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的文臣22人,除了四大都督,只有顧雍、陸績二人符合我選錄的標準,其他人不得不讓過。
接下去,就是武將。
今天,我們要談的孫吳第一武將叫孫堅。很多人對孫堅的印象,都停留在《三國演義》上,認爲孫堅的武力值爆表,是唯一一個能單挑呂布而不敗的角色。
可是你知道嗎?關於孫堅,還有很多不爲人所知的秘密,例如第一個施行草船借箭的,並不是諸葛亮,而是孫堅。
當年董卓進京後,最怕的並不是袁紹和袁術兩兄弟,反而忌憚的是孫堅,他覺得“二袁”其實就是“冢中枯骨”,不足爲患,認爲“孫堅小憨,頗能用人,當語諸將使知忌之。”
孫堅年輕時,其實是個地痞流氓加無賴,根據《三國志》的記載:有一天,孫堅看上了吳夫人的美貌,想要娶吳夫人回家當老婆,然而吳夫人的家人親戚卻拒絕了孫堅的提親,理由是:吳氏親戚嫌“(孫)堅輕狡,將拒焉,堅甚以漸恨!”
注意,這裡形容孫堅是用“輕狡”二字,這並不是一個好的形容詞,按照現在的話說,其實就是地痞流氓加無賴。根據古籍李賢的《方言》記載“剽,輕也。”,“輕狡”也就是“剽狡”,屬於劫財的綠林強盜。
而孫堅的地痞流氓加無賴的形象,在其老家富春境內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無人不齒的,同時也讓人心生畏懼。
可是爲何孫堅最後卻娶到了吳夫人,生下了兒子孫策、孫權呢?
原來是吳夫人妥協了。
本來結婚是自家的事情,什麼七大姑八大姨的,瞎什麼評論?吳夫人對親戚們說:“何愛意女以取禍乎?命也!”
意思是說:我是紅顏禍水,各位親戚朋友沒必要爲了我而得罪孫堅,引來殺身之禍。這一切都是我的命啊!
吳夫人的親戚朋友們一聽,覺得真是那麼回事,於是,就不再幹預了,“遂許爲婚”。
…… ……
吳夫人(?——202年),吳郡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爲孫堅之妻,是孫策、孫權生母,孫權稱帝后追尊吳夫人爲武烈皇后。
吳夫人的故鄉是吳郡的治所(相當於首府)、江東第一大城市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生年不詳。《三國志》等正史中沒有關於吳夫人的名諱及其祖先的描述,只能在野史或吳姓宗譜中略窺一二,但準確性值得懷疑。
據《江陰吳統宗源流考》,吳夫人是春秋時期吳國第一位國王壽夢第四子季札的直系後代。
季札的後代們本應爲姬姓,吳國被越國滅亡後,改以國號“吳”爲姓。季札雖然兩度將吳國王位讓出並流亡國外,但他的子孫繁衍發達,吳姓的各支族譜大多稱出自季札之後,吳夫人也不列外。
吳夫人的祖父是季札的直系後代吳允承,父親是吳惴,她有個弟弟叫吳景,還有正史上沒有記載的哥哥和妹妹,哥哥叫吳熊慶,妹妹就是《三國演義》中隨着吳夫人一起嫁給孫堅的吳國太。
吳惴夫婦過早去世,長子吳熊慶繼承家業,次子吳景則帶着姐姐(吳夫人)和妹妹(吳國太)往南遷居到吳郡下轄的錢唐縣(今浙江省杭州市西),三人就住在一起相依爲命。
正史中雖然記載了吳夫人和弟弟吳景遷居錢唐,但沒有記載她還有哥哥和妹妹,也沒有記載她的妹妹和她一起嫁給了孫堅。
野史中是這樣記載的:吳夫人懷他的大兒子孫策的時候,“爲避其擾”,回了孃家。
這裡的“其”,指的是誰?有研究者認爲,就是孫堅;而“擾”是什麼?怎麼擾?要“其”是孫堅的話,那“擾”是什麼,就顯而易見了:一個粗俗的小子娶了媳婦,媳婦懷孕了,他還要,媳婦爲了保胎,就躲避他,而回了孃家——這樣解釋“爲避其擾”,行不行呢?
也只好這麼解釋了,誰還能怎麼解釋?解釋出來我聽聽。
尤其是後來孫堅的行爲,更能爲這種解釋的合理性做注:孫堅“打入吳門”,孫堅鬧了起來,到丈人家鬧事了。
至於爲什麼鬧事,怎麼鬧的事,野史未能言明,奇怪的是,不了了之了,接下去,吳夫人的妹妹就嫁給了孫堅。
這裡,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孫堅找上門去,鬧將起來,吳夫人的妹妹知道孫堅爲什麼鬧——早在他姐姐回去,她就知道姐姐爲什麼回去了——知道爲什麼回去,當然知道姐夫爲什麼鬧了,小姨子就挺身而出,插着腰對她姐夫說,“大姐夫,你別鬧了!不就那麼點兒事嗎?我跟你,還不成嗎?”
孫堅立馬止住驢勁兒,睜大了眼睛問小姨子,說,“真的?”
小姨子說,“多大點兒事呀,還真的假的。”
於是,小姨子就成爲了吳二夫人。
…… ……
綜合正野史,吳夫人共爲孫堅生下了三個兒子一個女兒:熹平四年(公元175年)生長子孫策;光和五年(182年)生次子孫權;光和七年或中平元年(184年)生三子孫翊。還生了一個女兒,叫什麼,不知道,排行第幾,不知道,打死我也不說。
吳二夫人嫁給了孫堅之後,直到184年以後,才生了兩個兒子,一個女兒。兒子就是孫堅的四子孫匡(生年不詳,早卒,死時二十餘歲)。五子孫朗。
《江表傳》中記載,吳黃武元年(222年),曹休出兵洞口,呂範率軍抵禦。當時孫朗是定武中郎將從徵,違反呂範的命令而放火,燒損茅芒,因此,軍用不足。按軍法本當處死,因他的宗親身份被呂範交付孫權處理。被孫權禁錮終身。女兒,就是後來嫁給劉備的孫夫人。
時任長沙郡(治所在今湖南省長沙市)太守的孫堅起兵響應討伐董卓的關東聯軍,將家搬到廬江郡舒縣(今安徽省廬江縣西南),吳夫人母子們隨行。
191年,孫堅因攻打荊州牧劉表而被劉表的部下黃祖殺死,長子孫策繼承父業。
孫策的舅舅、也就是吳太夫人的弟弟吳景,當時任丹楊郡(治所在宛陵縣,今安徽省宣城市)太守,但未到任,留在吳郡曲阿縣(今江蘇省丹陽市),於是孫策用船載着母親前往曲阿與舅舅會合,也將父親孫堅暫時葬在曲阿。
後來在孫策征討江東各地的過程中,吳太夫人從曲阿遷往歷陽縣(今安徽省和縣),又遷往阜陵縣(今安徽省全椒縣附近)。孫策征服江東吳郡(治所在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會稽郡(治所在山陰縣,今浙江省紹興市)等地後,駐紮在江東的中心城市吳郡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吳太夫人也因此回到了故鄉。
200年,孫策遇刺身亡,吳太夫人又輔佐年輕的孫權。建安七年(202年),吳太夫人去世。臨終前,召見張昭、董襲等人,囑託後事。
吳太夫人去世後,與夫君孫堅合葬,兩人的合葬墓位於今蘇州盤門外青暘地,俗稱“孫王墳”,孫權稱帝后改“墓”爲“陵”,號“高陵”。而吳太夫人的長子孫策的墓也在附近,俗稱“孫將軍墳”。
黃武八年夏四月十三丙申日(公元229年5月23日),孫權自立爲皇帝,建立吳國,追尊父親孫堅爲武烈皇帝,同時追尊母親吳太夫人爲武烈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