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 吳太夫人

三國,寫完了兩國——雖然只是兩國的皇宮層面。

還有一國,就是孫吳。

孫吳在古吳國的地盤,最後,孫家父子稱霸這個地方,史稱孫吳。

孫氏的父一輩,是孫堅,他是江東的一個軍閥。

孫堅(155年-191年2月18日),字文臺,吳郡富春縣(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陽縣)人,東漢末期軍閥將領,當時參加伐董聯軍以長沙太守來尊稱孫堅。

史書說他“容貌不凡,性闊達,好奇節”,小說《三國演義》中稱孫堅爲江東猛虎。

中平一年(184年),加入討伐黃巾起義軍的戰鬥,後起兵討伐董卓。

初平二年(191年)四月,孫堅在袁術命令下征伐劉表的荊州,黃祖敗走,逃到峴山之中,孫堅追擊之。

黃祖伏兵從竹林間發射飛矢,孫堅中箭,腦漿逆流身亡,享年三十七歲。

據三國志記載,孫堅是軍事家孫武的後裔,其子孫權稱帝后,追封爲武烈帝。

英烈。

…… ……

男人的背後,都有一個女人。孫堅的背後就有他妻子吳氏。

孫破虜吳夫人(?——202年),吳郡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爲孫堅之妻,是孫策、孫權生母,孫權稱帝后追尊吳夫人爲武烈皇后。

《三國志》中稱之爲孫破虜吳夫人。

吳夫人的故鄉是吳郡的治所(相當於首府)、江東第一大城市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生年不詳。

《三國志》等正史中沒有關於吳夫人的名諱及其祖先的描述,只能在野史或吳姓宗譜中略窺一二,但準確性值得懷疑。

據《江陰吳統宗源流考》,吳夫人是春秋時期吳國第一位國王壽夢第四子季札的直系後代。

季札的後代們本應爲姬姓,吳國被越國滅亡後,改以國號“吳”爲姓。

季札雖然兩度將吳國王位讓出並流亡國外,但他的子孫繁衍發達,吳姓的各支族譜大多稱出自季札之後,吳夫人也不列外。

吳夫人的祖父是季札的直系後代吳允承,父親是吳惴,她有個弟弟叫吳景,還有正史上沒有記載的哥哥和妹妹,哥哥叫吳熊慶,妹妹就是《三國演義》中隨着吳夫人一起嫁給孫堅的吳國太。

吳惴夫婦過早去世,長子吳熊慶繼承家業,次子吳景則帶着姐姐(吳夫人)和妹妹(吳國太)往南遷居到吳郡下轄的錢唐縣(今浙江省杭州市西),三人就住在一起相依爲命。

正史中雖然記載了吳夫人和弟弟吳景遷居錢唐,但沒有記載她還有哥哥和妹妹,也沒有記載她的妹妹和她一起嫁給了孫堅。

後來,孫堅聽說了吳夫人才貌雙全,想要娶她。

吳夫人的親戚們嫌棄孫堅,認爲孫堅爲人輕浮、狡詐,將要拒絕孫堅的要求,孫堅感到非常羞愧和遺憾。

吳夫人知道孫堅不好惹,就對親戚們說,“爲什麼要爲了愛惜我這個小女子而招惹禍事呢?如果他(指孫堅)待我不好,也是我命該如此。”

於是這樣,吳夫人便嫁給了孫堅。

吳夫人共爲孫堅生下了四個兒子和一個女兒:熹平四年(公元175年)生長子孫策;光和五年(182年)生次子孫權;光和七年或中平元年(184年)生三子孫翊;之後又生幼子孫匡(生年不詳);她還生了一個女兒,很可能就是後來嫁給劉備的孫夫人。

從她生長子孫策的時間來推斷,她和孫堅結婚不會晚於175年。

…… ……

時任長沙郡(治所在今湖南省長沙市)太守的孫堅起兵響應討伐董卓的關東聯軍,將家搬到廬江郡舒縣(今安徽省廬江縣西南),吳夫人母子們隨行。

孫策就是在舒縣城結識了周瑜,併成爲一生的知己。

…… ……

191年,孫堅因攻打荊州牧劉表而被劉表的部下黃祖殺死,長子孫策繼承父業。

孫策的舅舅、也就是吳太夫人的弟弟吳景,當時任丹楊郡(治所在宛陵縣,今安徽省宣城市)太守,但未到任,留在吳郡曲阿縣(今江蘇省丹陽市),於是孫策派人用船載着母親前往曲阿與舅舅會合,也將父親孫堅暫時葬在曲阿。

後來在孫策征討江東各地的過程中,吳太夫人從曲阿遷往歷陽縣(今安徽省和縣),又遷往阜陵縣(今安徽省全椒縣附近)。

孫策征服江東吳郡(治所在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會稽郡(治所在山陰縣,今浙江省紹興市)等地後,駐紮在江東的中心城市吳郡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吳太夫人也因此回到了故鄉。

200年,孫策遇刺身亡,吳太夫人又輔佐年輕的孫權。

建安七年(202年),吳太夫人去世。臨終前,召見張昭、董襲等人,囑託後事。

吳太夫人去世後,與夫君孫堅合葬,兩人的合葬墓位於今蘇州盤門外青暘地,俗稱“孫王墳”,孫權稱帝后改“墓”爲“陵”,號“高陵”。

而吳太夫人的長子孫策的墓也在附近,俗稱“孫將軍墳”。

黃武八年夏四月十三丙申日(公元229年5月23日),孫權自立爲皇帝,建立吳國,追尊父親孫堅爲武烈皇帝,同時追尊母親吳太夫人爲武烈皇后。

…… ……

吳夫人才貌雙全,性格果敢堅毅,富有才智謀略,先後輔佐兩個的兒子治理江東。

據《會稽典錄》記載,孫策的功曹魏騰,因爲違背孫策的主張而遭責備,孫策甚至想要殺了他。

士大夫們憂慮驚恐,但想不到辦法救魏騰。

吳太夫人知道後,叫來孫策,自己則靠在一口大井邊,說,“你剛征服江南不久,還沒有完全成功,應當對賢士以禮相優待,忘卻他們的過失而憑他們的功勞加以錄用。魏騰於公並沒有錯,如果你殺了他,日後衆人都會背叛你的。”

最後她說,“兒呀,如果不聽我的話,我就先投井自盡,以免看見日後你衆叛親離的下場。”

孫策大驚,只好放了魏騰。

小老太太有智慧與權謀吧?

…… ……

年少的孫權繼承父兄基業後,吳太夫人又輔佐孫權治理軍國大事,繼續發揮積極作用,對鞏固孫氏父子在江東的統治幫助很大。

據《江表傳》記載,在吳太夫人去世的那一年(建安七年,即公元202年),擊破袁紹不久的曹操兵威日盛,寫信給孫權,讓他把自己的兒子送到東漢首都許縣(今河南省許昌市)作人質。

孫權召集羣臣商議對策,羣臣都猶豫不決。孫權不想送兒子當人質,便與周瑜兩個人拜見吳太夫人,以求定奪。周瑜堅持認爲不能送人質,並對太夫人和孫權陳述利害。

吳太夫人也認爲周瑜說的對,又因爲周瑜與她死去的長子孫策同歲,讓孫權把周瑜當成兄長來對待,最終決定不送人質。

…… ……

關於吳太夫人的軼事典故有兩條:

東晉時幹寶所編的《搜神記》,記載了吳夫人懷孕孫策和孫權的傳說:

吳夫人第一次懷孕時夢見月亮進入自己的肚子,就生下了孫策。

第二次懷孕時夢見太陽進入自己的肚子,又生下了孫權。

她把她的夢境告訴了丈夫孫堅,孫堅大爲高興,說,“日與月是陰與陽的精華,是極貴的象徵,我的子孫何其興旺啊!”

…… ……

據《江表傳》記載,孫策在治理江東和吳郡的末期,逮捕了傳教行醫的道士于吉,想要殺掉他。

很多人同情于吉,他們讓婦女們拜見孫策的母親吳太夫人,請她救于吉。

吳太夫人便對孫策說,于吉爲將士們治病療傷也是爲了幫助孫策的軍隊,不可以殺。

但孫策不聽,終於將於吉殺害。

該事件後來被羅貫中寫入《三國演義》,並加以神化,成爲演義中孫策的重要死因之一。

161 夏侯榮他媽017 臧洪的美妾208 善寫情詩的官員張華004.張飛的妾和她的女兒273 女人吃醋,男人吃屎140 徐晃和他相關的女人(上)099 何姬不懂深淺214 命殫於侄女的楊珧(yáo)161 夏侯榮他媽223 忠義母子068 細數劉宏(上)219 郭淮救妻 220 曹真之母曹氏113 趙雲和他相關的女人(上)285 鮑三娘魂赴法蘭西 286 女烈081 馬超的女兒121 馬超和他相關的女人(中)055 曹芳的兩任皇后017 臧洪的美妾142 龐德和他相關的女人117 典韋和他相關的女人(下)181 司馬昭和他相關的女人(下)035 白玉般的美人150 顏良和他相關的女人272 孔融女年幼不懼死180 司馬昭和他相關的女人(中)181 司馬昭和他相關的女人(下)259 小虎蒙冤186 老守一妻,終身魏臣126 孫策和他相關的女人(一)026 貂蟬演義245 孫堅的正野史姊妹夫人052 嫁女115 趙雲和他相關的女人(下)207 以數錢爲樂的王戎070 正其肆裡的雜貨062 美妾換駿馬177 司馬師和他相關的女人(上)084 孫大姑(一更)245 孫堅的正野史姊妹夫人148 張繡和他相關的女人067 陣前女人質253 三國第一大賢女蔡文姬224 “簡郎”024 三國中少見的女人279 劉伶阮籍和酒和女人154 鄧艾和他相關的女人(四)182 司馬炎和他相關的女人(一)186 老守一妻,終身魏臣044 曹操第七個妻妾尹夫人041 歌舞伎王后卞氏(中)196 衛瓘不能辭榮善終(上)244 懷桔遺母,壓艙石198 羊祜有貴女相助(上)271 祖孫祭董卓惡行222 張緝與女兒榮辱與共180 司馬昭和他相關的女人(中)160 樂進納雙珠281 趙苞面對罹難的妻、母 282 董卓爲267 貧女喊冤,高官審案132 夏侯惇(dūn)和他相關的女人127 孫策和他相關的女人(二)059 曹操的女兒(上)233 周瑜和他身邊的女人(上)049 比皇帝大三歲的皇后(二)196 衛瓘不能辭榮善終(上)210 荀勖(xù)的高參245 孫堅的正野史姊妹夫人276 司馬炎調停夫妻怨166 危難中,想起了堂妹……148 張繡和他相關的女人112 呂布和他相關的女人(五)118 關羽和他相關的女人(上)042 歌舞伎王后卞氏(下)065 張夫人的影響力144 甘寧和他相關的女人(中)053 曹丕的其他嬪妃226 宿衛後宮的董允218 淮南第二叛:毋(Guàn)丘儉153 鄧艾和他相關的女人(三)152 鄧艾和他相關的女人(二)052 嫁女049 比皇帝大三歲的皇后(二)268 龐林會妻086 史料中的美人計(三更)057 敗家的皇太后115 趙雲和他相關的女人(下)173 司馬懿和他相關的女人(四)125 許褚和他相關的女人(下)246 韓當的不肖子030 甄芙(宓fú)(一)042 歌舞伎王后卞氏(下)098 吳史中首位殉情的王妃026 貂蟬演義147 魏延和他相關的女人278 孫權求仙013 大虎亂堂(下)216 也算是駙馬(下)183 司馬炎和他相關的女人(二)217 淮南第一叛:王凌156 姜維和他相關的女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