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沾字戰術 袁軍入套

此時太史慈三人帶軍北上,經過一日一夜的急行軍,不吃不喝到淮水邊的淮安縣。

下一步就是如何渡河北上。

大軍在淮水邊紮營。

太史慈、徐盛、陸績一商議,如果尋找渡船過河顯然不實際,這樣要耽誤很多時間,而且能不能找到這麼多船還是未知數。

於是三人決定沿河南下,去淮安縣的永水鎮,那裡有橋可以過軍。

雖然這樣多走很多路,但可靠很多。

說走就走,大軍只休息半天,就開始再次上路。

三人到現在也沒明白林川此舉的意圖,這點人馬長途遠征,去拿合肥,怎麼想都不實際。

正行軍間,林川派來的哨騎追了上來。

將林川的親筆信遞給太史慈。

太史慈一看,立即心明眼亮,立即下令全軍就地紮營。

“將軍,出什麼事了?”

徐盛一聽說大軍紮營,急從前軍趕來。

太史慈道:“打合肥是大人的幌子,大人命我們就在永水鎮周圍消滅張勳。”

“不錯!”陸績道:“大人信中說得明白,袁術知道我們去合肥,已命張勳率軍兩萬前來堵截。”

“我們算下時間,張勳也應該趕到了。”

徐盛道:“既然如此,那如何讓張勳知道我們的位置,這樣纔好決戰啊。”

太史慈道:“這周圍三百里,只有永水鎮有橋可以過軍,張勳自然也會知道。”

就是說,張勳也會趕往永水鎮。

現在大軍離永水鎮不過五十里,張勳只要到了永水鎮,自然會知道自己在哪裡。

“將軍!我們下一步如何應對,就在這裡擺開陣勢,等他們上門?”

陸績道:“當然不行,我們六千人馬,張勳軍有兩萬人!”

“這一仗怎麼打,大人在信中也說得明白,各位不要憂慮,我們就在此等候即可。”

“只經張勳敢來,這次定叫他們再吃一次大人的妙計。”

“諾!”

徐盛立即趕往前軍,下令全軍紮營,一切就等張勳上門。

這裡四周一片草地,遠處也能看到坡地,北邊就是淮水。

此時天開始得陰沉。

漸漸有細雨落下。

時值四月,正是江南梅雨季節。

這種雨有時一下就是數天不見太陽。

以至於道路泥濘,極不利於行軍。

果然沒過多久,張勳率兩萬袁軍,果然進據永水。

他猜得沒錯,太史慈如果要去合肥,以太史慈的行軍路線,多半會走永水。

張勳受袁術嚴令,一定要攔截住太史慈。

一到永水,天也下起了雨,派出哨騎打探,果然在離永水五十里處發現一支數千人軍隊。

張勳得報,心中大喜,立即率軍朝太史慈等人逼近。

他到現在還不知道袁術大軍已滅。

從壽春帶來的五萬人馬,就剩下自己這兩萬人。

由於林川一直都很缺戰馬,太史慈這六千人,絕大多數是步兵。

在機動能力上,不及張勳。

一得知張勳逼近,太史慈即下令全軍撥營起寨,往二十里外的角形山撤退。

太史慈一直在琢磨林川安排他的戰法,現在也稍有心得。

總體思想就是三個字:“拖着打”

不和張勳全面接觸,畢竟張勳兩萬人,自己六千人。

拖着打,林川又着重講了如何利用地形,尋找機會分割敵人,再消滅其中一部。

就是一次只打他小部分,一口一口慢慢吃掉。

這種戰法太史慈從來沒聽說過,兵書上也沒讀到過。

但細細想來,確實是絕妙的辦法。

如此就很講究將軍的指揮能力,及靈活度。

還有重要的就是士兵的忍受程度。

這個太史慈並不擔心,這支軍隊是特別訓練出來的,絕對能勝任。

他思考再三,決定把戰場定在牛角山。

牛角山並不險峻,山也不高,多丘陵溝壑,更有縱深之地。

本來進入山地之後,火攻最佳,但天公不作美,而且這次行軍,除了武器,根本沒帶火油。

“大人早給我們定下了作戰方法,就看我們執行能力。”

太史慈開始佈置。

“徐盛,你領所部在牛角山腳展開,如果張勳不來,就打他前部,如果張勳追擊,就退入牛角山。”

“遵令!”

太史慈和陸績自帶兵四千人,開始進入牛角山。

張勳帶兵發現太史慈後,就加快速度追了過來,要和太史慈決戰。

一直追到牛角山,見徐盛在山腳擺開陣勢,做決戰的樣子,心中疑惑。

他身邊一校尉道:“將軍!太史慈怕是萬萬沒想到將軍如此之快,怕是嚇得躲進山裡。”

“將軍給我五千人,我定將太史慈斬於馬下。”

張勳搖搖頭,道:“素聞林川詭術,他的這些手下怕也學了不少,不可大意。”

“此山縱橫交錯,大軍入內容易迷失方向,如果太史慈在其中設伏,更是防不勝防。”

“那將軍意下如何?”

張勳道:“不可進山,先拿下徐盛再說。”

“諾!”

那校尉得令,率軍兩千人列陣,手持長矛一指徐盛,大喝道:“對面是何人,今我大將軍領軍到此,還不快快下馬受縛。”

徐盛大笑道:“哪來的山野村夫,不識你徐大將軍!”

徐盛說完躍馬持搶衝了過去。

那校尉持矛迎上,只三回合,徐盛一搶挑飛他長矛,再一槍猛刺了過去。

人在馬上並不容易閃躲,校尉嚇得急從馬背滾落,躲過一槍。

一落地,接連滾了三丈遠,他是害怕徐盛追殺。

徐盛哈哈大笑,並不追擊。

校尉一臉窘迫,趕緊回到自己軍中。

想起剛纔受的辱,大喝道:“敵軍人少,衆軍聽令,給殺過去。”

他領軍在前,張勳在後,見他領軍衝殺,張勳站在高處,想看看太史慈到底有沒有什麼伏兵。

校尉率軍衝殺,徐盛率軍回擊。

兩軍就在山腳展開混戰。

袁軍校尉有兩千人,多過一倍,但徐盛軍個個都是苦練出身,一個能抵兩個,兩軍混戰,徐盛絲毫不落下風。

張勳在高處見徐盛奮戰不退,心中反而大喜。

“太史慈也不過如此,比起他主公可差得遠了。”

當即下令自己剩下的萬餘人分爲左右,從徐盛兩則進攻。

意思明顯,要將徐盛圍在中間消滅。

第一百四十六章 三線設阻 袁兵敗退第二百三十一章 紅黑臉唱雙簧 詭思謀豫州第一百一十三章 說聯盟利益 士元大論第三百六十九章 逢場作戲 心中有主第二百一十七章 孔明要借箭 林川直接衝殺第三百九十五章 看中孫氏尚香女 吳氏嫁女第四十七章 無事遊中山 偶遇奇人第二百九十四章 再接再厲 呂布鋒芒掃百城第三百八十四章 道中俠士 命護少主第一百五十二章 長矛如龍舞 勇士死如歸第二百零八章 爲事不擇手段 連騙帶哄行昧心事第一百七十四章 同是英雄 相逢何相殺第二百一十八章 延誤戰機 怒斬黃蓋第四十三章 激情演說 再起威望第九十九章 名士聚皖縣 龐統宴席第一百八十六章 家有二三事 窗下聽私語第三百一十七章 軍中退伍兵 不得善後事第七十章 頭頂皎月如神 孟德怒發兵第二百六十九章 談約露敗像 荊州無高士第四百一十五章 訓軍只爲將 絕才只爲國第一百二十九章 舒縣行 生化戰第二百六十八章 戲虐使臣 明嘲荊州第三百八十七章 金陵要建朝廷 暗中欲稱王第七十二章 一曲散軍心 三百勇士永恆第五百一十八章 集衆臣 衆口議上策第一百一十四章 各種改革 應對危機第八十六章 對天下講話 立我思想第二百一十章 妖孽作祟 路遇仙家第四百六十章 兵敗如山倒 棄甲退三百里第五百三十五章 一戰成定勢 曹劉無力迴天第三百九十二章 江湖有險惡 錦衛遇艱難第九十八章 世間之貴 林川字帖第一百一十九章 數林川之罪 羣雄激昂第一百六十五章 險地詐呂布 孔明計中計第二百五十八章 驚變千里 泰然如山嶽第一百三十三章 袁軍推進 孫策守勢第六十九章 鼓舌忽悠 動三軍之心第三百六十一章 身在三千外 心在一城內第二百二十一章 辱仙皮肉 兩不猜測第一百八十一章 共商大計 舉賊衆首第四百四十九章 舊事套新事 賬務管制第一百六十三章 情況總是不妙 孔明欲走又擊第三百三十四章 計中有謀略 進逼使得曹地慌第五十九章 算死郭嘉 曹操中計第二百六十二章 恨鐵不鋼 林川欲暗陳倉第四百七十七章 各種安排 預計日後事第一百三十五章 名軍對壘 各展所長第三百八十八章 見漢室 自有玲瓏一麗影第三百九十八章 會唱歌的吉它 總是仙間神盒第三百三十二章 置死地而後生 張遼有奇謀第二百四十八章 文武勸進 楊州激進第二百四十三章 一將衝萬軍 將軍鐵血還第一百四十九章 孔明隆中對策 孟德臨戰換陣第三百章 隱於市 超乎大義第五百一十八章 集衆臣 衆口議上策第四百三十二章 異地扣使臣 林川懷怒第四百五十四 易主震動天下 曹操側目第二百章 教人新藝 聽山中術士第四百四十八章 飛來橫禍 只因天機露第一百二十八章 執卿之手 愛美之性第四百零四章 暗流賊人起謀意 大人不知明暗裡第二百三十七章 林曹對謀 鹿死誰手第五百二十八章 河邊東西軍 小地盡顯謀第四百零五章 橫刀忙逼供 可憐下人賤第一百七十九章 滅林之心不死 結賊行內亂第五百二十六章 牆頭草 兩邊都相誼第二十六章 陸績歸順 重回舒縣第九十二章 小霸王退身 孫權欲調兵第四百六十八章 後室密語 心有不足蛇吞象第四百三十章 前去我農園 農家遇貴人第二百一十九章 半路遇劫 白虎遇難第五百三十一章 水陸齊進逼許昌 洛陽失守第一百二十三章 埋伏棋 視軍事第四百二十二章 參差商道 殺人不留貨第二百二十一章 辱仙皮肉 兩不猜測第三百二十章 唱千年歌舞 如夢迴穿越前第五十九章 算死郭嘉 曹操中計第三百七十四章 吳氏救兒 林川佈局第三百六十五章 揮刀猛如廝 血照殘陽輝第三百四十章 民爲食爲天 再創民食盛譽第一百五十一章 陷火陣 四面是敵第一百三十四章 以弱對強 稍有失策第四百二十六章 新器得改進 一朝驚四野第五百零八章 威楊三千里 無人不膽寒第六十七章 臨行天問 指點江山第一百三十四章 以弱對強 稍有失策第四百九十七章 奇葩公子 不識廬山真面目第五十七章 見獻帝 血淚和血書第四百七十七章 各種安排 預計日後事第三百六十一章 身在三千外 心在一城內第三百七十八章 明瞭追餘事 亂黨有餘孽第三百八十三章 樹靜風不止 總有刁民想害朕第四百六十五章 羣臣借禪推位 割據欲先稱帝第一百章 欲摸底細 話中有話第一章 孫策早夭,周瑜短命第五百二十四章 曹劉聯軍救亡 將軍先折腰第五十一章 施下馬威 口舌藏劍第一百四十五章 血戰壽春 鐵騎逞威第二十六章 陸績歸順 重回舒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