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五章 相向而行

bookmark

腳踩在冰冷地面,張虎感覺自己褲腿已被露水打溼,靴子裡也灌滿了水。

他周圍三百餘人輕裝潛行,各牽着一條獵犬,前後魚貫而行。

後方,輕裝化的戰車緩慢移動,由牛拉着戰車行走在相對平坦的軟泥地裡,重甲軍士駕馭牛車,輕裝步兵牽着牛,也有重甲軍士在車上持着火把。

騎士騎乘駑馬伴隨戰車左右兩側,各自牽着衝鋒戰馬。

這是一支規模約在四千餘人的車騎混編部隊,張虎在前探路,其弟張熊在後督管車騎主力部隊。

大雨、濃霧帶來的氣候影響,意味着北府兵很難……幾乎不可能攻奪上雒堅城。

只要上雒堅城立在那裡,那北府兵就缺乏前進基地,撤退時也沒有殿軍、阻擊的據點、陣地。

換言之,北府兵進擊藍田關,還要繼續分兵圍困上雒,北府的物資轉運會趨於困難。

因此,加強藍田關守備兵力是很有必要的,不需要幾萬人,三四千人足矣。

wωω▲ttКan▲co

“又是虎嘯!”

張虎蹲伏在山溝拐折處,這裡兩面山勢陡峭露出大片岩壁,彷彿山溝之間佇立一對石門。

中原決戰時,田信就帶着虎羣出沒陣前,給了魏軍士氣很大的干擾。

二十頭老虎絕對殺不死五十名甲士,大軍交鋒甲士絞殺在一起時,百餘頭老虎參與進來也能被砍死。

所以虎羣的殺傷力有限,奈何威懾力太強,對老虎的恐懼是根植於每個人內心深處的。

現在田信豢養的兩頭猛虎首尾長近兩丈,時常出沒山嶺之間,給了魏軍各處據點守軍很大的壓迫。

特別是夜裡傳遞命令……三五騎不保險,要加大規模才行,平白增加了魏軍軍令傳遞的成本。

然而兩頭猛虎的咆哮聲又引發南山虎豹、狼羣的迴應,示威一樣紛紛咆哮,宣示各自領地。

以至於張虎身邊獵犬此起彼伏狂吠,喝止不住,狂躁不已,似乎也在宣示己方的強大,犬吠密集,且越來越響亮,直到各處獸吼紛紛平息,這支規模龐大的獵犬羣才停止長吠,彷彿吵贏了似得。

隔着二十幾重重山,藍田關守軍尚且沒聽到這密集犬吠聲,相向而行的北府近衛兵也沒聽到。

田信領着輕裝近衛兵走在前方,後方是牽馬而行的騎士,再後面是牛馬拉着的板車,鎧甲戰具多放在車上,步兵圍繞板車行進,若有車輪陷入泥窪坑裡,這些步兵就推搡板車,將攜帶的草束鋪在爛泥地。

近衛兵組成的前鋒火把稀疏,後方跟進的虎牙軍、鷹揚軍主力則火把林立,霧氣遮蔽火光,從最近的山峰上來看,彷彿一條火龍。

“汪!汪汪汪!”

魏軍安山塬據點外圍,突然獵犬狂吠不已,值夜吏士當即驚醒,相互盼望:“是虎?虎來了?”

“應該是虎……擂鼓吧!”

一名都伯苦澀開口,不管這虎是途徑逗留,還是別的原因,現在犬吠聲不正常,必須示警全軍。

那兩頭體型巨大的猛虎出沒附近,給了各處據點的魏軍很大壓力。

安山塬,顧名思義,是一塊地勢較高的,地形相對平緩的高地,是藍田關外圍最大的魏軍據點。

地勢高,能屯種,還能防範盜匪、猛獸,早年有安山亭,因此這裡始終有人口聚集生活。

魏軍鼓聲擂響,相隔五六裡地,田信尚且聽不到這鼓聲,更別說其他前鋒吏士。

安山塬的魏軍很快又停息鼓聲……有些犯不着,引發獵犬警戒、狂吠的原因太多了。

除了那兩頭猛虎,還有其他山中猛獸途徑、靠近時也會觸發獵犬驚吠;甚至也有些不可名狀的存在靠近時也會讓獵犬吠叫,還有各種風聲也會引發獵犬的惶恐、驚異。

一個小時後,田信領着前鋒輕兵推開鹿角、柵欄,從山溝下順利穿過安山塬據點,將這處據點交給後方的主力部隊處理。

只要包圍……以安山塬沒有泉水的信息來看,這裡的魏軍很容易投降。

安山塬是藍田關以南最大的魏軍據點,有兵五百餘人;除了這座據點外,其他據點都是警戒、拖延爲主的哨所據點。

天色漸漸明亮,經過五次明顯的拐折後,前鋒終於遇到一條向北流淌的河流。

河流洪流已經消退,河灘地相對開闊,沒有淤泥,全是砂石,利於行走。

沿河行走近十里,霧氣還未消退,熟悉武關道的杜翼突然駐步,拿出地圖看了看,又看看面前寬闊、向東北轉向的河流,忍着激動,淚水從凍僵面容淌下:“公上,北川,這裡是北川三河口!”

他擡臂指着河水奔流的北偏東一點方向:“再走十餘里,就是峽口,黑龍峽。這是絕路,不適合大軍通行……現在渡河,藍田關就在二十五里外!”

田信取出指南針,端平握在手裡,垂頭盯着指向南北的磁針,嘴角翹起:“沒走錯就好!”

南山的山溝太多了,山谷通道、河谷通道交錯,形成數不盡數的三岔口。

杜翼也有指南針,他蹲伏在地把地圖鋪在一面盾牌上,也把指南針放在一側,食指在地圖上來回滑動做着比劃:“公上,渡河後用餐、緩行,再行十五里路,在紅石門休整。紅石門距離藍田關只有八里,銳士急趨,可一鼓而下!”

田信和周圍軍吏也湊上來看地圖,如果田信不反對,這些軍吏會把命令逐級傳遞到基層。

這樣的話,渡河後,軍士就能摘除木枚,邊走邊吃補充體能。

杜翼心中激動,北川河水自然向北流淌,匯入滻水……這就是家鄉的水!

他語腔顫抖:“藍田關後,還有藍溪亭、藍橋聚,此二處皆雖有魏兵,但險峻遠遠不及藍田關,如何能擋我兵鋒!”

見田信觀察地圖,杜翼在藍田縣北的灞水處點了點:“公上,此灞水官渡所在,我軍若順利進佔藍田,務必遣探騎偵查渡口。臣恐吳賊出逃,遣人焚燬渡口船隻。”

戰爭走向誰也說不準,現在只是預防其中一個走向可能發生的事情。

田信微微頷首,仰頭看霧氣遮蔽的太陽,依舊看不到太陽的輪廓所在,隱約能察覺光暈大致方位。

低頭再看看面前向北流淌的北川,轉頭看杜翼:“子騰,得關中後,子騰可爲北川侯!”

不做猶豫,田信當即開始脫卸身上的絹甲,周身光溜溜,一切甲衣、器械、軍糧都裝入防水袋子裡,這種袋子是粗帛縫合,塗抹一層漆,質地又韌又硬,就是不耐摺疊,多摺疊幾次,摺痕處會滲水。

防水袋子裝在盾牌上,田信緩緩下水,盾牌就頂在頭上,身後的吏士也都這樣,善游泳的就把盾牌頂在頭上,要麼把盾牌放在水面拖着、推着前進。

北川河水深過人腰,可想而知匯流形成的灞水會有多麼洶涌。

而兩頭猛虎率先泅渡,田信還在河流中間時,猛虎已將身上水珠抖落,站在岸邊回頭望河水裡密密麻麻的肌肉男。

第四章 孟達第三百七十八章 糧不足第七百三十九章 火坑第二百九十三章 謀進退潘承明細說虎狼第三百二十八章 向西第二十五章 襄陽之戰第五百八十章 戰術重現第五百六十四章 等待第三百一十章 喝茶第八百五十七章 事項第五百二十七章 典論第三百三十一章 劉公胤第三百八十九章 附議第七百三十九章 火坑第七十二章 勢不集第五百零三章 鹿門第八百零三章 要害第四百零四章 反攻計劃第五百二十二章 執宰之難第一百三十五章 白兔第四百四十五章 相府應對第四百七十五章 人皆思安第五百三十三章 信第四十七章 驚醒第三百七十四章 不過三第二百五十九章 不同第七百七十八章 齊王之變第九章 局勢第六百零三章 疲軍沒資格拒絕第六百六十四章 寶藏青年第一百二十七章 典滿第六百八十六章 不可直視鬼神第二百七十一章 斷劍第二百六十三章 順心第七百三十八章 連升第四百六十五章 有所爲第四百四十三章 南中第七百七十七章 又見倀鬼第四百三十一章 反彈第一百零五章 遣歸第七百三十五章 藍溪夜談第八百六十八章 鹽池第六百六十九章 狐假虎威第七百一十八章 籌劃第二百五十四章 逃第六百九十三章 分割第一百七十四章 天興洲第一百三十四章 不敢賭第三百三十四章 姜維第七百一十一章 處置第二百零八章 二選一第三百一十一章 洞悉第四百六十一章 妥協的結果第七百六十一章 重禮第六百六十二章 印第七百零一章 險惡第四百一十一章 三光道第二百九十章 不得已長平侯施計第一百四十四章 關中都督第二百零一章 又見斷髮第六百九十章 懿旨第二百六十章 方圓第七百三十二章 妙用第八十一章 軍事威脅第七百七十八章 齊王之變第一百一十五章 追斬第三百九十一章 姓氏第一百章 時命艱難第二百八十六章 要挾第七百九十八章 軍令狀第五百一十八章 新舊更替第三百四十三章 暗傷第二百一十一章 農具第八十章 糧食第八百七十六章 不同軌第四百零二章 廷尉第三百八十五章 學校第六百三十三章 拒絕第五百八十二章 進擊第六百五十八章 忠君第三百一十七章 破釜沉舟第五百五十七章 藍田青龍現第五百四十八章 五年之約第七百九十六章 情報第七百五十九章 威逼利誘第四百七十四章 齊心第四百五十五章 深謀第一百一十章 交匯第六百一十五章 彼此黑心第二百八十六章 要挾第三百二十九章 交錯第七百五十一章 河渠第一百二十七章 典滿第四百四十九章 嬉戲荒唐第九十一章 易第六百六十章 套索第八百八十三章 前哨第三百二十八章 向西第四百一十七章 謹慎第八百一十九章 投石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