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四章 瞞報

bookmark

大將軍府,關羽翻閱一系列的職務調動名單,因北府護軍一職空缺而陷入思考。

廖立以患病離職,北府護軍空缺,這個人選改由朝中廷推,由公卿、諫議官在廷議、朝議時討論,推選合適繼任人選。

誰合適?

關中都督射援是比較合適的,籍貫、利益訴求跟一些關中籍貫的北府老兵是相同的。

資歷、出身也是很合適的,容易被北府接納。

射援兼任北府護軍,要麼射援吸納一部分關中籍貫的北府兵;要麼射援跟北府同流……現在射援本人的壓力是很大的。

作爲皇甫嵩的女婿,北地諸謝的同宗,射援是關隴老一代軍功門宦的繼承者、代表者。

而田信則是當下關隴軍功貴族的領袖,射援稍稍控制不住場面,就有可能被老一代軍功門宦犧牲掉。

關隴惆敝,已經失去對外的戰爭潛力和動力。

北府是唯一一支可以代表關隴的武力……射援、老一代的關隴軍功門宦手裡沒有強兵,文化影響力又不如關東四州,如果跟田信矛盾擴大,很有可能被田信順手摧毀,重新改造。

射援的壓力是很大的,先帝在時,射援還能撐住局面,沒有明顯的立場轉移傾向。

可現在,射援已經站不穩了。

射援不是一個人,他身邊圍繞着親舊鄉黨,這些鄉黨能托起射援,讓他站的更高;也能架着他兩條腿,託着他走到別的地方混飯吃。

難道要附議丞相的規劃,讓射援兼任北府護軍?

只要益州軍率先攻入關隴,吸納了原有的關隴軍功門宦、豪強,那射援就有底氣脫離北府,還能裹走許多厭戰的關中籍貫吏士,完成對北府的實質削弱。

以北府兵的戰鬥力,以及魏軍對北府的重視程度;陸議、馬超走武關道進攻關中,肯定會遇到魏軍硬骨頭部隊,急切間很難打開局面。

益州軍則不然,魏軍有陳倉、祁山、子午谷等一系列天險可以依憑,理論上用較少的兵力就能封堵益州軍北出的出口。

關羽思考這一職務變動引發的種種後果時,夫人端着一盤水果來見他。

她面有憂愁之意,長子關平流放房陵,次子關興又卸任侍中,遠赴江東去坐鎮東南,女兒又在偏遠的鄉邑,孫兒阿木,外孫阿平也都跟在女兒身邊,這讓她牽掛不已。

故意顯露在臉上,一副不高興的樣子。

關羽故作不解,趙氏就說:“夫君,麥城商業凋零,民間怨言不淺。不知朝廷可有應對之法?”

“哦?是何怨言呀?”

“怨言頗多,夫君難道不知?妾身聽聞許多荊蠻、巴蠻又遁入山谷之中,廖元儉難道不曾上報?”

“夫人是從何處得知?”

“乃定國信中所言。”

趙氏提起關平,口音略顫,拿起手絹輕輕點了點眼角擦拭淚痕:“孝先曾多遷麥城人戶,正值先帝駕崩,諸蠻以爲天下將亂,多有結伴逃歸山林者。麥城一地減少約在千戶,涉及江都尹、鄧國,逃亡人戶應在三五千纔是。”

三五千戶人口流失,每年戶調租稅就在萬匹;再算上徭役折算的物力,整體損失不容忽視。

關羽皺眉,似乎自己真的沒聽過有這麼大的人口流失,難道下面瞞報了這類負面消息?

可人口跑了,稅租是按着戶冊來徵收的,難道下面要自掏腰包墊付缺額?

怎麼可能?以田信的慷慨,也做不出這種荒唐的事情,更別說其他官吏。

見關羽神色肅重,趙氏小心翼翼進言:“夫君不妨招定國歸朝,也好詢問明白。”

“不可。”

關羽斷然否決:“此等惡劣先例,哪能由我家開始?且讓他安心悔過,待丞相主政,或孝先主政時,再行赦免、寬宥之事。”

心思已經不在水果、閒聊之上,關羽伸手抓住樑上垂下的拉繩,他來回扯動,繩子通過簡單滑輪扯動偏廳的鈴鐺,當即兩名當值的掾屬齊齊趕來。

見召喚掾屬要議事、公幹,趙氏就哀求:“定國不來,安國又去,青華又再湘州不毛之地。夫君,如今子女天各一方,臣妾實在揪心、苦楚。夫君可否下令,使青華送阿木回來?”

阿木是孫子不假,是孫子的同時,最重要的身份是,關平的兒子。

關平夫婦樂意把孩子交給關姬撫養,現在派人去接,關姬不一定會把阿木交出來。

關羽眼睛左右轉動:“去信詢問定國,讓定國書信一封送至湘州。”

見他也思念孫子,趙氏心裡有了盼頭,當即展露笑容,起身辭別。

她離去,關羽心裡也稍稍一鬆,對進來二人詢問:“這一月來,鄭國、江都尹各縣人戶遷離之類奏報可有多少?”

“回公上,暫時並無相關奏報。”

一人略作思考:“朝堂內外浮於人事,政事相關奏疏寡少。”

新舊交替之際,伴隨着劇烈人事調整工作。

這是個不能報喜,也不能報憂的時間點,新舊交替之際,除非打仗或徵收稅租,否則大家心思都不在政務上。

另一人回答:“公上,尚書檯積累奏疏極多,或許不曾抄發、移交本府。”

這也是一個可能存在的情況,爲了避免相關負面消息擴大,影響更多人;尚書檯相關人員扣留了這類奏疏的原本,既沒有抄發給各府,也沒有移交給自己。

照例來說,此前大將軍府、丞相府、車騎大將軍府、徵北大將軍府,都會收到尚書檯的抄發副本。

各府的掾屬對相關副本作出處置後,再轉發回尚書檯,由尚書檯綜合四府、涉事單位的處理意見進行批准。

先帝基本不管尋常政務運轉,只抓中高層人事調動。

發展到現在,尚書檯已經有了相對成熟的運轉經驗,已經可以撇開皇帝,施行四府共治。

四府隨着新帝登基,也有了變化。

大將軍府是目前的執宰,關羽本人總攝尚書檯事,理論上是尚書檯最高管理。

其次是車騎大將軍張飛拜領大司馬一職,張飛本人蔘錄尚書檯事,尚書檯的謄抄副本要移交大司馬府,由大司馬相關掾屬進行政務批示。

徵北大將軍田信轉任車騎將軍,依舊保持侍中身份,參錄尚書檯事,徵北幕府的幕僚改頭換面,成了車騎將軍府掾屬;陸議本人身兼三職:鄧國相、徵北留守長史,車騎長史。

諸葛亮的丞相府不做變動,諸葛亮依舊‘同錄尚書檯事’,保持與之前一樣的地位。

關羽眨動眼睛,尚書檯也該進行調整了,起碼尚書檯要透明一些,具體瞞報的奏疏……其中尺度的把握、鑑定權落在黃權手裡。

這個瞞報、篩選進行抄錄的權力是劉備給黃權的,由黃權擱置一些敏感的奏疏,不公佈,也不進行處理,時機合適時再做處理。

黃權這裡會收容、扣留各種他眼裡不利於目前朝局和睦的奏疏,自然也會影響四府對實際情況的掌控。

顯然,新帝繼位之處,各地就有歸化的荊蠻、巴蠻選擇逃亡、避難,本身影響就很惡劣。

損失的稅租反而是小事,這種事情擴大後,會極大損害新帝的威信,也會刺激田信與朝中的矛盾。

相關問題很敏感,黃權選擇扣留,不予抄錄也是很正當的。

可尚書檯裡,也的確該調整一下,自己終究是目前的執宰。

起碼,黃權瞞報了什麼,自己得要有大致的瞭解……危險的信息,自己要清楚,不能稀裡糊塗。

第七十八章 瘟疫下第八百八十六章 大夢第四百八十六章 投降第四十七章 驚醒第一百七十四章 天興洲第三百九十八章 將門有將第七百四十二章 丞相計較第一百七十九章 戰後第三百五十章 授權第二百四十二章 火第五百九十九章 三首詩第二百二十一章 五郡公舉第八十九章 獨行第八百四十五章 前奏第八百七十一章 虛實之拳第二百一十四章 備羽飛第二百六十四章 金身第六百七十六章 四柱國第一百七十一章 進與退第五百七十二章 鵝鵝鵝第六百六十四章 寶藏青年第一百五十八章 大宴第八百四十一章 懷疑第八十六章 互贈第七百零七章 求戰第三章 嚮導官第四百九十九章 衛公第二百六十八章 射聲士第三十六章 烏頭第六百零二章 番號第三百九十七章 慪氣第七百八十章 推論第一百九十八章 婚禮第七百二十四章 期期艾艾第八百一十九章 投石問路第八百八十六章 大夢第四百五十六章 應對第九十一章 易第八百七十一章 虛實之拳第三百七十六章 預謀第六百九十六章 推演第四百五十七章 煙火第一百七十五章 辰時第四百一十六章 觀星樓第四百六十八章 怨言第八百二十一章 餓虎出籠第八百一十一章 軍大衣第二百二十二章 碧第八百七十二章 亡國之相第六百六十七章 麥第二百三十六章 財富第二十三章 待發第一百三十三章 請戰第八百一十一章 軍大衣第七百八十一章 轉移支付第三百一十五章 繞擊第一百六十八章 爛仗第五百七十九章 進退之際第七十章 貫甲馳一第六百三十六章 四共主張第三百八十一章 肥瘦第七百二十一章 分割天下第二十一章 攻沙洲第四百三十二章 良知第三百六十五章 酎金第一百零五章 遣歸第四百零一章 無笑第二百一十五章 階第二百六十四章 金身第六十章 戰江陵三第一百四十八章 寸步不讓第七十六章 傷員第九十一章 易第三百九十五章 不三不四第七百零六章 西瓜上校第五百六十四章 等待第四百六十六章 病第二百二十六章 宰客第一百七十六章 石灰第四百七十九章 不服第八章 文字第四百八十九章 禁錮上第五百五十七章 藍田青龍現第五百二十六章 十二孫侯第六百七十四章 滿寵之計第六百七十一章 神器第六百三十一章 畫家第七百三十章 主謀第六百九十五章 白馬尉第三百七十章 落幕第二百二十六章 宰客第四十章 糜芳第二百三十四章 元遜第七百九十九章 風口之人第三百九十四章 彼此差距第四百一十六章 觀星樓第七十二章 勢不集第六百四十三章 家宴第六百四十七章 賈逵第五百八十五章 啄木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