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諸葛亮

bookmark

秭歸,船幫懸停岸邊。

潘濬就食魚鮮後酗酒,望着濤濤江水奔流向東,對身邊一起吃酒將要赴任益州的官吏說:“天下江水皆東流,蓋因水往低處走。水情如此,人情好高騖遠,與水情不同。”

“潘公?”

潘濬只是對這位老鄉笑笑,甩袖撥開來扶他的人,小心翼翼來到碼頭邊垂頭看打旋的江水:“益州險遠,此去後,屍骨難返鄉梓,我實不願也。”

見他小心翼翼模樣,幾個官吏依舊不放心,緊緊跟在潘濬身側,不曾想潘濬轉身看他們:“糜子方以火取死,我豈不如糜子方耶?”

說罷,潘濬雙臂展開後仰一頭栽落江水裡,撲通一聲沒多少水花。

“潘公!”

一名官吏疾呼,當即遠近十幾名水夫撲騰入水朝潘濬游來,協力將他託舉扯到碼頭。

船幫是歸期限定的運輸船幫,其他官吏無奈,只能跟隨船幫前往益州,將落水生病的潘濬留在秭歸。

僅僅在次日,諸葛亮、劉禪的船隊途徑秭歸,聽聞潘濬酒後落水患病休養。

“父親可要探望承明先生?”

嗣子諸葛喬詢問,諸葛亮身高八尺餘,在艙內撫琴,案邊擺着羽扇,羽扇是麈尾之一種。

“待太子回倉就啓程,不要耽誤。”

諸葛亮閉着眼睛,感悟琴聲律動:“今日之潘承明,已非當年潘承明。既已存去心,且讓他去。”

“父親是說承明先生欲奔走他處?”

諸葛喬費解,想不明白搖搖頭,諸葛亮也不做解釋,由諸葛喬自己去猜想、分析。

諸葛喬是諸葛瑾次子,諸葛亮無嗣,才過繼爲嗣子。

諸葛亮對諸葛喬的學業抓的很緊,帶在身邊教導。

劉禪在碼頭上稍稍活動身體後就返回舟船,船隊再次啓程。

發燒的潘濬在長子攙扶下目送船隊漸漸離去,臉上有濃濃的不甘、失望。

捫心自問,有人倒賣軍需物資不假,是賣給時爲盟友的孫權,是爲了幫孫權打開合肥戰場的局面。

自己又沒拿錢,只是親親相隱,故作不知罷了。

Wωω▪ тт kān▪ ¢○

也就關羽督軍苛嚴突然要用器械,糜芳嚇得手忙腳亂,竟然一把火把器械全燒了,弄的大家都下不來臺。

糜芳更是惶惶不可終日,竟然受孫權書信蠱惑,險些犯下大錯。

潘濬越想越覺得自己冤枉,跟糜芳這樣的人做同僚,真倒黴。

守衛江陵那麼大的功勳,世人只知黃公衡、田孝先,有幾人知道他當時爲了安撫人心用了多大的成本、心力?

糜芳還投火取死,要拉大家一起死,潘濬越想越氣。

整個東征戰役以來,他掛着前護軍的職務,寸功未有;劉敏戰死後,表兄蔣琬也有些埋怨他。

越想,念頭越是不通達;越是遠離荊州故土,心情就越憤懣。

大不了不當這個官,也不能繼續受氣。

“投水不死,乃天意使然。”

潘濬對長子潘翥(著)說:“與漢室情誼就此兩清,我問心無愧。今丞相過秭歸,不問我事,是無意留我,有縱我自去成全之意。”

潘翥眉頭沉着精神不展:“父親欲往何處?”

“不知,先辭官回鄉養病。若能痊癒,再尋用武之地。”

潘濬擠出勉強笑容:“我本無反心,僅是大丈夫立世受不得誣陷,今欲聲張名目而已,好叫漢室諸臣知我厲害。”

“願隨父親同去。”

潘翥不做猶豫,自家貪沒貪,自己自然是知道的,這口冤枉氣必須舒張。

親親相隱,有什麼錯?

另一邊船隊順遊而下速度極快,諸葛亮、劉禪抵達夷陵北岸的虎牙山水寨。

廖化在岸邊準備清淡飯菜招待,很合諸葛亮胃口,好奇問:“元儉初見扈谷亭侯時,有何感想?”

“如夜中朗月,光輝照人。”

廖化感慨頗深,時常回憶當時第一次見面時的場景,以至於記憶越發清晰,許多細節更清晰、更深刻的留在腦海裡:“當時扈谷亭侯瘦弱,卻有山海之勢。初見時,就知非常人。”

廖化飲酒一杯,指着自己眼睛說:“丞相,當時扈谷亭侯眉宇間睥睨,傲然於人羣中,卓爾不凡,如鶴立雞羣。僕詢問漢中、房陵、潁川地形時,扈谷亭侯侃侃而談,宛若成竹在胸。知微見著,僕不敢輕慢,就選爲嚮導官派向孟府君麾下,擔心孟府君輕慢又發手書。”

說着呵呵做笑:“孟府君還是大意疏忽了扈谷亭侯,以至於淪爲一時笑談。”

他做笑時右手抖開素絹摺扇輕輕扇風,引得主位上的劉禪斜目來看。

諸葛亮手中羽扇也緩緩揮動:“聽聞遠近夷民多有舉族北遷者?”

廖化不做遲疑:“是,起初是七月左右夷民北遷欲落戶麥城,後又欲遷往漢北昭陽封邑。扈谷亭侯大破魏吳聯軍以來,境內荊蠻、板楯蠻、五溪蠻遷移頻繁,本郡已有近二百落,三千餘戶北遷。”

“那武陵、零陵、桂陽各郡是何情況?”

“陛下遣人申說大義,與各部落相互約定,各郡多有北遷者,今年可得三萬餘戶。”

廖化臉上笑容斂去:“只是彼輩多有敬慕扈谷亭侯者,內遷後不願受官吏拘束,有意聚族遷居漢北。”

漢北就是昭陽封邑,諸葛亮緩緩點頭,說:“我軍連戰連捷以來,益州蠻夷多懷敬畏之心。如今募兵於蠻夷之時機已然成熟,幼常善撫慰,今就任越嶲,或可撫慰蠻夷,能徵發五千夷兵。”

北伐戰爭烈度會越來越強,必須開闢新的兵源。

蠻夷就是最好的兵源,減少蠻夷納稅額度,讓蠻夷以兵役的方式納稅。

這樣腹心境內編戶齊民的漢民就能喘口氣、生養生息。

如何平衡蠻夷之兵,就成了必須要詳細衡量的大事。

另一方面兵源吃緊,軍中將領升遷存在嚴重的僧多粥少現象。

不可能你升遷爲將軍,你的編制就能配齊。

就連田信的軍隊也是一點一滴攢下的,其他人都這樣,要麼吸納降兵,要麼從新佔領區徵發軍隊,再要麼從蠻夷兵源着手。

田信以白身建功,依靠的還不是夷兵營?

馬謖現在去做越嶲郡守,用意都是一樣的,在謀劃蠻夷兵源。

廖化想到馬謖去統率三五千夷兵時的場景,不由搖頭莞爾:“丞相,幼常統夷兵,應是一場妙景。”

“呵呵,玉不琢不成器,有扈谷亭侯珠玉在前,幼常蕭規曹隨即可。”

諸葛亮又問:“昭陽封邑可會施行麥城戶律?”

廖化笑容斂去,《麥城戶律》是違法的,起碼是違背《蜀科》的,可關羽做了背書,劃出麥城方圓百里膏腴之地給田信軍屯、安置荊蠻的。

可田信用《麥城戶律》釐清戶調,關姬又協助大批量製造織機,讓麥城的問題不得不重視。

思索一二,廖化回答:“僕不知。戶律已成定例,不便貿然更改。昭陽又是公主封邑,也是扈谷亭侯屯軍之地,施行律法可稍稍有別於郡國。”

諸葛亮緩緩點頭,擔憂說:“我知此法甚妙,恐有反噬。”

第五十一章 求婚事件第六百八十二章 尋覓戰機第三百二十章 脅迫第二百九十五章 獲麟兒陳公信施背水計第一百六十三章 狼煙第八百四十一章 懷疑第四百一十一章 三光道第七百五十一章 河渠第一百一十八章 火起第五百五十四章 各有準備第五百三十二章 決意第二百章 遺憾第七百九十七章 分析第六百九十四章 大魏忠良第七百四十一章 以毒攻毒第八百六十三章 隋王第五百七十一章 後發制人第四十六章 婚事第六百四十八章 鹿門山困局第七百四十三章 聯姻第三百一十章 喝茶第九十二章 勢第四百五十三章 風雨第八百一十三章 整編第三百六十五章 酎金第六十五章 欲相持三第八百三十四章 變故第一百二十二章 舔犢第四百八十四章 規劃第四百六十四章 顧慮長遠第六百七十七章 問心無愧第四百四十六章 各有各心第八百二十一章 餓虎出籠第四百九十三章 因地制宜第五百一十四章 休養第一百一十六章 焦慮第六百六十六章 出京第五百五十八章 天命在夏公第二百七十三章 忠誠第一百六十章 進攻第三百一十九章 被動第五十三章 血與火第三百七十五章 噴子第八百五十四章 花園第一百四十二章 擄之第四百四十九章 嬉戲荒唐第三百三十章 道不同第八百六十章 不想去第七百零二章 反轉第八百八十四章 骰子投出第一百六十章 進攻第四百六十四章 顧慮長遠第四百八十七章 安置第五百零九章 分別第六百三十章 梅第七百五十八章 捷徑第六百二十章 郎中令第四百六十九章 試探第七百二十五章 體面第八百三十七章 失竊案第八百六十九章 關東改編第四百四十六章 各有各心第一百零九章 主動第七百零四章 非法伐魏第八十六章 互贈第六百六十二章 印第三百五十章 授權第一百零八章 堵陽第七百二十六章 緊咬第三百五十二章 矛盾第八百二十五章 洞悉前塵第三百零六章 難民第七百二十五章 體面第六百零五章 隱居第四百一十二章 上策第四百四十五章 相府應對第二百四十四章 生第二百四十七章 陳國相第七百九十二章 大公無私第六百三十三章 拒絕第二百三十三章 司馬文匡第一百八十六章 周魴第七百二十三章 馬超所請第六百三十二章 駁封第三百三十八章 山崗第二百七十章 圍魏救趙第十九章 再進冖車第七百一十四章 風暴正在靠近第七百七十三章 勇氣所在第二百五十四章 逃第三百一十八章 徒刑第三百六十七章 鄧城第五百七十四章 白色手套第一百八十四章 使者第八百一十七章 想得開第六百七十六章 四柱國第三百四十八章 將退軍第一百六十一章 西北風第七百四十二章 丞相計較第二百五十七章 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