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坤!”
看到李基的出現,劉備的臉上難掩欣喜之色,下意識便是起身相迎。
“主公。”
李基朝着劉備拱手行禮後,也朝着在帳內的其餘同樣下意識起身相迎的謀臣武將微微點頭示意。
其中,李基的目光不禁在帳內的魏延和龐統多停留了一陣,然後才被劉備拉着往一直都空着的位置而去。
而劉備欣喜之餘,也不免得有些疑惑地問道。
“子坤怎麼這個時候趕過來了?莫不是出了什麼事?”
畢竟之前的佈置,李基儘管命令魏延與龐統迅速撤兵與劉備匯合,協助劉備清理沂水。
但李基手中的兵馬依然留在了歷陽橋附近駐紮,以免曹操會殺了個回馬槍之餘,也是爲了拱衛漸漸拉長的糧道。
“實乃是下邳有急報至,先到了我處,基意識到事關重大,便一路輕騎趕過來與主公匯合進行商議。”
李基一邊從手中拿出急報遞給劉備,一邊簡短地解釋着原由。
劉備接過急報迅速看了起來,臉色微變,然後交給帳中其餘文武傳閱。
急報的內容是來自陶謙的求援!
袁術以紀靈爲帥領十萬大軍正式進攻彭城了,僅一日功夫,彭城便已經開始告急。
徐州將士的士氣低迷是一回事,更重要的是紀靈提前就打造好了大量的攻城器械,大軍一動,幾乎就是以雷霆之勢對彭城進行攻城。
臧霸或是徐州難得的一名驍將,但也難以抵擋紀靈的攻城勢頭,幾乎是第一時間就向陶謙發出了求援。
陶謙接到求援後,不敢耽擱,連忙就將求援書信送了過來。
“這陶恭祖怎麼回事?此前備不是已經在子坤的建言下給他送去書信,讓他往彭城調派兵力,怎麼僅僅一日的功夫彭城就告急了?”
說罷,劉備有些沒好氣地補充着。“我看陶恭祖是根本就沒有往彭城調兵。”
對於如今陶謙的狀況,劉備也已經是相當的瞭解。
名義上陶謙還是徐州牧,但年老體衰的陶謙在徐州的威望本就不足。
如今經歷了一連串的戰敗,陶謙真正能指揮得動的勢力範圍怕是僅有下邳國的一部分。
臧霸是一名驍將,此前對於陶謙的態度也基本是聽調不聽宣。
恐怕陶謙是收到了劉備的書信,卻不願再攤薄下邳城僅剩不多的兵力,生怕下邳城反而會陷入守城兵力嚴重不足的危機。
“陶公怕是擔憂下邳城也會遭遇奇襲,故以行事保守了些許。”
李基說得客氣,但在場衆人多數都明白陶謙純粹就是怕死。
在陶謙已經下定決心讓出徐州外,陶氏一家老小的性命安危纔是陶謙所看重的,所以即便是由劉備提醒袁術大軍犯境進攻彭城在即,陶謙依然不願分兵。
“唉!”
劉備長嘆了一聲,對此也是深感無奈。
短短几年的功夫,陶謙的變化之大,讓劉備都有些無所適從。
幾年前,陶謙尚且還有領兵直奔千里外聚義討董的豪勇,如今卻似是連一丁點的心氣都沒了。
“子坤,這麼說只能退兵回援彭城了?”劉備問道。
“彭城守將臧霸與陶公早已是離心離德,陶公不援助臧霸,臧霸也必無死守彭城之心,一旦遲遲未見支援而袁軍攻勢越急,臧霸怕有開城獻降的可能。”
李基直指其中的利害之處,言明什麼纔是輕重緩急。
且在一開始的戰略中,劉備率領大軍進入東海郡的目標便是避免瘟疫爆發,如今主要目標已經達成,馳援彭城纔是正確的。
而在李基指出了臧霸有開城獻降的可能,帳中不少人的臉色也是隨之微變。
這個可能性並不是沒有,恰恰相反是極有可能發生的。
陶謙與臧霸之間的關係本就不融洽,忠誠更是談不上。
雖說劉備入主徐州的趨勢已經明朗,也必然傳入到了臧霸的耳中。
可或許劉備在徐州的名聲與威望兼備,但袁氏同樣也是名揚大漢,爲世家執牛耳者。
因而,劉備若是面對彭城被攻城多時卻久久未表態,臧霸會順勢選擇歸降袁術也不是不可能的。
龐統脫口而出地開口勸誡道。
“主公,宜速速馳援彭城,籠絡臧霸,萬不可使臧霸降袁。”
緊跟在龐統之後,司馬懿、徐庶、諸葛亮等也是紛紛表態,贊同當速速馳援彭城。
彭城不失,徐州大局就不會出現巨大變化;
可一旦彭城落入到袁術的手中,即便最後劉備重新將彭城給奪了回來,但戰火也將進一步蔓延到徐州的腹地。
在琅琊國與東海郡已經被曹操打爛的情況,一旦彭城告破,戰火進一步往彭城與下邳城之間蔓延。
那麼最後即便趕走了袁術,劉備所能得到的也只會是一個徹底打爛了的徐州。
一個尚有幾分元氣的徐州與一個徹底被打爛的徐州,這二者之間的價值差距不可估量。
此中道理,在李基略加提醒下,劉備便已經徹底明白。
然而……
劉備一拳砸到了桌案上,怒聲地說道。
“可就如此讓曹賊安然退離徐州,備又有何面目面對慘死在那廝屠刀之下的徐州百姓,又有何顏面得陶恭祖禮遇以徐州相讓?”
李基嘆息了一聲,說道。
“主公,逝者已逝,生者如斯。爲徐州慘死的百姓報仇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卻是要讓更多的徐州百姓免遭戰火之害。”
“不知南陽郡乎?”
“袁術佔有南陽郡後橫徵暴斂,甚至撤離南陽郡前不忘強徵大量青壯,使之今生再無歸家的可能。”
“彭城一陷,即便主公再將彭城奪回,百姓也不復初也。”
隨着亂世的持續,衆多諸侯無疑也漸漸意識到了人口的重要性。
當然,每個諸侯對於人口的重要性側重方向也是有所不同的。
在曹操眼中,每個人口都能投入到屯田制中產出糧食;而在高高在上的袁術眼中,更側重於強徵人口爲勞役或兵員。
可想而知,被袁術所強徵的青壯最後落得的結果,十有九點九九都會是客死他鄉的下場。
而沒了青壯,僅剩的老弱婦孺在亂世中又該以什麼爲活,又該如何狼狽地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