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可下子把三國24位將領以及和他們相關的女人寫完了,真累呀!
三國的女人寫盡了嗎?顯然沒有。
那還寫什麼?還得捋着三國的將領寫和他們相關的女人吶,不然寫什麼?三國就這麼一個局面,不捋着男人,找不到女人。
其實,24位將領就是在著名的戰役中建立了功勳,才使他們出名的。
古戰場中的那麼個打法,沒有誰是絕對的贏家,士氣一來,或者突發的、讓人意想不到事情出現,足以沖垮幾十萬大軍。
那麼,裹挾在亂軍中的誰,也免不了被敗流沖垮,以致喪命。
從這個角度上說,除了24位以外,還有好多將領、名人,以及和他們相關的女人。
首先寫曹魏的將領、名人以及和他們相關的女人。要查查曹魏的將領、名人都有哪些,一查,有張遼,徐晃,張郃,夏侯淵,龐德,鄧艾,李典,夏侯惇(dūn),于禁,樂進,夏侯榮,諸葛誕,夏侯威,許褚,鍾會,典韋,夏侯霸,曹洪,夏侯惠,曹仁,夏侯和。
共21位。
這是前期的。有的,跨漢、魏,像龐德、曹仁;有的,跨魏、晉,像夏侯惇。
這裡邊有張遼、徐晃、張郃等十人是24位名將裡的,上邊寫過,本着“寫過不贅”的原則,不再重寫。
還有曹魏中後期的將領呢?
查到,他們是: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司馬炎,司馬朗,司馬孚,司馬望,司馬亮,司馬伷(zhòu),司馬倫,胡遵,胡烈,胡奮,胡淵,王昶,王渾,王基,樂綝(chēn),陳騫,石苞,胡質,胡威,州泰,田豫,徐質,王沈,王業,龐會,句安,夏侯鹹,田續,許儀,丘建,王頎,牽弘,鄧忠,諸葛緒,衛瓘,羊祜,王浚,杜預,楊濟,賈充,王戎,唐彬,張華,荀勖,裴秀,馮紞(dǎn),楊珧,任愷,王凌,令狐愚,毋(Guàn)丘儉,毋丘甸,文欽,文鴦,文虎,郝昭,王雙,郭淮,陳泰,曹真,張郃,杜襲,辛毗(pí),張緝,王經。共有68位。
臥槽,嚇人一跳,總共有68位!加前期的21位,多少?89位!
曹魏,從曹丕220年接過漢獻帝禪讓的玉璽,到魏元帝曹奐265年把玉璽又交到晉武帝司馬炎的手上,僅僅45年,就有89位文臣武將爲其效力!
這還是挺出名的,不出名的,淹沒在征戰、內訌漩渦裡的還有多少?無法統計!
…… ……
別感嘆了,還是挨着頭往下數吧。
李典(生卒年不詳),字曼成,東漢末年名將。山陽郡鉅(jù)野縣(今山東鉅野)人。
李典深明大義,不與人爭功,崇尚學習,尊敬儒雅,尊重博學之士,在軍中被稱爲長者。李典有長者之風,官至破虜將軍,三十六歲時去世。魏文帝曹丕繼位後追諡號爲愍(mǐn)侯。
李典年少時好學,不愛好征戰,於是拜師讀《春秋左氏傳》,熟讀各種書籍。
李典的伯父李乾,有英雄氣概,在乘氏(地名)集合了好幾千食客。初平中,帶領衆人跟隨曹操,在壽張打敗黃巾軍,又跟隨曹操攻打袁術,征討徐州。
興平元年(194年),乘曹操攻打徐州之計,留守兗州的張邈(miǎo)、陳宮等反叛,迎接呂布入主兗州,曹操派李乾回到乘氏,安撫各縣百姓。
呂布的別駕薛蘭、治中李封招降李乾,勸其反叛,李乾不聽從,於是他們把李乾殺害。
曹操派李乾的兒子李整帶領李乾的部隊,和其他將領攻打薛蘭、李封。
薛蘭、李封被打敗,李整因爲跟隨平定兗州的各縣有功,升遷爲青州刺史。
李整死後,李典任潁陰縣縣令,擔任中郎將,統領李整的部隊,曹操覺得李典是個可造之材,讓他試着管理百姓。升遷爲離狐太守。
…… ……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和袁紹在官渡兩軍對抗,李典帶領家族的人以及所轄部隊運輸糧食布匹供應軍需。
袁紹被打敗以後,任命李典裨將軍,在安民屯兵駐紮。這裡包括他的族人以及家屬。
這時,李典已經結婚,他的妻子姓胡,其家也在李典的營中,離自己家不遠,妻子胡氏有爺奶(可能比爺奶還要大一個輩分),都是耄耋老人,李典抽出閒暇時間,就去照應,使得族人和兵士,都誇耀他孝順。“爲人有雙層父母”,從李典時起叫開去。
後來曹操在黎陽攻打袁譚、袁尚,派遣李典與程昱等將領用船運輸軍糧。
趕上袁尚派魏郡太守高蕃帶領部隊駐紮在河上,斷絕了水道,曹操下令李典、程昱說,“如果船過不去,就走陸路。”
李典與各將領商議說,“高蕃的部隊缺少兵甲只是依仗水勢,士兵有輕敵的心思,攻打他們一定能夠取勝。在軍隊可以不聽聖旨,只要是有利於國家的事,自己做主也可以,應該立即攻打。”
程昱也這樣認爲。於是向北渡過黃河,攻打高蕃,取得大勝,水路終於暢通。
劉表派劉備向北進攻葉縣,曹操調動大將夏侯惇、于禁、李典抵抗劉備。
劉備將陣線後撤至博望與曹軍對峙。
一天早晨燒掉營地撤退了,夏侯惇率領部隊追擊劉備,李典說,“敵人無故撤退,懷疑肯定有埋伏。南邊的道路狹窄,草木又濃密,不能追擊。”
夏侯惇不採納他的意見,和于禁一同帶兵去追擊,李典留守。
夏侯惇等人果然中了劉備軍的埋伏,戰況對他們不利,李典早就料到會有埋伏,救援的部隊已經準備好了,聽到有異動,立即帶兵救援,劉備望見夏侯惇的救兵到了,於是撤退了。
…… ……
李典在建安九年(204年),跟隨曹操圍攻鄴(yè)城,鄴城平定以後,會同樂進在壺關圍攻高幹,在長廣攻打管承,都取得勝利。戰後評功,李典升遷爲捕虜將軍,封爲都亭侯。
李典的族人部下三千多戶,居住在乘氏,李典自願請求遷徙封地到魏郡。
曹操笑着說,“你想效仿耿純嗎?”
李典說,“我性格懦弱,功勞微薄,但是封賞的爵位太大,確實應該全家族的人都一起效力;另外天下還沒有平定,應該遷徙到魏郡之郊,來防禦四方變亂,並不是想效仿耿純。”
於是遷徙部下族人一萬三千多口到鄴縣。
曹操讚揚他,加封爲破虜將軍。
建安十九年(214年)十月,曹操自合肥還,李典與張遼、樂進在合肥駐紮。
…… ……
建安二十年(215年),孫權指揮大軍圍攻合肥,張遼打算按照教諭出城交戰。樂進、李典、張遼平常都互不和睦,張遼擔心他們不同意,李典慷慨的說,“這是國家大事,要看你的計策是否好,(如果可行)我怎麼能夠因爲私怨而不顧大局呢! ”
於是指揮部隊與張遼打敗趕走了孫權。
曹操加封賞地住戶一百戶,加上以前的封賞共三百戶。
…… ……
李典愛好學問,注重儒雅,從來不和別的將領爭搶功勞。尊敬賢士大夫,恐怕有禮節不周的地方,軍營的官兵都認爲他是長者。三十六歲時去世,他的兒子李禎繼承他的爵位。
李典一生無妾,只有一妻,但,在他臨死的前一年,有一人前來認父,自稱是離狐人。最後,這件事不了了之。據傳,李典的死,與“認父”之案有關。
魏文帝曹丕代漢稱帝后,追念李典在合肥之戰的功績,諡爲愍(mǐn)侯,追加李禎食邑百戶,另外又以百戶封了李典的另外一個兒子爲關內侯。
…… ……
後來,李典得享從祀於曹操廟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