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4章 諸葛與司馬

隨後,劉備甚至完全沒有給李基繼續討論此事的機會,徑直就離開找張飛去了。

“主公慢行。”

李基將劉備送至門外,目送着劉備離去的身影,也不禁生出了一絲憂慮。

劉備所憂,其實也不是沒有幾分道理。

有時怕就怕在如原軌跡中的諸葛丞相那般“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恰逢諸葛亮雙手捧着堆滿文書的托盤從另一個方向走了過來,當頭就迎上了李基那帶着幾分怪異的目光。

這讓諸葛亮的腳步一頓,下意識低頭打量了一下自己的衣著裝扮,問道。“老師,亮可是有甚不妥之處。”

“沒有。”

李基將諸葛亮帶到了屋內,看着眼前還是青春版的諸葛丞相勤勤勉勉地處理政務,心頭閃過了一瞬的愧疚之色。

若是諸葛亮如此培養下去,等到諸葛亮到了可以正式及冠出仕的年齡,怕是已有丞相之能了。

以着諸葛亮的潛力,這算不得是什麼揠苗助長,但李基不免擔心起諸葛亮年紀輕輕就勞累過度。

在李基的心目中,下一代中替代自己的第一人選並非是李相,而是諸葛亮。

“亮兒。”

李基道了一聲。

諸葛亮連忙放下手中毛筆,恭敬地起身行禮,聽候着老師的吩咐。

“老師請說。”

“跟我來。”

李基帶着諸葛亮走到了後院一空曠處,又命人取了兩把漢劍,道。

“些許公務,不必急於一時處理,且與我一同練習一下劍技。”

諸葛亮的嘴巴微微一動,目光不自覺地往着公文堆放着的方向看去,但向來尊師重道的諸葛亮更不願違抗李基的吩咐。

“是。”

諸葛亮接過了漢劍,與李基分別練習起了劍技。

與曾經對於劍技一竅不通的情況不同,李基這多年來不說日夜苦練,但也時常抽空練習一陣。

上陣殺敵,衝鋒陷陣還有所不足,但李基的劍技也遠在大漢士子的平均水準之上了。

起碼,指點一下年幼的諸葛亮是不成問題的。

這一練,便是大半個時辰過去。

諸葛亮已是渾身大汗淋漓,李基同樣也感到了幾分疲憊後,這才放了諸葛亮離去。

此刻,目送着諸葛亮離去的背影,李基莫名想到了當年薄落津之戰結束的不久後那段時期,劉備也是日日親自監督陪練劍技,這何嘗又不是一種愛護?

待諸葛亮的背影完全消失在了轉角,李基將手中的漢劍遞給了守在一側的虎衛之餘,開口道。

“懿兒爲何到了,又刻意掩蓋行跡不與亮兒見上一見?”

隨着李基的話音落下,在另一處轉角處司馬懿走了出來。

李基本就準備今日讓司馬懿過來,且在練習劍技期間,便有虎衛上前在李基的身旁稟報了司馬懿的到來。

李基當即便允許司馬懿過來,不想司馬懿一直躲在了轉角沒有現身。

司馬懿快步地走了過來,從一側虎衛提前準備的托盤中拿起乾淨的毛巾遞到了李基的手邊之餘,道。

“難得老師生出興致指點劍技,我又怎好出現壞了老師與諸葛師兄的興致。”

李基接過毛巾擦了擦汗,莫名地從中讀出了一絲似乎恰到好處的羨慕之情。

畢竟,過往李基到書院中真正授課的機會都不多,更別說這般一對一指點劍技。

李基本身的劍技算不上什麼頂尖,但這種偏愛卻是令司馬懿都不免得有些吃味。

因此,司馬懿說出如此這麼一番話,既是爲了故意表現出是個懂事且受了委屈的弟子,但也不免得當真夾擊着一分嫉妒。

“因材施教,方可爲參天之樹。”

李基半是安撫,半是敲打地答了一句,然後便與司馬懿在院子裡散着步,聽着司馬懿的彙報。

豫州黃巾看似一切的功勞都是甘寧,實則隱於幕後的司馬懿纔是一切的推手。

除了甘寧每次攻城都帶往城下誘使青壯倒戈的百姓,都是司馬懿調查且精挑出來的。

甚至,如此龐大的黃巾能夠一直井井有條地維持糧草輜重,也全賴着司馬懿暗中的協調。

若論功勞,司馬懿怕是還在甘寧之上。

而無論是從錦衣司收集的情報,還是司馬懿親敘的彙報,都能明顯看到司馬懿在整個過程中肉眼可見的成長。

“不錯,懿兒此次的功勞之大,當賞。”

李基開口認可着司馬懿的能力。

心性如何暫且不提,但司馬懿的能力確實是毋庸置疑的。

怕是世人如何都想不到,看似巧合形成的豫州黃巾,實則背後的推手會是如此一個未及冠的少年。

“只是懿兒的年歲尚幼,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若是現在就讓懿兒及冠出仕,未免也太早了些許……”

李基那悠悠的話語,令司馬懿原本顯得激動的神色爲之一僵。

只是,還不等司馬懿的心中涌出什麼情緒,李基的話語一轉,問道。

“懿兒,你覺得那錦衣司如何?”

司馬懿一怔,猛然意識到了什麼,但還是下意識地隱藏情緒,沉吟了一下答道。

“可堪人之耳目,可與雄兵十萬相提並論。”

聽到司馬懿的評價,李基的臉上不禁多了幾分笑容。

畢竟隨着桃園衆的孩童們長大,再兼之糜氏商會的龐大人脈以及劉備手中的錢糧,讓錦衣司在亂世之中的擴張速度相當的快。

這十年間,錦衣司已然真正到了能夠在大漢每個郡縣都有耳目的地步。

或許事無鉅細不太現實,但對於各地發生的大事要事所知曉的速度,已然遠超其餘諸侯世家。

且隨着錦衣司不斷的發展,內部的體系也漸漸趨於完善。

當然,由於當前錦衣司的主要職責還是收集情報,並不指望通過錦衣司能刺殺被重重保護的要員。

因此,李基參考着明朝錦衣衛所形成的架構相對簡略了不少,僅設指揮使、指揮同知、州撫使、總旗、小旗五個等級。

不過縱使如此,作爲指揮使的夏侯博依然漸漸感到吃力,在壽春也是每日忙碌得不可開交,走不開哪怕一步。

而司馬懿在推動豫州黃巾形成的期間,李基便給了司馬懿負責一州錦衣司調動的州撫使權利。

第120章 禮法不便之物第260章 精準翻譯第593章 創業的曹老闆(第三更)第629章 曹昂求援第569章 敗局早定第693章 曹賊!曹賊!第211章 既是選手,又是裁判第470章 大漢沒有忘記日南郡第478章 勿謂言之不預第50章 薄落津之變第722章 所謂世家第414章 不愧是國士高徒第358章 父子情深第606章 水攻第119章 偶爾不做人第593章 創業的曹老闆(第三更)第90章 應對之策第504章 高質量幼苗第356章 先給答案第15章 強制嘲諷第631章 左右爲難的徐州局勢第363章 匡扶漢室第743章 豬狗與城牆第660章 白毦兵之威第485章 漢庭是大恐怖!第338章 西涼馬兒第245章 冤否?第359章 老東西第682章 賣主求榮第112章 無稽之談第569章 敗局早定第460章 不弱於人陳叔至第97章 請君入甕第104章 區區七連敗第475章 正奇相合第701章 廟算無雙大將軍第89章 斬草除根?第388章 論春秋筆法第51章 最後的計謀第51章 最後的計謀第421章 大聰明的樣子第333章 能與漢室劉姓相比?第247章 難成氣候劉玄德第388章 論春秋筆法第222章 隴西李子坤,候諸位久矣第74章 大漢基瘟?第671章 主公且慢第714章 漳水焚,濄水生第19章 良?誰知道?誰信?第518章 滿堂唯我一個聰明人?第544章 難跨蜀道三百里第465章 所謂世家第193章 且看我如何?第404章 節哀順變第643章 將計就計第282章 燕人張三爺在此!第479章 誰人敢擋?第551章 燙手的玉璽第512章 僭越?第640章 割袍斷義第627章 外愚內智荀公達第255章 尚缺的東風第631章 左右爲難的徐州局勢第655章 鬥智第244章 縱橫司第499章 請蒼天 萬民共鑑之第111章 月黑風高交流時第93章 勠力同心第560章 吃好喝好最重要(第三更)第257章 吳郡存在的漏洞第96章 取吳縣之妙計第279章 殘酷的一角第280章 節哀順變第626章 豪華陣容第671章 主公且慢第379章 陳宮的陽謀第185章 命不該絕第570章 榮譽亦歸於爾等第383章 引蛇出洞第384章 一年前開始編織的大網第524章 袁氏底蘊第671章 主公且慢第752章 成敗界橋第694章 竟無一人言?第649章 這這不對吧?第235章 再造大漢之志第282章 燕人張三爺在此!第493章 諸葛亮與司馬懿的初遇(第三更)第387章 無‘計’可施第513章 益州出兵第377章 白疊子第459章 主帥人選第199章 老道士第686章 威名退袁軍第585章 三月,桃花開的日子(第三更)第745章 殺或不殺第752章 成敗界橋第263章 出征在即第43章 這不是欺負老實人嘛 (上架求訂閱)第653章 張飛橫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