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少年三傑,劉備用兵徐州

第208章 少年三傑,劉備用兵徐州

臨淄城。

學堂。

一大一小兩個少年,針鋒相對。

左邊的少年,約莫十歲,着裝氣質,與衆不凡。

右邊的少年,十五六歲,少年老成,自有一股睥睨的氣勢。

“沒想到竟有人要跟阿議比試兵法!”

“別看阿議年少,但他可是跟着季寧公上過戰場的,自幼得到了季寧公指點,兵法造詣不可等閒視之。”

“咳咳,你們誤會了,不是這人要跟阿議比試兵法,而是鄭師有事離開讓阿亮來負責考校想要求學的士子。結果阿亮躲內屋睡覺去了,就讓阿議來考校了。”

“阿亮又去睡覺了?這才什麼時辰?”

“你想睡,你也可以睡!鄭師說了,吃好了睡好了才能養足精神鑽研學問。”

“別想忽悠我,鄭師還說了,若是荒廢了學業,就會被逐出學堂。”

“哎,這少年是誰啊?有誰知道嗎?”

“好像是從淮南來的,最近淮南來的少年郎很多,也不知道爲什麼。”

“還能爲什麼?淮南袁術在淮南橫徵暴斂,大概是讓族中的傑出兒郎來青州求學避禍。”

“如此說來,跟阿議比試的少年,不可小覷啊,但他到底是誰啊?”

“對啊,他到底是誰啊?”

“不知道啊!”

衆人紛紛看向跟陸議對席而坐的老成少年。

屋內。

年少的諸葛亮,斜躺在臥榻上,閉目養神。

如今正月天,臨淄城的天氣還有些寒冷,但諸葛亮的手中卻搖着一柄小號的羽扇。

這羽扇是諸葛亮比着鄭平的羽扇製作的,除了羽毛小一號外,羽毛的根數都是一致的!

甚至連纏繞羽扇的絲綢顏色都是一模一樣的!

由於青州向各州散佈消息,大量的士民百姓涌入青州。

其中就有不少大族少年郎,要來學堂尋個機會。

畢竟,進了學堂,就成了鄭玄的學生。

優異的,還能成爲鄭玄的門生。

這機會可不多得!

不過今日鄭玄受邀去給一個新建的學堂題字去了。

青州的官學,大部分都是由民間出資。

然後在官學的門前立一塊石碑,上面會有出資者的籍貫和姓名錶字,供世人瞻仰。

以及,鄭玄的題字!

不過鄭玄題字,並非是鄭玄在石碑上刻印,而是鄭玄在帛書上題字,然後匠人拿着帛書將字刻印在石碑上。

這帛書則會成爲出資最多的一家的珍藏。

鄭玄臨走時,讓諸葛亮來考覈這羣想要求學的士子。

畢竟其他老師都有事,就諸葛亮最閒。

諸葛亮考覈了幾個後,就覺得無趣。

以諸葛亮如今的才學,已經遠超普通成年士子了,更別說一羣少年士子了。

正好。

太史慈上回去了揚州後,陸康將從孫陸議給送到了臨淄城。

這陸議雖然年少,但天資聰慧,又只比諸葛亮小兩歲,頗得諸葛亮喜愛。

諸葛亮有事沒事,就將陸議帶在身邊,指點陸議如何學習。

與其說陸議在跟着鄭玄學經,倒不如說陸議在跟着諸葛亮學習諸子百家術。

陸議對於兵法又極爲癡迷,是學堂中除了諸葛亮外,對兵法領悟最深的一個了。

蹭蹭蹭。

一陣敲門聲響起。

諸葛亮伸了個懶腰,直起身來。

“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瓦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

“咦,不對。我是午後入睡,這也不應景啊。”

“別敲了,沒關門。”

話音剛落。

陸議小心翼翼的推開門,眼神有些飄:“阿亮兄,我肚子疼,想如廁,外面還有幾個沒考覈完。”

“去吧,去吧!小孩子就是小孩子,坐不住。”諸葛亮打了個哈欠,沒有看到陸議那漂浮不定的眼神。

陸議得到許可,暗暗歡呼一聲,一溜煙兒的跑了。

“倒是跑得挺快的。”諸葛亮下意識的嘟囔,走出了內屋。

衆學子見諸葛亮出來,頓時呼了起來。

“阿亮,阿議說他要如廁,這藉口你也信啊。”

“嗯?不如廁他跑那麼快作甚?”

“那是因爲他輸了。”

“輸什麼了?”

“跟人比兵法,然後連輸三場,最後嘴犟說阿亮你纔是學堂裡兵法造詣最高的一個,喚你出來後又怕你責怪,所以就跑了。”

“既然誇我,跑什麼跑?我本來就是學堂裡兵法造詣最高的一個!”

“怪不得阿議最近越來越張狂,阿亮你別把阿議給帶壞了”

諸葛亮有些惺忪的眼神漸漸變得清澈,掃了周圍的學子一眼,隨即取出羽扇,輕輕一搖:“顯謀兄曾說,人不輕狂枉少年,心無浪蕩非君子。”

衆學子不由搖頭。

陸議之狂來源於諸葛亮,而諸葛亮之狂來源於鄭平。

鄭平之狂

衆學子欽慕還來不及,壓根不覺得鄭平很狂。

“閣下如何稱呼?”諸葛亮坐在陸議剛纔的位置,看向眼前的老成少年,拱手一禮。

少年仔細打量諸葛亮,回禮道:“淮南成德人,劉曄。”

諸葛亮目光灼灼:“亮曾聽聞,淮南成德有一少年豪傑,亦是姓劉名曄。”

“時年劉曄七歲,其母臨終遺言‘普之侍人,有諂害之性。身死之後,懼必亂家。汝長大能除之,則吾無恨矣’。”

“而劉曄十三歲時,遵循其母遺言,入室殺侍者,徑出拜墓。”

“其父震怒,遣人追劉曄問罪,但劉曄卻言:亡母顧命之言,敢受不請擅行之罰。”

“汝南名仕許劭擅長識人,聽聞此事後,斷言劉曄有佐世之才。”

“不知此人跟閣下,是否爲一人?”

劉曄眼神謙遜:“子將公昔日之言謬讚了,曄只是遵循亡母顧命之言,當不得真。”

衆學子紛紛大驚。

“佐世之才?好狂的斷言。”

“我只聽說過潁川荀氏文若公被稱爲王佐之才。”

“只是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年,比我還小上兩歲,真不是妄言嗎?”

“比你小且比你有才的多得是,比如阿亮,比如我。”

“跟阿亮比,真不知羞啊你們!”

“別鬧了,仔細聽吧,阿亮的眼神變了。”

“看來,又要掀起一陣龍爭虎鬥了,阿亮比兵法,從來沒輸過。”

“既然是佐世之才,又贏了阿議,那一定有些本事,我有些期待阿亮會輸了,這樣阿亮就不用狂了。”

“阿亮狂也是有真本事啊,別嫉妒。”

“我不嫉妒,我就想看到阿亮輸,這樣會很有趣。”

衆學子的低語聲,傳到了劉曄耳中。

劉曄亦有比試之意:“我們要比兵法嗎?”

就在衆目睽睽、衆士子期待下,諸葛亮起身,看了一眼後面還排着長隊等待考覈的少年士子,不由多了埋怨:“比什麼比啊!就一個入學考覈,到這時辰了還沒結束。”

“怪不得阿議會跑,這是擔心我抽他啊。”

“劉曄,恭喜你,你通過了學堂的考覈!以你之才,足以成爲鄭師的門生。”

“然,學雖無先後,但入門有先後,以後我就是你師兄了。”

“師弟啊,剩下的考覈就交給你了。”

“師兄我得去尋阿議了,竟敢蒙我!”

劉曄頓時瞪大了眼睛,不可思議的看向徑自離去的諸葛亮。

“可——”

“考覈規矩你來定。”

看着疾步離去的諸葛亮,劉曄頓時愣在了原地。

衆學子也紛紛搖頭離開。

“我就知道,阿亮怎麼可能坐下來跟人比試兵法。”

“哎,又錯過好戲。”

“別埋怨了,回去溫習功課吧,鄭師回來要檢查的。”

“竟然是被子將公斷言有佐世之才的劉曄,我的名次又得降低一名了。”

“知足吧,好歹回家還能吹噓一下。”

見劉曄還有些愣神,一個學子好心提醒:“曄兄,不用驚詫,學堂的氛圍很輕鬆的。”

“阿亮的意思是,你既然被子將公稱爲佐世之才,那完成對剩下求學學子的考覈,就是對你的考覈。”

“這種不坦率的理由,想必你能稍微接受。”

劉曄嘴角一抽:“坦率的理由是什麼?”

學子笑道:“無他,阿亮急着去尋顯謀先生。我倒是挺羨慕你的,一來就能讓顯謀先生知道你的姓名。”

劉曄眼神一動,明白了學子的好意,隨即拱手一禮:“曄,多謝了。”

而在另一邊。

諸葛亮騎上小馬駒,帶上明顯被揍過一頓的陸議,來尋鄭平。

陸議雖然也自幼學習強身之術,但氣力和招式明顯比不過在軍營接受過於禁訓練的諸葛亮。

再加上陸議誆騙諸葛亮在先,被揍了也只能悻悻的忍着。

掃了一眼陸議,鄭平不由輕笑一聲:“阿議啊,你好歹也是季寧公的從孫,怎麼老是被阿亮揍?”

陸議似乎多了些勇氣,氣鼓鼓地道:“顯謀兄,阿亮兄以大欺小。”

鄭平放下手中的文書,搖扇一笑:“阿亮比你大,註定以大欺小;然而這兩碗水端不平,阿議你難免也有怨氣。”

“這樣吧,自明日起,你跟阿亮一起去於副將的軍營訓練吧。”

陸議的小臉兒頓時變得慘白:“顯謀兄,剛纔是戲言。”

鄭平笑眯眯的道:“無妨,兵者詭道也,若連戲言都不會,就不配學習兵法。這也是之前我不讓你去軍營的原因,如今你學會了戲言,就表示已經入門了,可以去軍營接受真正的鍛鍊了。”

陸議頓時呆住。

鄭平不理會呆立的陸議,又看向諸葛亮:“急着尋我,有什麼事?”

諸葛亮微微斂容:“學堂來了個少年,是淮南成德人、曾被許劭斷言有‘佐世之才’的劉曄。阿議跟其比試兵法,連輸三場。”

鄭平眼神一動:“淮南劉曄,這倒是個意外的收穫,不過淮南劉氏是大族,劉曄孤身來青州,必然有其他緣由。”

“先探探劉曄來青州的目的,能不能從劉曄口中得到淮南的情報,就看你的本事了。”

諸葛亮自信泰然:“顯謀兄放心,亮定然不負所托。”

正說間。

侍從急急來報:“別駕,使君請你立即去府堂議事。”

鄭平不疾不徐,點頭起身:“阿亮,阿議,你們先回學堂。”

吩咐完,鄭平徑直來到府堂。

府堂內,除了劉備,還有糜竺。

“子仲兄,你什麼時候來的臨淄城。”鄭平眯着眼睛打量糜竺。

此時的糜竺,風塵僕僕,一臉疲憊,一看就是策馬疾行過的。

糜竺氣息有些不穩:“陶使君跟曹操打起來了!”

鄭平眼神一凜:“細說。”

糜竺微微喘氣:“十日前,曹操遣沛相袁遺,索要小沛等城池。陶使君自然不願給,回絕袁遺的使者說‘除非拿壽春來換’。”

“陶使君擔心曹操會來搶小沛,於是派遣許耽統帥兩千丹陽兵進駐小沛。”

“五日前,曹操遣曹仁、曹洪進攻小沛,許耽出城迎戰,但被曹洪一刀斬首,小沛也被曹操佔得。”

“陶使君大怒,不顧衆人勸告,親率大軍去搶小沛了。”

鄭平不由冷笑:“陶恭祖這是自尋死路啊,強佔小沛本就不義,曹操先禮,陶恭祖反而故意挑釁。”

“那曹操在蒙城大敗袁術,將袁術的勢力驅逐出豫州,兵威正盛,也是志得意滿的時候。”

“偏偏這個時候去招惹曹操。”

糜竺也道:“我也是這般想。倘若陶使君不敵曹操,曹操又趁機兵進徐州,徐州如何能抵擋?故而快馬來尋劉使君。”

劉備凝聲道:“青徐本有結盟之義,若陶使君不敵曹操,青州不能不出兵相救。”

“只是陶使君有錯在先,青州若是不明是非,難免會落人口實。”

鄭平輕搖羽扇:“出兵徐州,未必就是救陶恭祖。”

“這東海還有十萬青州鄉民在屯田呢,焉能讓曹操和陶恭祖之間的私怨而禍及青州鄉民?”

劉備會意:“天下皆知我劉玄德義救青州五十萬鄉民,在東海屯田的鄉民受難,我劉玄德豈能不救?讓誰統兵去徐州比較合適?”

鄭平眼中閃過殺意:“可讓雲長率先登營前往東海,翼德率銳士營借道泰山郡駐兵南城,遙望小沛。”

“若曹操贏了陶恭祖後,繼續進兵徐州,就令翼德直取小沛,斷曹操歸路。”

“徐州,不是曹操想來就能來的地方!”

(本章完)

第121章 赤膽忠心,關羽戲耍逢紀第162章 縱橫捭闔,蘇秦張儀之能請假一天第12章 鄭玄勸學,傳道授業解惑第57章 初戰告捷,郡丞真乃奇人第187章 兄弟相會,劉備獲得玉璽第129章 以仁驅武,亦知先登之勇第204章 初入青州,劉虞備受震驚第238章 先登破營,袁術倉皇敗逃今天停電了,只有一更哈第126章 奸雄英雄,終究不是一路第150章 邊讓陳宮,兗州止戰之策第184章 生擒劉岱,劉備權謀心計第200章 因勢利導,人才拯救計劃第291章 金印紫綬,大漢皇叔劉備第319章 斬殺顏良,袁紹遷都鄴城由於小孩反覆發燒,明天開始暫時一更第285章 黃忠辭官,鳳雛被忽悠了第252章 關某之刀,容不下奸逆賊第25章 謀士髒計,誘豪強借田地第303章 曹劉相爭,張邈陳宮中計第280章 張郃獻城,第七營大戟營第122章 焦心熱中,田豐初見劉備第141章 表奏州牧,董卓拉攏劉備第14章 才兼文武,鄭平初見孔融第32章 經營名聲,劉備渴賢愛民今天停電了,只有一更哈第234章 螳螂捕蟬,鄭平黃雀在後第333章 劉虞之計,三宗共舉劉備第77章 鄭平借兵,張飛尋訪盧植第267章 白袍初戰,趙雲被鄙視了第63章 壯哉關羽,我輩義不容辭第112章 促膝長談,劉備初遇陳登第49章 功名未立,吾志當存天下第18章 忠孝難全,義士奔赴仁主第191章 第三帝都,劉備決意建城第6章 潛龍出淵,劉備出仕縣令第213章 以靜制動,劉備穩坐青州第118章 出使青州,沮授舉薦田豐第202章 坐山觀虎,曹操喜袁術怒第45章 矢志不渝,舉劉備爲茂才第132章 智策奇佐,鬼才暢言大勢第36章 初露崢嶸,喜得錢糧兵馬第96章 輕信巫祝,焦和窮途末路第49章 功名未立,吾志當存天下第210章 智威雲長,曹操心生嫉妒第155章 王佐之爭,郭嘉計說荀彧第76章 舉兵青州,劉備連橫泰山纔回來,今天沒時間寫了,汗第287章 劉曄投袁,鄭平的緩兵計第217章 鄭平迎親,陶謙宴請曹嵩第123章 西征之議,盧植誓破長安第258章 關中旱災,荀諶欲說荀攸第180章 長安變勢,韓馬進兵幷州第271章 亂中取勝,周瑜用混戰計第314章 圍魏救趙,鄭平算敵所算第90章 劉備進兵,盧植張飛到來第120章 舉兵鄴城,關羽傲氣依舊第312章 爭奪兗州,曹劉各起精兵第324章 馬超被擒,曹操再中算計第23章 論策黃巾,君必以民爲本第67章 懷柔之策,再揚劉備仁名第61章 智驅虎豹,政令以利誘之第270章 好謀無斷,遲疑的袁本初第156章 趙雲獻策,常山國的選擇第233章 十八萬兵,袁術自信爆棚第88章 袁曹密謀,劉備名揚四州第176章 二袁爭鋒,青州豈能不來第37章 利誘百姓,劉備聚糧於城第9章 儒生英氣,敢稱少年有爲第273章 通敵之罪,鄭平密計初成第297章 鼎足三分,袁紹謀爭遼東第141章 表奏州牧,董卓拉攏劉備第272章 三營出兵,鄭平忽悠許攸第221章 賈詡毒計,長安毀於一旦第190章 劉備長女,積糧築城之議第167章 傳國玉璽,孫堅洛陽撤兵第41章 謙雅之士,劉備盛禮敬賢第228章 郭嘉鄭平,陶謙營寨起火第75章 祈天燈現,破樂陵斬賊首第204章 初入青州,劉虞備受震驚第228章 郭嘉鄭平,陶謙營寨起火第201章 以帝爲虎,二虎競食之計接下來幾天的更新(必看)第98章 救天下者,唯玄德公一人第203章 周郎年少,劉繇結仇劉備第312章 爭奪兗州,曹劉各起精兵端午祭祖,請假一天第1章 趨利避害,奇士初逢仁主接下來幾天的更新(必看)第220章 盧植病逝,遺計劉備假節第55章 雷霆手段,巧計懾服郡兵第34章 堅壁清野,張飛的大耳刮第19章 世道紛亂,嘆人命如草芥第188章 曹劉再會,推舉兗州刺史第25章 謀士髒計,誘豪強借田地第89章 借刀殺人,焦和欲誅劉備第307章 荊州之爭,曹昂遊說蔡瑁第284章 甘寧東進,張飛計邀黃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