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五章 性格

bookmark

典滿穿了一雙兩寸釘齒長的木屐離開,腳踩在泥濘中利索了許多。

回到軍吏安置區域,這裡愁雲慘淡。

作爲軍吏,他們在雨水裡有乾爽的軍帳可以避雨;而普通降軍則冒雨遷徙到方城一帶安置。

這些軍吏調查清楚隸屬、籍貫、履歷及部分魏國後方的情報後,纔會遷往後方進行安置。

田信的從事周白見典滿一言不發返回獨享的小帳篷,對守衛此處的軍吏說:“盯住他,外鬆內緊。他若出逃,綴在身後,查出地道便是有功。”

“那此人若逃亡?”

“君上放縱于禁如同放籠中鴿,還怕走脫一個典滿?”

周白口吻隨意,臨走囑咐:“搜索賊軍地道,關係我軍今後儲糧安危,不可不慎。”

幾個軍吏紛紛答應下來,周白則披掛蓑衣,又領了一批被俘軍吏去審問。

現在戰鬥停止不久,魏軍絕大多數軍吏處於懵懂狀態,易於提審。

這樣持續抽人審覈,可不斷施壓,壓迫藏在軍吏裡的中高級軍吏,逼迫他們顯露行跡,或主動承認。

另一邊關羽又陷入焦慮狀態,田信懷疑魏軍開挖地道,並非無端猜測。

樂綝這麼明顯的一個將軍,跟親兵隊消失在敵我視線中,要麼躲在藏兵洞裡,要麼走地道已經突圍。

別說張遼,換自己來經營宛口防線,也會開挖地道,爲今後防守、反攻、襲擊做伏筆。

如果真有這麼一條或兩條地道,無異於露出心口,讓魏軍短小的寸鐵之物抵在心口,魏軍做好準備後,就能從內發動致命一擊。

偏偏已經開始降雨,樂綝逃亡的痕跡會被掩蓋。

現在唯有擊破張遼,俘獲張遼親近幕僚、軍吏,就能獲知地道情報;還有張遼的護軍武周,打破昆陽城,也能審問得知地道相關的隱秘軍情。

這麼大範圍的工程,哪怕耗費一年多時間,也是有跡象可尋的。

關羽這裡也在舉行一場會議,擅長土木的夏侯蘭開口:“賊軍開挖坑道會掘出大量土石,張遼爲隱瞞、掩蓋坑道施工,這些土石恐怕會就近處置,或板築爲營壘,或板築土樓、矮牆。此前我還疑惑張遼大造土樓之目的,現在看來,應是亂人耳目之舉。”

夏侯蘭神色嚴肅:“末將以爲,應放開昆陽之圍,放縱賊軍撤離。”

魏軍有地道,興許昆陽守軍已跟魏軍各部進行聯繫,不是一支消息隔絕不懂配合的孤軍,而是一支有配合積極性的軍隊。

而受限於雨水,張飛所部行軍勞頓,右軍前後掉隊過半,需要時間休整,也需要時間設立圍城陣地。

所以時間上來說,昆陽之圍形同虛設,張飛即沒有自己的堅固營壘,也沒有用工事隔絕昆陽。

這種狀態下,張飛是危險的。

關羽細細思索,如果輕易以談判的方式放縱昆陽守軍後撤,肯定會惹張飛不高興。

考慮再三,關羽顧慮頗多:“此舉有損我軍銳氣,若再遣人與昆陽守軍談判,守軍反倒會輕鄙我軍,志氣驕橫,會生出堅守之心,不利於攻拔。”

捨不得昆陽城裡那近萬的魏軍青壯吏士,也捨不得孫登這條大魚出逃。

抓住孫登,就掐住了孫權的喉嚨。

如田信策略佈置的那樣,抓着孫登,就能令江東、吳國分裂。

關羽見夏侯蘭還有話要說,就側頭去看虞翻:“右軍如何看?”

夏侯蘭是軍正官出身的將軍,平日重威儀,說出什麼話,就一定會負責、堅持。

關羽不想跟他起爭執,越老的將軍,也就越頑固,都珍惜時間、機會,都不願主動退讓。

右軍能有什麼看法?

張飛跑這麼遠參加戰鬥,自然不可能輕易放棄昆陽城裡的魏吳聯軍;魏軍破壞規矩,將虞忠射成重傷,虞翻自然是支持張飛的,恨不得跟隨張飛一起衝陣,爲兒子出氣。

夏侯蘭見虞翻爲右軍請戰,噎在喉嚨裡的話語艱難吞嚥到肚子裡,臉色不是很好看。

不解決地道問題,那漢軍各部始終有隱患。

可張飛、虞翻有信心排查駐屯區域內;關羽也有,估計馬超也有,對此夏侯蘭無話可說了。

如今已經有成熟的地道開挖技術,武帝時期關中地區修建水渠引洛水時水流會衝潰、浸榻黃土河堤。

就採用多點開挖豎井,豎井下再橫向開挖暗渠,以暗渠引洛水穿過黃土層施行灌溉。

這一項技術隨着漢軍西征,又普遍適用於涼州、西域,車師的坎兒井,就是這類技術的應用體現。

只要確定張遼各軍的營壘、據點變遷、轉移信息,按圖索驥,自然能找出地道的線索。

這需要時間,也需要等天氣晴朗。

進攻張遼或昆陽,都需要等雨停後才能動手。

而現在最穩妥的就是聚攏軍隊提高警惕,預防魏軍襲擊、分割戰場,否則魏軍以多擊少,逐個消滅零散困守的漢軍,進而引發對漢軍劣勢的決戰。

雨季結束前,劉備中軍集團抵達前,沒有破壞魏軍地道之前,這種事情很可能發生。

會隨着時間延伸,魏軍各部主將發動襲擊、侵攻的概率就越大。

地道是真的存在,這是樂綝失蹤引發的田信預判,也是夏侯蘭的直覺,每一個瞭解魏軍的人都應該清楚這一點。

魏軍擅長土木作業,各軍、各營本就會配備一支少則四五十人,多則百人的專業工程隊。

漢軍也有專業的工兵隊配置,而魏軍更專業,有摸金校尉、發丘中郎將這樣高技術含量的職位。

而很不巧,張遼追隨呂布時,那時候的呂布負責幫董卓挖北邙山公卿貴戚的墳塋。

對於土木作業,張遼不僅不陌生,還非常順手。

掘墓,跟挖地道,其實是一回事,從器械、技術上來說,一脈相承。

夏侯蘭見無法說服關羽,他更無力勸說張飛、虞翻後撤……張飛、虞翻本就是性情相投的兩個人,典型的不聽勸。

跟關羽還能講道理,你跟張飛、虞翻就沒法講道理。

懷着憂慮,夏侯蘭散會後來到城外的北府兵營地。

雨水浸透他的塗漆防雨的粗帛斗篷,夏侯蘭在田信軍帳裡烤火:“君侯,如今宋公、魏公皆非言語所能勸,若是再勸,恐惹怒二公。”

田信聽了也只是乾乾嘿嘿做笑,關羽性格本就有所收斂,現在跟張飛攪合到一起,開始跟着張飛犯渾。

都說張飛粗中有細,是個明察分毫的人……但也說明平時張飛作風粗暴,不到逆風時,是不會覺醒洞察能力的。

自己已經得罪馬超、馬良,很難通過馬良這裡勸說關羽。

現在也不能勸關羽,關羽是要面子的人,本就因自己遇伏險些戰死而愧疚,你再去勸導關羽這場仗不能這麼打,要那麼打才行……關羽怎可能會聽?明知道你是正確的,可依舊會心存僥倖,搏一搏機會。

張飛感到愧疚,可能會跟你一本正經認錯,其實也就一句話道歉的事情;可關羽不會,頂多扭扭捏捏雲淡風輕不痛不癢說一句,不會深入討論這個事情,會強撐到底。

已經把關羽、張飛看透了,此刻田信很是無奈,心緒裡更多的是荒唐。

性格決定命運,現在若跟着夏侯蘭一起再勸關羽……這在老頭子看來是質疑他的統軍威信,這就很要命了。

多少人爲了證明一句‘我行我可以’,進而一意孤行,結果輸的傾家蕩產?

出乎田信預料,夏侯蘭口風一轉:“爲今之計,還請君侯移鎮向東,爲宋公遮蔽夏侯尚、曹仁、曹休之軍。君侯與趙公拱衛大軍側翼,宋公、衛公圍昆陽即便有失,也不損根本。”

北府兵向東北轉移,那張飛、關羽要面對的只有一個殘軍張遼,昆陽近萬被圍魏軍,還有西北的曹洪。

曹洪好對付,曹仁是鐵壁名將,那曹洪就是鐵衛名將……野戰能力平庸,缺乏統御力,遠不如曹休、夏侯尚、曹彰、曹真嗅覺敏銳。

第六十章 戰江陵三第三百五十章 授權第八百一十九章 投石問路第八百八十丈 議定第三百四十五章 刺激第八十九章 獨行第二百三十七章 夏侯仲賢第二百七十四章 人質第二百六十二章 天命第五百一十一章 龐季第六百八十四章 服之第三百零二章 劉曄第一百六十七章 急進第五百零六章 當面第六百六十六章 出京第五百九十五章 尚書檯第二百一十五章 階第三百五十五章 釣魚第八百零八章 死結第八百四十一章 懷疑第三百一十四章 王平第八百三十一章 麥城舊政第六百章 缺糧第七百五十二章 變故第七百五十七章 皮球第七百四十三章 聯姻第五章 年俸第三百零五章 裂第七十三章 白日沒第五百六十二章 退無可退第二十四章 彩第八百章 一飛沖天第五十一章 求婚事件第六十八章 陣不成二第四百六十六章 病第三百六十三章 詭異第六百三十一章 畫家第七百七十一章 空城計第五百八十章 戰術重現第八百七十一章 虛實之拳第三百九十三章 二謙之爭第五百三十六章 叛徒第二百七十三章 忠誠第四百九十四章 造紙第六百三十二章 駁封第四百四十三章 南中第八百二十四章 變故之初第一百四十四章 關中都督第三百八十七章 染疫第三百零七章 破家第一百八十四章 使者第三百五十八章 孝第七百二十九章 不立字據第八百二十六章 前期準備第八百一十七章 想得開第五百四十章 商談甚歡第六百四十三章 家宴第四百七十二章 致良知第六十九章 陣不成三第六百四十四章 制度第六百四十章 轉化第六百三十八章 缺乏神聖第四百一十六章 觀星樓第一百零一章 時不我待第一百八十七章 丞相司馬第七十章 貫甲馳一第八百七十二章 亡國之相第七百四十四章 夏州第二百五十五章 宰一儆百第三百二十四章 相遇第七百八十九章 不改初衷第二百七十四章 人質第一百六十五章 調整第六十三章 欲相持一第四百五十三章 風雨第五百四十三章 敗者無人權第二百四十六章 無處可依第二百八十五章 性格第七百九十五章 上雒第九十五章 借第二百零三章 受辱第二百二十四章 驅狼吞虎第八百二十三章 核心第五百七十一章 後發制人第五百零三章 鹿門第四百五十八章 司馬門第六百六十三章 愚忠第五百二十二章 執宰之難第九十八章 物有所急第一百八十章 程昱第二十一章 攻沙洲第三十三章 塔第八百零一章 神兵第八十五章 心結第一百四十一章 落幕第六百八十八章 泰山錄事第六百四十一章 對話第三百二十八章 向西第五百七十五章 輔國將軍第五十六章 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