背嵬揚威(十)第一卷 鐵血襄陽(三)第六卷 劍指開封(十)第三卷 帝都風雲(六)第八卷 撫境安民(十六)第七卷 血戰歸德(二十三)第七卷 血戰歸德(十八)第九卷 兵者詭道(十三)第十卷 縱橫捭闔(一)十一卷 天下一統(1)第九卷 兵者詭道(一)第四卷 逐鹿中原(二)第六卷 劍指開封(十一)第五卷 穎州之戰(十一)第五卷 穎州之戰(四)第十卷 縱橫捭闔(3)第一卷 鐵血襄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