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 天命

bookmark

天色漸暗,馬超牽着青鬃馬在澧水邊洗馬。

左護軍馬良前來詢問:“趙公,還請傳達夜禁口號。”

“夜禁?”

馬超擡頭看夜空出現的月牙輪廓,略作考慮,就說:“以羯羊、犍牛爲口令。”

稍稍停頓,馬超想說什麼張張口半響吐不出聲,還是選擇閉口不言。

馬良亦無動於衷,轉身去抽選巡夜軍吏,傳達夜禁口令。

隨着夜色籠罩,魏軍收攏軍士入營,執行夜禁工作後,張遼卻升帳議事。

因爲吳國太子、虎牙將軍孫登率軍抵達宛口前線,於情於理應該設宴,彼此相互認識一下。

虎牙將軍是一個清貴,傳承悠久的部隊番號,在將軍號繁多的魏國,虎牙將軍也能躋身三品,可見這個番號的含金量。

再算上田信這檔子事,曹丕拜孫登爲三品虎牙將軍,究竟存着幾個意思,估計也就曹丕自己清楚。

如今再看虎牙將軍,儼然是名號將軍一級,僅次於重號將軍。

夜中無故不擂鼓,孫登走在寂靜營中通道里,只覺得四周黑暗裡蹲伏着許多猛獸,似要擇人而噬。

他的軍司馬韓綜左手按着劍柄,右手將孫登頭盔夾在懷裡。

韓綜頭扎白巾,吳軍裡如他這樣戴孝出征的例子比比皆是。

軍吏引着孫登落座,韓綜按劍站在孫登身後,大廳內魏軍將校集結。

個個都閉目養神,沒有交談的,孫登略感不適後,也就閉着眼睛靜靜等候。

未及多久,張遼穿戴鎏金明光鎧從廳內側門走進來,甲葉嘩啦作響,閻圃、李緒、孫登也都起身拱手:“前將軍。”

“且坐。”

張遼隨意擺手,將金盔擺在面前桌案,本人坐在矮凳上,這東西也叫做胡牀,還有一種叫馬紮。

隨着張遼落座,大廳內滿是甲葉嘩啦聲音,魏軍將校紛紛落座。

張遼開口:“馬超阻流澧水,欲積蓄秋洪衝淹東部各營。我聽聞東部三營吏士頗多憂患之語,此是真是假?”

東大營守將四品振威將軍閻圃、東一營守將豫州刺史呂貢,東二營守將平虜中郎將李緒三人受衆人目光注視。

呂貢兼任東部三營的典軍,熟悉營務,遂回答:“前將軍所言是真。”

張遼詢問:“呂使君以爲該如何是好?”

呂貢訕訕做笑,直腰跪坐,拱手深拜:“願遵前將軍調遣。”

閻圃、李緒也直腰而起,拱手候命模樣:“願遵前將軍調遣。”

“既如此,今夜二更時,東三營揀選銳士,李緒率精兵千人夜襲馬超營壘,以擊毀水壩爲要。若不能擊毀,則做佯攻之勢。”

李緒起身重重抱拳:“末將領命。”

張遼又看向閻圃,閻圃起身拱手做聆聽狀,就聽張遼囑咐:“振威將軍統領東大營、東二營餘兵共有六千,隨李緒之後,多立火把,虛張聲勢,與李緒一道佯攻馬超。若見西面漢軍來戰,立穩陣腳與之廝殺,我會遣兵助戰。”

閻圃深吸一口氣,心中已有所決斷,沉聲肅容:“末將遵令。”

張遼目光落在呂貢身上:“呂使君多帶火把,走澧水東南上前接敵。當分出千餘別部,以配合李緒夾擊馬超側翼。呂使君率餘部多持火把,佈置疑陣。天色將亮時,擇機參戰。”

呂貢、李緒、閻圃三人領了制好的調兵令文,這種令文用較長、又寬的大號竹簡書寫。

基本上調兵內容都書寫在一枚竹簡,同時還有相關將校的簽字。

如張遼的前軍,跟曹洪新組建的衛軍,雖然都用這樣的大號竹簡,可又有一定區別,所以易於甄別。

這三人離去,張遼目光落在負責節制中前營、中後營兩支守軍的樂綝臉上:“中路二軍銜枚而進,潛行設伏。其北府兵救援馬超,放其前鋒,猛擊繼軍,務必截斷!”

樂綝應命,接過巴掌寬,一尺八寸長的調兵軍書快步離開。

隨後典滿、張虎、李禎、文欽這四支鍛鍊已久的伏兵也被張遼派出去,其中文欽所部是一支騎軍,負責從最西邊丘陵地帶邊緣迂迴,巡防田信走山路偷襲宛口。

去年田信在這周圍屯田半年,魏軍知道的細碎山路,漢軍也知道。

前後九支軍隊參戰,張遼統率機動部隊充當預備隊外,就剩下各處必要的留守人員,以及孫登這支剛來,尷尬的大魏新編虎牙軍。

能止江東兒啼的張遼就在面前,孫登正猶豫是否請戰。

就聽張遼說:“虎牙軍千里跋涉必然勞頓,今夜又頗多事端,不妨遷移至昆陽城休整?”

張遼遼都這麼說了,孫登只好起身拱手:“遵令。”

孫登禮儀得體,張遼卻無什麼感官變化,敷衍一聲:“國事當頭,今夜不便招待。”

“是,末將這就督促吏士移屯昆陽。”

孫登請辭,張遼的屬吏將相關的行軍調令轉交到孫登手裡,孫登確認格式、時間、地點無誤後,才施禮告退。

張遼用一種平靜目光送走孫登,詢問護軍武周:“武君,孫權可有誠意?”

“我軍此戰大勝,孫權必與漢軍聯合,此孫氏誠意也。”

武周書寫了許多令文,輕輕揮動右手手腕:“將軍何以斷定馬超、田孝先不和?”

這也是張遼的老搭檔了,爲了讓張遼不受限制發揮,先有薛悌,現在曹丕又將侍御史、南昌侯武周派來給張遼做護軍。

對待武周,張遼還是比較尊敬的,開口必用謙稱:“僕聞田孝先顧慮子孫之言,其人常言六經皆史,素不敬大儒、名士。此人慾絕經學傳承,馬超受爵趙公,豈敢與之爲伍?”

張遼露出譏諷哂笑:“天下動盪三十餘年,官吏軍民死傷狼藉,這人數年間威震天下,不想卻是憂天之人。考究本性,宛若養於婦人之手。”

“不然,此人天賦異稟,不可小覷。”

武周另有看法:“我聞其妻孕滿週年,十二月而不產,觀此徵兆,或有天命在身。”

天命這東西可以有,但更要爭。

大家喜歡卜卦算命,只是討一個嚮往美好生活的念頭、盼頭而已。

亂世之中沒有傻人,活着的人即相信縹緲的天命,同時也相信天命是要爭的。

你不爭,身上的天命自然保不住。

張遼素來尊重武周,聽聞這天命之言,卻沉默下來。

田信兩度拯救漢軍大業於將崩之際,一次是爲關羽守江陵,一次是爲劉備守漢口。

如果這不是天命,那還是什麼?

如果這是天命,田信如此不知節制大肆揮霍,總有油盡燈枯的時候。

只是面對這種身懷天命的敵人,誰也不知道這天命會在什麼時候瓦解、消散。

稍稍沉默後,張遼岔開話題,與武周前往宛口城牆,近距離觀戰。

白天視線良好,軍隊投放後都難聚攏回來,更別說是夜裡。

夜中決戰,不是大敗就是大勝,很少有平手。

第五百零八章 孫權第三百五十章 授權第三百四十四章 調整第五百三十二章 決意第六百七十八章 缺錢用第七百五十八章 捷徑第一百九十章 楊儀第四百九十六章 無語第二百八十八章 想明白第二百五十五章 宰一儆百第三百零一章 思路第七百五十七章 皮球第八百一十二章 底線所在第十二章 將相本無種第一百九十七章 無當飛騎第五百一十六章 何以至此第三百五十二章 矛盾第七百四十四章 夏州第七百六十五章 遊說第四十八章 應對第一百五十六章 參戰第六百五十七章 文和亂武第五百三十八章 飯還得吃第九十八章 物有所急第八百七十一章 虛實之拳第四百一十四章 皮毛第八百五十一章 陳氏第三十三章 塔第十一章 以夷制夷第三百五十四章 抄底第四百五十四章 專斷第五百零一章 嫡系團隊第二百六十七章 發第九十三章 畫第三百五十章 授權第五百四十七章 終南山君第二百五十章 臺第二百一十九章 暨豔第一百一十七章 相見第三百一十五章 繞擊第二百一十二章 新制第四百九十七章 套馬索第八百二十六章 前期準備第四百四十三章 南中第八百零二章 交接第五百八十三章 沒有馬的步行騎士第八百八十一章 三年第一百二十七章 典滿第四百四十五章 相府應對第二十五章 襄陽之戰第一百八十五章 家事第三百一十五章 繞擊第七百五十一章 河渠第一百八十一章 南郡第七百二十六章 緊咬第四百三十九章 文和與亂第八百六十八章 鹽池第五百一十一章 龐季第七百五十四章 避諱第三章 嚮導官第四百五十七章 煙火第三百章 精兵第四百八十九章 禁錮上第七百一十六章 絕計第三百六十四章 織機第九十一章 易第五百七十三章 看山還是山第二百一十章 變法第六百四十一章 對話第六百四十六章 幽雲六鎮第五百八十八章 拒絕第四百八十九章 禁錮上第六百零七章 不信任第四百四十三章 南中第一百零二章 太極三巴第四十五章 千鳥第五百一十八章 新舊更替第二百一十八章 錦帶第四百五十五章 深謀第五百六十八章 盡在掌控第七十七章 瘟疫上第六百三十一章 畫家第七百八十七章 襄樊第六百四十二章 收尾第六百四十五章 縮編第三十七章 關隴第七百七十四章 進退兩難第六百零二章 番號第六百一十三章 熟悉的敵人第七百九十六章 情報第一百五十九章 將戰第七百四十六章 阿鹽第一百八十八章 橘林館第四百三十九章 文和與亂第四百七十八章 大風病第一百四十八章 寸步不讓第一百七十三章 卯時第七百二十三章 馬超所請第一百三十章 登基第五百一十四章 休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