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三章 合流

bookmark

許都城外的許田,曹休屯軍之所在。

曹仁病危,依舊乘坐戎車巡視三軍,激勵士氣。

並設立帷幕,犒賞吏士。

幕帳之中,曹仁將次子曹楷、侄子曹演喚到面前,囑咐:“當侍文烈以兄事,不可怠慢分毫。”

曹楷、曹演這對劉備的女婿面容沉肅,透着哀傷,向曹休施禮:“弟拜見文烈兄長。”

曹休伸出雙手攙起這對遠房族弟,牛金等一衆曹仁舊部也在曹仁目光下起身出列,單膝跪拜,完成權力交接最重要的一環……服從儀式。

侍中傅巽看着眼前這一幕,明知道曹仁把子侄、軍隊託付給曹休會出問題,可現在誰能阻礙?

曹仁已經廢了,淝水一戰積攢一生所剩不多的軍事威望折損一空,投水出逃,長子曹泰溺亡,本人也染病,幸苦堅持到現在,已到了油盡燈枯的地步。

可曹仁的軍隊、軍事遺產給曹休的話,真的會出問題。

曹操起家部隊屢經摺損,一度被打光,是曹仁帶着幾千惡少年響應,也是曹洪帶着數千僕僮前來支撐場面。

沒有曹洪、曹仁這兩支軍隊,曹操根本站不住。

如果天下局勢穩定,自然會逐步削藩,可現在怎麼削藩?

所謂削藩,不過是借力打力,過河拆橋罷了。

曹仁是不行了,可牛金這些人只認曹仁,寧願效力曹仁、曹純的子嗣,也不願聽從其他人的節制。

現在曹仁把子侄、軍隊託付給曹休,曹休又是曹洪的親侄子……曹洪的底氣會立刻膨脹,誰還能壓制曹洪?

讓衛將軍曹洪離開河北,把兗豫二州新兵交給曹洪來統率,這個舉措本身就不合情理,有打壓曹洪,防止曹洪統率舊部的用意。

兗豫二州新兵練好,也不是曹洪的兵,曹洪自然不可能賣命訓練。

曹洪敷衍做事表達不滿,曹休更是被從母親的墳前強迫返回軍中效力,曹仁這裡一度剝離牛金等舊部……可隨着曹丕軍事威望連續下挫,牛金自己跑回曹仁身邊爲曹仁支撐場面,大魏朝廷也只能裝糊塗。

處置牛金,曹仁還活着,肯定會激烈反彈;曹洪也會乘機搞事情,曹休因爲守孝的事情始終不痛快。

牛金違背了中樞調兵的原則,帶着軍隊重新歸屬曹仁,這是極大冒犯中樞權威的事情,可也符合軍中的觀念,曹仁是牛金故主,爲了救牛金,曹仁曾率領幾十名騎士衝擊吳軍陣列,把牛金救了回來。

牛金爲曹仁效忠,纔是符合軍中觀念、風氣的行舉。

在漢軍北伐之際,以曹丕的性格都捏着鼻子認了,誰還敢糾結、扯着這件事情不放?

要追究,也只能等到了戰後,局勢穩定後再糾結。

現在曹仁把子侄、舊部託給曹休,曹仁死後,誰找牛金的麻煩,就是找曹休的麻煩,找曹洪的麻煩。

問題就在這裡,曹休將繼承曹仁的軍中影響力、地位,再加上嫡親叔父曹洪,這叔侄兩個同氣連枝,恐怕很難再壓制。

哪怕戰爭平息,也無法貿然削藩。

僅靠曹真、夏侯尚是壓不住的,起碼曹洪的輩分、資歷擺在那裡,曹洪站在那裡,曹彰都要先行禮,低聲說話,更別說是曹真、夏侯尚。

幕帳之中,劉升端酒坐在角落裡,也靜靜看着眼前這一幕,他是劉備的兒子,也是曹洪的女婿,見兩個妹夫一左一右坐到曹休兩側,劉升臉上露出笑容。

曹休是個很難纏的人,迴歸曹操治下後,曹操就讓曹休與曹丕同起居,培養彼此感情。

面對曹洪勢大這一尾大難除的現象,曹休勉強能做到中立,爲了大魏整體平衡,曹洪可以被打壓,剪除外圍力量。

現在曹洪、曹休、曹仁的力量匯聚在一起,已經不是夏侯尚、曹真能壓制的了。

曹休有大局觀,可以接受曹洪被打壓……曹洪可沒有,現在己方實力渾厚,曹洪自己不肯接受打壓,也不會允許別人打壓曹休。

劉升思索着局勢,總覺得夏侯尚所部礙手礙腳,如同一個釘子。

如果能借漢軍之手除掉夏侯尚,那麼曹洪、曹休、曹植的軍隊就能連成一線,將擁有談判的底氣。

不管是跟曹丕談判,還是跟劉備談判,總之有了對話、討論的餘地。

曹仁做完最後這件想做的事情後,整個人疲憊不已,坐在主位端起酒杯不時小口飲酒,示意、鼓勵帳中的將校飲酒,這些將校多是他一手提拔起來的,如今多強作歡顏。

敗在漢軍手裡沒什麼問題,本來就是敵對的雙方,也不可能和談。

可敗在吳軍手裡算什麼事兒?前腳敗了,後腳主力部隊抵達,可爲了所謂的大局觀,爲了抵禦漢軍北伐,就放棄圍攻吳軍,還看着對方耀武揚威插手汝南三郡。

打了一輩子打下來的基業,就這樣輕易被分割,被孫權侵佔,曹仁很不爽,他不爽,他的人也不爽。

酒宴未散,洛陽飛騎信使抵達,將軍令交給傅巽。

以傅巽的資歷,不足以擔任曹休的鎮南護軍,唯一合適的是賈逵,這個人惹怒曹休,已經踹到夏侯尚那邊去了,曹休也不在意賈逵身後所謂的河東士族。

滿寵也勉強適合做護軍,可他在宛城爲了功名,差點把曹仁搭進去,曹氏宗族對滿寵不會有好印象。

裴潛算資歷、底氣的話,也是可以做一個代理護軍,可豫州輔兵軍團終究是崩潰瓦解了,這件事情跟裴潛本人無關,可必須承擔相應的責任,所以不可能加重權柄。

可傅巽呢,只是奉曹丕命令來監督曹休一日三餐的侍中,算是代替曹丕來監督曹休的,那他勉強有了護軍的影子。

護軍不需要能征善戰,一定要面子大,能調解糾紛,能讓各將給面子,能大事化小就可以。

顯然,奉命監督曹休一日三餐的傅巽有很大的面子,能監護各軍,使之和睦。

傅巽當衆拆開令文,湊到曹休身邊:“長平侯,陛下命我軍向南接應徵南大將軍,並分疑兵向東追逐北府兵。”

曹休接住詔書,見日期落款是今日清晨,由侍中劉曄親自抄寫,遂拿起詔書起身到曹仁身側,躬身詢問:“大將軍,陛下命我軍分疑兵向東,以大兵向南接應夏侯伯仁。”

這個時候帳中酒杯、筷子都已放下,衆人也都整理儀容,坐的端莊。

曹仁側頭看一眼身側抱着大將軍印的親隨甲士,甲士捧着漆木印盒單膝跪在另一側。

曹仁雙手抱起印盒轉手交給曹休,目光落在牛金臉上:“凡是文烈教令,那便是老朽附議之事,諸將不可違背。”

牛金昂首而起,離席出列引得衆人一同出列,齊齊施禮抱拳:“謹遵大將軍教令!”

第六百一十二章 自薦第七百六十一章 重禮第一百五十一章 剪刀第七百五十五章 情真意切第二百九十九章 叛徒第一百二十一章 上庸第一百三十一章 夏侯尚第七百一十九章 梅花陣第六百八十八章 泰山錄事第五十三章 血與火第三百零一章 思路第一百二十一章 上庸第一百三十三章 請戰第一百三十九章 王雙第五百一十七章 民心第七十三章 白日沒第六百四十五章 縮編第五百四十七章 終南山君第三百一十章 喝茶第五百二十九章 三師三孤第二百六十九章 水壩第五百三十章 遷都第四百三十六章 鑄幣第三十八章 呂蒙第三百六十一章 調整第五百二十四章 瞞報第一百二十章 理智第八百二十章 婚事第二百四十六章 無處可依第三十九章 自謀前路第六十七章 陣不成一第二十七章 平魯城第二百八十章 因第一百八十五章 家事第七章 夷營督第五百五十七章 藍田青龍現第五百四十七章 終南山君第五百八十七章 我們是親戚第八百八十三章 前哨第七百一十章 窘迫第八百四十九章 會館第四百七十五章 人皆思安第七百六十七章 再聚襄樊第四百六十一章 妥協的結果第七百九十四章 時代變了第七百五十八章 捷徑第二百七十二章 進擊第五百八十五章 啄木鳥第一百五十九章 將戰第八百三十三章 總理第一百一十一章 斬第七百六十五章 遊說第七百五十三章 連環第三百一十二章 空印第一百零二章 太極三巴第二百二十一章 五郡公舉第五百六十七章 知己知彼第五百六十三章 應對第四百一十二章 上策第八百四十九章 會館第三百三十五章 變數所在第五百一十八章 新舊更替第六百九十六章 推演第五章 年俸第七百八十五章 使命第八百一十九章 投石問路第四百五十一章 突變第三章 嚮導官第九十章 千字文第三百七十五章 噴子第八百三十二章 轉變第六百三十九章 缺乏信任第八百三十七章 失竊案第二百四十三章 絕第七百九十章 正第七百八十九章 不改初衷第八百二十七章 秘籍逆練第五百七十八章 毌丘第七百一十二章 錢孔之間有大恐怖第四百七十章 五龍第七百三十一章 挑撥第三百二十六章 顧慮第七章 夷營督第七百二十一章 分割天下第三百六十章 改制第五百一十一章 龐季第一百六十六章 天命第七百五十四章 避諱第一百九十七章 無當飛騎第三百七十五章 噴子第四百一十四章 皮毛第五百三十五章 驚詫第三百三十三章 退無可退第六百一十七章 爛攤子第四百七十六章 枯竭第二百六十九章 水壩第七百九十八章 軍令狀第一百二十九章 翼第二十二章 無法避免第三百五十三章 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