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七章 謀反

bookmark

方城,被俘魏軍搬運米粟。

漢軍甲士跟隨監工,俘虜營地裡單獨關押的魏軍軍吏、官吏幾乎有千人之衆。

這些被俘官吏也被組織起來裁剪、縫製粗糙的粗布麻衣,這是給俘虜使用的號衣,加工手藝粗糙一些也不妨礙什麼。

典滿、許儀等軍吏跟地方官吏涇渭分明,典滿牽引木針縫製一領號衣的負章,負章是四四方方的素色粗帛。

號衣下放後,會有人在負章上書寫隸屬、番號,利於管轄。

邊上許儀始終有牴觸情緒,餓了幾天後也勉強能出工,正在號衣邊角穿針引線刺繡自己的名字。

每一領號衣交工時,會刺繡製作人的名字,督管屯將的名字,以及驗收監工者的名字。

吳班領十幾人來到這處俘虜營地,攜帶簡略稠酒招待許儀、典滿、蔡襲等二十幾名中高級被俘軍吏。

漢軍總不至於莫名其妙殺俘,衆人坦然赴宴,許儀放開肚皮吃,每日的粗糲粟米飯毫無油水,偶爾還有一些泡發的乾菜改善口糧,吃的許儀眼睛都大了一圈。

天色將暮,衆人酒酣。

吳班擡手輕拍,啪啪輕響節拍舒緩,隨他而來的甲士從外圍靠上來,紛紛拔劍指着這羣魏國軍吏。

戒酒的典滿嚯的起身抄起桌案護在身前:“將軍何意?”

許儀已然酒酣,搖搖晃晃站起靠在典滿背後,其他軍吏也多背靠背,警惕突然翻臉的漢軍甲士。

吳班則說:“諸君魏之元勳子弟,入漢雖不致命,卻終生於田壟之間,子嗣復起無望,泯然於世。”

自己給自己斟酌半杯渾酒,吳班仰頭飲一口:“或許三代之內就會絕嗣,那今日又何必苟且忍辱?故,某深爲諸君憂慮。”

董祀面容倉惶追問:“君有何指教?”

“鷹山一戰,魏二十萬大軍折損過半,國勢已頹難以復振。”

吳班面無表情,握着杯子起身:“漢主受奸邪矇蔽,使我兄枉死軍中,我實不自安,欲尋生路。諸君若願隨我奮力一搏,便與我奪取邸閣,斷漢軍歸路。如此漢軍大亂,魏軍勢必重振,我等將有絕世大功於魏。”

“即便不能成功,也能走古鴉路返回雒陽。”

“如若不從,我自有手段。”

許儀瞥了眼吳班手裡的酒杯,抱拳:“敢不效死力!”

“願隨!”

“願與吳君同舉大計!”

一個接着一個表態,典滿只好把手裡的桌案放下,跟在許儀身後不做聲,算是默認。

方城儲糧很多,軍械和大部分糧食都在城中貯存,只有小部分儲放在城外。

守衛邸閣的是馬康,心中不安,巡視邸閣各處崗哨。

作爲方城儲糧轉運第一負責人,馬康直接與中軍大營負責調度的馬良對接。

大軍將要後撤的消息不會隱瞞馬良,也沒有隱瞞馬康,十幾萬大軍、七八萬俘虜,二十餘萬遷移百姓的口糧就壓在馬良、馬康肩上。

吳班作爲中軍核心將領,外戚將領,又是陳留人,出現在這裡與魏軍被俘軍吏舉行宴會進行談話,也不算出格。

召集魏軍俘虜參與運糧是正常現象,如果給與魏軍俘虜更大的自主性,將之收編增加運輸效率也是符合情理的。

這些年來關羽、田信就有很大的自主性,陣前會晤敵將,對俘虜各種收編,可以說是手段盡出,吳班這點事情也不算離奇。

馬康坐臥不安,只覺得心驚肉跳,心神不屬。

或許應該派人去詢問中軍大營,吳班突然會晤方城羈押的俘虜軍吏,理應和自己打個招呼,自己也好給一些方便。

當然,文書檢驗之類的程序也要走一下。

思慮間,就聽屬吏來報,遞來帛書:“明公,領軍將軍吳元雄欲入城。”

馬康接住帛書審視,因天黑有夜禁的原因,吳班欲借宿城中,並未提及其他。

略作考慮,馬康不疑有他前往面見吳班,封閉的大門嘎吱拉開,留出一道隙縫。

馬康走出拱手:“領軍何故至此?”

“奉詔探究俘虜吏士心意。”

吳班遞出一卷素絹材質的詔書給馬康,笑說:“得益於我軍大勝,彼輩多生投效之心。宴席間皆是恭維阿諛言語,故多吃幾杯酒,延誤歸期。”

中軍序列裡,吳班這個領軍將軍之上只有中護軍或護軍將軍;餘下高翔、馮習、陳式、張南這四大部督都低吳班半級。

若不是吳懿突然陣亡,吳班肯定會派到前線領軍參戰。

吳懿的陣亡,導致吳班情緒不穩,吳家部曲也需要整頓,這才導致吳班留守大營。

門縫稍稍開大,馬康藉助火把審視手中詔書時,就聽吳班突然大喝一聲:“馬康從賊欲反,某奉詔來擒!”

喝聲時劍已搭在馬康脖間,吳班厲目環視馬康身側甲士、官吏,呼喝:“持械反抗者以同謀論處!”

馬康怔怔看着吳班,見左右不敢動,鼓足勇氣高喊一聲:“吳班謀反!”

城牆上一片拔刀聲,吳班喝斥:“我奉詔平亂!諸軍不可妄動!”

馬康見左右遲疑,更是大喊:“封閉城門!靜候陛下裁決!”

“馬康謀反!城中有同謀者!”

吳班也是大喊,手中利劍稍稍前遞,劍鋒劃破馬康脖頸流出一條血線。

馬康在極端驚恐中尖聲呼喊,嘶喝變聲:“我欲以死明志!”

說罷前撲,吳班抽劍欲躲開,劍刃還是劃破馬康脖子,一團熱血就噴在他臉上。

“明公!”

“吳班謀反!”

“放箭!”

城門處爆發戰鬥,吳班如何能敵幾十倍的守軍?

稍稍接戰就往後退卻,守軍也不敢追擊,擡着重傷將死的馬康就往城裡跑,烽火當即就點燃。

“馬康謀反!”

吳班退回俘虜營壘,對着值守營督咆哮:“快快擂鼓聚兵守衛各營!”

營督吃驚愕然之際,吳班踏步上前經過時已一劍刺入他脖子:“如此推諉,必是馬康同謀!”

一甩劍上血珠,吳班直入營壘,營督身邊的軍吏、甲士彷徨不知所措。

現在的發生的事情,超出了他們理解範圍內。

隨着吳班十幾名親兵對着他們突然舉刀殺戮,營中士兵已然醒悟,紛紛大呼:“吳班謀反!”

“吳班謀反!”

混亂中,許儀撲倒一名漢軍甲士,兩人滾在一團。

吃過酒的軍吏大多裹足不進,相互用目光接觸,去幫許儀,那大家都會遭到漢軍攻擊。

不幫許儀,那死的可能只有許儀一個人。

信任危機就在此刻爆發,見虛弱的許儀即將被翻身的甲士壓住,甲士已拔出匕首要刺死許儀,這個時候典滿抄起甲士丟棄在邊上的環首刀,雙手握持,踏前扭腰橫斬,一顆甲首滾落在地,許儀大口呼吸一臉虛汗。

“俘虜謀反!”

營中一名軍吏見典滿揮刀斬殺袍澤,當即恨聲大呼:“營中俘虜謀反!殺!”

董祀奔跑中身中一箭撲倒在地,艱難朝營門攀爬,沒幾步就被經過的一夥漢軍甲士長戟刺死。

蔡襲在董祀中箭時就蹲伏在地,抱着腦袋蜷縮在地,十幾名漢軍打着火把經過時見蔡襲還活着,以矛戟來刺。

利刃面前,不分出身貴賤,皆被扎死,被拖到營門處擺放。

第六百六十二章 印第三百章 精兵第八百四十五章 前奏第五百二十七章 典論第二百五十一章 信任危機第七百一十二章 錢孔之間有大恐怖第三百三十八章 山崗第十三章 畫龍不點睛第六百八十八章 泰山錄事第六十二章 戰江陵五第五百二十五章 改制第八百零五章 五十年盛世第二百七十章 圍魏救趙第四百零八章 抱怨第三百七十五章 噴子第七百六十三章 彳言第六百六十六章 出京第七百零三章 掩飾第八十三章 武昌第六十五章 欲相持三第四百零七章 茶第一百一十三章 煙第六百七十七章 問心無愧第八百零五章 五十年盛世第六十五章 欲相持三第三百三十七章 突第一百九十章 楊儀第一百五十三章 放血第七百一十章 窘迫第七百二十章 鬥毆事件第八十九章 獨行第六百八十二章 尋覓戰機第三百二十三章 杜夫人格言第七十七章 瘟疫上第四百一十章 直閣計較第四百四十九章 嬉戲荒唐第八百六十一章 待遇問題第七百四十三章 聯姻第二百五十章 臺第六百五十八章 忠君第五百三十九章 困束第八百四十三章 動員第一百九十二章 湘州第一百六十九章 李嚴第二百四十二章 火第七百一十章 窘迫第八百三十九章 推波助瀾第八百四十三章 動員第一百七十章 張遼第二百八十七章 憂天第七百五十九章 威逼利誘第六百三十三章 拒絕第六百三十四章 楊公三成第八百五十二章 婚事後續第六百六十八章 立場第五十九章 戰江陵二第一百三十章 登基第二百二十八章 選士第六百九十九章 分兵第四百六十一章 妥協的結果第五百七十七章 耐心第八百六十章 不想去第七百四十二章 丞相計較第六百七十二章 還剩三個第四百三十四章 鐵山第三百一十七章 破釜沉舟第七百零七章 求戰第四百二十章 卦第八百六十八章 鹽池第七十六章 傷員第五百五十八章 天命在夏公第四百三十八章 烏鴉第二百五十四章 逃第一百二十五章 內因第一百七十三章 卯時第五百九十一章 黎明前第一百五十九章 將戰第五百三十三章 信第八十二章 貓第九十六章 十字路口第二百一十五章 階第六百二十六章 南海鹽花第一百六十二章 奪第三百八十五章 學校第五百八十七章 我們是親戚第二百一十二章 新制第五百五十三章 離心離德第一百七十一章 進與退第一百六十四章 首戰勝第一百七十三章 卯時第三百七十六章 預謀第一百六十二章 奪第七十七章 瘟疫上第六百一十六章 風口的姚氏第一百二十九章 翼第一百三十三章 請戰第六百二十九章 悲與喜第一百零一章 時不我待第四章 孟達第六十六章 欲相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