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祭河出兵 袁紹反覆

於是只有再讓袁紹出兵了。

畢竟自己還是他名義上的上級。

袁紹如果不出兵,那曹操又有話說了。

“劉璋的糧草也應該來了吧!”

大軍未動糧草先行,蜀地劉璋當初答應主供應糧草,纔沒讓他出兵,這商議好的。

如今曹操準備大軍出動,劉璋也準備了這麼久了,糧草也應該來了。

而曹操還關心的交州軍,交州士燮也果然用心,帶軍立即東進,進入廬陵郡。

林川就派出龐統鎮守廬陵,這麼久下來,也不見士燮有動靜,曹操猜是士燮對付龐統可能會很蠢。

所以交州那路軍,曹操也沒作太多的期待了。

而袁軍壽春大敗,這對盟軍來說,其實就是一次慘敗。

但時至今日,表面上看去,兩邊算是不分上下。

如今曹操決定在白虎軍受困,壽春大戰後不久,決定親率大軍征伐壽春。

這也是諸葛亮的謀劃,他很以爲是。

但去壽春,韓當的朱雀軍無疑是一支最大的威脅力量,因爲他在壽春前面。

如果先滅韓當,曹操總是感覺不大對頭。

和各謀臣商議下,也覺得曹操和曹仁全部去滅朱雀軍,這不是聰明的做法。

因爲你去對付韓當,林川是百分之百會從壽春出軍,攻曹操後背。

所以,曹操決定讓曹仁單獨面對韓當,一邊讓袁紹從幽州再調兵,反正他實力大。

只要袁紹出兵徐州,和曹仁兩頭夾擊,滅朱雀還是有希望的,至少讓他沒有作爲,疲於奔命。

朱雀軍一旦失了作用,曹操攻壽春就無後顧之憂,可大膽作爲。

對於林川讓韓當率朱雀進入彭城,曹操此時也不得不佩服。

也只有林川能做得出這種長遠的事。

看似讓朱雀軍孤軍在外,其實牽制不亞於十萬大軍。

始終如一根刺紮在盟軍肉裡。

你要去滅他,他可是最靈活的朱雀,不一定找得到人。

只有人數多出數倍,才能到處堵截,至少讓朱雀無法作用。

韓當孤軍深入徐州,也早就做了打游擊的準備,這就是朱雀軍的作用。

林川對韓當的叮囑,也是那個意思,像霍去病一樣,在別人地盤上到處溜達。

曹操以夏候淵爲先鋒,率軍十萬,大軍盡出準備進攻壽春。

爲了能打勝仗,曹操鄭重其事,讓人寫了討林檄文,大罵林川就不說了。

還逼着獻帝去黃河邊祭祀,祭先祖,保佑祖宗之法得以延續,能打敗林川這個不孝子孫。

先祭黃河後祭海,這是開先河的來歷,從這裡看來,這詞也是因爲林川而來。

曹操這次決定同袁軍同時進軍。

而袁紹呢?

幽州牧府內。

近來的袁紹心情不好,袁熙一回來,就將他無法勸動袁譚的事說了。

袁紹聽了後,就一直心情不好,他有種預感。

沒過多久,這種預感就神奇應驗,袁譚大軍沒了,沒得乾淨,心情病進一步加重。

他同時也收到了林川的來信。

信中明言袁譚如今在江東獄中,讓袁紹不要參和盟軍的事。

至於袁譚的結局,林川表現得讓袁紹很無語,也有點慶幸。

林川明確提出,袁紹只要願意出糧二十萬石,錢八千萬,可以迎回袁譚。

林川並沒把袁譚看得重要,生與死都不打緊。

他只要錢要糧,一副商人嘴臉。

他說的錢,就是皖縣的紙幣。

這個錢的價值,林川將紙幣的價值定在現代錢的同等價值上。

現代一元錢能買多少糧,這裡的一元錢也能買多少糧。

所以這八千萬,對袁紹來說也不算多。

他相信爲了這個蠢兒子,姓袁的會出錢糧。

果然,袁紹再三思考,決定出贖金。

先救回兒子再說。

他對林川的無語,是從來沒有哪個大將被抓,是可以贖的。

林川開了先河。

“說說吧!我們如何應對?”

田豐道:“如今盟軍齊起兵,準備工作都做得齊備,既然曹操要求我們出兵,這是應有的義務,我主張主公親率大軍共伐林川。”

“這也是當初在彭城,主公的應諾!如果反悔,就必失天下心。”

衆人附言。

許攸一邊靜靜看着袁紹,察顏觀色,猜出袁紹有點不大爽快。

衆人開始齊數林川的惡,多數主張立即出兵和曹操會合,齊攻壽春,救出公子袁譚。

並報壽春之敗的仇。

並數了林川的實力,和曹操的認識一樣,如今的林川實力已去其二,正是他弱亡的時候。

許攸始終不說話,袁紹一直相信他,轉頭看向許攸。

許攸道:“一切以主公想法爲準,主公說徵江東,我就助主公打敗林川!”

袁紹點頭,道:“只怕我出兵之時,就是袁譚喪命之時,這事還得三思,各位回去,想想看還有沒有別的辦法。”

袁紹的幾個兒子中,袁譚是他最器重的一個,也是將來準備交位給他的一個兒子。

不然,在衆多兒子中,也不會只有袁譚獨領一州了。

衆人理解袁紹也不再說。

散了後,袁紹見許攸不走,即道:“我也知道你有話說,隨我來。”

兩人進入後室,

坐定!

許攸道:“當初主公讓出盟軍統帥位,主公是如何想的!”

袁紹當然明白當時自己的想法,那時的想法就是把曹操當作主要敵人,而不是林川。

畢竟只有曹操一直在吞食自己的地盤,自己邊境也只有曹軍而不是林軍。

“希望主公還記得當時的初心!”

“我們的主要敵人仍然是曹軍。”

“這次曹操大舉進兵壽春,主公不但不能出兵響應,而且應該暗書林川,以示和好之意。”

“按大勢上講,我們只有打敗曹操,才能吞併整個北方,那時沒有曹操,我們的實力大增,對付江東就容易得多。”

“如果以盟軍去對付江東,盟軍畢竟不如一軍更容易統領,更容易指揮。”

“而林川的能力,主公應該明白,我總是當心盟軍對江東並沒有多少勝算。”

“到時主公一統北方,以一個整齊統一的大軍去對付江東,勝算就多得多了。”

“這個算盤,主公應該算得明白。”

許攸一席話,袁紹越聽越愛聽,因爲他本來就一直想攻曹操,而且當初龐統見他時,也給他分晰得明明白白。

第三百三十一章 大軍如泄洪 唯快不破第五百二十五章 曹洪出戰 欲折林軍東翼第三百二十八章 暗是曹營謀 明是官吏風第四百零四章 暗流賊人起謀意 大人不知明暗裡第一百八十四章 總有刁民害朕總有壞蛋想成佛第四百零九章 攻於心計 閒看風淡雲清第九十二章 小霸王退身 孫權欲調兵第八十二章 得軍情 胸有成竹第一百三十九章 龐統掌軍 皖縣更替第三百二十八章 暗是曹營謀 明是官吏風第二百九十三章 惜人間浩劫 呂軍放縱萬人屠第六十四章 曹林對拼 心生詭異策第一百五十四章 生死瞬間事 而我只伴甜蜜心第四百七十五章 草管人命案 上令誅九族第二百六十一章 甄宓欲和事 充作中間人第四百四十七章 諸公將相 嘆息金陵亂如麻第二百八十五章 林軍如破竹 肅清外圍佔章陵第二百三十七章 林曹對謀 鹿死誰手第二百零九章 可憐梁山英雄 共赴黃泉招義部第一百章 欲摸底細 話中有話第九章 寒刀照蒼涼 重騎如背芒第二百八十四章 興科舉 皖城倡林學第四百一十一章 試臣心 驚心表惶恐第四百三十二章 異地扣使臣 林川懷怒第一十九章 袁術挑撥 兩縣歸心第四百一十三章 人生幾何 每日須盡歡第一百三十四章 以弱對強 稍有失策第一百四十四章 虎女送信 袁軍舉棋不定第四百二十八章 高論物理學 天下無仙佛第三十章 呂布起貪心 袁術破呂布第四十一章 回皖城縣 喬家歡宴第五百一十七章 喬公淚目 天下第一婿第一百三十七章 十萬軍援白馬 懷遠危急第二十六章 陸績歸順 重回舒縣第五百零六章 霸主爲惡財 將軍帶兵歸第一百四十一章 示弱引敵 計取彭城第三百七十一章 只要功夫深 天下不負卿第百四零六章 回金陵 施情暴第二百零二章 狂士罵路 林川招攬第四百八十八章 出手即亮劍 誅心伏劉備第二百七十章 童心難料 暗中亮刀第一百八十八章 陸氏有佳才 小兒善謀第四百三十一章 一步即登天 幸運天星照第三百八十九章 召郎中 思疑病第三百零八章 長劍的如龍 無賴天不佑第三百四十五章 學院再演說 山風欲來第三百七十七章 萬事俱利衆夫人第一百九十三章 後宮爭 純不過三日第三百六十四章 半路有逆賊 返路傳警示第三百三十三章 興亡之役 豫州之險第六十六章 去信曹營 坦然相對第二百六十五章 舉重若輕 一言定性第三百六十四章 半路有逆賊 返路傳警示第八十六章 對天下講話 立我思想第一百九十七章 皖城血案 又風起雲涌第二十一章 一謀千里外 二謀禍廬江第二百四十三章 一將衝萬軍 將軍鐵血還第五章 春宮鎖二喬 皖縣跑鐵騎第六十八章 一人檔萬騎 路中詭異笑第二百六十七章 欲訂盟約 外強中乾第一百二十九章 舒縣行 生化戰第三百一十七章 軍中退伍兵 不得善後事第一百二十八章 執卿之手 愛美之性第十七章 孫策易旗 孫郎苦勸第一百一十九章 數林川之罪 羣雄激昂第一百六十七章 玄武初敗 將軍自責第十七章 孫策易旗 孫郎苦勸第三百七十七章 萬事俱利衆夫人第五百零五章 兵不厭詐 將不勝敗第一百九十九章 有事好商量 一邊趁火打劫第二百一十七章 孔明要借箭 林川直接衝殺第六十一章 古今溶合 得驚世之藝第二十四章 折筷成信 徐盛詐城第四百七十六章 禍來不敢恨 悔恨不當初第五百三十四章 望風而逃曹將軍第五百零九章 神術一貼奇 奇妙萬法靈第一百一十五章 奇人奇才 主擔一方第三百四十五章 學院再演說 山風欲來第五十九章 算死郭嘉 曹操中計第四百零一章 逍遙一日遊 驚遇有美景第四百七十九章 翼州兵退 江東進逼爲諸葛第一百三十五章 名軍對壘 各展所長第二十五章 調虎離山 徐盛立功第三百三十七章 借和拖戰事 呂布會賈詡第二百五十一章 口水四濺 民間說書第五十三章 驚世之器 曹操索鐵第二百四十章 一夫當關 萬夫莫當第四十四章 爲拿林川 郭嘉獻策第六十六章 去信曹營 坦然相對第三百二十五章 徐盛暗中藏州禮 林川笑納不拒第四百二十九章 狂妄有資本 天下不識公第二百一十章 妖孽作祟 路遇仙家第一百三十二章 戲說曹操 皖縣整風第一百六十七章 玄武初敗 將軍自責第三百七十五章 落日黃花終逝 一夜好夢終自覺第一百八十九章 喬府風頭 百貴雲集第一百六十二章 無視劉軍 刺蝟行第二百二十六章 追擊蔡瑁 公瑾入套第四百二十六章 新器得改進 一朝驚四野第三百六十章 暗流洶涌 密謀不忠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