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章 謀進退潘承明細說虎狼

bookmark

宗預離去,孫權躊躇良久。

漢軍陣營出現矛盾,實屬自己預料之中的事情,自古以來,兄弟、父子之間宣揚孝悌美德……之所以宣揚,不就是因爲這種品質寶貴?

父子兄弟之間尚且有爭執、矛盾,更別說一起共事的形形色色的人物。

大家能心平氣和坐下來吃頓飯,誰都不給誰難堪,已經是極大的和睦。

彼此終究是潛在的競爭對手,上升通道永遠是固定、狹窄的。

生命只有一次,如果能爭取機會,誰又願意吃剩飯,去做綠葉?

諸葛瑾、吳範相繼得到孫權傳見,孫權詢問諸葛瑾:“子瑜,我軍若順沿泗水而進,可會有進展?”

“至尊,青徐二州郡縣之間近來流傳鄉偐,左右兩句。一者是‘降大不降小’之語,青徐士民小覷我軍由來已久,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一者是青徐互保,禦敵於州界之外。臣以爲,青徐二州士民已生背離之心。”

青州軍不好說,徐州軍素來看不上江東軍,這是孫策時期就埋下的深刻印象。

諸葛瑾斟酌語氣:“我軍不動,曹植尚能守禦青徐。我軍若動,青徐二州恐生變故,此有利於漢軍,不利於魏吳。”

泰山壓頂一樣的中原決戰,稍稍處理不好,吳軍極有可能遭遇漢魏聯合絞殺。

以現在吳國內部的……穩定情況來說,如果再吃一場敗仗,孫權真的沒必要再回江東。

江東目前穩定度大概是負二,這還是淝水之戰勝利後增幅的綜合評估。

諸葛瑾不看好此事,打回徐州去,作爲徐州人都沒這個信心。

孫權又召見吳範,請吳範占卜算一卦。

吳範略有手抖,兢兢業業拋出最新制作的算卦道具,是六對食指長短的銅勾,一面塗黑漆,一面塗白漆。

叮叮噹噹脆響之後,十二枚銅勾墜落在地。

吳範撥動、收攏、整理這十二枚蝌蚪、陰陽魚一樣的銅勾,形成一組卦象。

上卦爲震,震爲雷;下卦爲艮,艮爲山,組合形成雷山卦象。

打雷天你走山路,是個什麼狀態?

有驚無險,還是拿命在冒險?

孫權也認識卦象,心中鬆一口氣神色釋然,天意如此,不能逞強。

吳範見狀,也是默默鬆一口氣,莊重解卦:“雷山小過,此中上之卦,適可而止乃吉。”

“且容孤深思之。”

孫權揮退吳範,盯着卦象陷入反思。

首先有一點必須確認,宗預始終是漢臣,首先考慮的是漢朝廷得失,其次考慮的是宗預本人的得失,第三才是宗預的親友。

自己是宗預的親友?

摯友親朋?

刎頸之交?

都不是,只是熟悉了對方,喜歡跟對方打交道罷了。

宗預說話有分寸,不會顯擺、揭人傷疤,說話好聽又會變通,這就夠了。

“至尊,潘都督求見。”

諸葛恪身穿綠袍黑漆皮鎧,右手提着方天戟在帳外通報。

孫權深吸一口氣,擡手搓搓臉,露出笑容,又狠狠搓搓臉,紫髯略散亂顯得粗獷,笑容斂去,一副深沉、剛毅模樣:“快……孤親自去迎!”

說罷轉身就朝帳門處闊步走去,到帳外就見潘濬已經到了中軍轅門處,潘濬乘坐孫權賜下的黃蓋戎車,黃傘之下潘濬綠袍金甲,金盔之上簪飾一撮翠羽,整個人富有朝氣。

孫權闊步上前,拉着潘濬的手走向大帳,笑問:“觀愛卿眉宇有急色,可是要勸孤撤軍?”

“咦?”

潘濬收斂驚容,以嚴肅神情說:“張遼、曹休先後請求我軍增援宛口時,臣下皆答應,只調子武、醜武二軍緩行,以敷衍其事。不曾想魏軍不堪一擊,曹休更捨棄三郡,使我軍不得不面對漢軍兵鋒。”

孫權引着潘濬落座,也面容嚴肅細細聆聽。

潘濬神色稍稍放鬆,神情自然許多:“非是臣下宣揚漢軍威風,實乃新軍器械不利,又缺乏騎軍輔翼,若與漢軍相爭於汝南,必落入魏軍算計。不論勝敗,我軍都將陷於泥濘,難以自拔。”

深吸一口氣,潘濬說出自己的想法:“如今之局勢,我軍不妨以退爲進。”

“退往何處?”

“非退回江東不可,唯有退回江東,漢魏纔敢放手一搏。”

潘濬緩緩講述:“曹休率軍東移,典農中郎將裴潛麾下兩萬餘吏士已崩散七成,漢軍、魏軍又多散佈謠言,詆譭至尊,以致義陽、汝南各縣軍民爭相入山,或逃離聚落躲入荒野,以避我軍。”

孫權臉色有些難看,潘濬繼續說:“臣下再三申明軍紀,我軍秋毫未犯,早晚必爲各郡士民所知。只是如今當布仁信於民,不可強迫。否則百姓無知,今後將視我軍如盜匪。”

“此申信義於天下之舉,孤明白,愛卿舉措得當,甚合孤意。”

孫權表態,皺眉:“若就此退去,恐爲天下豪傑所笑。”

“至尊,今留戀不去,必受其害。”

潘濬擡手指着西邊:“汝南、義陽人口不過十萬戶,我若強遷充實淮南,必使兗豫青徐四州士民視爲匪類,爲得一時之利,必受萬世遺害。即不能遷民,留於此地何益之有?”

“魏軍存心不良,欲借刀殺人,我軍焉能讓其如意?”

若強遷百姓,漢軍或魏軍殺入汝南、義陽地區,吳軍將成爲瞎子,得不到一點民間、地方豪強通報的消息。

甚至以劉備、關羽、田信的性格,聽聞吳軍強遷百姓,極有可能調轉進攻重心,先來打吳軍。

魏軍、吳軍有打空中原,製造中原無人區的預算、心理準備;漢軍也有,只是不主動製造。

只要魏軍、吳軍撕破臉開始動手,漢軍放開通道,四周百姓自然會往漢軍陣營跑。

百姓就這樣,不管你強遷的目的是什麼,你只要強遷,就恨你,寧願背井離鄉自己去找一個地方落腳,也不會接受強遷的命運。

甚至現在魏軍開始強遷百姓,漢軍、吳軍都會受利,總之決不能率先強遷。

太多的事情不能說出來,如果說拒絕遷民是因爲害怕漢軍追擊、報復……那孫權的驢脾氣上來,誰勸都一樣,回不了頭。

彼此心領神會即可,潘濬說:“漢主年高,浮沉天下三十餘載,威望著於海內。曹氏與關東、河北豪強皆系賊臣,同舟共濟,已無退路。此戰險惡,絕非如今肉眼所見。”

“此虎狼相爭之際,不論漢魏,皆有重創我軍之心。”

“之前,我軍不動則不傷。”

“致使魏軍不滿,纔有曹休東移,禍水東移,使漢軍攻我,以此脅迫我軍應戰。”

“至如今,漢主、曹丕所慮實乃至尊。我軍撤歸江東休養,漢魏心病祛除,自會張牙舞爪,捨命廝殺。”

“待明年春耕後,漢魏疲敝,我軍以逸待勞士氣旺盛,以新銳飽滿之軍開赴中原,取青徐如探囊取物!”

第五百九十二章 講故事第八百八十四章 骰子投出第五百三十七章 唯死而已第二百一十一章 農具第八百八十二章 戰前第一百九十四章 山民第七百零五章 閃電戰盔第六百零三章 疲軍沒資格拒絕第二百三十一章 瘋馬第四百四十七章 區別對待第四百二十七章 士戶第五百二十四章 瞞報第七百二十八章 習溫第二十二章 無法避免第一百一十二章 名第三百五十章 授權第七百一十五章 雨夜第五十章 計較第五百八十五章 啄木鳥第六百四十章 轉化第八百七十六章 不同軌第二十九章 白馬將冖車第三百二十四章 相遇第五百一十章 再嘔血第四百五十一章 突變第八十一章 軍事威脅第八百七十四章 不高興第六百二十章 郎中令第五百九十三章 各有想法第一百八十八章 橘林館第四百八十九章 禁錮上第三百五十七章 休緩第八百六十九章 關東改編第二百二十二章 碧第八百四十章 誰家清白第七百五十四章 避諱第一百零八章 堵陽第六百八十六章 不可直視鬼神第四百一十六章 觀星樓第四百九十六章 無語第五百三十一章 杜恕第五百五十五章 相向而行第七百五十二章 變故第七十九章 成者阝第四百三十六章 鑄幣第四百三十九章 文和與亂第五百三十九章 困束第一百五十三章 放血第五百七十六章 吳質的憤懣第八百八十八章,終第二百四十六章 無處可依第七百一十七章 仁者見仁第二十八章 奉義校尉第四十四章 臨沮第十三章 畫龍不點睛第五百八十三章 沒有馬的步行騎士第四十章 糜芳第八百二十三章 核心第一百七十七章 追逐第五百四十五章 拉扯分化第四百零七章 茶第二百五十五章 宰一儆百第六十章 戰江陵三第四百九十三章 因地制宜第八百零一章 神兵第一百一十一章 斬第六百五十四章 權第五百八十一章 膠着第六百四十七章 賈逵第三十七章 關隴第八百四十六章 殺手第六十六章 欲相持四第六百五十一章 童子第一百章 時命艱難第三百四十五章 刺激第一百九十八章 婚禮第五百七十二章 鵝鵝鵝第一百四十三章 談判第四百一十三章 工具第八百四十章 誰家清白第七百二十一章 分割天下第二百八十五章 性格第二百一十三章 北府第七百六十章 池水第六百七十八章 缺錢用第五百零四章 捷足先登第二百一十五章 階第九十九章 人心浮動第二百三十二章 光宗耀祖第一百一十章 交匯第十七章 試刀石第一百五十二章 後續第五百八十四章 實不相瞞第四百九十七章 套馬索第六百九十八章 演技第三百七十二章 隱患第三百零八章 追尾的狗第八百五十三章 兩位孔明第四百四十三章 南中第七百七十四章 進退兩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