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不能等

bookmark

吳軍江夏防線東北五十里處,舉水上游東岸。

丁奉駐軍所在,又是一日天明,丁奉領數騎巡視西岸崗哨,崗哨有明有暗。

明哨多以木樓爲據點,駐屯五人;暗哨則以叢中草廬爲主,藏匿兩三人。

一圈巡視後,丁奉鬆一口氣,至今沒見到漢軍遊兵來襲,也無漢軍偵騎身影,可見漢軍對這裡並不在意。

他對跟在身邊的弟弟丁封說:“劉敏、黃忠二營警固,恐怕漢軍主力將會猛攻江南武昌。”

丁封年十七,穿一領普通漆皮鎧,跟在二十歲的丁奉身後,思考疑惑:“兄長,江南可能抵禦?”

“不知。”

丁奉從懷裡摸出田信所給的名刺,看着上面俊逸楷書:“還要看南陽之兵會調往何處,若是助陣北岸,我軍勢頹時,張文遠不得不來。”

關羽水軍遲遲不能突破、擊敗吳軍水師主力,就在於兩岸步兵推進緩慢,若有一路突破並站穩腳跟,吳軍的防線就崩了。

丁封側目看名刺,詢問:“兄長,那人會去北岸,還是會到南岸助戰?”

丁奉將名刺收好,眺望原野蔥鬱景象:“阿弟,此人劍法遠在長兵之上,自詡當世無雙。若是助陣關雲長水師,興許能破我三路水師,直趨來山大營。”

跳幫作戰時,田信登到吳軍任何一艘戰艦上,對戰艦上的吏士而言必然是毀滅性的。

只要連續奪走兩三艘吳軍戰艦,吳軍水師防線自會崩潰。

漢軍水師在上游,本就佔便宜,順水流衝殺,吳軍小船抵擋不住,戰艦纔是抵抗漢軍的支柱。

相持的這段時間裡漢軍也沒有閒着,採伐蘆葦製作數百萬束,捆合爲大筏,澆上魚油,足有數十萬油筏。

等漢軍做好準備,再次進攻時,即便沒有田信,關羽以油筏爲前驅,足以衝破吳軍水師防線。

從上游發動的火攻,對下游水師來說是水戰必修課,是必須要防備、警惕的。

幾十萬的油筏順江漂下來,江面一片火海,誰不怕?

相隔不遠的潘璋大營裡,軍司馬馬忠也與潘璋一起研究迂迴路線,馬忠已親自走了一遍,熟悉路況。

這個時候田信與田豫抵達劉備大營,關羽、輔匡也在。

劉備給田信的感覺是沒有架子,有親和感,並無關羽那樣的親切感。

地圖鋪在桌上,只有劉備、關羽、輔匡、田信四人一起研究,再其他的人不足以參加這場會議。

“八月下旬,南陽兵必須回防本貫,以免魏軍襲擾,致使南陽殘破。”

輔匡語氣平和,手裡抓着南陽兵的兵棋:“田君侯熟悉南陽兵戰力,是該放在北岸,待水師建功後直襲孫權大營。還是該放到南岸,破武昌防線後,匯合黃公衡所部直趨樊口,斷江東水師退路?”

依託長江作戰,任何一路突破,對守軍來說都是毀滅性的。

可北方武陽關又有張遼三萬餘人駐守觀望,所以吳軍抱有期望,可能會堅守待援,不會全線崩盤。

田信看着地圖搖頭:“我不知江北、江南具體戰況,戰場方圓千里,我沒看法。陛下、關侯統軍鏖戰天下三十餘載,我奉命廝殺就好。”

輔匡未言語,劉備說:“雲長,張文遠、潘璋之流有意襲我大營,我以爲這是孫權詐術。”

“是,臣也有顧慮。”

關羽從桌上拿起徵北二字兵棋,徐陵是他送到劉備大營來的:“以孫權當時殺戮之酷烈,而徐陵又是虞仲翔昔年所舉的鄉人,勢在剪除。”

“彼隱而不發,臣以爲是孫權料定徐陵有變,這才留在身邊至近日聽聞孝先前來助戰,故派徐陵出使朱然,讓徐陵藉機出逃,以達成其願。”

徐陵肯定是心虛的,妻兒又在邾縣,帶了妻兒肯定要跑。

關羽望着地圖北面張遼兵棋:“不過臣以爲徐陵所言不無道理,陛下大營已然暴露。以文遠心性,雖知艱難,亦會前來一試,不可不防。故,臣以爲孝先所部應留在漢水北岸立寨,文遠若來,就讓他知曉厲害。”

關羽說罷將手裡的兵棋放到劉備大營對岸,後退兩步。

輔匡看了一眼關羽,又看了一眼專注觀摩地圖的田信側臉,輔匡不言語。

“雲長之策可謂穩妥,可朕發大軍東征,本就失了穩妥,欲以奇建功爾。”

劉備上前伸手抓住田信的徵北兵棋拿起來,親自放到田信面前,神態誠摯:“孝先是天生將才,比我等老朽之人更有見解。今兩軍相持,如何破敵,還請孝先自決。”

田信回神,低頭看自己兵棋,又看着龐大、精細的地圖,只覺得面前三寸見方的木頭棋子格外沉重。

自己主動去前線,大營若是被張遼偷了,那這個責任自己背不起,還會牽連關羽。

前後十五萬實打實的漢軍參戰,這個戰敗的責任實在是太大。

關羽開口:“陛下,再有半月時間,臣可得二十萬油筏,順江而下,可破周泰、蔣欽水師,若進佔蔣欽所部江渚,吳軍勢必全線動盪。屆時陛下好言招撫,許以公侯之位,江東諸將戰心懈怠。”

“那時賊臣曹丕怎敢坐視江東覆亡,必使文遠急襲我軍。”

“若以孝先奔襲江東,孫權已然喪膽,必求援於北,文遠快則五日,慢則七日可抵。”

“故臣以爲當使孝先留守漢水北岸,以扼敵鋒,可策應萬全。”

不憑別的,田信的戰旗出現在戰場上,哪怕張遼親至,也要猶豫一時三刻。

田信現在去前線,孫權會立刻向曹丕求援,曹丕若沉不住氣,強令張遼增援,那南陽兩萬生力軍將無法投入預期的南岸戰場。

北岸、南岸兩路大軍,總有個主攻、佯攻的區別,而預定的主攻路線在南岸。

破武昌防線,直襲樊口,一口氣鎖死江東水師退路。

解決周泰、蔣欽手裡的江東水師,那麼江東就廢了,暫時留着也不礙事,定期徵收錢糧即可。

北岸黃忠、李嚴這一路始終是佯攻、固守、牽制,真正的主攻是南岸和水師,目標就兩個,一個是孫權腦袋,一個是周泰、蔣欽的水師。

兩個目標達成任何一個,這場東征就算贏了。

把田信留在大營北岸駐守,等待南陽兩萬人增援江南戰場,等待漢軍水師做好油筏火攻準備,這兩個機會任何一個達成,都能勝利!

劉備見田信目光平視地圖始終不語,輔匡在一側垂頭也是不語。

“唉……雲長何必自欺,賀齊江東名將,此人與步騭守武昌,絕非輕易可下。”

“油筏火攻之術,江東水師久習此術焉能無備?”

“待到九月,賊軍數路進犯南陽,我軍首尾難顧!”

“朕……左有輔君萬餘人,右有馮習所督十營兵馬,本部更有萬人之衆,亦有三萬,何懼張文遠二百里奔襲之疲軍!”

劉備越說情緒越激動,拿起田信的兵棋,投放在關羽大營邊上,一聲脆響:“雲長,朕不能等。”

第八百七十六章 不同軌第一百三十五章 白兔第一百一十八章 火起第一百四十三章 談判第五十三章 血與火第七百零七章 求戰第六百八十章 預防第五百四十八章 五年之約第二百二十七章 兵主廟第三百一十章 喝茶第一百九十六章 思退路第四百四十四章 輕重緩急第五百九十五章 尚書檯第三百四十一章 總攻第四百四十三章 南中第二百九十五章 獲麟兒陳公信施背水計第四百五十一章 突變第四百六十章 何以至此第一百八十二章 方面之事第五百五十五章 相向而行第三百八十二章 聯想第六百二十三章 仁第一百五十七章 不能等第五百一十八章 新舊更替第三百七十八章 糧不足第三百七十三章 南中第七百七十四章 進退兩難第四百八十四章 規劃第四十八章 應對第七百五十二章 變故第五百六十二章 退無可退第六十七章 陣不成一第八百七十八章 延遲第七百二十一章 分割天下第一百九十三章 三位爺第七百零四章 非法伐魏第八十五章 心結第六百六十八章 立場第四百二十九章 糧荒第四十八章 應對第八百四十七章 糧票第六百九十章 懿旨第二百八十六章 要挾第一百零六章 米第八百八十六章 大夢第三十六章 烏頭第六十八章 陣不成二第三百六十一章 調整第五百九十八章 合適的人選第六百零四章 緊迫第一百五十一章 剪刀第六百五十三章 爲難第四百九十三章 因地制宜第一百一十一章 斬第七百零二章 反轉第三百八十七章 染疫第七百九十八章 軍令狀第三百八十三章 毒計第五百七十章 先下手爲強第一百七十六章 石灰第七百八十九章 不改初衷第八十二章 貓第四百一十六章 觀星樓第三百二十章 脅迫第七百四十二章 丞相計較第二百三十五章 糧票第七百九十三章 兗豫第六百二十九章 悲與喜第一百二十三章 副軍第二百四十五章 變第三百零八章 追尾的狗第三百零四章 投石問路第八百零八章 死結第五百一十八章 新舊更替第七百三十八章 連升第一百九十三章 三位爺第七百八十五章 使命第四百九十一章 舉例第一百九十一章 諸葛亮第七百零一章 險惡第一百三十章 登基第一百二十九章 翼第一百零四章 毒計第五百八十六章 馬超的推演第二百七十六章 就緒第八百三十七章 失竊案第六百七十一章 神器第四百四十五章 相府應對第五百一十四章 休養第二百零八章 二選一第七百六十七章 再聚襄樊第三百三十七章 突第八百八十丈 議定第四百八十二章 婚事第三百七十五章 噴子第二百一十六章 青華第七百八十三章 房價第二百五十三章 鷹第七百九十六章 情報第五百六十四章 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