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沮授田豐,劉備謀事之士

第222章 沮授田豐,劉備謀事之士

衙署。

劉備接見了曹操的使者王俊。

王俊字子文,汝南人,年少時被名仕範滂、許章所欣賞,又與南陽岑晊相交莫逆。

曹操還是布衣的時候,就非常欣賞王俊,王俊也稱讚曹操有治世之具。

袁紹、袁術母親去世的時候,歸葬於汝南,王俊跟曹操前去弔唁,天下名仕彙集在汝南的有三萬多人。

看到這種盛況,曹操悄悄的跟王俊說:天下將亂,罪魁禍首就一定是這兄弟倆,想要匡扶天下,救民於水火之中,一定要先殺了這倆人。

王俊則是回答:如果真像你說的那樣,那麼能匡扶天下的,舍你其誰。

曹操當了豫州牧後,就遣人去武陵郡,徵辟隱居的王俊出任州從事。

掃了一眼曹操的書信,見信中多有質問之意,劉備的臉色也不怎麼愉悅。

“曹嵩死於華縣,跟青州何干?”

“曹豫州之意:曹嵩之死,青州有責了?”

王俊爲人,表面沉靜、內心清明。

見劉備臉色不愉,便道:“劉使君誤會了!曹豫州識破了曹宏的移禍之計,故而遣我來青州,避免青豫兩家因曹宏的移禍之計而滋生誤會。”

“然,曹豫州有喪父之痛,又見曹氏家財皆運往臨淄城,心中難免有些怨氣。”

“言辭雖有無禮,但也情有可原。”

“素聞劉使君寬仁有度,必不會怪罪曹豫州的人倫之情。”

見王俊對答有度、舉止優雅,劉備眼神多了幾分欣賞:“昔日陶使君將琅琊國北部縣,交由青州督治。”

“然,曹嵩在琅琊國北部縣,勾結縣吏,強佔屋田,因其而亡的百姓超過十戶,更有數百黎庶流離失所。”

“壞青州法度,論罪當斬。”

“看曹豫州之面,我只將其驅逐青州。”

“如今曹嵩既死,人死罪消,壞青州法度、害青州之民的罪行,也可以銷案了。”

“這五十車的錢財,用於安撫因曹嵩而死的北部縣黎庶百姓,子文先生覺得如何?”

王俊頭皮有些發麻。

來的時候,曹操專門交代過王俊。

這五十車錢財,即便不能全部要回,也得拿回一半。

報仇歸報仇,錢財歸錢財,這是兩碼事。

但王俊聽劉備這語氣,顯然是不準備將這五十車錢財歸還了。

“劉使君,北部縣的黎庶百姓受難,在下深表歉意。”

“但這畢竟是曹氏家財,劉使君不如留下一半用於安撫受難的黎庶百姓如何?”

劉備笑道:“子文先生,若論法度,這些贓物都是要抄沒的。”

“我雖然是青州牧,但也不能違背青州的法度。”

先說錢財,現在說贓物。

王俊頓時無話可說。

抄沒贓物,這是合乎法度的。

王俊暗暗呼了一口氣,又道:“曹豫州準備討伐徐州,以報殺父之仇,劉使君應該不會阻止曹豫州的盡孝之意吧?”

王俊刻意在“盡孝之意”四個字上,加重了語氣!

劉備大笑:“大漢以孝治天下,曹豫州替父報仇,合乎人倫之情。”

“然,城門失火,殃及池魚,這東海有十萬青州鄉民在屯田,不知曹豫州的兵馬,是否軍紀嚴明,與民秋毫無犯?”

“上回曹豫州跟陶使君爭鋒,竟縱兵劫掠屯田民,實在是有違道義啊。”

“我這人,一向追求公正。”

“曹豫州要替父報仇,這是人之常情,我不會阻攔;但曹豫州若不能約束軍紀,我就不能袖手旁觀了。”

“子文先生乃汝南名仕,想必也明白這禍不及百姓的道理。”

王俊遲疑:“兵戰兇險,難免會有殺傷。”

劉備笑道:“這是曹豫州需要考慮的事。更何況,如今董卓雖死,僞帝尚在,這是國家的仇敵!”

“子文先生不如勸誡曹豫州,暫時放下私仇家恨,與青州一同舉兵北伐。”

“待他日天下平定,曹豫州再與陶使君解決私仇家恨如何?”

“如此,方爲義士!”

王俊的眼神變得凝重。

劉備的辯術比預料中更精湛。

不過隻言片語中,就將曹操復仇的事,引到國仇私仇上來了。

若是大義之人,自然是先解決國仇,再解決私仇。

“劉使君之言,在下必定向曹豫州回稟。”王俊輕嘆一聲:“只望這世間,能少些兵禍,百姓才能安居樂業啊。”

又聊了一陣後,劉備以“需要跟衆人商議”爲由,禮送王俊出府,讓其暫時在驛館休息。

待得王俊離開,劉備的眼神則是逐漸凝重。

“觀曹操書信和王俊言行,曹操是執意要攻打徐州了。”

“國仇私仇,曹操還是將私仇凌駕於國仇,亦或許,曹操只是想借着替父報仇的名義,趁機拿下徐州。”

執掌青州越久,劉備的權略機變,也越來越精湛嫺熟。

細思間,張飛自外而入,面有得意。

“大哥,俺將仕女圖拿回來了。”

“幸好,顯謀先生未曾覺察。”

劉備輕笑一聲:“顯謀剛回來,你就去驚擾,未免有些失禮。”

張飛揮了揮手:“俺跟顯謀先生三年多的交情了,不必在意這點虛禮。剛纔那人是曹操的使者?他來尋大哥何事?”

劉備微微斂容:“自然是爲了曹嵩之死和那五十車錢財。”

張飛冷哼一聲:“曹嵩在琅琊國北部縣犯下大事,本就該死,曹操難道還想問罪大哥?”

劉備捋了捋短髯,道:“曹操有意以替父報仇的名義,再徵徐州。這次遣使來青州,是想讓青州袖手旁觀。”

張飛鄙夷道:“青州跟徐州是盟友,按道理大哥肯定要助陶謙的。”

“但可恨那曹宏,竟然想要引禍給青州,如此險惡用心,大哥何須爲了陶謙而出兵?”

“倒不如坐山觀虎鬥,待曹操和陶謙兩敗俱傷,大哥一舉拿下徐州,另表賢才出任徐州牧。”

劉備輕斥道:“若不助陶謙,豈不是讓我背棄盟約,失信於天下?”

張飛攤手道:“總不能爲了陶謙的錯事而讓青州跟曹操死鬥吧?大哥幫親不幫理,難免落人口實,讓旁人以爲大哥跟陶謙沆瀣一氣。”

細思良久。

劉備也沒想好要不要出兵助陶謙。

畢竟陶謙這次的事,的確不地道。

要殺曹嵩,殺了便是。

偏偏曹嵩選擇了嫁禍的方式,還失敗了。

嫁禍失敗,又移禍青州。

怎麼看,都是十足的小人行徑。

劉備沒有驚擾鄭平,而是召來了沮授和田豐問策。

雖然青州現在給不了沮授和田豐太高的官位,但劉備對沮授和田豐的禮遇沒有因此而減少半分。

一有大事,都會召沮授和田豐商議,盡顯器重之意。

田豐細思一陣道:“未曾有聞,州牧之間興兵問罪只爲報父仇的。”

“國家自有法度,陶謙殺曹嵩,曹操理當稟明天子,由天子將詔懲處陶謙。”

“曹操本是官宦世家,又曾在洛陽做官,不可能不清楚這些法度。”

“然,曹操卻選擇了興兵問罪的方式,這是將自己當春秋諸侯王了。”

“豐以爲,使君理當出兵勸和,避免徐州士民因曹操和陶謙的私恨而受難。”

田豐個性剛直,這言語也是頗爲正直。

既然都是州牧,這有私仇自然就應該由天子來明斷是非,又豈能私下興兵問罪?

沮授道:“元皓之言,不無道理。”

“如今天下紛亂,朝廷法度早已不能約束各州州牧。”

“曹操此舉,不過是想趁機吞併徐州,跟淮南的袁術並無區別。”

“授認爲,可趁機擊潰曹操的兵馬,讓其不能再興兵禍,繼而能將精力專注於豫州的民生諸事上。”

田豐要勸和,沮授更狠。

與其勸和,不如斬斷曹操的爪牙,讓其在豫州能本分一些。

但不論是田豐還是沮授,都贊成出兵。

劉備道:“我亦有此想法!然,陶謙畢竟有錯在先,我若出兵,難免落人口實。”

“大漢以孝治天下,阻止曹操替父報仇,終究有些理虧。”

沮授道:“使君若擔心名聲受累,不如遣人告訴陶謙。”

“如今青州已經不缺糧食了,所以希望在東海屯田的十萬鄉民,可以返鄉。”

“使君可再傳訊曹操,秋收將至,這些屯田民得秋收後才能離開。”

“因此,青州今年不太想看到有兵禍波及徐州。”

“使君以大義而勸,曹操若還是要起兵伐徐,那就不用因爲名聲而受累了。”

“如今董卓已死,天下局勢定然會有新的變化。”

“只要拖到秋收後,曹操未必還會再有伐徐州的意圖。”

“陶謙謀事不密,如今肯定是希望使君能出兵相助的,所以陶謙即便不情願,也斷然不會阻止屯田的鄉民返回青州。”

“如此,一舉兩得。”

劉備大喜:“公與之言甚善!”

“曹操擔心我會出兵,所以見我要遷徙青州在東海的屯田民,即便再不情願,也一定會答應的。”

“而我遷徙了屯田的鄉民,曹操也會誤以爲青州不會再管此事。”

田豐和沮授商討了細節後,劉備回書一封遣人送到驛館交給王俊,同時讓沮授前往郯城,說服陶謙讓東海的屯田民返回青州。

王俊雖然不知道書信內容,但也沒有多問,而是快馬加鞭返回豫州。

沮授也不遲疑,徑自來到郯城。

此時的陶謙,正因曹嵩之死而煩惱。

本來是一個完美的嫁禍之計,卻不曾想張闓竟然會惦記曹嵩的錢財,以至於功虧一簣。

尤其是聽聞張闓未死,陶謙更是恨不得親手宰了張闓。

更令陶謙氣憤的,是曹宏擅自做主移禍青州。

若不是看在曹宏多年追隨自己任勞任怨,陶謙都想宰了曹宏向劉備表達歉意了。

移禍盟友這種愚蠢的計策,也就曹宏能想得出來了。

輕則青州按兵不動,重則青州反目成仇。

因此。

在得知沮授來到郯城後,陶謙連忙出城迎接。

“沮從事,老夫有失遠迎,還望恕罪啊!”陶謙態度頗爲謙恭。

若是以往,陶謙是不可能對一個從事態度謙恭的。

畢竟這身份地位的差距擺在這裡,能正眼看就已經是有禮了。

但現在,陶謙急於知道青州的態度,自然也不願因爲一時的無禮而壞了大事。

沮授回禮道:“陶使君折煞在下了,今日來是奉青州玄德公之命,跟陶使君商議東海屯田民遷徙回青州的事。”

陶謙聞言大驚失色:“玄德莫非記恨移禍之事?此事並非老夫本意,老夫正欲遣人向玄德致歉。”

沮授暗暗鄙視。

真有致歉的意思,早就致歉了。

直到現在,陶謙都沒遣人去青州述說原因。

想到此行的目的,沮授笑道:“陶使君誤會了,若玄德公記恨此事,又豈會令我來跟陶使君商議屯田民遷徙回青州的事。”

“此乃權宜之計!”

“畢竟陶使君這事做得不厚道,玄德公有心相助,又擔心落人口實,引得兗州的臧洪也舉兵介入。”

“陳留太守張邈跟曹操相交莫逆,若曹操真要舉兵徐州,兗州也定然會出兵牽制青州。”

“故而,玄德公纔想到了遷徙屯田民回青州的計策,用來拖延時間,好趁機遊說兗州不參與曹操跟陶使君的爭端。”

陶謙這才鬆了一口氣,但依舊有疑慮:“玄德是想以此爲理由,讓曹操不敢輕易的出兵郯城。”

“雖然能拖延時間,但屯田民遷徙回青州後,老夫又該如何應對曹操?”

“到時候玄德沒了出兵的理由,老夫豈不是隻能任由曹操宰割?”

沮授輕笑:“陶使君莫非忘記了,淮南的袁術跟曹操亦有仇隙。”

“雖然陶使君跟袁術也有仇隙,但此一時,彼一時,有時候敵人也是可以成爲盟友的。”

“曹操再恨陶使君,也不敢以寡敵衆。”

“而在這期間,陶使君可表奏天子,具言曹嵩在琅琊國勾結官吏禍害百姓,讓天子出面來化解爭端。”

“即便是曹操,也不敢違了天子的命令。”

陶謙大喜:“若真如沮從事斷言,老夫就不用懼怕那曹操了。”

“曹嵩違反律令,老夫殺了他是爲了明正典刑,曹操如何能假借替父報仇的名義,妄自興兵徐州?”

“他若真敢違背天子之意出兵,那就是叛逆之賊,人人得而誅之!”

今天第三更結束。後面幾天保底一更吧。小孩剛好一天,又發燒了…~…明天如果還是反覆燒,可能得掛大醫院的專家號看看。

哎…………

(本章完)

第265章 關中大旱,劉協欲遷青州第260章 鄭平論勢,荀攸欲投劉備第172章 奇謀論勢,袁曹佈局兗豫第221章 賈詡毒計,長安毀於一旦第53章 黃巾來襲,平原戰事將起第138章 羽斬華雄,盧植戰皇甫嵩第69章 上架感言第234章 螳螂捕蟬,鄭平黃雀在後第312章 爭奪兗州,曹劉各起精兵第11章 師出同源,權謀蘊藏機變第254章 徵北將軍,臨淄侯劉玄德第57章 初戰告捷,郡丞真乃奇人第16章 贈字瑾瑜,鄭平盛讚劉備第45章 矢志不渝,舉劉備爲茂才今天停電了,只有一更哈第340章 諸葛出手,另類的出師表第39章 立信於民,賞必行罰必信第253章 大賞特賞,劉備得青徐揚第320章 分化之策,鄭平又騙人了第107章 琅琊諸葛,漢代版少年班第214章 董卓封公,三足鼎立之勢第193章 引資招商,鄭平糜竺論勢第277章 文丑戰敗,公孫殺帝奪璽第167章 傳國玉璽,孫堅洛陽撤兵第226章 馬騰投袁,呂布欲連臧洪第299章 劉備南巡,曹操陰謀得逞接下來幾天的更新(必看)第135章 孫堅兵敗,麴義破成皋關第277章 文丑戰敗,公孫殺帝奪璽第111章 少年臥龍,尋賢才要趁小第25章 謀士髒計,誘豪強借田地請假一天第335章 孫策發威,鄭平算計司馬第114章 仁德章武,臧霸孫觀拜服第92章 反客爲主,劉備凜威漸長第68章 近朱者赤,胡昭勸降管亥第201章 以帝爲虎,二虎競食之計第56章 略施小謀,劉子平的驚歎第285章 黃忠辭官,鳳雛被忽悠了第203章 周郎年少,劉繇結仇劉備第186章 袁術敗逃,張飛巧遇典韋第17章 靜以致遠,劉備來信相邀第109章 劉備南下,諸葛瑾的震撼第237章 人心盡失,袁術又作死了第70章 義薄雲天,關羽平定高唐第271章 亂中取勝,周瑜用混戰計第233章 十八萬兵,袁術自信爆棚第75章 祈天燈現,破樂陵斬賊首第336章 鄭平迴歸,劉備決意稱帝第85章 借糧救民,吾輩義不容辭第180章 長安變勢,韓馬進兵幷州第94章 最終謀劃,虎吞天下大勢第96章 輕信巫祝,焦和窮途末路第209章 先兵後禮,青州強硬表態第343章 割須棄袍,袁紹一敗塗地第245章 軍爭之外,鄭平以計誘之第117章 常山真定,義士奔赴臨淄第136章 智爲將首,關羽謀西涼將第7章 北海求親,名家清淑閨秀第110章 收穫民心,陳元龍的欽慕第216章 盧植計成,董卓伏誅授首第56章 略施小謀,劉子平的驚歎第240章 十二軍令,郭嘉陷入混亂第267章 白袍初戰,趙雲被鄙視了第224章 潛龍出淵,徐州牧該換了第96章 輕信巫祝,焦和窮途末路第75章 祈天燈現,破樂陵斬賊首第298章 劉備長子,夢日月故名昭第68章 近朱者赤,胡昭勸降管亥第222章 沮授田豐,劉備謀事之士第46章 陳紀教子,都是人情世故第127章 巧魁儁乂,劉備再遇良將第79章 大漢良將,忠臣心在社稷第328章 鄭平設伏,文丑丟盔棄袍第235章 攻心之計,關羽義釋周泰第133章 鬼才布計,劉岱袁紹聯姻第336章 鄭平迴歸,劉備決意稱帝第309章 奸詐曹氏,劉備陸康論勢第293章 領左將軍,劉備開府治事第26章 十二策論,劉備立凌雲志第249章 長安易主,劉協的疑心病第174章 千里決勝,劉備鄭平論勢第115章 賢才齊聚,擁韓馥制袁紹第56章 略施小謀,劉子平的驚歎第167章 傳國玉璽,孫堅洛陽撤兵第340章 諸葛出手,另類的出師表第179章 治亂之別,曹以暴吾以仁纔回來,今天沒時間寫了,汗第282章 智士張飛,薅荊州的羊毛第135章 孫堅兵敗,麴義破成皋關第185章 誅袁終戰,劉備四面埋伏第315章 五營齊出,孫堅顏良鬥勇第27章 欲承其重,劉備鏡心通明第201章 以帝爲虎,二虎競食之計第243章 三英齊聚,淮陵城曹孫劉第224章 潛龍出淵,徐州牧該換了第57章 初戰告捷,郡丞真乃奇人第313章 虛虛實實,袁紹被打蒙了第67章 懷柔之策,再揚劉備仁名第116章 雙魚濡沫,劉備迎娶郭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