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七章 鬼車

bookmark

鄧國,冠軍邑。

第一批受田信徵召的工匠、府兵隊伍攜帶家事已向鄧城集結,隨後將乘船向嶺南遷移,包括孟達手裡配屬的工匠團隊。

猶豫再三,孟達一把火燒燬倉儲。

火焰騰空,菸灰飄落。

孟達仰天長嘆不已,很是失落。

沒了丹陽鐵坊的傾力支持,也沒了四周不要本錢的木料供應,即便把研究出來的木軌、車廂技術上交大漢,又能有多大作爲?

懷着某種積壓已久的怨氣,孟達將一年來的積累付之一炬。

待夏侯俊奉令前來傳詔時,看到的只是一片白地,種種大家期望的新式戰車、車輛都沒一點蹤跡。

孟達走丹水回江都,途徑丹陽邑。

丹陽邑以一種意料之中的速度在衰敗,往來運輸的船隻少了,碼頭與匠坊之間土路上也長出了許多頑強雜草,丹陽邑軍糧製造、軍服制作產業也陸續轉移到鄧城,這裡人口益發稀薄。

船隻暫做停泊,夏侯俊陪孟達在碼頭散步:“朝廷對孟公寄以厚望,今卻失火燒倉,恐孟公難以交代。”

“朝廷即對我寄以厚望……怎不見朝廷所撥工匠、錢糧?”

孟達雙手負在背後,姿態從容:“自我研製戰車以來,所用木料、銅鐵、工匠皆出自鄧國。我太僕寺名下連一座牧場、林苑都無,何處自籌錢糧?此巧婦難做無米炊也,朝廷若有詰問,我自以此相答。”

夏侯俊遂不語,只是陪着孟達散步。

雖不知道孟達到底研究出來什麼,可也有相關傳聞,似乎是一種能高效率運輸軍糧的戰車。

有巧奪天工之妙,比鄧國生產的獨輪車更爲靈巧。

具體怎麼樣,也只有寥寥少數人知曉。

可現在北府分批次南遷,也就木坊、鐵坊還有許多訂單需要交付,不然已經加入遷移序列。

越早遷移到南海,就能越早恢復生產規模。

船過鄧城時,揚武將軍孟興前來送別。

父子兩人在碼頭涼亭裡用餐,孟興不解:“父親何故燒燬所存器械?公上即留器械,就無藏匿、自珍之意。”

“我非是爲陳公考慮,而是慮北伐。”

孟達冷靜分析:“本以爲北伐關隴建功,會由陳公接任關中都督,總理軍政。那樣,爲父這太僕卿正合適。可看朝廷舉止,陳公遷往嶺南避嫌,恐今後我這太僕卿也會由丞相、宋公親近之人接替。”

“既如此,又何必上供軌車建造法?”

孟達說着用手捏着小茶盅飲茶,可能是生氣,手捏住小茶盅時略有哆嗦。

己方預定的關中都督沒了,那關隴的牧場也就談不上全面控制。

與田信一起造福鄉梓的夢想就此破碎,田信對未來的規劃因吳國請降而改變,那自己的也不得不跟着變。

把軌車建造法藏在腦子裡,就有跟朝廷談判的底氣。

如果軌車樣品落到朝廷手裡,那還要自己這個不聽話的太僕卿做什麼,換一個更順手的豈不是更好?

軌車利潤之大,足以顛覆天下格局。

如此重要的東西,孟家守不住;必須拉上足夠多的鄉黨,圍繞着田家,才能被大夥共享。

可吳國投降,徹底改變了天下形勢,也改變了大漢朝廷內的格局。

看着傻乎乎的兒子,孟達飲茶自酌,思索回江都述職可能遭遇的各種詢問。

軌車技術必須掩藏……其實這對自家也沒什麼用,卻對天下形勢、格局有極大影響。可以通過對軌車製造、控制,來編織一個規模龐大的網絡、集團。

這個鄉黨親緣爲紐帶的集團,核心自然是田氏家族,孟氏家族可以成爲內環。

可惜吳國不經打,自己降了,己方規劃已久的關中都督沒了,自己編織一個集團的立足點也沒了。

既然都沒了,還要軌車做什麼?

懷着私心,以及失落、憤怒,孟達一把火燒到了劉備的心頭。

雖不知軌車概念,可言語中也有一些流傳,只是因爲發音的原因,軌車在情報中記錄爲‘鬼車’。

傳說四匹馬可以拉載的鬼車可以裝載五百石軍糧,一鬼車可以裝載一隊甲兵快速行軍。

而且鬼車還能前後相連,一次據說能運輸一個營的甲兵。

可孟達竟然一把火將鬼車燒了,究竟此前是放出謠言惑衆欺人,還是故意使朝廷難堪?

又細心想一想,四匹馬馱運軍糧,至多也就八石;若是拉車,也就能運三四十石。

到底怎樣的車,竟然能裝載五百石,還能被四匹馬拉着?

越想,越覺得這是孟達譁衆取寵之伎倆,突然一把火燒乾淨,也就是消滅證據罷了。

這種現象很常見,向朝廷獻祥瑞的奏表也有很多,很多稀奇古怪的事情都能發生。

孟達這裡製造鬼車,被陰兵燒倉這點奇異故事還算是有理有據,有因有果,能讓人信服。

劉備不跟孟達計較鬼車一事,卻有別的事情要計較。

待孟達抵達江都後,劉備召見,詢問:“卿與孝先相善,素知孝先爲人。今孝先說北伐非三年積蓄不可,說錢糧需三年之積,民心亦需三年?這民心三年,如何做解?”

“臣以爲陳公所言民心,是爲荊揚二州百姓。自交戰以來,吏士破家淪落者比比皆是。今江東歸附,吏士重聚家室,重操生計,最少需要三年。”

孟達穿黑亮蜀錦衣,頭戴進賢冠:“也在生聚兩淮百姓,兩淮、中原百姓求存亂世,多避居山林、湖澤之中。朝廷休養三年,淪落山野江湖之民紛紛來歸,編戶齊民,可得許多徭役。如此,江東錢糧轉運至兗州,有專人也,無需另發徭役。”

稍稍停頓,孟達又說:“大義在漢,我軍重聚營伍,如使臂轉。魏人詭詐上下相疑,其兵易散,實難重聚。故我休養三年、五年,朝廷有所徵,大軍頃刻復聚;魏軍休養愈長,其勢愈散,兵力衰竭難用,自非我軍敵手。”

魏軍動員力不如己方,這是肯定的事情。

劉備聽着覺得有理,就說:“大司農王文儀已赴江東,其奏表中有言,說是據有江東府庫,我軍可得一歲收益。孝先又言之有理,朕以爲我軍應有三歲之積。”

劉備臉上沒什麼笑意,親兒子劉封自殺後,就無什麼笑容了:“朕欲施行虛實之計,贊同孝先三年積蓄北伐之論,以欺瞞曹丕。卿乃孝先鄉里人,可往見孝先,使孝先一同施計。”

“具體也要看明歲府庫積蓄,若風調雨順府庫充盈,那就施行此計,伐賊於不備之際。若是府庫不足,就依孝先,生聚三年!”

他都這麼說了,孟達也只好就勢下坡,領命前往湘州茶莊拜訪田信。

皇帝回來了,這個有名無實的太僕也沒意思,最好換一個實權崗位。

第十三章 畫龍不點睛第八百五十四章 花園第一百七十四章 天興洲第五百二十九章 三師三孤第八百二十八章 投降第六百三十八章 缺乏神聖第四百九十八章 字典第二百零二章 良心第一百一十九章 趨利第二十二章 無法避免第五百三十六章 叛徒第六百零一章 規劃第三百四十九章 出身第六百九十九章 分兵第七百九十一章 謀算第六百四十五章 縮編第九十八章 物有所急第四百九十八章 字典第五百三十章 遷都第六百零三章 疲軍沒資格拒絕第二百八十八章 想明白第六百六十一章 投石第五百九十一章 黎明前第一百五十四章 誤解第二百四十五章 變第五百七十九章 進退之際第五百四十三章 敗者無人權第六百五十一章 童子第三百六十九章 葫蘆第八百八十三章 前哨第五十四章 互賣第三百八十三章 毒計第七十一章 貫甲馳二第五百七十八章 毌丘第六百八十五章 竊第七百四十八章 錢窩第五百四十四章 吃飯的問題第一百九十八章 婚禮第五百七十九章 進退之際第六十七章 陣不成一第五百零九章 分別第二百五十一章 信任危機第二百九十八章 話鄉情蘇則思歸第五百六十八章 盡在掌控第七百四十二章 丞相計較第七十九章 成者阝第八百三十三章 總理第八十二章 貓第一百二十四章 爲難第二百二十九章 鎮遠城第六百八十六章 不可直視鬼神第五百五十三章 離心離德第三百六十四章 織機第九十三章 畫第六百五十二章 盛春第七百三十八章 連升第八百七十八章 延遲第四百一十四章 皮毛第二百九十三章 謀進退潘承明細說虎狼第五十六章 浪漫第三百五十七章 休緩第五百八十一章 膠着第八百六十八章 鹽池第六百九十六章 推演第二百六十七章 發第六百三十九章 缺乏信任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小之分第四十八章 應對第三百九十五章 不三不四第三百九十三章 二謙之爭第三百六十二章 智囊第五百八十九章 國事家事第七百三十章 主謀第六百一十六章 風口的姚氏第二百四十四章 生第五百三十五章 驚詫第二百三十一章 瘋馬第五十二章 方天第七百四十六章 阿鹽第三百六十一章 調整第四百一十五章 垂簾第五十三章 血與火第二百六十六章 撲倒第一百七十五章 辰時第七百五十五章 情真意切第三百六十七章 鄧城第二百一十八章 錦帶第二章 不可莽撞第二十九章 白馬將冖車第四百八十五章 桑園第四百二十五章 懸疑第六百四十五章 縮編第八百八十二章 戰前第二百六十七章 發第五百二十五章 改制第八百七十三章 攻守之道第三百零九章 序幕第四百七十二章 致良知第二百五十四章 逃第二百一十二章 新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