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永樂

bookmark

第350章 永樂

京城有句老話,叫做一門兩公主,兩朝三大夫,說的,就是永樂侯府的舊事。

這永樂侯黃喆,在前朝大梁的時候,叫做永樂駙馬,他娶的,就是大梁倒數第三個皇帝安帝的女兒永樂公主。

大梁亡國之前摧枯拉朽,最後兩個皇帝一個叫少帝,一個叫夭帝,全都沒有活過五歲。無知無覺地被大臣和宗室推上皇位,又無聲無息地夭折在皇宮裡面。而他們之前的皇帝,就是永樂公主的父親安帝。

大楚的開國皇帝太祖曾經評價過安帝,說他並不無能,只是生不逢時罷了。安帝爲人多謀善斷,手段也頗毒辣,馮綺雯嫁給謝克寬的事情,就是他下的旨意。

一道旨意就讓北疆謝家跟宣府馮家,大同姚家成了生死仇敵。同時,又給了賀家宗親河間王一棍子,奪了他們密謀要娶的世子妃。

安帝的這個永樂公主,說起來,跟大楚的賀太后,倒是叔伯姐妹。只是,永樂公主短壽,在大梁亡國之前,就香消玉殞了。否則,看見原來的叔伯姐妹,奪了自家的天下,不知道,永樂公主會做何感想。

永樂駙馬黃喆只是個尋常的讀書人,可他父親卻是人稱大梁脊樑的黃成秀。黃成秀是安帝一朝的內閣首輔,也是翰林院的掌院,座下學生無數,可以說,遍佈天下,遍佈所有大小衙門。

太祖成事之前,在黃成秀手中吃過不少苦頭。所以,等他得了天下,對黃家就有些不怎麼客氣了。當時黃成秀已死,太祖的埋汰對象,就換成了前朝駙馬黃喆。他故意給永樂駙馬封了個永樂侯,還世襲罔替。

明面上看,是優待黃家,以拉攏天下士子的心。可實際上呢,卻是打擊報復。

要知道,當時跟着太祖打天下的將士裡面,加官進爵的不少,可多半是三世而終。像黃家這樣可封了侯爵,還世襲罔替的,可真不多。

衆人自然不服氣,可他們誰也不敢對太祖的決定表示不滿。這樣一來,黃喆這個世襲罔替的永樂侯,就成了武將勳貴們發泄不滿的對象了。有事沒事,就去黃家欺辱一番。

黃家這爵位加身,擺明了跟天下讀書人說,黃喆也背叛了前朝,黃喆也是個軟骨頭的奴才。黃喆壓根就不想要這爵位,可他要是不收,全家的性命堪憂。

所以黃喆只得忍辱負重,扛起一切,壞名聲也罷,士人的懷疑也罷,武將的欺辱也罷。畢竟,永樂公主丟下了三個孩子,這個家,總得有人帶着家人走下去吧。

好容易拉扯大孩子,黃喆卻發現,自己的獨子黃立新,才學脾氣,都酷似祖父黃成秀。如果黃立新籍籍無名也就罷了,可偏偏這般有才氣,若是惹得皇帝注意了,那可如何是好。

黃喆就攔着兒子,不讓他參加科舉。偏偏黃立新的脾氣跟他父親完全相反,不讓乾的事情,他還非幹不可。

黃立新揹着父親參加了會試,之後又是殿試,當時的皇帝已經是太宗了。太宗愛才,欽筆點了狀元。黃立新進了翰林院,甚得太宗歡心。

而黃家當年的門生們,也都漸漸朝黃立新靠攏。眼見着黃立新要搞出一些事情來了,黃喆在家裡極爲擔心。誰知,黃立新突然一個辭呈上去,辭官去京郊做了道士。

黃喆急的,趕緊找兩個女兒商量。長女已經嫁入信國公府,而小女兒,也已經嫁到豐城侯府。兩人見黃立新堅持出家,也無可奈何,勸說無果,只得好好撫養黃立新的獨子黃默存長大成人。

這個黃默存的才學遠遠比不上父親黃立新,可是人卻長的一表人才,在國子監裡,也是數一數二的美男子。有次太宗去國子監講學,鄧太后所出的昭陽公主,就女扮男裝混在了隊伍裡,對這個黃默存一見鍾情。

當時正是燕國公主替徐錚求娶昭陽公主的時候,徐錚看上了朱念心,死活不願意尚公主。而昭陽公主也藉口徐錚的事情,給自己定了黃默存做駙馬。

本來,黃家在太祖一朝頗受打擊,可到了太宗一朝,就徹底翻身了。先是黃立新中了狀元,在朝中越爬越高,雖然他最後出家了,可名聲十分響亮。而後又是黃默存尚了公主,還是太宗唯一的嫡出公主。不管如何,黃家算是徹底翻了身。估計這一點,太祖根本就沒預料到。

而信國公的妻子黃氏,就是黃立新的長姐,也是前朝永樂公主的嫡長女。因爲母親早逝,黃氏在家就極爲能幹,據說年輕時模樣也長的不錯。

信國公的老母親一進京城,就打聽到這麼一個能幹的貴女,還是公主之後,馬上就派人上門提親了。要知道,信國公迷戀妾室,這事連信國公的母親都看不過眼,早就想棒打鴛鴦了,聽說黃家答應了,馬上就給娶回來了。

黃氏果然能幹,在章姨娘橫行郭家的時候,都能安全生下子女,還鬧的信國公根本就不敢離了京城。否則,等他一出京城的城門,章氏說不定早就沒命了。

可信國公也拿黃氏沒轍,她事事有依據,有理有法,次次都打信國公的臉,卻句句都是信國公的原話。

信國公後院起火,這麼些年,就困在了京城。據說太宗對此,十分滿意。而且,也有人傳說,這事是太宗的謀臣出的主意,牽的紅線。至於具體如何,誰知道呢。

黃氏不僅自己嫁了個國公,還把妹妹嫁到了豐城侯府。好在豐城侯府雖然沒有信國公府富貴,卻沒妾室姨娘這些個糟心事,她妹子在豐城侯府,日子過的極好。

黃氏與人鬥,其樂無窮,可卻苦了信國公。他征戰半生,最後卻被妻子妾室困在了京城。妻子妾室互鬥,庶長子和嫡子互鬥,他哪裡還顧得上三邊的事情啊。這三邊總督一職,早就成了虛職。

三邊指的陝西的三處衛所,延綏,寧夏以及甘州。信國公離開之後,甘州和肅州到了靖遠將軍府蕭家手裡,而延綏到了郭家的嫡系馬夢龍手中。

因爲蕭家的緣故,信國公的舊部多半丟了原來的駐地,有人回京養老,也有人佔了新的地盤,比如呂安國就做了大同守備。

(本章完)

第78章 救人第763章 偶遇第37章 懲罰第963章 偷聽第450章 刁難第408章 寄託第35章 頭疼第922章 僵持第706章 和好第531章 姐妹第424章 歉意第426章 御史第672章 教訓第313章 爭吵第565章 說笑第1050章 開門第634章 軟禁第625章 起疑第788章 小心第212章 紅梅第382章 歸人第970章 暖房第476章 出行第103章 大霧第197章 槐樹第370章 攤牌第193章 道喜第436章 反常第343章 宴請第95章 打算第660章 反對第366章 憤怒第325章 痛快第687章 她們第553章 疑心第1007章 送嫁第75章 證人第97章 端午第624章 緣分第184章 冬天第1027章 擔心第918章 浮生第326章 追查第633章 下手第508章 豆娘第960章 鬧事第735章 夜訪第365章 小心第939章 衝突第867章 假山第602章 大怒第758章 夫人第987章 過客第421章 人選第573章 殺意第997章 姚宣第103章 大霧第465章 舅舅第140章 曇花第262章 帝師第1006章 吩咐第302章 委屈第314章 千尋第1029章 生母第490章 涌泉第705章 討要第673章 請帖第541章 後悔第200章 阿文第334章 舅兄第290章 進城第516章 吝嗇第695章 留步第929章 勸說第586章 忘記第983章 失玉第531章 姐妹第228章 團圓第954章 添妝第832章 青眉第301章 撞見第133章 思量第702章 流言第916章 人選第1020章 追捕第144章 弟子第858章 邀請第774章 甘苦第254章 歸去第893章 風向第1041章 憑仗第713章 故人第955章 顏面第88章 探病第727章 求見第210章 符文第613章 母后第623章 虛驚第740章 楚白第38章 糖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