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右邊是九江郡,左邊是廬江郡,舒城就在巢湖幾十裡開外,不遠大半日路程。
“什麼威海侯來了!”
太守陸康吃了一驚,天下第一,文武雙全,擊破八十萬半島聯軍的許定親自來了舒城。
他還是極爲意外的。
陸家跟許定既無過節,也無交情。
許定來幹什麼。
郡丞道:“府君,要不然就說你不在,隨便打發了許定!”
“不可!既然他來了,那還是見上一見吧,我對他也是很好奇,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物。”陸康搖搖頭沒有接受這個建議。
郡丞擔憂道:“府君,萬一許定是來奪城……”
陸康擺擺手道:“放心,許定的人品上佳,天下有目共睹,不會做這等齷蹉之事,而且我廬江離着東萊天遠地遠,他拿了去也無甚用處。”
許定是一方諸侯,而且現在聲威最高,位在衆諸侯之上,所以陸康親自出城相迎。
“許定前來叨嘮,還忘陸太守莫怪。”
眼前的陸康是一個近六十歲的老翁了,灰白的頭髮,不過鬍鬚卻全部是黑的,竟沒有一根白的,到也是別具一格,讓人驚歎。
在看他的長相,略顯富態,面容威嚴,身高九尺多,雖然近六十,卻依然挺拔。
許定在想,估計現在大漢所有太守之中,陸康算是年紀最大的一個吧。
“君侯之名,遠播海內,一直無緣相識,今有幸臨會,何來怪罪之言。”陸康是正統的儒家子弟,一言一行都極有規矩,旋即作了一個請的手勢道:
“君侯裡面請!”
“同往!同往!”許定也作了一個手勢,邁出了右腳。
二人並排入城,很快引到府邸。
陸康設宴款待,不過沒有讓手下文武坐陪,只是像私人家宴一般,就二人對坐交談。
陸康問道:“不知君侯此來,可是有什麼要事。”
許定也不隱瞞只道:“本想去皖縣,但是入郡不來舒城,感覺有些失禮,遂前來拜訪。”
這到也說得過去,陸康微微頷首,與許定的交談就會發現,許定這人還是極懂禮節的,做人做事銀行附近規矩,果然如傳言一樣,是一個仁義君子。
“當然我此來,也是想提醒一下陸府君,不知道陸府君對揚州的局勢有何看法?”許定問道。
陸康想了想道:“揚州局勢,看似安穩,實則越來越動盪,各州郡征伐,百姓流離失所,大批進入揚州,勢必引發新的社會問題,同時戰火南侵,揚州也會受到影響。”
陸康的話有些避諱,沒有深談。
許定繼續問道:“陸府君說得極是,不過陸府君有沒有想過,廬江郡可能很快也要發生戰事,廬江也會不保。”
陸康道:“君侯此言何意?”
許定道:“孫文臺剛剛攻下了豫章,陸府君就不心急,我可是聽說孫文臺之子,一直活躍於廬江各地,一面招收人才,一面結交各城縣,極會籠絡人心,連周家嫡子都爲其出謀劃策。”
提起孫堅與孫策,陸康眉頭微皺。
孫策這小子在下面猛挖他廬江的牆腳他哪裡不知道,只是自視身份不好說什麼。
至於孫堅,念在他打過董卓,忠心於大漢,也不便發表議論。
所以陸康道:“君侯是怕孫文臺攻打我廬江。”
許定微微點頭:“沒錯,說句大不敬之言,孫文臺進攻廬江,我想陸府君難以抵抗得住,所以深爲陸府君擔憂。”
“君侯之見到也中肯,不知道君侯有何良言良策?”許定不是有智謀無雙的稱號嗎,陸康臉上露出一絲笑意,旋即反問道。
許定笑道:“如果說我的良言就是勸陸府君離開廬江,不知陸府君可信?”
“信!既然君侯說了,那多半隻能如此。”陸康並沒有多失望,他也不是泛泛之輩,沉浮官場二三十載,見得多聽得多經歷得多,同樣一直在思考着孫堅攻打廬江的可能,自知難以守住,所以接着又搖頭道:
“不過,食君之祿,忠君之事,先帝讓我守廬江,我便有守土之責,安民之任,豈能因個人性命之憂而棄守郡土。”
“哎!那我大漢豈不是又要損失一位大才,我原本還想邀請陸府君去我東萊,與康成、伯喈、季謀、文舉等幾位先生一起共創大漢文事,興盛我漢家典章……”許定不免惋惜的說道。
通過與陸康的交談他算是知道了,這老頭也是一個倔驢,或者是一個死古板,認死理的。
孫堅若攻廬江,八成他是要死守城池的。
忠義是好,可惜他忠錯了對象,董卓控制的朝廷還能叫朝廷嗎?
陸康道:“君侯的美意康就心領了,人都說君侯仁義,聽此一言,果真是如此,康佩服,如果君侯真要助康一力,不若將我那些族內小輩帶走,若書院能從他們之中教出幾個成器的弟子,康就算是死了也瞑目了。”
陸康也不是無慾無求,還做不到真正的瀟灑。
忠君有他就夠了,不需要整個陸家。
家國天下,他的思想觀跟大部分的世家是一樣的。
國要忠,但是家更要保,不可沒落了。
東萊有圖書館,藏書無數,又有鄭玄、蔡邕、孔融等當世大儒,他實在想不出哪裡還能讓後輩快速成長,並接受最好的教育之地。
在加上許定是潛力股,未來無可限量,得前給陸家佈局,未嘗不是一件壞事。
很簡單,孫堅若取了廬江,勢必繼續東下,丹陽、九江也會戰事頻發,那麼老家吳郡也難以倖免,遠不如許定的威遠島好。
許定最大的優勢之一就是有一個仙島,即使中原爭霸失敗,退守仙島同樣可以保全自身。
在加上他還有一個半島,這就有無數崛起的機會。
世家不怕失敗,最怕直接打入凡塵,沒有重新站起來的機會,
這算是託孤嗎?
許定道:“陸府君心意以定,那定也不好在相勸,既然陸府君信任定,那定也不會辜負陸府君之託。”
陸康遂對下人吩咐一聲,很快一個八歲,一個三歲的孩童被領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