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典滿

bookmark

五月初一日,龐林來到堵陽。

田信於馳道邊迎接,這裡搭建了一座簡陋的竹棚,供南北往來的信使休息、用餐。

龐林一幅公事公辦模樣,與田信說:“曹丕篡逆以來,中原有消息流傳,說是天子已然受害。今漢室無主,羣臣紛紛勸進,孝先不宜拖延,該早早上書纔是。”

“已遣使發往江陵,士衡兄前往葉縣,是爲督兵,還是爲撤軍?”

“爲撤軍之事。”

龐林遞出一封準備好的帛書給田信,說:“漢王若稱制,左將軍不宜孤軍懸外。葉縣麥黃,收割就在近日。漢王使我出監葉縣,便有撮合諸軍,收麥退軍之意。”

田信審視公文,見程序、內容無誤後,雙手遞還:“孟起將軍收麥,魏軍必有舉動。近日孟起將軍也已來信,爲提防魏軍縱火燒麥,已收割部分青麥作爲馬料。並有意調我出鎮葉縣,護衛大軍後撤。”

葉縣駐屯馬岱虎牙軍五千,關平龍驤軍四千,徐祚水軍輕裝步兵兩千,張苞八百騎。

大軍士氣正盛,哪能丟棄即將成熟的麥田大跨步後撤?

搶收麥子後再撤,就成了敵我皆知的必然之事。

魏軍可以預料到漢軍的撤退時機,以此針對做一些追擊佈置屬於正常現象。

龐林不來,田信也要出面去幫馬超撤軍。

龐林沉着,反問:“孝先,我軍撤退時,可否引魏軍來追,再勝其一陣?”

“難,夏侯尚用兵沉穩,我若接應,他更不敢追擊。”

田信說着輕笑:“除非曹丕使曹彰爲將,否則此番撤軍至多不過是有驚無險。”

龐林微微嘆息一笑:“是我貪心了,本想取一場小勝,以爲大王賀。孝先,南陽各軍夏衣料不足一事實屬無奈,東征將士務必旗甲鮮明,漢王若要行大禮,耗費布帛更多。府庫枯竭,只好暫時委屈南陽各軍。不止南陽各軍,右軍亦無夏衣料。”

“我已去信請託上庸孟府君暫借賨布五千於南陽,聊勝於無,還望孝先不要嫌棄。”

“士衡兄不必勸我,這都是末節瑣碎事,上不得檯面。”

田信端起涼了的茶飲一口,說:“我在扶予山下開荒修築宅院,已去信委託關侯差人去荊南搜尋茶樹。明年此時,就能與士衡兄品嚐我所制新茶。”

龐林搖頭自笑,問:“孝先可是要久屯堵陽?”

“不知,若東征順利,我軍蓄養一年軍資,後年北伐中原,那堵陽能軍屯三載。若有其他變化,我就回麥城軍屯,在荊山開闢山莊種植茶樹。我平生所愛,不過茶、橙橘二物。”

昆陽,夏侯尚駐屯據點,如今各軍更易服色,處處都是土黃軍服,讓夏侯尚頗有些不適應。

論服色,還是漢軍赤色更爲醒目、鮮豔,穿着也精神。

可誰讓曹魏自詡土德之國呢?

想土德,就用土黃服色。

上一個用土黃服色的是袁紹,再上一個是仲氏皇帝袁術,再再上一個是黃巾軍。

本不欲想這些晦氣的東西,可看到礙眼的土黃軍旗、袍服,夏侯尚總能想到這些讓人不高興的東西。

他來到城外一處營壘,營壘中八百餘壯士正揮汗如雨努力操練,這些軍士身高最低也在七尺八寸,個個虎背熊腰,俱是猛士。

這些猛士分成八陣,演練兩種武器。

都穿單衣,一種是左手提等肩高大櫓,右手揮舞短戟演練陣勢分合變化;另一種則是標準的戰陣矛兵,穿兩襠鎧,右肩袒露無防具,左肩加掛超大的魚鱗護肩,護住肩膀、大臂,與兩襠鎧交疊護住心口。

最爲特別的是這些矛兵使用的矛頭足有三尺長,矛刃不過一尺,但鐵質矛杆部分足有兩尺,裝有四對倒鉤。

負責訓練這批猛士的是都尉典滿,還有滿頭白髮的于禁。

夏侯尚從兵器架取下一口短戟在手裡掂了掂,不由皺眉,問迎上來的典滿:“此戟重約八斤,軍士恐難揮舞。”

典滿正值壯年,抄起另一杆短戟掂了掂,口吻無奈:“將軍,田孝先力能搏虎,其所持方天戟又是當世神兵,全重足有三十二斤。尋常兵刃一觸即斷,或被磕飛脫手。這些短戟,我尤嫌低劣、質輕不足用,將軍不該怨其沉重。”

夏侯尚皺眉不已:“此皆熟鐵所造,所耗工力亦多。若再加重,恐不能傷田孝先,就已被其麾下軍士擊敗。”

八斤重的短戟,上戰場能揮舞多少下?

揮不動了,有跟沒有沒區別,軍士就是待宰的羔羊。

典滿則順暢揮舞短戟,破風聲呼呼入耳:“將軍,唯有質量上乘的短戟,衆人齊力使用,纔可鎖拿方天戟,斷田孝先一臂。若不能一舉建功,使此人生出防備,那就得另尋良策。若如此,此前種種幸苦,皆荒廢矣。”

短戟造型、款式的原型來自典韋的短戟,典韋擅長步戰,左手持短戟,右手持長刀。

短戟在典韋手中猶如鉤鑲,是副手兵器,起格擋、鎖拿對方兵器的作用,鎖住對方兵器,右手揮刀可輕易擊斬。

夏侯尚也知道這個道理,可看着揮舞短戟勞累,手臂痠軟的軍中猛士,猶豫不決:“此爲防田孝先,若不見田孝先,這營精兵上陣後,反倒會受器械所累。”

典滿笑笑:“這就看將軍如何佈陣,末將只有教練營士武技、陣法之能,並無統兵才幹。不過將軍若嫌短戟沉重,不若加配一口環首刀,以便營士廝殺使用。若見田孝先,再更換短戟不遲。”

“也只得如此了。”

夏侯尚眺視另一頭坐在胡牀上觀看矛陣合擊演練的于禁,詢問:“老將軍近來如何?”

“對營造長矛亦有不滿,老將軍一直想要五尺長鐵矛頭,還需熟鐵打造,要厚重耐砍爲上。”

典滿代爲回答,追問:“將軍,方天戟乃當世第一神兵,削鐵如泥乃天下共知。其與右將軍一戰,右將軍所制鑲鐵大盾也多被方天戟一擊破開,故營士多懷恐懼之心。若不能製備上乘器械,可能使計盜取方天戟?”

“難,方天戟由其鄉黨部曲看管,尋常官吏尚不能近觀,更弗論盜取。”

夏侯尚雙手負在背後,與典滿走向于禁所在:“我已集結軍中六石、八石強弩千具,只要此人現身陣中,必能攢射擊斃。”

典滿纔是稍稍安心,有一個猛將父親,自然清楚一個手握神兵利器的猛將在合適的地形裡能爆發多大的破壞力。

當然,若有針對處置,也不難對付。

于禁見了夏侯尚,態度冷淡:“夏侯將軍,老朽累次重申要五尺鐵矛頭纔可成事,今營造所給不過三尺,又粗劣質脆。老朽難以勝任,還請另尋高明。”

“老將軍勿惱,非是將作有司延誤壞事,實在是工期急促,不得已先送來三尺矛頭應急。”

夏侯尚勸慰,于禁卻起身拿起一杆長矛,活動身體後,持矛舞開砸在地上,三尺生鐵澆鑄的鐵矛頭因爲太重,從矛杆脫離,甩飛。

于禁瞥一眼夏侯尚,隨手丟棄矛杆:“督管營造之人連精鐵都捨不得,還如何能敵方天戟?難道非要老朽自刎在營造官坊,用老朽一腔熱血淬洗兵刃不成?”

第六百九十九章 分兵第二百六十九章 水壩第四百一十八章 賀齊第一百二十一章 上庸第六百二十四章 南北開花第三百六十二章 智囊第二百八十一章 責任第三百九十六章 三角債第三百三十三章 退無可退第二百八十九章 猛仲達夜襲漢家營第三百三十八章 山崗第六十六章 欲相持四第八百三十二章 轉變第十七章 試刀石第五百四十四章 吃飯的問題第一百七十六章 石灰第十八章 先登第三百三十一章 劉公胤第六百零九章 錢與要害第三百三十二章 離奇第三百九十六章 三角債第一百二十四章 爲難第四十九章 赤袍第四百六十七章 患第五百七十六章 吳質的憤懣第四百五十三章 風雨第六百四十八章 鹿門山困局第四百九十七章 套馬索第六百七十八章 缺錢用第五百六十九章 炮製第六百四十四章 制度第四百五十一章 突變第八百一十三章 整編第六百一十七章 爛攤子第六百七十七章 問心無愧第二百七十二章 進擊第三百五十二章 矛盾第四百零四章 反攻計劃第七百零三章 掩飾第三百零五章 裂第五百九十四章 緹騎第九十四章 議第六百八十八章 泰山錄事第十九章 再進冖車第七百六十四章 貂蟬入京第六百二十六章 南海鹽花第七百一十五章 雨夜第一百五十四章 誤解第十二章 將相本無種第三百八十二章 聯想第五百九十九章 三首詩第八百零三章 要害第五百六十二章 退無可退第三百章 精兵第四百一十四章 皮毛第八百八十五章 關羽渡河第五百五十章 夏末冷雨第八十二章 貓第一百三十八章 反擊第二百二十二章 碧第七百八十二章 是非立場第二百零四章 三恪第三百零七章 破家第三百二十六章 顧慮第二百七十八章 伏第八百六十一章 待遇問題第五百三十六章 叛徒第八百五十八章 婚事爲先第八百一十一章 軍大衣第二百九十九章 叛徒第五百八十五章 啄木鳥第一百七十六章 石灰第二百九十章 不得已長平侯施計第八百一十四章 排除第二百六十三章 順心第五百七十六章 吳質的憤懣第二百零五章 興滅繼絕第五百五十二章 戰機偏移第八百八十四章 骰子投出第八百四十四章 就緒第六百零六章 對答第八百六十章 不想去第八百四十八章 篡改第六百一十章 釘子第八百八十三章 前哨第一百六十八章 爛仗第三章 嚮導官第二百八十七章 憂天第二百七十三章 忠誠第四百零四章 反攻計劃第六百九十一章 奪門第三百五十三章 誅心第八百五十七章 事項第五百零七章 清賬第五百三十章 遷都第六百零五章 隱居第三百一十九章 被動第六百三十五章 李嚴舞劍第六百八十三章 主要戰場第六百三十七章 五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