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0章 不顧後援急出兵

bookmark

兩虎相爭,必有一損啊!好計!謀算人心至此,不愧是陳登。

高二孃歎服不已。

所以行軍在外,真的需要一等一的謀士,能析清利弊,謀算局勢。深諳人心之貪之弊,才能遊刃有餘的如此玩弄人心!將一切握在股掌之間的從容。

而真正的正人君子的人主,不要投機,不貪心,才能真正的抵禦住這樣的誘惑。纔不會上當。

然而,黃祖儼然不可能是君子。

而吳人就更不可能是。

自古以來,中原地帶的人爲正統,稱四邊的蠻夷爲野人。十分瞧不起他們不按禮數出牌。周王室封各諸侯,而以周禮治天下,中原各諸侯一直以來都是以禮,以德服人的,便是要霸於諸侯的人,也多數都是以此爲根基,才能實現伯王這個目的。

但是總有壞規矩的人,尤以吳越地帶的人爲甚。他們向來與中原比,極弱,所以他們弱,弱要勝強,必要出奇計。再則便是與海近,與海上的人學來的一些不怎麼好用的計謀和手段,多的是。所以吳越小國,在戰國開始的時候,竟頻頻的叫中原各大國吃虧!

原先各大國打仗,都是兩方約一個地方,然後排兵佈陣,用戰車對衝,誰贏了,輸的那個也就願賭服輸,然後割城賠款啥的,都心服口服,這是君子之戎。

但是後來漸漸的就變了,當下場的人都開始用奇襲,奇計,不再守擂臺上規矩的時候,總是使詐的人贏,總是君子吃虧。於是君子也不幹了。

時間越久,漸漸的中原也就以這種用兵之法爲正統了。

寫了孫子兵法的人是哪國人,就是吳越這一地帶的人。

這說明,吳越地帶的人,自古以來都極爲深信不疑用詐,用計的正確性的。因爲這是他們的傳統。

而陳登也更明白不過,這種計下去,如果是曹操那種雖然虛僞的禮數來治下的,可能未必能詐到他,但是吳人,一定會信。而江東,吳兵多,而將也是吳人廣,他們的戰爭思維與中原還是有些差異的。

中原是講禮數,但是戰術上,也用奇計。但是吳越用兵,都是赤果果的詐計爲正統,連虛禮也不掩飾那一種。

這一種水土,傳承,哪怕孫策並非是吳人出身,也是深受影響的。而軍中也自有潛移默化。

而戰將的戰爭思維,也同樣如此。根深蒂固的潛在腦子裡。可能他們自己從來沒有發現過。

而陳登卻知道,這信若是落入江東兵將手中,他們一定會信以爲真!更何況他們現在失主,正是病急亂投醫的時候,這種時候,只會昏亂而失措,到處亂撞,不惜代價。

而此時江東錯亂,而陳登理智。

江東必信信之內容,並採取措施。

而黃祖哪怕只是出來先看情況,只要他一出兵,一出江夏,就已經入局了。

到了這個程度,就不是他說想要停止就能停止得了的了!

現在之大亂,已經開始,沒有人再可以喊停!

“你我二人守城!你可趁機養養傷。”陳登笑道,“見機行事!”

現在正是坐山觀虎鬥的良機!

信分散發出去了!

黃祖離此還遠,但是已經到了江岸紮營的江東兵卻先截獲了信,不是截獲一封,而是截獲了兩封。

此時帶兵前來的主將是誰?!

正是淩統,淩統原本是跟隨孫策出征再來攻廣陵的,他在江上守船,而孫策那天非得要上岸探消息,衆人阻之不得,後來事情就變得不可收拾了。然後就是太史慈回來告知了這事,所有人都急瘋了!

當時太史慈帶了五千先來,淩統就押後,然後所有謀士將士一商議,馬上就召集船隻聚集前來攻城,再則便是封鎖消息,不能將此消息給漏出去!

在孫策生死未卜,衆人心急如焚的情況之下,太史慈未等到援兵到又折了!

淩統的嘴裡都急的起泡了!

如今江東怕是已經得了信,而周瑜算算時間也差不多該知道了!

後面的事情,只需要等他們來後,圍住廣陵,逼他們交出孫策和太史慈就可。

然而,現在截獲了這一封信,不,不是一封。而是兩封。這種當如何是好?!

淩統沒有人商議,自己又作不了主,急的要死要活。

孫策與太史慈都不在,他只是部將,聽命行事之人,若是小戰還能自作主張,這麼大的事,叫他怎麼自作主張?!

此時周瑜不在,張昭不在,諸葛瑾和魯肅也都不在,這心裡只跟火燒一般。

竟無人可以商議。

而他們趕來,是需要時間的!

淩統不能與很多人商議,只能招了自己的幕賓商議,他的幕賓之中也沒有多少能人,但凡是能人,早已經舉薦上去做官或是爲將去了,留下來的,多數都是平庸之輩。

平庸當然只是相對而言,江東人才濟濟,其實除了拔尖已經出彩了的,多數平衡之輩也並不真的平庸。他們有才有能的也有許多。

“將軍!”有一幕賓道:“此信可信,也不可信!”

淩統嘴裡疼啊,眉頭緊鎖,一看廣陵城,就覺得特別克他。當初是劉關張三人在廣陵,他來攻,也是倒黴,恰被張飛給捉了,還被打了一頓,把他恨的不行。恨就算了,關鍵是丟臉。此事不提也罷。

這事,雖是要與張飛算帳的,但是,這其中自有這陳登的手筆,此人詭計多端,若不是他,那張飛也不可能擒得住他。丟了此番大臉,如今孫策和太史慈也栽在這裡,他就覺得這廣陵特別的邪門,克他們江東不成?!

他聽了這話,心中本就焦躁,便不耐煩的道:“此話怎講!不是自相矛盾嗎?!”

“將軍稍安勿躁,細聽我道來。”那幕賓道:“若是截得一封,將軍必深信不疑,知這陳登要將主公交與黃祖,必會去擊黃祖,而陳登,計正是在於此,他欲坐山觀虎鬥,用主公之名,引黃祖與我軍相擊,他好守住廣陵。可是卻得了兩封,也就是說這陳登發出的信不止兩封,目的就在於讓我軍能截獲啊。目的就是在想讓將軍生疑,而在猜測中,錯失了良機,所以,此信是爲了迷惑將軍。本不欲將軍攻也!”

“拖延之計?!”淩統道。

另一幕賓卻不贊同道:“我與之意見相反。一封來,纔是疑我之計,二封來,纔是欲驅我之兵擊黃祖,兩相相害是也!”

淩統一個頭兩個大,也就是說,這信怎麼解釋都行了?!

這怎麼整?!

身邊沒有像樣的人指點,這急的不知道怎麼辦纔好。若去攻城,援兵還未集結完畢,萬一與太史慈一樣再失敗,豈不是又折損士氣?!江東的士氣哪容得這樣耗?!伐而無功,反而增敵之強勢也。不妥。

若不急攻,等黃祖兵來,他們相合,相互爲援,前後相攻,到時又將是苦戰。

這時這封信,該怎麼解釋?!

置之不理?!只等兵來。

萬一真的錯過了良機,那就真的完了!

淩統來回走動。

一人起身道:“將軍不妨從陳登本身的立場上考慮這個問題,問題自然就不再是問題,自能迎刃而解!”

“怎麼說?!”淩統道。

“一則,江東與黃祖本就有死仇,此時他來摻合,遲早要擊,現在擊與後面擊,有何不同?!本是仇敵,不必客氣。”那人道:“棄去此信不看,大人若知黃祖來,會不會發兵?!”

淩統點頭,道:“必挫其銳!斷其鋒,不能叫他與廣陵組成陣勢。”

“不錯!”那人道:“而陳登之城守廣陵,兵少糧少,他欲借黃祖之力,而削我之銳也,所以必會要我軍與黃祖相擊,他好能守住廣陵城。我若是陳登,只會拿主公當誘餌,誘黃祖前來。而必不捨得真的交出主公與他。這是他最大的籌碼。所以這信,他是爲誘黃祖力敵而寫。又恐我軍不知,因而多發幾封,目的自然是要我們相耗。然而將軍尋思,就算沒有這封信,就不攻廣陵了嗎?!就不打黃祖了嗎?!脫離這封信,再思之現在對策,將軍自能做出決斷!”

淩統一聽,心也漸漸的靜了下來,沉吟道:“……不錯,爲信中,爲主公安危,倒差點誤了。不管這陳登是不是真的要交主公與黃祖誘他前來,我便不與他們兩個接觸的機會,擊黃祖,叫他還敢再往我主公伸手!”

叫他瞎摻合。非要來,那就打吧!

這一下,思路一下子就清晰了。

衆幕賓點首,也比較認同這個。不管陳登交換是真是假,都不妨礙江東的策略是要殺黃祖,退江夏兵,然後攻廣陵,逼陳登交還主公的!

既然如此,那就先斷了兩者聯絡的可能性,叫陳登不管真交換還是假交換,沒了這中間過程,他還能交什麼!?

淩統道:“斥侯去探明黃祖來的路線,準備好埋伏,我親自領兵前去迎頭痛擊!此賊,江東仇人也,先殺仇人,再等江東兵來,圍廣陵要人!”

一時商議定了,當下分出精銳營,騎馬,帶弓箭手和繩索,等火速往來的要道上守着去了!

黃祖其實來的路上也是遲疑再加遲疑的。因爲他未收到信,心中就不安。

所以像個環顧危險和四周的狼一樣,走走停停,十分謹慎,當離開江夏地界,進入廣陵地界的時候,他的腳步更放緩了不少,也不急進兵了,而是求穩妥,然後放出多多的斥侯出去探軍情和路線。然後就是在等着廣陵的回信。

他就是在路上接到陳登的回信的。

打開一看,真的是喜不自勝。當然心中也略有些疑惑。面雖有喜,心中有疑,但是面上卻不露興奮之色,而是問身邊諸將和文人,道:“陳登應了。”

衆人都吃了一驚,陳登竟應了?!真的應了!

也就是說,他手上真的有孫策在手!他,真的抓了孫策?!

衆人面面相覷,一時之間竟不能深信,道:“……未知始末,只恐有詐!”

黃祖聽了面色不悅,他雖也有疑心,然而人都出來了,也不想總是生怯心,身邊的人生怯心,他也未見得有多高興!

他也自有他的考量。

都必出不可了,此時只能深信不疑,難道還能再疑心嗎?!

開弓沒有回頭箭,再講喪氣話,就是亂軍心了!

黃祖大不悅!

他便道:“那孫策小兒,當初不過是袁術帳下不得重用的一小將,也是僥倖,纔有今之基業。若說實力,天下諸侯並起,他又算得什麼人物?若無運氣,哪得人怯畏和高看,爾等就是太高看他了!奈何懼之深矣!”

“此子極爲自負,也活該被陳登所擒,栽在此事之上,與他父孫堅,也是命薄,天意如此,天意該絕此人!”黃祖笑道:“此去,若能讓陳登交出孫策與我,有此子在手,便能制衡江東,也可解這些年來,多番擾我江夏之恨!”

“若不與,只是詐我!”黃祖冷笑道:“可攻廣陵,此便是現成出師之名!”

“將軍!”主薄憂心道:“那江東兵馬豈能不防備我軍?!若知將軍來此,必要來阻撓,這陳登,必是生了坐城觀火之意。陳登狡詐,切不可輕信他,只恐落入他費心安排的陷阱!”

黃祖想了想,也不可不聽,道:“說的有理!既是如此,則分兵主動去襲江東之後。發信與張碩,我軍將與之相合!”

衆人心驚肉跳的,心知再阻止不了黃祖。黃祖就是死盯着得孫策之利,以及攻廣陵之宜。卻不知其中的艱險,只恐是走在刀尖之上,稍有不慎,便是深陷其中,再不得出!

衆人心中焦急不已,心中的預感,則越來越不安。

而最難堪的是,如今荊州空虛,蔡瑁增兵出,而劉表病重,江夏是不會有援兵來的!

萬一有敗,何人救之?!

主薄動了動脣,還欲再垂死掙扎下再力勸一二,然而黃祖道:“誰爲先鋒,去擊江東兵?!主動出擊?!”

話都說到這份上,還能怎麼辦?!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當下便有一將轉出,道:“末將願爲先鋒,突襲江東兵之後!”

第559章 袁紹傳檄誅曹操第852章 敵軍入林探方位第835章 眭固夜訪司馬帳第118章 我爹是呂布118第802章 聞首捷呂嫺軍喜第957章 程昱觀戰慼慼然第649章 銳不可擋剖蛇腹第556章 火中之慄是荊州第050章 我爹是呂布50第533章 呂布次女取大名第647章 龐統不死計不成第791章 劉琦辭別回荊州第781章 爲使命蒯良進城第339章 我爹是呂布339第608章 九分謀六分答案第306章 我爹是呂布306第1179章 曹操怒伐幽州叛第993章張遼幼稚激徐晃第1141章 曹操疑心試崔琰第316章 我爹是呂布316第439章 趙雲二擒馬孟起第164章 我爹是呂布164第621章 蒯越蒯良各有志第147章 我爹是呂布147第128章 我爹是呂布128第293章 我爹是呂布293第254章 我爹是呂布254第792章 觀河水趙雲察敵第483章 隔淮水孔明辯徐庶第991章 程昱損兵舉哀輓第601章 猛虎難束司馬苦第1062章 佯鑿冰河淹鄴城第681章 蘇飛奔襲遇埋伏第461章 人心各異袁紹怒第1168章 策動荀彧費心思第960章 爲解困沮授赴曹營第1131章 最後的皇帝新衣第433章 臧霸激怒戰馬超(加更)第171章 我爹是呂布171第161章 我爹是呂布161第491章 天子血帶詔出許第1013章 郭圖陣前急領軍第381章 我爹是呂布381第743章 苦肉計解軍心變第753章 聞噩耗拔寨回營第1048章 瘋狗與惡犬的交鋒第017章 我爹是呂布17第1182章 橫看豎看都不看第1089章 徐州兵攻曹仁營第848章 設埋伏趙雲請教第1089章 徐州兵攻曹仁營第489章 人在呂營不由己第066章 我爹是呂布66第700章 江上相遇助廣陵第908章 城門開呂布狂喜第228章 我爹是呂布228第738章 諸葛計水淹望坡第389章 我爹是呂布389第715章 周瑜壁觀放冷箭第112章 我爹是呂布112第238章 我爹是呂布238第988章 呂布憂呂嫺安危第867章 真趙雲與假趙雲第1092章 曹仁欲破局圍城第1042章 遵父命梟殺郭圖第944章 趙雲赴宴會曹真第1015章 張遼使計殺樂進第099章 我爹是呂布99第202章 我爹是呂布202第616章 與星飲醉懟曹休第1016章 強強相遇兩相疑第1119章 箭在弦上必發耳第516章 調度資源而備戰第205章 我爹是呂布205第182章 我爹是呂布182第747章 龐統火燒降龍坡(加更)第377章 我爹是呂布377第962章 司馬懿釋放煙幕第1035章 降將招降有其功第1030章 趁其不備斬顏良第397章 我爹是呂布397第234章 我爹是呂布234第062章 我爹是呂布62第559章 袁紹傳檄誅曹操第744章 不知我者謂貪功第163章 我爹是呂布163第211章 我爹是呂布211第150章 我爹是呂布150第668章 用箭高手太史慈第327章 我爹是呂布327第492章 謀略如棋羣英智第137章 我爹是呂布137第883章 雙管齊下無雙計第500章 袁譚無辜卸兵權第492章 謀略如棋羣英智第787章 熱如水火劉琦憂第1159章 絕境中學會覆盤第1118章 降可也休戰不可第626章 張飛避谷躲箭雨第945章 曹真寫信尋袁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