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章 諸葛亮套路孫策

bookmark

幕賓笑道:“大人此言有理。”

陳登與他嘀咕了一陣,二人一笑,陳登道:“他有他的連環計,我也自有我的離間計。只准他謀算徐州,卻不准我反手一擊乎?!”

“大人之計,可是殺計也……”幕賓笑道:“甚毒!”

陳登道:“非吾不容劉玄德,而是,已是各爲其主,不得不爲也。”

陳登與徐庶對劉備都是有好感的,然而私交是私交,欣賞是個人的欣賞。只是遇大事時,不可分不清公私之別。越是遇大事,越是需要頭腦清晰,方可成事。

陳登很清楚當下所爲。

做士人與謀士的區別就在這兒,士人是自由的,可以有私自的欣賞行爲,而謀士,只有立場。

爲了立場,也不得不爲與自己意志相違之事。

這是他來廣陵之前便已有的覺悟。

而諸葛到孫策營,諸葛瑾爲之引見,諸葛亮搖着扇羽一笑而入,道:“江東之主可還要璽乎?!”

孫策一聽,頓生不悅,他正爲璽可惜,然而此人卻哪壺不開提哪壺?孫策怎麼能高興?!

再者,但凡這樣的謀士,要麼爲自薦,要麼就是爲目的而來。

諸葛瑾先前已經報備過他是遊天下之遊士,心中並無歸附主公之意,孫策便明白,此人不是爲自薦而來,那麼,就必定有旁的緣故。

孫策便道:“要璽如何,不要璽又如何?!不知諸葛先生有何指教?”

諸葛亮笑道:“璽就在徐州,而伯符卻棄璽而取荊,豈不是捨本而逐末也?!”

孫策怒道:“汝是來爲荊州當說客耶?!荊州與吾與殺父之仇,若不報之,豈能慰亡父靈?!吾之深仇,汝又豈能知?!吾父死,吾悲也,非汝之父,汝自不痛。汝等謀士,也敢以此事而薦吾,豈不是不敬生死,既是如此,何曾可謂之士?”

諸葛亮笑道:“亮只問江東之主,私仇與霸業,誰輕誰重?!”

孫策不善的盯着他,手按在刀刃上,諸葛亮卻半點不懼,只是笑顏以對。

孫策哂笑道:“私仇與霸業有何衝突?!莫非汝要勸吾,若顧私仇,便是不顧霸業耶?!偏策以爲,私仇必能得報,霸業也能成!”

“哈哈哈,”諸葛亮道:“然江東之主所爲,卻已與霸業相左,此也能謂之兩者皆能得耶?!”

相左?!

孫策冷冷盯着他。

“報當然得報,然江東之主圍荊州日久,可有所得?!呂布已取淮南,一戰而定之久矣,並已北上,欲圖北土,而江東之主與他同時出兵,至今可有所得?!除了僵持,對峙,空耗兵力與糧草以外,還有何收穫?!璽已失,仇也未能報成,而兵困馬乏,空耗江東糧草,江東之主又於心何忍?!”諸葛亮道。

孫策心中一痛,果然被踩中最痛的痛處。目前的孫策面臨的同樣是雞肋的局面。

退兵,無所得,不甘心。

不退兵,偏偏蔡瑁水軍強橫,他與周瑜分兵而擊,依舊被荊州給擋了回來。劉表那奸賊,雖然是個老王八羔子,然而實力的確是沒得說的。

他要取荊州,爲的也不止是爲報父仇,而是荊州同樣是兵家必爭之地。

然而,他未取得荊州,呂布就已經比他走的更遠了。他豈能甘心?!

“江東之主以父名而起事,昔孫堅慘死,的確難過,然而生死可消,志向卻永存,孫堅之志向,在於有人能承繼。雖報仇可解父恨,然而,若不奪回璽,不圖北上而圖霸業,又如何能解孫堅之遺憾?!”諸葛亮道:“想必在孫堅心中,同樣以爲身死事小,而失志事大。若只顧私仇,而忘大事。豈不是本末倒置?!取小孝而失大孝耶?!”

孫策不語。手漸漸的放下了。

良久,才道:“聽聞先生從徐州來?!徐州若何?!”

“徐州,良地也,人傑地靈,百姓百居樂業,若得之,必能圖中原,又有新良種,若縱之以久,必能興霸。只恐江東之主以後不止有荊州這個要害,連徐州也會成爲制約江東之主北上的攔路虎。那時再圖,恐已晚矣。”諸葛亮道。

孫策當然知道此人在套路自己。所以他雖心中不悅,卻是耐着性子想多套點話。雖然此人說話,的確有些危言聳聽了。

他是不信呂布能成霸業的。主要是呂布那人的德性,深入人心,還是舊的看法。

“璽在何處?!”孫策道。

“袁耀處,徐州得袁氏上下,璽豈能不一併歸之?!”諸葛亮道。

袁耀心歸徐州,璽在他這,還是呂布這,已經沒有區別了。只不過是以後求個時機獻上去而已。

“莫非袁氏真心已歸於呂布?!”孫策儼然不信。

諸葛亮道:“袁耀去之久矣,然而呂氏父女卻並未問之要璽,這般信任,若非無真心歸,呂氏父女如何安心?!況,袁呂又已結義,自是一家,榮辱與共。”

孫策道:“袁耀可歸於袁紹,爲何不出奔之?!”

這個時代,這種想法是很正常的,因爲同姓爲一家,同族更是同氣連枝。袁耀若奔赴,袁紹絕不會苛待,相反還會安排官位,在宗族中安排位置。否則,被戳被罵的人只有袁紹。

所以孫策不理解。

諸葛亮笑道:“許在袁耀心中以爲,徐州比冀州更有前程。”

孫策緊擰了眉頭,徘徊幾步,這才道:“先生請坐!怠慢先生了。”

諸葛亮這才從容就坐。這孫策果然如傳聞中的那樣,學識和見識不夠,是不能夠讓他心服的。能讓他客氣的真讓個座,纔是真稀罕啊。

這說明,孫策不管聽沒聽進去,至少是入了心的了。

現在他必是要打探徐州的虛實。

果然,孫策道:“策雖未曾去過徐州,然也聽聞過徐州諸多事務,然策深以爲,此是人云亦云,作不得真,先生既去過徐州,敢問先生,徐州如何?呂氏父女如何?!”

“徐州內治外謀,必興霸於諸侯!”諸葛亮道。

孫策笑道:“不可能也!呂布何人,那般德性,天下人皆摒棄之!”

“正是此英勇之最,逼的江東之主幾番於險境,得死才得脫,”諸葛亮道。

孫策一聽,又是一窒,道:“不過是武力極強。”

“然其內治卻極爲通達,法令既下,治策瞬可下達,如此還叫只有武力耶?!呂布早非原先之呂布,有其女佐之,早如虎添翼。”諸葛亮道:“內有陳宮,賈詡等人,皆是有智謀之人,而外有張遼,高順等大將,民心已聚,如此若興,將來可能敵否?!”

孫策聽了若有所思。

“更甚者,在於呂布之女呂嫺,此小兒,雖是閨閣女子,然而,謀略不輸於曹孟德,高瞻遠矚,佈局深遠,現今不過是初步布謀而成,徐州便已是龍擡頭,興起而躍躍欲飛的狀態,他日謀劃全成,又當是何種境地?中原已被其蠶食待盡,那時何人可虎口再奪食,而得之土耶?!”

孫策道:“策雖聽聞過此小兒的才能,然而,袁紹勢大,曹操謀略深遠,其一人,可智敵二人乎?!”

“若能齊心協力而敵之,終能滅此小兒之患,若不能聚心,反被她所破。”諸葛亮道。

孫策聽出點意思來,他深深的看了一眼諸葛亮,笑道:“策竟以爲先生是來爲荊州作說客,不料,竟謀算的如此長遠。莫非先生欲齊吾等之心,共伐呂布?!”

諸葛亮並不否認。這孫策,的確是個英明之主。倒是難得!

孫策笑道:“然袁紹自詡霸主,如何肯聽我等之言?!”

“袁紹不聽,曹操必聽,此也合其利也,”諸葛亮道。

“如若袁紹助呂布……”孫策擰眉嘆道,“其勢之大,策也有所聽聞,十分忌憚。”

諸葛亮哈哈大笑,道:“勢雖大,弱處卻衆多,一旦倒下,再難以升起。”定會被羣雄一咬而上,分而裂之。在動物界裡,越大的動物是越不能示弱的,一旦稍有弱處,無論暗處盯着的人會分裂而食之。直到無骨而存。

“先生是不看好袁紹?”孫策詫異道。

“袁紹新破公孫瓚,雖收其強兵,卻不及整治便要伐曹,內治不平,不明,謀臣又不相合,謀臣不合則計不定,計不定必智遲,在戰事上,是致命的弱點。”諸葛亮道:“而兵貴神速,精髓就在於快!”

孫策輕笑,此人的確會說話。

他知道自己也想要分羹,所以先以大孝大義而言之,再曉以利害,謀以局勢,細細一析,真的讓人心中蠢蠢欲動。

他是個真正的智者,會說話的人,不是那種直接就說你要出兵,你要是不出兵,不早點圖,你就是無謀的人,這樣的人多的是,說話太不會說,以至於哪怕有道理,但也因爲態度和堅持而叫人心中煩躁,被棄而不用,並被逐驅營外。

多數的人,爲了展現自己的智慧,而顯擺自己看的深遠,倒忘了說話的藝術。

而此人卻頗不同。

孫策倒是對這諸葛亮頗有些興趣了,他道:“叫吾猜猜,先生是欲三圍呂布?吾,劉玄德,以及曹孟德,是否?!”

諸葛亮笑道:“江東之主明睿也。”

這是表示正是此意了。

“先生不妨以吾字呼我,”孫策以示親近道。

諸葛亮從之,欣然而樂。

“先生以爲袁紹必不屑此計,而劉表此老賊必不願摻合?!”孫策笑道:“先生雖未從幕闈而知天下事,而知人心,果真智者也。”

諸葛亮笑道:“袁紹勢大,輕人。而劉表雖有仁,然而終究無志,皆不可謀。”

而他們三個人就不一樣了。三人都恨呂布,都吃過呂布的虧啊。

“曹孟德忌憚此父女若斯,必要圖之,而劉玄德同如是,而策,要北上,就須要過徐州。於公於私,皆被先生料中也,先生神人也……”孫策笑道:“不知先生可願在策帳下效就?策願以上士待先生,必聽其謀略。”

諸葛亮笑道:“多謝伯符美意,然,亮無有從宦之心,一生只不羈好自由,並不願受拘束。伯符既喜我言,有理便聽之,無理便不從,亮自不怨,如此,纔是美事。”

孫策道:“果然,如先生輩者,皆不會輕易俯就於人!”

他頗有些意味深長的意思。孫策其實明白,諸葛亮這個人,怕是心儀的是劉備。

心知留不住,也不勉強,便道:“吾退兵也可,然而,此仇,是非報不可的。將來荊州,策依舊還是要!”

諸葛亮笑道:“荊州兵家必爭之地,只恐非伯符一人想要,天下誰不想要?!劉琦在徐州,呂布更想要!”

不光呂布想要,劉備也想要,曹操更想要……

孫策笑而不語。

諸葛亮道:“他日若出兵徐州,可從廣陵過。”

孫策道:“策自從之!”

二人哈哈大笑,孫策道:“呂布其女,莫非先生也懼之?!急出徐州而來此,是爲避此女也?!”

“然也!”諸葛亮道:“懼不能再出徐州故也。此女,蛟龍之膽色,虎熊之意志,又有奇謀。不可小覷也!光憑她算計司馬氏一事,何其高明?!亮審視之,也覺是攪動風雲之人。如今呂布身邊有司馬懿爲軍師,只恐後患無窮!”

孫策慨然一嘆,道:“這個小兒,的確非是凡人膽色。昔在壽春城下見過一回,太遠竟未看清。”

天下在司馬非在曹,這個計,明知是奸計,曹操也依舊沒能逃得脫,旁的諸葛也依舊如是。可見高明?!

她打出的這個招,是無法讓人反擊的,這纔是真正的高明手腕!

一想,孫策又心急如焚了。

諸葛亮告退。

周瑜登陸,急來求見,道:“何不留之在江東?!”

“無志在此,留之不住,如之奈何?!”孫策道。

“只恐他已往荊州去也!”周瑜道。

孫策一愣,果然有人來報,道:“諸葛亮泛舟往荊州去也,急舟直下,留之不住!”

孫策愕然。一時也無語。

周瑜知他已有退兵之意,便道:“圖已無功,不若退兵也罷。”

第889章 一反一覆小人心第809章 君子避小人爭鋒第1168章 策動荀彧費心思第241章 我爹是呂布241第408章 廬江會合紀靈悲第543章 血帶詔來至徐州第405章 風餐露宿尋小道第950章 忍字頭上一把刀第446章 尖頭陣與葫蘆陣第1163章 呂嫺圍殺崔季珪第1166章 許都定呂布回許第260章 我爹是呂布260第509章 勢割長龍分南北第530章 左右爲難劉琦恐(加更二)第934章 入絕地前後無路第610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584章 呂嫺挖坑禰衡跳第367章 我爹是呂布367第569章 悔不入蜀而稱王第282章 我爹是呂布282第186章 我爹是呂布186第675章 主臣涕泣罵小人第100章 我爹是呂布100第621章 蒯越蒯良各有志第009章 我爹是呂布9第900章 袁軍試探張遼意第138章 我爹是呂布138第888章 探城虛實司馬計第991章 程昱損兵舉哀輓第468章 呂布回徐約赴宴第221章 我爹是呂布221(加更一)第810章 冰天地呂嫺紮營第718章 虛張聲勢衝船過第310章 我爹是呂布310第184章 我爹是呂布184第741章 呂布來信遏漢中第1012章 司馬計火燒烏巢第1099章 無能爲力是袁氏第015章 我爹是呂布15第730章 蔡瑁急令衆心疑第1160章 人神合一真英雄第842章 呂嫺分兵曹真急第324章 我爹是呂布324第036章 我爹是呂布36第898章 惜忠良死於城門第300章 我爹是呂布300第097章 我爹是呂布97第1051章 囚徒困境呂布勇第1155章 嘆時運爭不過命第389章 我爹是呂布389第367章 我爹是呂布367第331章 我爹是呂布331第633章 高順之女爲醫將第467章 交換人質王楷回第688章 紀靈領命出奇徵第1118章 降可也休戰不可第830章 馬騰提親呂布怒第1118章 降可也休戰不可第817章 聞鉅變馬騰心急第326章 我爹是呂布326第071章 我爹是呂布71第714章 陳登擅攻心伐謀第239章 我爹是呂布239第759章 練兵奇才魏延怨第983章 程昱套話許子遠第558章 馬超借道回西涼第535章 大膽用人爲雄主第250章 我爹是呂布250第343章 我爹是呂布343第1026章 託孤不得不一擲第723章 引鳩止渴埋後患第948章 平平無奇稱趙雲第250章 我爹是呂布250第409章 力勸降紀靈俯首(加更)第946章 呂嫺趙雲相會合第1017章 張遼路遇斬蔣奇第858章 趙子龍又挑一將第747章 龐統火燒降龍坡(加更)第628章 尋得劉備逃命歸第1000章 躺平鹹魚禰正平第1019章 袁尚棄冀奔幽州第099章 我爹是呂布99第1188章 張遼夏侯淵結怨第1126章 發赦令命臣上朝第507章 呂嫺與司馬懿談第470章 龐統恃才藐視衆第808章 上忠言田豐下獄第370章 我爹是呂布370第037章 我爹是呂布37第866章 聲東擊西禰衡急第1193章 袁尚求助司馬懿第908章 城門開呂布狂喜第639章 遣發兵徐庶謀進第495章 水火不容之荊州第1056章 殺人誅心夏侯死第1177章 徐州軍軍營日常2第090章 我爹是呂布90第721章 郭娘子默放甘寧(加更!)第082章 我爹是呂布82第464章 遠離是非回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