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他們所處的位置有些奇怪,前面一半已經出了袁軍主營的轅門,後一半卻還在營中,好像一條出洞出到一半就卡死在那裡的蛇。

在隊列的最前方,是一個全身披掛的黑高漢子,他正好整以暇地用一把寬刃大刀修剪着指甲。他胯下那一匹烏丸駿足有些不耐煩,因爲繮繩不在主人手裡,而是被一個怒氣衝衝的文官抓住。那文官身後不遠還站着一員大將,但他看上去似乎完全沒有幫手的意思。

“顏良!你到底是什麼意思?”公則喝問道,用力去拽繮繩。可那坐騎四蹄如同生根一般,紋絲不動,公則拽不動,只得悻悻鬆開手。顏良身後的騎士發出一陣鬨笑。

顏良收起大刀,詫異的表情略帶做作:“郭監軍,我不是給你行了一份公文麼?延津附近發現了曹軍斥候,我身爲先鋒大將,自然得去查探一番。”公則冷笑道:“這等小事,何須大將親自出馬!你根本就是想去遊獵吧?”

被說中心事的顏良一點也不見慚愧,反而昂起下巴,理直氣壯地說道:“白馬小城,交給監軍你就足夠了,我在營裡待得都快長毛啦,得活動一下筋骨。”

公則一聽,登時火冒三丈:“出征之前,袁公有明確訓令,以我爲前部監軍,節制諸軍。你難道想違抗……”他話還沒說完,顏良雙腿一夾,坐騎默契地向前衝了幾步,嚇得公則不得不閃身避開。這一閃,之前說話的氣勢被打斷,再也續不下去了。

“審時度勢,臨機決斷,此皆大將之法。爾等潁川腐儒,何必管那麼多!”

顏良逼退了公則,哈哈大笑,一抖繮繩喝令開拔。公則見攔不住他,轉過頭去,求援似的喊道:“淳于將軍,您莫非要放任這個傢伙胡鬧?”

這一次先期渡河的袁軍主將,是淳于瓊和顏良。公則作爲監軍隨軍,名義上地位比顏良高,但後者是冀州派的實權人物,兵權在握,公則根本壓制不住,只得求助於淳于瓊。

一直一言不發的淳于瓊聽到呼喊,撥轉馬頭衝到了顏良軍前。顏良面色一怔,抱拳道:“老將軍莫非也要阻撓?”

淳于瓊咧開嘴笑了:“原本是要勸阻,可聽顏將軍說的有趣,老夫也動了心思,也想出去遊獵一番。”這個回答讓公則和顏良都很愕然。淳于瓊見顏良有些遲疑,眉毛一擡,又道:“怎麼?老夫不夠格麼?”

面對這個請求,顏良眉頭一皺。公則一介文吏,斥退也就算了,這位淳于瓊是軍中老人,當年還與袁公平起平坐,輕忽不得。可真的答應讓淳于瓊同行?別逗了,那可是一個膽敢輕軍入許劫走董承的老瘋子,他會做出什麼事來,誰都無法預測!

顏良在馬上默然片刻,開口道:“既然如此,淳于將軍不妨與我同行,以一日爲限。萬一白馬這裡起了變故,也好有個應對。”

一日爲限,能打到多少獵物?在場的人都聽明白了,顏良這是在找臺階下了。淳于瓊也適可而止,笑眯眯地滿口答應下來。顏良乜斜了公則一眼,朗聲笑道:“白馬小城,即便是郭監軍,應該也能看住一日,老將軍不必擔心。”

公則被他如此諷刺,氣得面色漲紅,卻無可奈何。顏良這次帶了一共八千步騎,真耍起性子來,公則還真吃不消。

淳于瓊道:“既然如此,還請將軍在營外稍等片刻,老夫去取弓箭來。”顏良在馬上略一抱拳,然後一抖繮繩,發下口令。他身後的騎兵一起呵斥坐騎,大隊人馬耀武揚威地開拔,令出即行,毫不拖沓,果然是冀州精銳。

公則恨恨地把鼻前的塵土揮開,對淳于瓊抱怨道:“明明有將軍與我做先鋒便足夠,主公卻偏偏還要派這個冀州莽夫前來,真不知怎麼想的。”

淳于瓊昂起頭,眯起眼睛吸了口氣,答非所問:“孟夏之時,最宜郊遊,顏將軍當真是好興致吶。”公則一愣,不知他意有何指。淳于瓊把手伸向顏良漸行漸遠的背影,勾了勾指頭:“顏將軍遊獵之意,只怕不在禽獸啊。”

說完他哈哈大笑起來,拍了拍公則的肩膀:“郭監軍你年紀輕輕,可不要跟老夫一樣老糊塗啊。”說罷揚長而去,剩下一個驚疑不定的公則。公則也不是傻子,略做思忖便明白淳于瓊的意思。

顏良這次公然外出,獵獸是假,爭權是真。冀州派一向是袁家的泰山之鎮,結果田豐被囚、沮授被叱,現在先鋒的監軍居然也落到了潁川人的手裡,顏良若是不爭上一爭,只怕權勢會繼續旁落。

“莫非顏良是要試探我等……”

公則想到這裡,悚然一驚,匆匆回到營帳之中,提筆寫下一封密信,封上印泥,然後叫了個心腹小校,低聲吩咐道:“去黎陽,送蜚先生。”他側頭想了想,又寫了一封。

在白馬西南方向幾十裡外,一支曹家的軍隊正在徐徐前進。兩側的散騎始終與主隊保持着一百步的距離,中央的步卒排成鬆散的行軍隊形,矛手與戟手在外,弓手在內,每三個人還擡着一面大盾。可知兵法的人一眼就能看出,這隊列外鬆內緊,一旦有什麼情況出現,他們會立刻變成一把鋒銳的尖刀或堅實的盾牌。

在隊伍的最前列並行着三名將軍,他們身上披着厚實的兩當鎧和虎獠盔,神態各異。最右邊是個矮壯漢子,眉毛極粗,眼睛卻很小,肥厚的嘴脣顯出幾分忠厚;最左邊的將軍一臉的桀驁不馴,面部狹長,鼻尖鷹鉤,是相書上說的青鋒之相——這種相貌的人,大多褊狹狠戾;而在最中間的男子,方正的臉膛微微發紅,一副美髯飄在胸前,頗爲沉穩英偉,可他的神情卻是怏怏不樂,似乎有什麼煩心之事縈繞於心。

這時一名斥候從遠處飛快地馳來,數名遊騎迎了上去,確認了對方的身份,這才讓開道路。這斥候衝到隊列前方,對着三位將軍大喊道:“報!前方六十里處,有袁軍偵騎。”

這個消息讓三名將軍表情都微微一滯。在那裡出現偵騎,說明他們已經進入袁軍主力的視野了,隨時可能會遭遇戰鬥。

三人久經沙場,同時習慣性地舉手,想讓隊伍停止前進,可他們發現兩位同僚也做了同樣的動作,連忙又收回來,面露尷尬,一時間整個隊伍有些混亂。好在這混亂並未持續太久,士兵很快整好了隊,矛戟微斜,弓弩上弦,以便隨時應對可能的偷襲。一看便知是百戰之師,細節毫不疏忽。

中間那將軍對左右兩人道:“袁軍此來,目的不明,咱們主力撥一支軍迎上去探探虛實。”這是持重之論,其他二人都紛紛贊同。

這時候,第四個聲音在他們身後響起:“諸位將軍,來博個彩頭如何?”

三個人同時回過頭去。說話的是他們身後一個有點狐狸臉的年輕人,他只簡單地披着一件長袍和軟甲,細長的手指拈着兩枚骰子。這人叫楊修,是太尉楊彪的兒子,剛從許都北上官渡。軍中傳言,楊家被郭嘉敲打了一下,已徹底屈服,不光家裡的高手被徵調,連楊彪獨子都要被迫隨軍。

此時聽到楊修這麼說,三位將軍面面相覷。楊修又笑道:“聽聞這次圍困白馬的,是顏良、淳于瓊和公則三人。這帶兵西進的,會是他們中的誰,諸位不想猜一猜?”

左邊那將軍不悅道:“楊先生此來隨軍,是參贊軍事,可不是來胡鬧耍錢的。”楊修悠悠道:“在下開的這個局,博錯了,無非是輸些錢財。曹公開的那局,幾位若是下錯了注,可是要賠上身家性命的。”

他這一句話說出來,三個人俱是一凜。他們互相使了個眼神,向前走了幾十步,驅馬登上一片小丘陵,與隊列遠遠隔開。左邊那將軍開口道:“楊先生,你適才那句話,是什麼意思?”

楊修拱手道:“德祖不才,自出徵以來,一直有個疑問。曹司空麾下猛將如雲,這次救援白馬,爲何單單挑選你們三位來打頭陣?”

“我三人爲何不能打頭陣?”右邊的將軍淡淡道。

楊修搖搖頭:“諸位是身在局中,而不自知啊。”他一指左邊那將軍,“張遼張文遠,你本是呂溫侯麾下的頭號大將,在徐州歸順了曹司空,官拜中郎將。”他又一指中間那將軍,“關羽關雲長,你是玄德公的義弟,月餘之前方在徐州斬殺了曹公的守城將軍車胄。曹司空攻破徐州以後,玄德公乘夜遁逃,你才歸順曹公,至今尚只數月,卻已是偏將軍。”

關羽聽到“歸順”二字,面有怒意。他正欲開口分辯,卻被張遼扯了扯衣角,勉強壓下火氣。楊修把這一切看在眼裡,微微一笑,也不說破,把視線轉向第三位將軍。

“至於你……”楊修指着第三位將軍,“徐晃徐公明,你根本就是漢室之人。”

徐晃聽到這個評價,卻是面色未變。當初他是楊奉麾下大將,從長安到洛陽一直保護着漢室安危,是天子親封的都亭侯。後來曹操與楊奉鬧翻,漢室遷到許都,他便留在了曹軍之中,作爲漢室在軍中唯一一枚擺放在明面上的棋子,是彰顯皇帝與司空之間互相信賴的標誌。

不過爲了避嫌,徐晃與漢室之間幾乎沒有任何往來。即使是董承起事的時候,也不曾把他計算在內。時人都認爲,徐晃漢室的烙印逐漸淡化,已徹底成了曹家大將。

現在楊修突然把他的這一層身份揭破,徐晃卻沒有勃然變色,反而穩穩答道:“楊先生說的不錯,我一直是漢臣,從未變過。”他這話答得巧妙,如今天子尚在,連曹操、袁紹都自稱漢臣。

楊修三根指頭豎起來,三位將軍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下子意識到其中的玄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