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 劉備南撤 只爲一朝決勝

岸上大營,林川握着甄宓小手,甄宓不時注意外面動靜,她有點緊張。

呂玲綺不時看看外面,在她身邊站着嚴白虎。

呂玲綺一樣,他在關注江面的戰事。

只有林川一臉微笑,似乎胸有成竹,他根本不在意。

“你好像一點都不當心!”

林川笑道:“我一直在準備這次赤壁之戰,但一切都在我預料之外!”

“預料之外?”

甄宓有點當心道。

“是呀,預料之外,可惜我精心準備了這麼長時間,我高看了諸葛亮。”

呂玲綺聽出味來,說道:“你是說諸葛亮並沒想打這一戰?”

“是的!昨天簡雍來挑釁我,我就算到了,我也應該早就想到,諸葛亮不會和我在水上全力一戰!”

“這對他只有壞處!”

“如果我預料不錯,這次他連蔡瑁的水師都不會全部出動!”

呂玲綺坐回他身邊,奇道:“害我當心半天,你是說他會逃?”

林川哈哈一笑,既然諸葛亮沒想認真打這一架,自然會想逃,而且可能早準備了退路。

只怕是往哪裡走都計劃好了。

“那他爲什麼又要在對面擺出和相公決一死戰的樣子,而且還派來使臣!”

林川道:“這很簡單,他想激怒我,然後讓我去追他!”

“蔡瑁這次出戰,不過是一次煙幕。總之,勝是肯定的。”

兩女放下緊張的心理,甄宓笑道:“害我緊張了許久,還怕相公打輸了,結果我們得逃呢!”

“哈哈哈……”

雖然這次水戰,林川並不放在心上,也有預料。

但諸葛亮的下一步打算,就成了重中之重,他料不到諸葛亮會怎麼做。

真正的戰事在後面。

諸葛亮爲了保存實力,這次打不了多久。

果然……

滿面的戰鬥只持續到傍晚,就有各路兵丁來報。

“蔡瑁不敵,正在潰退……”

“周將軍燒燬敵戰船百餘艘,殺敵無數!”

“周將軍正準備追擊……”

甄宓道:“既然是諸葛亮沒想打這一戰,爲何周瑜還能有這麼大的戰績。”

這個連呂玲綺也想不清,如果按林川的估計不錯,那諸葛亮應該是全速保全實力纔是。

“可能是沒料到我的新式武器,想逃沒逃得了!”

只有這種解釋了。

林川哈哈大笑。

林川一而讓周瑜繼續追擊,務必要全滅蔡瑁水師,一邊讓太史慈領兵過江。

他決定不放過劉備。

……

……

劉備營中。

“報!蔡瑁將軍水師正在撤回岸上!”

劉備急道:“損失了多少人?”

“回到岸上的不足六千!”

“周瑜正在率軍追殺!”

劉備急道:“這如何是好,軍師一再叮囑他,讓他不可戀戰,一交戰就想法撤退保存實力,如今……”

諸葛亮道:“我以爲林川有殺器,沒想到果然……這次是我軍估計不足,才釀成如此大的損失。”

“但我料定周瑜必然會承勝追擊!”

張飛大叫道:“前面打得火熱,我們卻坐在這看熱鬧,請軍師給我一軍,我去求蔡將軍!”

“不可!!”

諸葛亮道:“如果你此時出戰,那蔡瑁給我們爭取的機會,就全部斷送。”

“傳下令下,大軍繼續南撤,往豫州方向退軍!”

張飛雖然氣不過,也只能生悶氣,如今大權全在諸葛亮手中。

他並不知道諸葛亮的計劃,只想着一交戰就吃了個大敗仗,沒人心裡舒服。

劉備喝道:“聽軍師的,立即撥營起寨,不得有誤!”

衆將聽令,立即撥營,往南撤退。

此時蔡瑁大敗,兵分兩路撤退,一路沿江北上,回鄱陽湖自己的老剿,一部分上岸,要和劉備會合。

周瑜來勢洶洶,沒想到劉備提前就南撤了,自己成了孤軍。

蔡瑁一看,頓時氣得破口大罵劉備,自己這一軍果然不是劉備親兒子,被拋棄了。

蔡瑁見劉備靠不住,只有單獨撤兵。

可往哪裡走,都有可能讓周瑜追上,最後還是希望劉備能在發善心救自己一救,率軍朝劉備方向南撤。

縱觀至今,諸葛亮確實是在拿蔡瑁做引子。

他也料定蔡瑁沒有去路,只會朝自己靠近。

周瑜一上岸,就得到林川繼續追殺的軍令,帶軍緊隨在蔡瑁身後。

蔡瑁一路丟盔棄甲,輕裝而行,後面周瑜緊緊咬住不放。

劉備率軍南撤,這日進入義陽郡,已經進入豫州地界,終於見到簡雍從曹洪處回來。

“怎麼樣了?”

劉備一見簡雍,就急不可耐。

簡雍道:“曹將軍很明確,讓他出軍幫助主公得有曹操軍令,如果沒有,他不敢擅自行動,說是害怕汝南的呂布!”

“你可說清了我們現在的情況?”

簡雍道:“曹將軍說,主公可以進入豫州,他只能暗中幫助給一些方便。”

劉備道:“我們只要一點糧草支助,他答應了嗎?”

“曹將軍說,這事非同小可,看戰事而定!”

劉備一聽,看向諸葛亮,一臉莫名其妙。

諸葛亮想了一下,道:“我明白曹洪的想法,如今只要我勝,則有可能,如果繼續敗,則我軍將無去路。”

“他也會坐視不顧。”

劉備道:“如此,就請軍師用兵。”

那就是可以實行計劃了。

至少曹洪也允許他在豫州和林川決戰。

曹洪話雖然沒說明白,但不反對就是支持。

這是一個做將的,最大的權利了。

至少在義陽的曹軍,也會得到一種默許,讓劉軍有更多方便。

這讓劉備沒了後顧之憂。

當即諸葛亮下令大軍在義陽的黃彼之地紮營。

他背靠義陽,簡直就是有曹軍爲後盾。

按諸葛亮先前的計劃,現在就完全有可能在義陽一帶和林川真正決戰。

劉備此時的軍力還有五六萬之衆,遠在林川之上。

諸葛亮之所以這樣謹慎,也是因爲林川威名在外,他不得不謹慎。

如果是別人,只怕在赤壁他就要和林川決個勝負了。

沒有絕對的把握,劉備和諸葛亮都不會輕易和林川決戰。

他所以選中這義陽,有四個原因,義陽地勢比較險,是用兵之地。

第二,林川遠遠追來,已是強弩之末,且勝了這麼久,應該是驕兵之際。

第三,林軍追得越快,糧草越跟不上,後續軍也跟不上。

第四,就算還是打不過,後面也有曹軍幫襯一點,給一些方便。

第五百一十八章 集衆臣 衆口議上策第一百八十六章 家有二三事 窗下聽私語第九十四章 以數相逼 心硬如鐵第三百六十四章 半路有逆賊 返路傳警示第四百二十章 孤證難自圓 巧言辯高堂第一百五十二章 長矛如龍舞 勇士死如歸第一百四十六章 三線設阻 袁兵敗退第一百一十二章 士元助敵 孟德更迷惘第三百一十五章 任呂氏掌權 喬公站州門第二百一十一章 西進還是北伐 軍中爭論第三十章 呂布起貪心 袁術破呂布第二百三十三章 新器驚得三軍寒第四十四章 爲拿林川 郭嘉獻策第四百五十四 易主震動天下 曹操側目第三十一章 張飛醉酒失徐州 劉呂聯軍破裂第一百一十六章 龐統回縣 定軍前大會第二百一十二章 定方略 一攻一守第一百四十章 林川兵進壽春 韓當襲徐州第七十五章 只爲一信念 血染信水河第一百三十六章 戰鼓摧得紅骨殘 刀劍缺江山全第三百九十一章 夫人惹禍 林川明罰暗助第三百零四章 不堪壓力 崩潰獻城第十三章 太史慈薦將 林縣令估亂世第四百七十三章 進別院 調戲良家小妞第一百四十四章 虎女送信 袁軍舉棋不定第二十七章 改進戰法 整訓三軍第三百六十三章 小人物有雄心 美女子有豪氣第八十九章 孫策回營 活捉周泰第二百二十一章 辱仙皮肉 兩不猜測第五百二十六章 牆頭草 兩邊都相誼第二百九十五章 劉備諸葛有自信 共抗江東第三百零七章 夫人慾自裁 要成忠孝名第四百七十六章 禍來不敢恨 悔恨不當初第八十一章 初構四方軍 林氏軍初成形第三百七十五章 落日黃花終逝 一夜好夢終自覺第二百二十四章 赤壁火拼 不像樣的戰事第四百五十三章 幽州易手 林川任主第三百八十一章 模仿社會 林川再創報第三百六十五章 揮刀猛如廝 血照殘陽輝第二百四十三章 一將衝萬軍 將軍鐵血還第四百六十四章 不忘天下糧 引以是根本第五百一十二章 請道驅妖邪 論道驚道者第四十九章 埋暗劍 欲借刀殺人第三百七十四章 吳氏救兒 林川佈局第二百七十九章 葫蘆僧判葫蘆案第三百六十三章 小人物有雄心 美女子有豪氣第二十二章 夫人有樓 桌上有酒第四百二十章 孤證難自圓 巧言辯高堂第八十八章 吳郡謀反 強逼孫策第二百二十三章 使臣過江 林川新武器第四百零七章 再發奇物 做歷史麻將第三百章 隱於市 超乎大義第一十九章 袁術挑撥 兩縣歸心第一百六十六章 玄武勢危 程普不敵張飛第三百零八章 長劍的如龍 無賴天不佑第二百六十三章 快刀斬亂麻 先平府亂第五十三章 驚世之器 曹操索鐵第一百一十九章 數林川之罪 羣雄激昂第三百四十六章 孫權攔路申訴 江東羣臣震驚第四百零四章 暗流賊人起謀意 大人不知明暗裡第四百零九章 攻於心計 閒看風淡雲清第七十九章 過信河 挾威歸鄉第一百七十四章 同是英雄 相逢何相殺第三百八十四章 道中俠士 命護少主第三十四章 兩處設伏 紀靈窮途第五十五章 設宴再施壓 吟詩笑談中第三百六十一章 身在三千外 心在一城內第二百一十一章 西進還是北伐 軍中爭論第一百二十一章 孔明之策 孟德佈局第四百九十六章 戰時前夕 驚豔羣臣第三百八十章 血洗金陵城 追前事因後果第三百二十八章 暗是曹營謀 明是官吏風第四百一十九章 傳徐盛 林川尊民法第八十三章 藝有專精 兵出舒縣第三百四十八章 問計近臣 上下兩策獻明主第六十三章 曹操實話直說 天下風雲涌動第三百二十一章 發白紙集資 天下第一賭術第二百七十二章 一片丹心照日月 原是鬧烏龍陣第四百六十五章 羣臣借禪推位 割據欲先稱帝第一百六十四章 夜襲林軍 孔明巧設伏兵第四百一十三章 人生幾何 每日須盡歡第三百九十一章 夫人惹禍 林川明罰暗助第五百二十九章 進退失據 曹劉無法救大局第三百三十六章 天若有情天亦老第四百三十四章 卓裳春花傍嬌麗 十里亭下惜別第三百三十章 曹操調兵堵林軍 張遼得重用第四百七十九章 翼州兵退 江東進逼爲諸葛第二百三十五章 驕縱曹營 忽然反目第二百四十七章 興盛之兆 天下農業之始第四百七十四章 微服私訪民 不知治所亂第二百一十二章 定方略 一攻一守第三百一十三章 夫人獻計 以夫人守城第二百九十三章 惜人間浩劫 呂軍放縱萬人屠第二百五十一章 口水四濺 民間說書第四十一章 回皖城縣 喬家歡宴第四百八十七章 自古弱地無外交 談判桌有高論第三十二章 大喬獨斷 周泰違令第五百零三章 現代文化啓蒙 物理統佔高地第四百一十一章 試臣心 驚心表惶恐第三百七十二章 後門走馬伕 朝陽從東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