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城,陸議穿戴盆領鎧,立在馳道邊等候。
戎車車軲轆悠悠,田信佩戴閃電尾戰盔,臉上蒙着口罩坦然落座,呼吸出的白氣凝結,染白了一雙眉毛。
結隊而行的北府兵軍士無一不是如此,個個露出的眉發皆被霜染。
戎車停止,陸議引一衆軍吏上前施禮:“臣等拜謁公上。”
田信身邊充任主簿的龐宏開口:“回營敘話。”
“遵令。”
陸議後退幾步,昂首側目送戎車駛向道路邊的軍營。
這座軍營中也修築了許多暖室用來安置輕重傷員,田信先泡了個熱水澡,換一身新衣裳,才召集營督以上舉行戰後碰頭會。
如今方城大營隸屬北府節制的足有七十三個營,回到南陽退還部分營,俘虜中再改編增補一些營,北府建制內極有可能達到一百個營。
沒有那麼大的大帳容納這麼多軍吏,就在校場設立幕帳。
田信端坐主位,身側龐宏捧着帛書朗聲講述:“大軍暫駐方城五日,五日內各營吏士務必沐浴兩次,洗淨戎袍甲衣及旗幟、戰具。五日後走博望,經宛城迴歸鄧國。戎塵不潔,不應帶回家中。”
“此役殉國吏士,皆遷葬武當,置有司四季主祭。凡爲國徵戎負傷者,老死之日皆可遷葬武當。”
營督以上的陣亡概率降低了許多,周圍除了孫朗、鄭甘二軍十幾人是生面孔外,餘下都是熟面孔。
龐宏語音一落,即便是中高級軍吏也有所動容。
承經亂世已久,作爲新崛起的一支武裝力量,衆人對家族的歸屬感並不強烈,能與袍澤葬在一起,也是一種期待已久的安寧。
稍稍停頓,龐宏繼續念:“大軍次第過宛城,着留守長史郭攸之開闢宛城軍市,稅率三成,以作殘疾吏士撫卹之用。另大軍於宛城解散,尋親團聚。”
軍市是暴利,現在急着返回駐地的吏士已經憋得夠嗆,戰場周邊可以視爲無人區,想舉辦軍市也沒有百姓來提供交易。
現在吏士普遍握着許多戰利品,急需要消費、宣泄。
而且這麼多的兗豫二州百姓遷移到南陽安置,肯定是按照縣一級的籍貫進行聚團安置,一來方便管理,二來也方便失散的家屬團聚。
北府兵中有太多的單身軍士可以尋找到自己的親屬,撤軍到宛城後,軍隊就會解散,真正單身的軍士在宛城軍市消費,然後回駐地。
餘下吏士會解散,按着籍貫編隊,去各處安置點尋找親屬,帶着親屬迴歸駐地。
換言之,遷入鄧國範圍的人口會有很多,這是北府兵的家眷,沒人能說什麼。
許多百姓也認準鄧國遷移,于禁當年所降七軍幾乎都握在田信手裡,還有這次迫降收編的兗州軍。
這兩起事件影響深遠,這兩個批次服役的吏士家屬就朝鄧國遷移。
趕在春耕前完成大部分吏士、親眷團聚工作就行了。
春耕之後,整個一年都可能沒有戰爭,有更充裕的時間完成吏士尋親、團聚工作。
三件事情通報後,營督一級退離,回營通報這些消息,只餘下將軍一級。
衆人轉移到暖室,田信已經能開口說話,只是聲帶疼痛,不願折騰自己,故提筆書寫:“遷移百姓已有多少?又有多少是我軍親眷?”
竹簡在衆人手裡傳遞,傳到楊儀手裡,楊儀說:“遷徙南陽百姓不下十二萬戶,與我軍有舊者約在五萬戶上下。”
五萬戶,算上鄧國境內的七萬戶,麥城萬戶,自己直接掌控的人口就有……不對,內遷百姓還沒執行分戶法,每一戶人口更多,分戶後,五萬戶能分成七萬戶左右,自己手下有十五萬戶。
巔峰時的南陽郡有四十多萬戶,這都是原始大戶,人二百四十萬。
自己手裡十五萬戶,每戶平均下來只有三個半人,也就四十萬人,地區活力勉強恢復到桓帝時期。
十五萬戶裡還沒計算之前的兩萬俘虜,現在關隴一萬餘俘虜也是自己的,自己手裡還有三萬餘俘虜。
另外的內遷百姓大概分戶後能有十萬戶,之前南陽郡編戶齊民納稅的戶數在四萬戶,現在郭睦、鄧輔多出十萬戶納稅的人口,南陽郡的賦稅會暴增,可徵調的郡兵規模暴漲。
這意味郡府控制的人口、常規武裝終於能壓制豪強,可以考慮逐步向豪強隱瞞的隱戶徵稅,瓦解豪強的控制力。
張飛會駐屯方城,北府兵也在身邊,劉備讓自己兼管南陽,有沒有乘機瓦解南陽豪強的心思?
南陽豪強加入漢軍以來表現的很拙劣,孫朗、鄭甘兩支難民組成的軍隊都在一系列戰爭中迅速成長,而南陽豪強組成的徵東軍幾乎無所建樹,也連累了田豫,弄得田豫灰頭土臉不好意思見人。
畢竟是豪強聯軍,田豫沒法按着自己心思訓練、整治、重編營伍。
田豫只有指揮權,沒有練兵權,練兵的才能得不到施展,用兵的才能統御一羣不稱手的軍隊,也難施展全部的實力。
所以南陽郡的豪強問題必須要解決,不僅能擴大稅源,還能多出一支強軍。
在他考慮瓦解南陽豪強部曲時,陸議輕咳兩聲,引人注意見田信望來,陸議說:“公上,中原百姓內遷,南陽豪強必有侵佔之舉。”
田信微微頷首,提筆書寫:“雷氏有部曲四千,累有功勳,今食邑六百戶。我欲勸雷氏上繳部曲,增益四百戶。諸君如何看?”
竹簡傳遞到孟達手裡時,孟達笑說:“有雷氏珠玉在前,可勸導南陽效仿。”
夏侯蘭老了,可雄心不減,依舊在統兵征戰,劉備、關羽都信任夏侯蘭。
雷緒比夏侯蘭還小十歲,打完襄樊之役後就有些懶惰,因此編在李嚴麾下充任荊州駐軍。
雷緒家中子侄也沒有願意站出來挑大樑的,手握四千部曲不能算是隱患,只是有些資源浪費。
現在劉備、關羽念雷緒當年的功勳,可以默許雷緒保留這支部曲。
可保留部曲卻不主動參戰,這就有些過分了。
劉備、關羽能容忍雷緒,這個問題若不解決,今後解決問題的人可不會心慈手軟。
田信準備解決這個問題,並藉此樹立一個典型。
孟達、徐祚就是典型,還有現在的申儀,都把部曲融入北府兵體系中;作爲回報,孟達取得了劉備等人的諒解,徐祚、申儀得到了信任。
田信爲他們報功、舉薦時,劉備自然會衡量這些人交出部曲這一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