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 新制

bookmark

“孝先率軍過襄陽時,軍無百日糧,以寡破衆俘斬近萬。”

暖閣之中,關平聽明白府兵制度後,因多喝了兩杯酒,臉頰紅暈:“爲就食於敵,孝先軍屯堵陽,驃騎將軍據守葉縣不退,前後以萬餘之軍屯戍宛口,致使賊軍五萬不敢輕動。可謂虎步荊豫,敵虜喪膽。”

“至如今,各軍皆仰仗郡縣糧秣,唯獨孝先麾下自給自足……兩相對比,愚兄甚是慚愧。”

他詢問:“開春後我欲在山都、筑陽軍屯,孝先可能助我?”

田信皺眉:“此分內之事不敢推脫……兄長言下之意,可是明年軍糧會有不足?”

沒道理呀,楊儀非常清楚對荊益湘三州的軍力、民力產出,明年最少能從益州運輸百萬石軍糧到江陵。

按照計劃,七月下旬前有二百萬石軍糧作爲北伐儲備,分別貯存於江陵、襄陽、宛城三處,以支用度。

“軍糧是充足,只是要做長遠打算。”

關平自然清楚明年的主攻方向,也知道戰役主要、次要目標是什麼:“就怕進展乏力,陷於相持。”

“是呀,就恐魏軍避戰不出,拖延時日。”

田信感慨一聲,鄭重表態:“丹陽所產農具,我分一成給龍驤軍。”

“我也不讓孝先難辦,待收穫後,會拿穀物相酬。”

關平醉意漸濃:“否則人人都來求孝先,孝先也不好向部伍交代。我來時,陛下曾說應在湘州、荊州各設立司金校尉,以行鑄幣事。孝先可能舉薦賢良?”

“恐怕要讓陛下失望,我無有合適之人。”

田信還在思索明年的戰役,嘴上說:“就算有一兩個能用之人,目前也離不開。我還要與虞仲翔商議、重訂《夏曆》、《夏祭》等事,實在無力爲陛下分憂。就連徵北軍改制,也是不得已順手爲之。”

作爲大漢三恪的封國,禮制上亦賓亦臣,因奉祀虞夏宗廟,那麼就該在封國內施行、推廣虞夏的歷法、祭禮。

虞夏祭祀用《連山》占卜,殷商用《歸藏》,姬周用的是《周易》。

連山歸藏兩部失傳,虞翻家中五世治《孟氏易》,有資格協助田信制定今後陳公國的歷法、祭禮章程。

不僅虞翻會參與,陸議作爲虞夏族裔中有頭有臉的分支族長也會參與進來。

今後每年祭祀虞夏先王宗廟時,虞翻、陸議這樣的同祖不同宗的家族也是有資格參與的。

按着漢室祭祀酎金制度,虞翻、陸議這類虞夏別枝要參與祭禮,自然要繳納祭祀用的酎金。

酬金不是給田信的,是專用於祭禮用度的。

所以田信還要選一個重要人物來擔任宗正,以掌管公國境內夏曆、夏禮推廣,以及管理虞夏分支苗裔宗譜,還有兼掌夏祭。

有夏祭、夏禮、夏曆;那關羽也要稀裡糊塗研究商祭、商禮、商曆,要麼照搬孔氏家族那一套;反倒是張飛簡單,有現成的周禮可依。

虞翻就是很好的夏宗正人選,除了虞翻之外,田信找不到適合人物推薦給劉備,去擔任司金校尉負責荊州鑄幣事務。

這個差事油水十足,田信不準備接觸,免得洗不乾淨油污。

關平酒酣入睡,田信還是放不下,思索明年的戰事。

明年主攻中原,以尋求戰略決戰爲主,若魏軍避戰,則以強遷中原百姓的方式逼迫魏軍進行決戰。

如果始終無法決戰,或者決戰沒能取得預料的勝利……那麼兗豫二州難免會淪爲無人區。

漢軍要遷人口,魏軍也會強遷人口,說不好孫權也會插手。

三方使勁,兗豫二州成爲無人區幾乎是一種必然。

中原成爲無人區,那才棘手。

不像現在,還能以中原人口爲籌碼,脅迫魏軍進行決戰;還能從中原人口身上獲取補給、情報。

魏軍控制中原,那始終都會對孫權新獲得的淮南地保持壓制狀態,讓孫權不敢再浪。

一旦淪爲無人區,魏軍守禦重心會轉移到關隴,將雒陽要塞化,會更加堅定的據守,避免決戰。

這樣一來,關中就是魏國抵禦漢軍的橋頭堡,意義相當於孫權眼裡的荊州,魏軍會舉傾國之兵來守關中。

中原淪爲無人區,孫權頭頂懸着的利劍也就沒了,說不好會恢復勇氣繼續浪蕩,來干擾漢軍夾擊關中的戰略。

真到這一步,那漢軍各支軍隊就要進行不同程度的精簡……畢竟國力不足,寶貴的青壯人口必須要合理利用,適合打仗的打仗,編訓爲精銳部隊;其他人口投入生產。

徵北軍卻獨樹一幟,有戰鬥力的同時還能自給自足,這等於給其他軍隊樹立了榜樣。

徵北軍現在唯一問題就是……光棍太多,導致昭陽邑內的人口結構很不合理。

這個問題無解,要麼打下中原、關中,讓他們跟家人親屬團聚;要麼搭橋引線,成立新的家庭。

而關平所慮,何嘗不是漢軍高層的憂慮?

明年的戰役,不能光考慮勝利,必須先考慮失敗。

失敗的話……那必須要休緩,不是停止北伐,而是停止大規模北伐,得讓大軍、百姓休養兩三年,才能維持更好的狀態發動規模更大的進攻。

自劉備入蜀以來,漢軍無年不戰,荊益二州百姓始終在爲戰爭貢獻力量。

戰爭不斷勝利,那軍民尚能忍受。

若是戰爭陷入相持,就必須調整策略,不能強勢到底……軍人的心態、情緒,百姓的經濟承受能力,都需要喘口氣。

田信腦海中思索全局,思路是很清晰的。

明年北伐的二選一這個選擇題沒必要做調整,逼迫魏軍進行戰略決戰是一次冒險,這是迅速擴大優勢的唯一辦法。

迫使決戰不成,也能遷移人口,增加己方戰爭潛力。

關隴雖好,可打關隴,魏軍嚴防死守肯定會避免決戰,勞師動衆很難打下來;硬啃下來的話,傷亡必然很大。

只有先破壞中原生產力,才能拉低關中魏軍的生產力優勢。

而府兵制度,正好能貼切的解決漢軍將要面對的困頓局面。

在迫使魏軍決戰而不成的情況下,推廣府兵制度,平時農耕訓練,戰時輪番服役。

最妙的是府兵制度跟目前的戶調稅租十分貼合,這本身就是相輔相成的稅制、兵制,可以解決徵兵制虛耗人力、募兵制耗費頗大的問題。

只要織機鋪設到村社,讓家家戶戶都能紡織布帛繳稅,那百姓自然能積蓄財富。

百姓纔是主要生產力,解放他們的生產熱情,限制豪強擴張兼併,那經濟就能繁榮。

府兵免稅待遇……算一算,真的不算什麼了。

爲了激勵府兵,田信還準備加大力度推廣軍中教育,將科舉應試搬出來,進行軍中選士。

這算是恢復古典軍制的榮耀傳統,軍隊既學校,學校既軍校。

第三百二十章 脅迫第七百四十章 信口開河第六百三十四章 楊公三成第五百一十三章 魏謀第七百零五章 閃電戰盔第三百四十三章 暗傷第六十七章 陣不成一第八百三十六章 家法第三百四十二章 逃脫第五百六十六章 連環陣第六百六十九章 狐假虎威第八十五章 心結第一百三十七章 前奏第三百三十八章 山崗第八百七十四章 不高興第二百零一章 又見斷髮第八百五十二章 婚事後續第三百四十八章 將退軍第六百二十六章 南海鹽花第六十二章 戰江陵五第六百七十七章 問心無愧第五百七十五章 輔國將軍第六百九十六章 推演第七百零三章 掩飾第一百六十章 進攻第二百六十七章 發第七百三十八章 連升第二百二十四章 驅狼吞虎第二百五十八章 開幕第三章 嚮導官第一百五十五章 鐵第四百六十五章 有所爲第二百二十章 龐巨師第三百四十三章 暗傷第六十八章 陣不成二第八百五十九章 不在意第一百五十八章 大宴第四百九十三章 因地制宜第八百四十八章 篡改第七十九章 成者阝第二百零六章 板甲第三百六十二章 智囊第六百五十九章 斷臂第四十六章 婚事第二百七十章 圍魏救趙第八百四十二章 一條生路第五百零三章 鹿門第四百五十章 急急如律令第八十章 糧食第三百六十六章 釣魚第八百五十八章 婚事爲先第一百六十九章 李嚴第六章 聞雞起舞之人第一百一十七章 相見第三百六十七章 鄧城第八百一十八章 針鋒相對第二百零八章 二選一第六百九十六章 推演第二百一十六章 青華第五百六十八章 盡在掌控第七百二十三章 馬超所請第五十六章 浪漫第一百五十六章 參戰第一百九十五章 夏侯第八百零二章 交接第六百五十五章 稅多多第七百三十九章 火坑第二百二十八章 選士第三章 嚮導官第四百零六章 戰機所在第七百八十一章 轉移支付第八百三十二章 轉變第三百五十九章 王牌第六百五十七章 文和亂武第一百七十四章 天興洲第二十一章 攻沙洲第七十三章 白日沒第二百五十八章 開幕第八百二十七章 秘籍逆練第一百一十九章 趨利第七百四十三章 聯姻第三百九十五章 不三不四第四百零一章 無笑第五百三十六章 叛徒第四百八十五章 桑園第一百八十章 程昱第六百六十四章 寶藏青年第九十五章 借第六百七十一章 神器第六百一十三章 熟悉的敵人第七百四十六章 阿鹽第七百零八章 僵局第四百六十六章 病第七百四十四章 夏州第四百二十一章 火克木第六百九十章 懿旨第三百四十八章 將退軍第一百三十章 登基第七百一十六章 絕計第一百零四章 毒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