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出了茅廬,計殺司馬敏,清理門戶後,在衆目睽睽之下,當場認主,跪地拱拳說道:
“陛下,罪臣愚忠昏庸,爲償師恩,潛伏在南陽,一味冒犯天子,兩眼昏花,錯用小人,致使差點釀成大錯,罪臣深知百過難贖,不敢自饒,請陛下責罰。”
諸葛亮天縱其才,內政能力可比荀彧,出謀劃策不弱於五大軍師,最恐怖的是諸葛亮還有統軍治兵之才,論統率,諸葛亮一人能輕鬆帶十萬大軍,戰力不遜於任何武將。
諸葛亮爲人袒蕩蕩,現已覺悟悔改,倒是令人同情,將之前的恩恩怨怨淡化了許多,尤其是劉雲,更是大度,親自扶起諸葛亮,完全不追究諸葛亮的過往。
劉雲伸手指了指來路不遠的八卦陣,笑道:
“哈哈,朕得諸葛亮,如魚得水也。先前各爲其主,手下見高低,何罪之有,孔明,無須作小兒姿態。況且,有孔明的八卦陣在那,朕的北邊真正無後顧之憂了,沒人帶路,誰能闖過南陽,擾朕各州?”
劉雲和諸葛亮本就君臣相得,諸葛亮家道中落,本是琅琊諸葛氏之人,正待尋一明主,好大幹一場,重興諸葛氏,而劉雲征討荊州、益州,少不了招攬南邊的人才,畢竟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原本北邊的猛將謀士來到長江以南,未必能鬥得過劉表、劉璋等強龍麾下的地頭蛇。
“罪臣謝陛下隆恩,願爲陛下鞠躬盡瘁,死爲後已,上刀山,下火海,在所不辭。”
諸葛亮大喜,想不到劉雲居然直接赦免了諸葛亮,雖說諸葛亮的臥龍稱號營銷得不錯,但冒犯、阻擋劉雲同樣是事實,諸葛亮還以爲多少得挨幾板子,或者被無情發配到角落,坐幾年冷板凳再說。
劉雲要的是諸葛亮的忠誠,要的是收復荊州,有心重用諸葛亮,又怕衆將不服,於是當場問計,說道:
“孔明,你新降,寸功未立,朕不好封賞,朕知你之才,遠勝古之管仲、樂毅,朕不拐彎,直言相問於你,朕要征討荊州劉表,現大軍到了南陽,敢問如何取南陽?”
南陽是荊州的糧倉,奪了南陽,劉表的勢力就斷了根基,沒有壯大的任何可能。
劉雲掃了衆人一眼,發現除了諸葛亮一人,竟然無一人瞭解南陽的底細,不過劉雲的第一次問計,在諸葛亮聽來,簡直是小兒科,易如反掌。
諸葛亮捲了捲袖子,躬身一禮,說道:
“陛下,此事易耳。亮有一姐夫,名喚蒯祺,出身荊州大族蒯氏,曾告知亮,南陽太守名喚張羨,其子張懌統管南陽糧草,其結義兄弟韓嵩掌兵,官居都尉,這三人皆是資質平平之才,不足爲慮,倒是南陽郡城之中,有一主薄伊籍,表字伯機,算是個人物,不過,在亮的眼裡,亦只是有過人之處的小才罷了,亮談笑之間,就能爲陛下取了南陽。”
諸葛亮說得誠懇,聽到衆人耳邊,卻是倒嘶一口涼氣,這諸葛亮新降,說起來話,口氣不小,也不怕風大閃了舌頭。
劉雲眼前一亮,有諸葛亮這話,劉雲已將南陽視爲囊中之物,心生欣喜,不由追問,笑道:
“呵,孔明何發此言?願聞其詳!”
諸葛亮又將頭頂的綸巾正了正,擡起頭,手指着另一個方向,胸有成竹地說道:
“陛下,取南陽郡城,須得買一送一,陛下可知臣所指爲何地?”
劉雲當然不知,一旁同爲水鏡八子的郭嘉卻是略知皮毛,替劉雲解圍,答道:
“南陽以南,爲南郡,南陽以北,則爲章陵郡。孔明,你是說...吾懂了,妙!大妙!孔明之才,嘉自愧不如也。”
郭嘉和諸葛亮兩大妖孽軍師對視一眼,瞬間來電,默契得猶如昔日同窗在書院裡解題,對方一舉一動心照不宣。
劉雲等人卻是一頭霧水,急性子的張飛忍不住了,過來揪住諸葛亮和郭嘉的袍子,沒好氣地問道:
“諸葛軍師,郭軍師,你們就別賣關子了,俺都愁死了,既然南陽太守張羨是個草包,快下令吧,讓俺率兵三萬,俺這就強攻南陽,爲大哥陛下奪回南陽,迎大哥陛下入城。”
諸葛亮聞言,看了看張飛,三兩下就判定張飛是個渾憨的,一介莽將,這種猛將縱然戰力再強,最好也配一個隨行監軍或軍中祭酒軍師,不然暴躁如雷的張飛能將大軍給帶到陰溝裡去。
“翼德,不得胡鬧。行軍打仗,豈是蠻力即可輕勝?凡事多動腦子,要智取,少力敵,不戰而屈人之兵,方爲上將,你當得向幾位軍師多學學,親近些爲好。”
劉雲本想勸張飛用點腦子,沉思一想,張飛有腦子纔怪,乾脆訓斥張飛幾句,又將目光放在諸葛亮身上。
諸葛亮揮了揮衣袖,一身儒氣之中夾帶着威壓,鋪天蓋地地散開,將計謀一一爲衆人解釋,說道:
“陛下,奉孝說得對,那邊爲章陵郡,章陵太守鄧羲屢次勸劉表莫與劉璋、袁術等人交好,爲劉表所不喜,且鄧羲麾下有兩員大將,共同掌管章陵兵馬,一個叫作張虎,一個名喚陳生,此兩人在劉表尚未單騎入荊州之前,乃爲荊州襄陽賊寇,聚衆占城,得亮姐夫蒯氏、荊州大族龐氏勸降,才投了劉表,鎮守章陵。”
“陛下,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張虎、陳生兩人縱是從良,亦賊品未除、匪性尚存,只須遣人假扮爲章陵郡兵,先往南陽郡城向張懌討要糧草,按照常例,此時正是每年章陵郡兵來南陽取糧之日,張羨定然不疑有他,到時糧車上裝滿兵器,入城動手先挾持張羨父子,或者斬殺守軍,南陽即得。”
“只不過,須得先派一路兵馬,假扮成南陽的糧兵,前去賺開章陵城門,拿下鄧羲、張虎和陳生三人,糧兵十有八九皆爲民夫,假扮起來,難度不大,且亮聽聞這三人的武藝同樣稀鬆,不過仗着膽大妄爲,一腔熱血罷了,取之如人飲水,亮之所言,皆爲傳聞聽說,恐多有紕漏,還望陛下定奪。”
諸葛亮獻計歸獻計,卻不敢替劉雲拍板,萬一有人掉鏈子,或者走漏了風聲,被人給包圓了,過錯就大了。
再說,諸葛亮剛投劉雲,還不知劉雲麾下哪些大將靠譜,哪些只是濫竽充數的,諸葛亮一看張飛滿腮鬍鬚,眼如銅鈴,貌若黑虎,就知張飛這人大大咧咧的,不好輕用,尤其是詐降、扮演之類的細活巧工,要是攤派給張飛,便同張飛穿針,等着大眼瞪小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