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章 禁錮下

bookmark

入漢的夏侯氏成年男丁近乎二十人,在魏國,都是參議國政,或領軍、郡國之材。

拋棄舊職投奔漢室以來,就夏侯霸還是個將軍,其他人始終閒置不見啓用;夏侯獻這裡浪費了最初的黃金時間,現在已經沒了可供夏侯獻獨當一面的機會。

照理來說,如今漢室朝廷藩臣強勢,也就劉備能壓得住,應該在生前儘可能壓制藩臣,培養嫡系,佔據郡國要位,一步步削減藩臣的外圍舊部勢力,然後收權於中樞。

這樣的話,打擊、壓制三恪家族的舊部,那劉備就需要很多的高素質、合格的官吏來搶佔官位。

顯然這是與世家合作的機會,借力打力,扶弱抑強,纔是國家治理之道。

可劉備卻沒有這麼做,而是採取更大範圍的放權,幾乎以半分封的方式完成了帝國內部的資源分配,粗暴而有效,繼續隔絕了非正常途徑入仕的通道。

張飛、關羽、田信還是說諸葛亮、馬良會謀反?

作爲旁觀者,半個漢帝國蛻變的經歷者,夏侯尚感慨不已,劉備就是有放肆的本錢。

飲着味道奇怪的薄荷水,就跟自己的心情一樣,奇怪的無法描述。

人以羣分,太多的事情涌上心頭,夏侯尚心緒繁亂,忍不住一嘆,做笑:“讓陳公笑話了,某歷經沉浮,還是放不下宗族得失。如今宿夜憂嘆,恐落後於人,又受制於人。”

夏侯家族本身就不斷放棄兵權,朝文學世家過渡發展。

不管今後漢帝國內如何改動,只要先把官當上,那怎麼改制,自家總不可能掉隊。

他的憂慮寫在臉上,也有一縷落魄、自嘲之意。

田信一時不知該怎麼回答,不想欺騙他,說實話的話有有些刺激人。

正是自己大跨步退讓,以發展嶺南爲理由退避,纔有了劉備給關羽、張飛的大面積放權……這是一個相互信任的事情。

唯有放權,才能高效統合資源。

這是由劉備放權,諸葛亮、關羽收權,再由自己平衡國勢的一個長期規劃。

也只有這個年代,也只有自己這些人才敢這麼搞。

這個規劃裡,如夏侯氏、羊氏這樣的家族,要經歷最少一代人的蟄伏,才能重新入仕。

打擊世家,什麼世家?就是夏侯氏、羊氏、高氏、下邳陳氏這樣的累世官宦門戶。

如果貪圖安逸,用這些家族的現成人才;那下一代更離不開這些人;下下一代更是會融成一體。

這些傢伙就跟物聯網初期搞免費軟件服務的人一樣,最終目的都是成爲某一方面的壟斷霸主,讓你生活中無法離開他。

達到壟斷、霸主地位後,看個十五秒視頻,給你來個九十秒廣告……開會員的話,來個三十秒。

世家本質是什麼,是最原始的資本運營家,運營知識、名望、官位相關的資源,最終目的就是壟斷。

劉備不清楚資本運營家這個詞,可知道這個概念,知道世家的最終目的是什麼。

這跟世家當代人的忠誠無關,這是世家發展的本質、核心目標;只要還存在世家,都會積極朝這個目標發展,適者生存,不進則退。

而三恪呢,本質是跟皇室、朝廷共存,是共生關係,而非寄生。

大漢皇室肯定是可以延續的,哪怕今後操作不當引發內戰,也沒人願意傷害劉備的子嗣。

從白身成爲皇帝,難道劉備就不是劉備了?

皇位這種東西,很重要;但有些東西,比皇位更重要。

比如現在的夏侯氏,夏侯淵在世的五個兒子,因恐懼曹丕清算,也有棄暗投明之意,接連不斷背棄魏國,投奔漢室。

這就是世家趨利的本質,曹操、曹丕已經將其國內心存理想,不怕死的那批保守派世家殺光了。現在活下來的世家個個都精通變通之道,開放的很,比保守派世家更爲狡猾。

這樣的世家爭相來投,田信看着都心裡發怵,估計劉備本人也是忌憚不已,有些怕怕。

可夏侯尚身在局中,看不清漢帝國的目標,根本不知道夏侯霸五兄弟表現出來的‘趨利’本性,纔是斷送北方世家與劉備合作的根本原因。

不僅夏侯氏如此,幾乎所有投奔過來的家族都這樣。

事情就是這麼可悲,劉備哪怕有心跟世家合作,想壯大中樞影響力……可惜,這些人怎麼看都不是善茬、良人。

總不能讓夏侯尚這麼等着,田信思考再三:“夏侯氏不會落於外人之後,也難與我等元勳之家平起平坐。陛下百年之後,丞相、宋公執政,期間會舉用寒門,亦會精簡官吏,與民休息。”

以關羽、諸葛亮的壽命預期,意味着夏侯氏還要等待最少十五年,或二十年。

夏侯尚聽聞一時無言,苦笑:“雖無黨錮之名,確有黨錮之實。天下之禍,就起於黨錮,望陳公三思。”

“正因黨錮生禍,我纔不願使各家壯大。”

田信直接回答,彷彿在說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待我執政,順朝廷者生,逆朝廷者死。”

夏侯尚細細審視,卻露出笑容,這纔對嘛,坐在對面的是當世千人斬,領軍俘斬數據高達三十萬,破敵總數五十餘萬的無敵名將。

黃巾以來,也就平黃巾的盧植、皇甫嵩、朱儁、公孫瓚的戰績能跟田信比較;但論領軍破敵數據的話,田信還不是特別高。

不過漢末黃巾兵的素養有限,被官軍數萬、十幾萬的俘斬,也不算多麼駭人,跟現在的兵沒法比。

現在各國二流軍隊放到黃巾時期,也是一支武德充沛,素養極高的精銳。

順仗打多了,田信也忘記該怎麼安慰人,就做出承諾:“我以爲夏侯氏當聚族而居,專心治學。有我所給茶莊,夏侯氏財源充沛,安心等待,也算是靜心懺悔。待我執政時,自會量才施用,不使夏侯氏沉淪。”

夏侯尚微微頷首,只要有當官機會,就不怕當不好。

田信回答直率,夏侯尚順勢就問:“那羊氏兄弟三人該當如何?我聞朝廷禁私學,羊氏不能講學,可能入官學任職?”

田信只是喝光杯中薄荷水,上下打量夏侯尚,笑問:“伯仁兄以爲呢?”

朝廷怎麼可能把教育、培養大規模寒士的機會讓給世家?

私學要禁,官學講學的途徑也要禁止。

夏侯尚目光怔怔,這簡直在延續桓帝、靈帝的黨錮政策,還執行的更爲深刻,不留死角。

難以置信,夏侯尚追問:“那各家何以謀生?生路斷絕,恐非仁政。”

“此事呀,靈帝有熹平石經,可惜戰亂損毀,實在是令人可惜。朝廷欲聚集大儒,恢復石經。”

石經只是損毀小部分,有文籍在,重新雕刻就好,恢復難度很小。

夏侯尚眉頭緊皺,難道就用這麼理由把各家人才約束閒養?

想到一點,他忍不住,顫抖語氣問:“《後漢書》何時編纂?”

修史是國家大事,要對過去,上一個朝代的事情蓋棺定論;曹丕那裡還沒有着手處置,看樣子已經徹底沒機會了。

田信笑笑:“此朝廷太史令之事,與我無關。不過我已遣人蒐集各家筆記,以紙張謄抄,欲編《田氏後漢書》。”

太史令孟光就待在峴山觀星樓,想知道的話,自己去問。

估計孟光這一批史官的骨頭會特別硬,哪怕受迫於輿論修改《後漢書》,進行隱晦處理;那還有自己的《田氏後漢書》,爭取把世家釘在恥辱柱上,爲今後執政奠定輿論基礎。

起碼,羣雄討董,是世家、豪強掌控郡國地方發動的叛亂,這纔是正確的認知。

起碼,自己叔祖父田景不能被抹黑;所以王允、呂布勾結關東叛軍,發動了一場禍及天下的軍事政變。

第三百六十章 改制第七百九十九章 風口之人第一百八十三章 鑄幣第四百八十四章 規劃第七百五十八章 捷徑第五百零一章 嫡系團隊第一百七十章 張遼第七百七十一章 空城計第五百章 預估第三百七十一章 性格有缺第七百三十九章 火坑第四百一十章 直閣計較第三百一十章 喝茶第三百一十六章 斬第六百六十九章 狐假虎威第十二章 將相本無種第四百零六章 戰機所在第二百三十二章 光宗耀祖第二百三十二章 光宗耀祖第二百七十六章 就緒第五百三十五章 驚詫第二百五十七章 推演第六百一十九章 慕容慕容第四百四十二章 同一片星空第二百六十四章 金身第三百二十二章 討價還價第四百八十一章 溺亡第六百八十七章 碰瓷第三十四章 豬第六百六十二章 印第三十五章 攻第六百六十三章 愚忠第七百六十三章 彳言第三十八章 呂蒙第五百九十四章 緹騎第三百一十八章 徒刑第四百三十九章 文和與亂第三百五十一章 悔恨第二百五十七章 推演第七十章 貫甲馳一第二百五十一章 信任危機第三百六十二章 智囊第二百四十四章 生第一百六十三章 狼煙第四百八十二章 婚事第一百六十七章 急進第三百四十六章 珍重第七百三十六章 人情第七百零七章 求戰第八百二十章 婚事第一百一十一章 斬第一百九十八章 婚禮第一百五十八章 大宴第二百七十六章 就緒第四百二十六章 輕重有別第二百三十八章 肥水第八百四十八章 篡改第四百五十八章 司馬門第五百二十九章 三師三孤第二百二十九章 鎮遠城第三十二章 貪第二百五十章 臺第七百六十五章 遊說第七百四十七章 政務第八百二十章 婚事第一百二十九章 翼第四百五十三章 風雨第四十三章 關姬第五百三十五章 驚詫第八百二十九章 最重要的第四十八章 應對第五百一十七章 民心第一百一十六章 焦慮第三百八十三章 毒計第六百五十三章 爲難第四百零五章 強弓第四百五十八章 司馬門第十九章 再進冖車第一百八十二章 方面之事第六百七十六章 四柱國第九十三章 畫第七百五十一章 河渠第二百四十五章 變第一百一十五章 追斬第七百一十五章 雨夜第二十四章 彩第五百二十一章 因地制宜第八十章 糧食第三百九十一章 姓氏第一百零四章 毒計第六百三十四章 楊公三成第三百零三章 合流第九十五章 借第五百四十八章 五年之約第二百四十二章 火第一百零一章 時不我待第二十六章 戰後第一百二十六章 父子升斗第三百七十六章 預謀第六百四十六章 幽雲六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