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5章 封賞

bookmark

第925章 封賞

十二月初七,本是寶華公主下降出宮的好日子,宮室裡面,卻血流成河。連寶華公主的生母鄧皇后,也重傷不起。至於跟肅宗一起出行的鄧太后,更是身中數刀,當場斃命。好在肅宗福大命大,毫髮無損地安全脫險。

欽天監別的本事不行,可是挑吉時的日子,卻從來沒有錯過。可是今日的吉時,卻親歷了宗室皇宮這般血腥的災難,欽天監的監正難逃其咎,一早就上疏請罪,辭了官位。

肅宗停了幾日早朝,朝廷上下,更是人心浮動。

消息靈通的人,早就打聽了當日的經過。說是太后和肅宗往坤寧宮的時候遇到叛逆賊子,中途遇襲,太后沒來得及下車,就遇害身亡了。而肅宗剛下車的時候,也差點遇險,還是鄧皇后爲了救助丈夫,捨身擋住了刀槍。若不是如意郡主及時帶着京衛進宮來救,只怕這次兵亂,還沒那麼容易平息。

也有人就問,如意郡主怎麼就這麼巧,剛好帶兵進京了。要知道,京衛雖然叫京衛,離京城還是有些個距離的。若不是提前得了消息,她怎麼可能那般快速,到了皇宮外面呢。

也有就解釋了,說是皇帝本打算,讓如意郡主帶一隊京衛的人,給三公主壯壯氣勢,送去寶昌公主府的。還好如意郡主帶了一隊精銳人馬,這麼快就制服了叛軍。

至於叛軍是什麼人,大家心知肚明,不就是羽林衛的一支嘛。羽林衛爲什麼要反肅宗,這事知道底細的人,可就少了。

但是,京城也不乏聰明人。

前些日子,鄧太后和肅宗兩人鬧的劍拔弩張,不可開交。怎麼突然,鄧太后就折在這場叛變裡面了?聰明的人,自然三緘其口,再不敢追問這事的後續了。

有整個宗室的婦人給肅宗作證,若不是鄧皇后勉力一爲,說不定連肅宗都要遇害。誰還能指責肅宗,沒有及時救出母親鄧太后呢。

猜測是一回事,說出口是另外一回事。更何況,這個被猜測的對象,還是說一不二的皇帝。誰敢說,鄧太后的離世,跟肅宗有什麼關係?

要知道,很多婦人都親眼目睹,鄧太后的親信薛嬤嬤,來坤寧宮要求鄧皇后開宮門。若不是宮門開了,這些守在宮外的羽林衛,根本不可能衝到坤寧宮來。

天子二十六衛,各有倚重。肅宗登基之後重用錦衣衛,而前朝受重用的羽林衛,卻被派到了宮城之外,坐了多年的冷板凳。要說沒有什麼怨懟,的確不怎麼可信。可是怨懟到造反叛變,卻又覺得理由不足。所以,京城衆人只敢心中猜測,卻不敢徹底說出口去。再加上,這事之後,肅宗並沒有對鄧家人怎麼樣,衆人更是覺得,跟鄧太后和鄧家應該沒什麼關係。

因爲鄧太后突然遇害,三公主和永樂侯府的親事,自然暫時掛起。三公主日夜服侍在鄧皇后身邊,不言婚嫁。鄧皇后病體沉沉,太子更是不得開心顏。大家看在眼裡,知道今年的冬天,只怕不易了。

這滿京城的人裡面,要數得意的,首先要推如意郡主了。寶慶公主出事之後,施家隨之垮塌,京衛到了如意郡主的手中。只是她是女子,年紀又小,家中父兄也沒個立得起來的,所以衆人猜測,京衛的事,如意郡主遲早要退位讓賢。

誰想經過這次救駕有功的事情,徐婉如非但沒有退位讓賢,反而名正言順坐穩了京衛。雖然肅宗不能明目張膽地封她一個指揮使,可是京衛的虎符,卻是的的確確交到了如意郡主的手中。

朝中百官,知道這事的,也不是一個兩個了。畢竟人家救駕有功,平叛得力,說不得什麼。肅宗也沒有違反常規,給女兒封個什麼官職,拿着虎符,別人還能說些什麼呢。

至於燕國公主,據說肅宗又給加封了一千石的封地,風光無限。至於她究竟做了什麼,聖旨上只說她救駕有功,維護了皇后的尊嚴,別的也聽不出個所以然來。

當天在坤寧宮的明眼人也猜出來了,多半還是跟鄧太后的事情有關。要知道,那天燕國公主可是讓人捆了鄧太后的人。而今鄧太后也沒了,壽棺還擺在慈寧宮裡,誰還會替她出頭說什麼話呢。皇帝說是什麼,就是什麼了。

聰明人不會追根究底,蠢人卻總是計較不清。

這會兒燕國公主的萱園裡面,就正坐了個蠢人,嘀嘀咕咕,滿是牢騷。

“母親,這事您事先是不是知情?”徐錚有些不滿,這次燕國公主和徐婉如立功,大家都能猜出來,她們祖孫兩人是事先知道些什麼的。

可是作爲忠順府的一家之主,徐錚卻什麼都不知道,一個人渾渾噩噩被瞞在鼓裡,若不是出去吃酒的時候聽人說了,徐錚可能現在還不清楚,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

等他急匆匆回家找母親打聽的時候,宮裡的聖旨也下來了,誇了一通燕國公主,卻什麼也沒說個清楚。

所以,徐錚送走了宮裡的內侍,就追着燕國公主不放了。

非要母親說個清楚,他才滿意。只是這事能做卻不能說,燕國公主只得拿些能夠跟他說的話,搪塞一二。

好在徐錚知道的事情不多,猜的也不怎麼近,燕國公主頗爲簡單,就打發了這個滿腹牢騷的兒子。

“母親,你說皇上爲什麼就不能大方一點,”徐錚又換了個話題,問起了京衛的事情,“他怎麼就把虎符給瞭如意呢,朝裡的人,不滿意的多的去了。他幹嘛不給我封個指揮使,讓我去做呢。”

燕國公主冷冷地打量了一眼自己的兒子,突然有些慶幸自己當年的決定,搶了朱念心進門。當時雖然得罪了肅宗,可是朱念心卻生了個救命的女兒。

而今有徐婉如這麼個郡主坐鎮,忠順府的未來,不會有什麼大的出入。至於自己的兒子,燕國公主打算,能看着一天是一天,等如意和竹君再大一些,就由他們看着徐錚了。

(本章完)

第772章 水火第846章 不悅第825章 命運第152章 前朝第743章 長史第312章 美人第199章 錯誤第765章 香味第391章 恨意第70章 偏心第307章 偶像第895章 丹桂第906章 反問第176章 疑心第109章 外家第1021章 中箭第702章 流言第1016章 助力第508章 豆娘第977章 勸阻第612章 心累第665章 直覺第1038章 爭執第246章 去留第664章 盤問第721章 捧殺第722章 指責第709章 父親第456章 耳目第569章 窗外第768章 盯梢第33章 發怒第49章 釣魚第613章 母后第1054章 突圍第517章 投誠第413章 潘繡第912章 稀客第486章 國師第801章 局勢第1024章 撤退第524章 交手第369章 縱容第430章 女兒第759章 道理第146章 數落第589章 照舊第509章 夜行第151章 舊地第146章 數落第177章 東家第459章 心煩第695章 留步第217章 愧疚第457章 猜測第861章 正門第645章 喬遷第875章 委屈第436章 反常第842章 嚴氏第685章 貴妃第951章 快意第555章 流言第444章 牽連第698章 支離第585章 道虛第757章 施家第879章 決定第613章 母后第265章 進宮第850章 包袱第14章 祖母第249章 歸位第372章 韻仙第606章 失望第194章 今昔第358章 春雨第266章 設醮第150章 山東第766章 施曠第542章 下套第158章 梨月第575章 罪名第605章 訓斥第735章 夜訪第850章 包袱第773章 淵源第669章 偶遇第1012章 芳心第271章 洛陽第99章 父親第329章 莊妃第975章 勸說第486章 國師第52章 口諭第954章 添妝第1008章 迎親第396章 傷藥第429章 追查第728章 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