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章 又見斷髮

bookmark

張遼宛口大營,夏侯尚回到這裡後才鬆一口氣。

田信所造的七十里甬道已被張遼焚燒殆盡,故這七十里荊豫馳道顯得非常荒蕪。

夏侯尚與張遼並未交流明年的戰略……總的來說張遼的級別有點不夠,哪怕曹丕不斷拔高張遼地位,封張遼其他兒子、兄長爲侯,也改變不了張遼的實際地位。

前線指揮大權可以給張遼,但戰略方面如何佈置……這是曹家、夏侯家、中樞的機密,張遼這樣的外將不適合參與。

無關張遼的能力不能力,也跟忠誠無關。

如今的夏侯家可以分爲三支,一支是夏侯淵系,一支是夏侯惇系,一支是夏侯尚、夏侯儒這對以軍功而起的堂兄弟。

論關係,夏侯尚這一支與夏侯淵系最爲親近。

夏侯霸親自來迎接,夏侯尚提起劉備準備還夏侯家一個女兒的事情。

夏侯霸意動,張飛的女兒是自己的堂外甥女,是夏侯氏當代的外甥女;又是劉備的養女,受封高陽公主。

意動之餘,夏侯霸更關心曹家的態度:“兄長,陛下如何看?”

“應會贊同。”

夏侯尚將一疊帛書遞出:“這是田孝先成婚時所作,多爲其平日所作,婚禮時爲人逼迫拿出來應景。觀其詩,可以明其心志。”

夏侯霸細細審視,眼眸睜圓:“嘶……這是破釜沉舟之勢?”

“對,不論漢軍主力出宛口進犯中原逼我決戰,還是佯攻中原,我軍都十分被動。”

夏侯尚說着苦笑:“本以爲此人封侯拜將尚公主會安享富貴美人,會生惜身之意,竟未想勇猛不減。劉玄德、關雲長慧眼識人,此人不死,國家難安。”

夏侯霸摺疊帛書遞還,也是愁眉不展:“兄長可是要遣死間?”

“非是死間,劉玄德還我夏侯氏一個女兒,我家就送他一個女婿。”

夏侯尚重申說:“我家男兒焉能做間?只是婚禮前後人員往來,利於安插死間,能勾連劉備左右近臣而已。”

公主的婚禮不能說嫁就嫁,不然就成了和親。

該有的求親禮儀要有,雙方人員往來,自能見縫插針,將棋子佈置到位。

這是雙刃劍,雙方都可以這麼做。

夏侯氏可以送一個兒子去劉備那裡效力,曹家、大魏朝廷也需要這樣一個培養情報線路的機會。

可第三代中誰的兒子最適合?

高陽公主正是及笄之年,夏侯氏三代子嗣中歲數比高陽公主大的沒幾個。

而且,以劉備的眼界,肯定不會在意嫡子、庶子,在意的是資質才器。

一時之間,夏侯霸竟然找不到合適的人選,問:“兄長以爲當遣誰去?”

“正因此爲難。”

夏侯尚也爲難,不是夏侯家第三代沒人才,可要看跟誰比。

劉備的眼界肯定被田信擡高了,普通的郡國、將才已很難入眼,即便勉強成婚,曹家、朝廷安插了奸細,可受苦的是夏侯家子弟。

暫時沒有合適人選不重要,實在不行從近親中過繼一個。

以夏侯尚對曹丕的瞭解,曹丕沒有反對的理由。

另一邊田信也不好意思在睡在橘林館裡,領着所部無當飛騎,駕馭戎車領了關姬等大小百餘個孩子朝襄陽進發。

蒙多、白兔跟在戎車邊,還多了一匹劉備賜下的青驄母馬,因爲這匹大宛良駒是鶴頸,故名叫青雀。

青雀也被感染,體型迎來二次發育,是不亞於白兔的神駒。

田信總覺得劉備專門賜一匹馬給蒙多作伴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肯定另有深意。

“君侯,從事祭酒張溫張惠恕在路邊等候。”

途徑當陽時,虞忠策馬來報,細說:“張惠恕已辭官,面有哀色,恐非喜事。”

“無礙,我見見他。”

田信稍稍整理儀容,從行進的戎車上一躍而下,抓住蒙多翻身而上,護衛戎車的無當騎分出兩班隨他加速前進。

道路邊,原關羽大營所在的遺址邊上,張溫盤坐在一卷草蓆上,垂眉,面色垮着。

聽到急促馬蹄聲,他才起身來迎:“喪家之犬張溫拜見君侯,懇請君侯收留,某願爲君侯門下走犬。”

堂堂江東高門子弟說這樣的話……這像話麼?

田信矯健下馬,攙起張溫,不解:“先生何出此言?”

張溫想跪又跪不下去,張張口哽咽說:“君侯對我家門有大恩,救我二弟於孫權虎口。溫久懷報恩之心,只恨才疏學淺,不及君侯萬一,故無所舉動。”

田信攙着張溫走到路邊遠一點的地方:“先生可是又有……噩耗?”

“是,溫系家中長子,有二弟三妹。二位弟弟得君侯庇護,自虎口逃生。三位妹妹俱已出嫁,皆遭孫權屠戮。”

張溫說着淌淚:“遭難時爲免屈辱,大妹懸樑,三妹投水。二妹所嫁顧氏自恃強盛,不想突遭孫權屠戮,本以爲二妹也不幸遭難。”

他擡頭一雙淚眼看田信:“可……可孫權爲收攬張氏、顧氏奴僕之心,將我二妹強嫁於丁氏,婚禮當日我那二妹自害……溫爲兄長,上不能保全家業,下不能庇護諸妹,實在憤恨。”

張溫以袖擦拭淚水:“欲投筆從戎,故辭別陛下,來投君侯,還望君侯不棄。。”

說着他擡手抹掉頭上青巾,露出參差碎髮,惡狠狠:“不報此仇,某九泉之下無顏見父母、諸妹!”

田信擡手輕拍張溫的肩背,不由想起初次見面時的場景,當時與張溫的同來的那個人叫周魴。

難道復仇就要剪頭髮的風潮,就從自己身上開始了?

“先生須知,我軍意在北伐中原。三五年內,不會與江東交戰。”

“是,溫自詡也有上乘劍術,願與虞世方一樣,追隨君侯尾翼,至死方休!”

張溫用紅腫眼睛看田信,滿是哀求:“復仇大業非旦夕可成,溫百死無悔,祈望君侯成全。”

田信自然是相信張溫的,感應之下,察覺張溫只有一個健步天賦,不動聲色間給張溫加持一個‘鐵骨’天賦:“好,先生若不嫌委屈,可在我麾下擔任將府司直。”

一種被信任的幸福感充斥在心田,張溫更感到報仇有望,渾身充滿力量,雙目也綻放光彩:“是,吳縣張溫拜見主公。”

見張溫扎掙要跪拜施禮,田信拉住:“先生大可不必,你我爲漢室效力,報仇只在早晚。此公私兩全之事,不必屈身。”

以現在的身份,養一批家臣是合情合理的,用家臣出任公職也不刺眼。

反正家臣任職,職務追責的第一責任人是田信。

張溫執意要拜:“能誅孫權、丁氏者,唯有主公一人。”

其他人今後會注意影響,不會下死手;田信可不會留手。

田信也就不再勸,待張溫叩首施禮後才攙起,爲張溫拍打身上泥塵,詢問:“丁氏何人?”

孫策一系留後代可以,孫權一系殺與不殺……田信做了決定,誰能反對?

張溫這纔講述丁氏的來源,也不是什麼大族,而是孫堅的幼子,也是唯一庶子孫朗。

因爲生母是孫堅的妾室丁氏,孫權厭惡,所以孫朗一系改孫氏爲丁氏,以示嫡庶區別。

第三百四十二章 逃脫第一百九十二章 湘州第一百一十一章 斬第七百四十三章 聯姻第一百四十一章 落幕第四百九十八章 字典第五百五十四章 各有準備第七百七十四章 進退兩難第三百六十一章 調整第八百四十七章 糧票第七百五十六章 犏牛第四百九十五章 進退第五百五十三章 離心離德第七百一十七章 仁者見仁第三百九十九章 磚茶第三百三十五章 變數所在第三百八十八章 巧合第六百七十四章 滿寵之計第五百零六章 當面第五百四十三章 敗者無人權第六十九章 陣不成三第七百章 抉擇第三百三十六章 向東第十五章 夏收前第一百七十二章 決戰前第五百七十七章 耐心第五百四十七章 終南山君第八章 文字第一百七十二章 決戰前第五十五章 丘八臨城下第十五章 夏收前第二百二十九章 鎮遠城第九十三章 畫第二百六十九章 水壩第四百七十七章 鬼車第五百章 預估第一百六十六章 天命第六百七十八章 缺錢用第六百八十六章 不可直視鬼神第五十一章 求婚事件第一百五十二章 後續第六百七十章 鏡第六百二十六章 南海鹽花第一百五十二章 後續第三百二十章 脅迫第三百一十三章 西北風第六百五十章 本色第一百四十四章 關中都督第四百七十四章 齊心第四十一章 私心第七百九十三章 兗豫第七百章 抉擇第二百三十九章 王覽第一百五十三章 放血第七百七十一章 空城計第三百八十一章 肥瘦第二百四十九章 芝艾第五百六十六章 連環陣第三百五十五章 釣魚第四百一十二章 上策第六百二十八章 錢第三百零七章 破家第二百三十七章 夏侯仲賢第六百九十章 懿旨第六十四章 欲相持二第三十二章 貪第二百一十七章 河圖第一百九十章 楊儀第一百四十九章 護食第三百一十三章 西北風第六百三十六章 四共主張第三百九十二章 白牛君第一百三十章 登基第六百五十五章 稅多多第五百一十四章 休養第五百五十六章 擇優而選第七百零七章 求戰第二百九十六章 首交鋒勇士舉義第二百一十六章 青華第二百四十七章 陳國相第二百四十六章 無處可依第六百四十一章 對話第六百五十九章 斷臂第四百九十六章 無語第六百零八章 爵位封號第六百零三章 疲軍沒資格拒絕第一百二十九章 翼第二百三十二章 光宗耀祖第七百三十五章 藍溪夜談第三十九章 自謀前路第七百五十二章 變故第八百二十五章 洞悉前塵第七百一十七章 仁者見仁第三百五十四章 抄底第一百四十八章 寸步不讓第五百三十二章 決意第五百零三章 鹿門第四百四十三章 南中第七百六十章 池水第三十八章 呂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