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隆中佈局 孔明三策謀林川

崔鈞不辱師命,果然遊說成功,讓盟軍議題終於提上日程。

是日,回到荊州襄陽。

崔鈞在襄陽見過老師,司馬徽即帶着他前往隆中,尋找諸葛亮。

三人見面,在草廬中坐談。

司馬徽道:“林川多智近於妖,他雖然實力稍弱,仍不可小視。”

“曹操受封司馬,統天下各軍,雖然曹營多有良謀者,但我仍然想讓崔鈞去軍中效力。”

諸葛亮道:“如此極好,也正是我所想的。”

司馬徽道:“如說統軍作戰,我不如你!如何攻下江東,還望孔明多出些力。”

“老師言重了!這一個月來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打敗林川。”

孔明起身走到地圖前,指着圖中地形道:“江東一面臨海,是不可退之路。”

“我們只要三面同時用兵,可以分散林川兵力,其兵不多,如再分散即可輕易擊潰。”

“於是,我想出一策,此策名大迂迴大包圍,可從交州、荊州、豫州、徐州四方發力,將林川擠入海中。”

“這最弱的一方是交州,交州離中原實遠,所以……四面齊攻,交州需要先前動手。”

司馬徽道:“此計最好!大迂迴大包圍,孔明確實是難得將才。”

“如要動交州,只怕非劉表莫屬了。”

諸葛亮這個大迂迴大包圍,其實就是看中了楊州地形的弱點。

楊州南是大海,西是交州,北是荊州和豫州,東是徐州,可以說是三面是敵一面是海水深淵不可活之地。

這從大局來講,這種戰術,其實就是逼迫林川作背水一戰,這次背的是海。

這個策略下,直接將林川的楊州視爲一處孤地。

然後四面包圍,同時發力,讓林川應接不來。

不得不說諸葛亮還沒出山,就設下如此奇謀,是真的也近妖了。

也只有他有這麼毒的眼光,一眼就瞄準了林川的弱點。

連司馬徽也心中佩服,這是奇策,這段時間孔明果然也沒閒着。

諸葛亮道:“這是我對付林川之兵法。自古作戰,一定先要從大勢上謀事。”

“先謀大勢,然後才能謀戰術。”

他這意思也非常先進,就是現代所說的先講戰略再講戰術。

只要戰略上是對的,並在戰略上搞得對自己有利,那戰術上有錯誤也反不了大勢所趨。

如何造成大勢所趨,這纔是真正的謀劃者。

但大局也是非常難的,包含太多太複雜。

林川每天都在造大勢,那就是他的各種改革。

只是他的大局比起諸葛亮這種大局上來說,確實又要高明很多。

諸葛亮的大局是要小於林川的大局的,因爲他是在謀劃一個戰爭的大局。

而林川謀劃的是一個國的大局,所有百姓的大局。

從戰爭上來說,諸葛亮這個大迂迴大包圍,確實是一個非常精明的局勢造成謀劃。

諸葛亮道:“要造勢,也得先削弱敵人,這也是贏敵之法。”

崔鈞道:“這些我到沒多想,請孔明指教!”

諸葛亮說道:“如講大勢,我不如林川,我們想削弱他也是有辦法的。”

“林川善於濟民經商,楊州我們管不到,但其餘各州不能與之通商,更不能糧草、鐵石流入楊州。”

“各州邊境嚴格攔截百姓流入江東,這是重中之重。”

“只要做到這些,林川就只有一楊州之地,如果做不到,那麼,他其實就擁有天下之地,天下之民。”

司馬徽道:“孔明說得不錯,對敵之戰,先要強自己然後弱敵人。”

“這些法門,兵書是不會有的,這纔是真正的兵法。”

諸葛亮道:“然而我們無法左右楊州之地,這個辦法也只能稍做彌補。”

“林川沒有稅收,只有商業是他的命根子,如果封鎖各地商路,就能對他以極大的打擊。”

“如果因此動搖他的政務治理,江東就先輸了一半。”

諸葛亮這條謀劃確實是毒,他讓各州不和林川的楊州來往,確實會給林川造成很大影響。

畢竟林川的各種製造原料,並不是楊州可以滿足的。

而且,林川就是製造很多東西,也只能內銷,只能賣到楊州自己那點地盤。

這是從根子上孤立林川。

司馬徽和崔鈞也不得不佩服諸葛亮的計謀。

齊聲叫絕。

諸葛亮道:“此兩策,只是造大勢。但戰爭本身的戰術也極爲重要,你到曹營後,要多多點醒曹操。”

崔鈞道:“戰術具體怎麼進軍,你可有想法?”

諸葛亮道:“林川此人不可力敵,更不可以用巧勁,如在戰術中使用什麼算計,我反而認爲不妥。”

“因爲此人自稱詭計之神,所以曹操不能使巧。”

“聯軍要勝,只有依仗自己壓倒性的實力,從四面穩步推進,步步爲營,攻一下地後,必要派得力將領據守。”

“切不可貪多冒進,寧願打久點,也不能求速勝,這應該要是曹操的中心策略。”

慢步求穩,四面壓制,步步推進,步步爲營,這是諸葛亮爲聯盟軍定下的戰術策略。

諸葛亮講的所有就是三點,兩點是造大局,一點是具體戰法。

可以說是對林川量身打造。

他搖着羽扇,侃侃而談,狀態從容而自信。

他對付林川的謀劃,只要曹操帶領的盟軍真的做到位,諸葛亮相信林川這次就難逃厄運。

崔鈞道:“兄臺足智多謀,今日一見更是心悅誠服。”

司馬徽道:“早就知道你善於領兵,才把你推薦給劉備,也決不會埋沒此等人才。”

“過獎了,我只是說了點實情而已。”

諸葛亮吩咐童子上茶,以茶代酒,就在草廬裡當是爲崔鈞送行。

他自己並不能去曹營,他還要等劉備上門。

這是決定的事,司馬徽把諸葛亮推薦給劉備後,就決定了諸葛亮只會事劉備。

這也叫張太公釣魚,願者上釣。

崔鈞道:“如果我在曹營看到皇叔,我應該怎麼說?”

諸葛亮知道他的意思,是看自己有沒有對劉備的指點。

諸葛亮想到自己可能會認劉備爲主,這就是自己的事,想了許久,說道:“你見到玄德後,告訴他,積攢實力,不可做出頭鳥!”

第一百七十九章 滅林之心不死 結賊行內亂第五十三章 驚世之器 曹操索鐵第三百一十章 目睹繁華無盡意 跳出井底看風景第四百七十六章 禍來不敢恨 悔恨不當初第四十二章 精於商道 皖縣初改制第二十一章 一謀千里外 二謀禍廬江第五百零二章 歌舞興平 百姓歡慶第二百五十五章 明察州地 體百姓之生機第十八章魯紹造弩第三百六十一章 身在三千外 心在一城內第七十二章 一曲散軍心 三百勇士永恆第三百一十八章 治亂象 正王道正氣第一百五十九章 祭河出兵 袁紹反覆第二百二十二章 天像明星落 劉備怯水戰第一百四十六章 三線設阻 袁兵敗退第四百一十三章 人生幾何 每日須盡歡第五百零二章 歌舞興平 百姓歡慶第二百四十章 一夫當關 萬夫莫當第三百二十八章 暗是曹營謀 明是官吏風第三百五十六章 心中有信仰 無懼人間惡第二十六章 陸績歸順 重回舒縣第一百零一章 談天意 斷天意第三百一十二章 闖死牢見父 下毒手酷吏逞威第四百一十七章 大事不拘小節 大戶人家終惹禍第五十六章 曹阿瞞自比風流人物 徐盛誆郭嘉第三百二十二章 獻媚江東 各州表忠心第四百五十八章 勇當遇劉軍 會流擊無敵第三百二十一章 發白紙集資 天下第一賭術第二百三十一章 紅黑臉唱雙簧 詭思謀豫州第四百一十七章 大事不拘小節 大戶人家終惹禍第一百四十九章 孔明隆中對策 孟德臨戰換陣第二百九十五章 劉備諸葛有自信 共抗江東第二百七十九章 葫蘆僧判葫蘆案第一百四十五章 血戰壽春 鐵騎逞威第三百零四章 不堪壓力 崩潰獻城第一百一十四章 各種改革 應對危機第一百九十三章 後宮爭 純不過三日第二百一十五章 高手過招 風過無痕第四百章 世間皆幻像 魔術爲神術第二百一十六章 吹牛無敵 立即翻船第五百零一章 軍前齊調軍 假義埋降兵第三百二十四章 沿江入曹地 水師欲建功第四百三十九章 一言不合撥刀 生性無憐埋異士第四百一十一章 試臣心 驚心表惶恐第一百章 欲摸底細 話中有話第四百二十七章 治下有良臣 苦思得方物第二百一十四章 處心積慮爲破敵 一圖勾成破萬第二百六十五章 舉重若輕 一言定性第二百六十二章 恨鐵不鋼 林川欲暗陳倉第四百零二章 居得琉璃間 盡得諸候樂第二百九十七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三百一十二章 闖死牢見父 下毒手酷吏逞威第二百六十七章 欲訂盟約 外強中乾第二百一十五章 高手過招 風過無痕第二百八十二章 生前爲密友 不測酒肉毒第一百五十二章 長矛如龍舞 勇士死如歸第一百五十四章 生死瞬間事 而我只伴甜蜜心第二十八章 美女俊馬 男人所喜第二十五章 調虎離山 徐盛立功第四百六十五章 羣臣借禪推位 割據欲先稱帝第四百七十七章 各種安排 預計日後事第八十九章 孫策回營 活捉周泰第二百九十一章 諸葛亮用謀 呂布失招第四百九十八章 上天積威 慌神大人第五百二十章 布將徵諸候 親坐中軍帳第一百六十三章 情況總是不妙 孔明欲走又擊第一百二十八章 執卿之手 愛美之性第四百九十三章 先進知識 驚懵朝堂臣第四百七十七章 各種安排 預計日後事第三百五十五章 自古獄地多冤魂 此生莫入罪第四百七十三章 進別院 調戲良家小妞第一百七十五章 偷運糧 遇軍劫道第三百一十九章 爲江東大業 呂氏議八縱八橫第一百六十章 禍起蕭牆 暗流涌動第四百五十五章 天下大動 各路齊用功第一百七十九章 滅林之心不死 結賊行內亂第五百一十七章 喬公淚目 天下第一婿第四百一十八章 密謀下計 酒中議蛇影第四百五十九章 血染當空日 勇士無知懼第三百零八章 長劍的如龍 無賴天不佑第一百六十九章 心憂苦難 欲濟窮苦第二百二十二章 天像明星落 劉備怯水戰第二百八十章 不覺天人到 江夏要路權第一百九十章 滿府喜氣 暗波流涌第五百三十二章 將軍功成萬骨枯 火器威不可檔第三百三十三章 興亡之役 豫州之險第二百零三章 南擊山越 路遇空城第二百九十八章 殘陽如血人如鐵第四百三十章 前去我農園 農家遇貴人第九十章 甘寧使長沙 黃忠蒙冤第一十九章 袁術挑撥 兩縣歸心第一百五十三章 火焰戰場 三英戰呂布第三百四十章 民爲食爲天 再創民食盛譽第一百七十一章 言語起風雲 一語退敵第二百零九章 可憐梁山英雄 共赴黃泉招義部第七十五章 只爲一信念 血染信水河第一十九章 袁術挑撥 兩縣歸心第二百六十四章 呂玲綺出策解圍 林川明暗兩手第三百一十九章 爲江東大業 呂氏議八縱八橫第三百九十九章 吳氏年老病 天有神藥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