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代,一如先秦時期,謀士和武夫並非截然不同、各司其職的兩種行當,職號謀士而又武夫氣十足,或號爲武將卻足智多謀,至少在三國時並不少見。免費txt小說網曹操手下著名謀士程昱,曾得到曹操這樣的評價:程昱的膽量,超過賁、育,那是在袁紹欲南下與曹操爭天下之時,程昱鎮守的鄄城當着袁紹行進大軍的要衝,守軍卻只有700人,在袁紹十萬大軍面前,真不啻爲一碟嫩豆腐。曹操本想再增撥2000人,誰知程昱竭力阻止,理由是:袁紹見我只有700人,勝之不武,便不會來攻城,一旦增兵,反而有可能遭到滅頂之災。程昱所料絲毫不差,遂使得三國空城計又多了一個版本,也許還是最早的一個版本。曹操手下另一個著名謀士劉曄,十歲出頭就曾因母親遺命,刺殺了父親一個親信隨從,日後更曾親自動手,殺死了一個人見人怕的地方小霸王當然,他日後成爲被曹植譏刺爲蝙蝠的騎牆派,則是另一回事。可見,在那樣一個危難的時勢下,謀略若沒有膽量的加入,是斷斷無所作爲的,膽識二字,最需緊密結合。
賈詡,身懷奇謀,膽識過人,閱歷繁複,志節深沉。他的品質裡也許有着種種別人難以企及之處,但就客觀效果而論,東漢末年的天下大亂,他難辭其咎。當年陳壽撰三國志時,曾將賈詡與曹操手下最具威望的二荀荀彧、荀攸並列立傳,引起了注家裴松之的不滿。此事見仁見智,我覺得若撇開道德威望,先注重影響世事的深度,則賈詡與二荀並列,並無不當。
在賈詡投kao曹操之前,他先後爲之獻策的,多屬造孽江湖的惡棍型軍閥。雖然賈詡常以漢室忠臣自詡,也確曾有功於皇上,但他顯然更熱衷於放縱自己天賦的謀士才華,而較少計較千秋功名。在各路軍閥此起彼伏的混戰中,在漢獻帝由長安到洛陽的奔命過程中,在新舊都城的喋血殺伐中,我們都能看到賈詡的智慧,像一隻不祥的貓頭鷹,在累累屍骨上盤旋。
當年董卓伏誅,司徒王允專權。王司徒雖然纔能有限,且有不知體恤,濫開殺戒之弊,但風雨飄搖的漢朝江山畢竟獲得了短暫的喘息機會。董卓手下原有兩個莽野的部將李傕和郭汜,王允若本着首惡既除,協從不問的態度,網開一面,則這兩個手上握有兵權的傢伙極有可能歸化朝廷,如此,亂局初定,因董卓而起的關東諸雄因一時喪失了矛頭所向,不知旌麾何指,也可能權且罷兵。中國歷史在步入這一章時,雖然會略嫌平淡,但於國於民,實屬大幸。剛愎無比的王司徒,本着決不姑息的態度,對李傕、郭汜下達了追殺令。這有點逼人造反的意味了。然而奇怪的是,李傕、郭汜本來也想認命了,他們決定解散部隊,自己再分頭向大西北逃亡。
倘如此,則王允雖然極爲不明智,卻畢竟沒有種下惡果,東漢政權暫時還能遷延些時日。
賈詡單人匹馬,擋在道上,二位,急個啥呀李傕、郭汜對賈詡素來敬重,便洗耳恭聽。王允正要捉拿你們,你們若解散部隊,路上隨便一個小亭長都有能耐把你們綁起來,送給王司徒邀功。橫豎是個死,何不先聚集軍隊,乾脆反上長安,爲董卓報仇。如僥倖事成,則挾天子以令天下,何其威風;萬一事不成,那時再逃向西北故土,也未見得晚呀。這一番充滿流氓智慧的開導,李傕、郭汜聽得不住地點頭。
當年陳勝、吳廣被迫揭竿而起,所持的理由,正與賈詡此時的教唆相同。區別是,無論陳勝、吳廣還是李傕、郭汜,他們都屬當事者,而賈詡則完全是局外人,換言之,這一番建議,雖然可以救李傕、郭汜性命於一時,對賈詡則沒有絲毫好處。不然,當李、郭二人成功後欲封賈詡爲尚書僕射,他也就不會堅決推辭了。此救命之計,何功之有賈詡話說得頗有自知之明。
於是,李傕、郭汜的命暫時雖被救下,漢朝的命卻更加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了。順着賈詡那番開導走下去,諸如殺一個夠本,殺兩個賺一個之類強盜邏輯,已無可避免。
帝國都城長安的城頭,剎那間便陰暗了下來。隨着李傕、郭汜的反戈一擊,東漢再也沒有喘過氣來。
李傕、郭汜所帶的涼州兵,兇悍無比,暴虐非常,端的乃虎狼之師。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六月,李傕、郭汜打破長安城池,王允被戮,呂布出逃,屍遍長安。堂堂漢家朝廷,就此落入兩個無賴軍棍之手。據說,董卓初死之時,三輔地區百姓尚有數十萬戶,經過李傕、郭汜的放兵劫掠,僅僅兩年間,民已相食略盡,好一片悽慘。兩人沆瀣一氣,作惡多端,這時突然又因一個婦人的嫉妒,陡然翻臉,彼此廝殺起來。世事遂進一步動盪,百姓遂進一步遭殃。賈詡雖曾對兩人有所規勸,但正所謂秀才見了兵,有理說不清,面對這一最初由自己造成的局面,當它變得不可收拾的時候,賈詡事實上已一籌莫展。他看李傕、郭汜越來越像兩個不成器的野孩子,只知在院子裡打架。然而,這是你家的院子麼這可是整整一個王朝啊
賈詡,字文和,他的行爲可是與文和沒什麼關係。一計可以危邦,片言可以亂國,正賈詡之謂也。
他廁身在殺人如麻的強盜身後,貌似藹然文士,一面犯下滔天奇罪,一面又能成功地躲避千夫所指,這份能耐,孰能及之你看他以一介遊士的身份,時而避難鄉間,時而閃身在某個諸侯的廳堂,匹似流竄作案。說計道謀,甚至敢讓曹操甘拜下風;逮至晚年,竟又在曹丕的朝廷裡充任太尉,權勢蒸蒸日上,一派德高望重的模樣。這是一個怎樣的奇人
他出生在武威,俗稱金武威,銀張掖,也算是大西北一個重鎮。年輕時雖也曾被人評爲有良、平之奇,但因僻處偏遠,知道他的人並不多。在那個天高地遠、充滿獷悍之氣的地方,少年賈詡濡染其中,斯文氣中難免也會夾雜若干匪氣。與豪爽武夫打交道,與土匪豪強相周旋,這份本領賈詡生而具備。kao一襲長衫,一把摺扇就能行走江湖,在四百年後的中國也許可行,當時免不了就會步步涉險。賈詡有一次就在道上遇到強盜,同行數十人同時被擒,一張百人坑已經挖就。要活埋嗎看來是的,這些強盜,把人活埋也許比打牌還要輕鬆。賈詡面不改色,鎮定從容地對強盜說:先別急着埋我,我是段太尉的外甥,太尉肯定會出重金來贖我,保你們賺一筆。諸位,這裡的奧妙在於,若強盜當真等着段大人拿錢來換人,西洋鏡準會被戳穿,因爲太尉段熲並沒有這樣一個外甥。賈詡拿準了他們沒這份膽量,當時,段熲可是一個響噹噹的人物,最強蠻的傢伙都不敢貿然招惹。結果,賈詡一面看着這撥強盜將其餘衆人悉數活埋,一面自己卻與強盜首領推杯換盞,我會在舅舅面前替你美言幾句的,說完這話,賈詡抹了抹嘴邊的美味,在強盜們點頭哈腰的歡送之中,騎馬揚長而去。
騙人騙到這個份上,我只能遙遙地想着:賈詡是深不可測的。讓滿腦子想着活埋人取樂的強盜俯首帖耳,單kao智慧肯定於事無補,kao膽量也過於籠統。我的解釋是:賈詡身上同樣洋溢着一股匪霸之氣,正是它讓強盜相形見絀,氣爲之奪。話說回來,註定要呼風喚雨,荼毒江湖的賈文和先生,怎麼也不會在尋常溝壑裡翻船。他的目標是長安,他相信在那裡會有自己的機會。什麼機會如果你這麼問,賈詡只會詭秘地抿嘴一笑,兩眼直勾勾地看着遠方。那裡,秦始皇建造的巍峨長城上,正幽幽地轉出烽火。
似花還似非花,摧國不忘護國,正可見賈詡本色。在挑動李傕、郭汜反上長安、又間接導致李、郭二人在長安城外自相殘殺,京畿震盪之後,他又在皇帝面前扮演起護花使者的角色來,弄得皇帝對他又恨又愛,又嫌又忌。爲了拉攏他人聯合對付郭汜,無法無天的李傕曾對兇悍的涼州兵大言不慚地許諾:一旦攻破郭汜,皇帝宮中的美女,可任意使用。結果,這些莽漢便天天在長安城外高叫:李將軍答應的宮人美女在哪,快快送出來皇家威望,掃地無光。漢獻帝可憐巴巴地看着賈詡,希望他能拿個主意,至少別讓這些傢伙再這麼在城外亂叫了。好個賈詡,當即秘密地將強盜首領全部召來赴宴。不就是一些空洞許諾嗎區區李傕能許你宮廷美女,我受皇帝重託的賈詡,就不能許你更具誘惑力的高官厚祿幾桶美酒喝完,涼州兵當晚便奇蹟般地撤離長安。李傕由此受到重創。
賈詡偷偷離開長安的時候,會是一種怎樣的心情呢他處處以漢室忠臣自居,此前有人勸他離開,他還曾擲地有聲地說道:我深受國恩,義不可背。後來當皇帝被迫逃離長安時,賈詡也頗有護駕之功。關於賈詡,在洛陽頹敗的楊安殿裡,皇帝也許會想到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故事,儘管有些不倫不類。蕭何之敗,無關乎皇朝興替,賈詡之謀,實已致漢朝江山於萬劫不復之境。
和呂布一樣,當西北的戰火逐漸向中原燎原的時候,賈詡的身影也隨之在中原出沒,賈詡的計謀也隨之在中原吹奏出殺伐之氣。賈詡的謀士品格,只在一點上得到確認,即他從來無意於成爲擁兵自重、稱霸一方的軍閥,他的身份在幕後,他不斷地從某個將軍深厚的帷幕後閃身而出,表面上是獻計,實際上卻往往收到替將軍作主的效果。
誠如伏波將軍馬援所言,方今之世,不但君擇臣,臣亦擇君,作爲中國歷史的後戰國時代,三國士大夫的擇主標準,與天下輻裂的先秦知識分子本無不同,故荀彧、郭嘉、董昭等謀士紛紛棄袁投曹,關羽義不背主,諸葛兄弟在東吳、蜀漢各事其主,俱忠誠不二。若此乃通例,賈詡便提供了一個例外:他先後投kao的段煨、劉表和張繡,竟然都是自己內心頗爲鄙視的。段煨對賈詡表面敬重,內心忌憚,因爲賈詡素知名,在兵士中威望極高,段煨怕賈詡喧賓奪主。賈詡離開段煨的時機和理由亦很微妙,我若呆在段將軍身邊,說不定會遭到陷害;而我一旦離開,由於段將軍既希望我外結強敵,又怕我反戈一擊,所以反而會厚待我的妻子家人。結果絲毫不差。至於劉表,賈詡的評價也是既準確又刻薄:若天下安寧太平,劉表可位列三公,然而方今亂世,他如此不見事變,多疑無決,便註定是碌碌無爲之輩。賈詡與張繡的關係最好,早在長安時,張繡就有意將賈詡拉攏至帳下,一俟賈詡秘密來投,立刻便對他言聽計從。奇怪的是賈詡之所以投奔張繡,不僅因爲張繡的張臂歡迎,更在於這樣一個判斷:張繡,一個沒腦袋的主兒。以賈詡的才華,在分明看出張繡沒有遠大前途的前提下,仍毅然委身於張繡帳下,明珠投暗,龍遊溝壑,這裡面便頗可揣測賈詡的真實用意。他喜歡謀略,他需要一個可以使自己的才華盡情馳騁的疆場。如果謀略是一種美,聯繫到他當年不可思議地替李傕、郭汜出的餿主意,則賈詡正好被我們理解成這樣一個唯美主義者:只要自己的計謀有用武之地,他並不在乎江山變色。看出這一點,賈詡投kao張繡而不是曹操、袁紹,便是最爲順理成章的事了。曹操手下謀士如雲,其本人又計謀百出,賈詡在那裡註定難呈鶴立雞羣之勢;袁紹貌似強大,但這人志大才疏,又有着一個奇怪而又致命的弱點:只要對自己有利的計謀,他一概不採納;劉表可不去說他了,而好做皇帝夢的袁術,剛愎自用,缺少虛懷下士的品德,賈詡註定沒法活得從容。賈詡與呂布有仇,當時尚力單勢薄的劉備當然更入不了賈詡法眼,何況劉備還一直和呂布勾勾搭搭,關係剪不斷,理還亂。
所有人提到曹操平生所吃之敗仗,都不會不提宛城戰張繡之時,那也是曹操輸得最爲悽慘的一仗,長子曹昂及貼心猛將典韋相繼陣亡,自己所乘的大宛良馬絕影,亦中箭而死,可說狼狽至極。毫無疑問,這一仗曹操其實是輸給賈詡的。賈詡後來又贏了曹操一回合,那一仗雖無多少戰略意義,卻極端神奇,可以讓曹操作爲教科書,好好琢磨研習一番曹軍撤退了,張繡立功心切,急不可待地要領軍追趕。賈詡在一邊連連阻止,張繡不聽。張繡的枕芯腦袋難免會想:與曹操交戰,而竟能逼得他退軍,此乃千載難逢之機,此時不乘勝追擊,痛下殺手,更待何時。然而,不聽謀士言,吃虧在眼前,沒多久,張繡的追兵就被曹操殿後部隊殺得大敗虧輸,狼狽逃回。文和,我後悔沒聽你的話,張繡誠懇地向賈詡道歉。先不忙後悔,請將軍重新整頓軍馬,再追一次曹操。什麼張繡大驚失色,我得勝之軍追曹操敗退之兵都沒有勝算,你竟然讓我再將失敗之軍追曹操得勝之旅賈詡有點不耐煩了,將軍莫遲疑,只管去追,如不勝,把賈某的頭拿去。張繡此時的心情肯定古怪至極,不過他還是去追了,即使心裡一百個不相信。
щщщ тт kan ℃ O
第二次追擊,張繡大有斬獲,把曹操殺得潰不成軍。
不僅曹操對自己的失敗極爲納悶,張繡回營後見到賈詡,恐怕也得把他好好地重新打量一番,以確定他是人是鬼。就像華生醫生總要讓福爾摩斯解釋一下破案原因一樣,張繡此時最想做的,就是讓賈詡說個明白。這還不簡單,賈詡擺了擺手,曹公與將軍作戰,並沒有佔絲毫下風,突然撤退,肯定是後方有事。將軍不察,誤將曹公的主動退軍視爲不敵,盲目進擊,必無勝算。曹公用兵何等精明,必有精兵良將爲之殿後,以防追軍。待將軍敗走,曹公因急着趕路,不再設防,便會調整步伍,將後軍挪爲前軍。此時將軍縱用敗兵追擊,亦必能奏效。三國之所以多智,端賴賈詡者流出沒其中。
當曹操和袁紹兩大軍事集團紛紛剿除諸侯之後,世界雖然沒有變得安寧,局勢卻已明朗不少。在曹、袁兩隻巨螯的鉗制下,暴lou在外的張繡,勢必淪爲甕中之鱉。投kao袁紹還是曹操,就成了張繡迫在眉睫之事。投kao袁紹的理由似乎是不言而喻的,一則袁強曹弱,一則張繡於曹操有殺子之仇。於是,當袁紹主動派使者前來招降時,張繡恨不得立刻跪下身來,唯袁紹之命是從。誰知賈詡從幕後倏然閃身,以疾言厲色之態,對袁紹使者痛加訓斥:替我謝謝袁本初的好意,再轉達這樣一句話:一個連自家兄弟袁術都不能相容的人,不可能成就大事。張將軍敬謝不敏張繡大驚:文和,你這不是把我往火坑裡推嗎不然,賈詡平靜地說:投降曹操吧。將軍雖與曹操有過節,但依我看來,曹操有雄傑之氣,肚量寬宏,肯定不會爲難將軍。再說,袁強曹弱,將軍這點兵馬袁本初未必看得上眼,對曹公卻不失爲雪中送炭。請將軍再聽我一回。果然,曹操竟好像完全忘記了當年與張繡結下的深仇,親自率衆出城迎接,給予張繡極高的禮遇。私底下,曹操也緊握着賈詡的手,一臉誠懇地謝道:使曹某信義著於天下,正是閣下呀賈詡之所以甘冒奇險,正因爲他看透了曹操的心。
至此,東漢元惡之一的賈詡,人生航道進入了另一片相對平靜的海域。雖然作爲曹操謀士之一,他仍不時獻計供策,尤其在曹操征伐馬超、韓遂的過程中,賈詡功不可沒。但總體上看,他淡出江湖的意味正日益明顯。對曹氏父子,賈詡本來還有可能立下奇功:曹操、曹丕先後兩次討伐東吳,都以失敗告終,赤壁之戰更使曹操元氣大傷。我們發現賈詡都曾預睹先機,加以諫阻。
賈詡知道自己的過去並不光彩,所以一直韜光養晦,輕易不發一言。晚年的賈詡尤其乖覺無比,他閉門不出,謝絕交遊;爲了杜絕他人猜疑,他處理兒女婚嫁之事,也力避攀附名門。雖然如此,在曹操立太子的過程中,在曹丕與曹植兄弟爭權的過程中,站在曹丕一邊的賈詡,仍以自己四兩撥千斤的謀略,起到了重要作用。當時爲五官中郎將的曹丕向賈詡請教太子爭寵術時,賈詡的回答竟是那樣地冠冕堂皇,霽月光風:願將軍恢崇德度,躬素士之養,朝夕孜孜,不違子道,如此而已。奇怪的是,就這麼一番貌似不切實際的大話,竟使得曹丕從此幡然改悟,自我砥礪,終於贏得了曹操的好感。此前曹操也曾特意屏退衆人,向賈詡請教立太子一事。賈詡面lou難色,故意不答。先生爲什麼知而不言曹操再問,不,我只是突然想起了兩個人。誰袁紹和劉表,賈詡答道。曹操哈哈大笑,輕拍着賈詡的肩膀:先生不僅謀略過人,也特別善於處理他人父子關係。賈詡貌似漫不經心的回答,對曹魏政權的最終確立,也許竟起到了決定性的促進作用。衆所周知,袁紹、劉表正因爲沒有妥善處理好繼承權問題,死後遂使得兄弟鬩牆。賈詡示曹操以前車之鑑,終於使曹操決下心來,立曹丕爲太子。
在魏文帝曹丕當政之時,功勞蓋世的賈詡被委以太尉重任。然而賈詡老矣,他只彷彿一個大隱隱於朝的隱士,依舊過着恬淡的生活。世事陰陽,果報難料,這個邪惡的播種者,謀略的熱衷者,最終是以一副德高望重的神情,安然去世,享年七十七歲。依照當時人過五十不稱夭、人生七十古來稀的標準,賈詡真可謂壽比南山。
作者:周澤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