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章 死國可乎

bookmark

夜晚,橘林館一片狼藉。

本該青紅相間掛滿枝頭的橘子、橘子、橙子還有部分類似柚子的果樹,如今枝葉散落一地,果子被採摘一空。

所有果樹如今只剩下樹幹,一切枝條都被砍落在地。

陳祗夜中來此時,看到的只有這番景象,還有一個在這裡發愣的李嚴。

關姬留李嚴吃飯,等李嚴吃完飯準備乘船回江都時……關姬已經領着輕裝行進的衛率向臨沮進發,又通告麥城居民,居民一涌而來採摘橘子。

只是李嚴苦苦規勸,麥城居民才放棄砍伐果木,只是按關姬的吩咐砍斷了一切的枝條。

而李嚴則在田信的小花園便發愣,這片田信一手栽植的小花園如今更是狼藉,兩頭大象來回踩踏,又是雨後泥土鬆軟之際,所以泥漿與百草混合,徹底的糜爛。

成羣火把照映下,李嚴擡頭見到了惶恐、不知所措的陳祗,也看到了隨陳祗而來的虎賁。

不需要細想,從關姬火速逃離麥城時,事情就已經超出了自己、所有人的預料。

很顯然,自己被利用了……事情比自己當初想象、預料的還要兇險。

已經到了必須重新站隊的時候,必須要用強硬、鮮明的態度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不能被這幫人裹挾。

此刻,李嚴看陳祗的眼神如同看一個死人。

陳祗魂不守舍,也不拘泥理解,直問:“正方公?南海長公主何處去了?”

李嚴扭頭向北去看夜空北斗星所在:“近來多雨,山中道路艱險。回去轉告董允、費禕,若殿下、太子安康,自然一切尚能迴旋。若是遭遇山體坍塌、洪流衝擊……有所不測。爾等族滅之日不遠矣!”

田信會報復?

不,皇帝會先殺光這些人。

陳祗癡癡望着北方,前往臨沮的山路不算好走,但也不算危險。

可關姬的兩個兒子若在山裡受寒染病,那始終沉默的大將軍絕對會把跑腿的這些人……打斷腿是最輕的。

惶恐的何止是陳祗,周圍跟來的幾十人俱是膽顫,神色憂慮。

事情本就不是他們應該參與的,他們只能拿着命來下注,經不起一點衝擊;如果再忍耐幾天,由大將軍、丞相出面,即便不能也能有旋轉的餘地。

起碼,事情不成,反生的反彈不會死人。

“正方公,可是對長公主說了什麼?”

“能說什麼?我本就不願來,受迫人情來此遞送家書。家書本該由大將軍遣人來送,何時該由我李嚴來送?”

李嚴一腔憤懣爆發:“本就不合情誼,卻讓殿下生出誤解。待我發覺時,殿下已遠去十餘里,如何能追?”

見陳祗神色反覆變化,平日的威儀、清嚴氣質頓時不見,彷彿軍中賭輸了一切的老兵,紅着眼睛,握着刀,彷彿想把賭本搶回去。

李嚴大風大浪見的多了,左手微微擡起劍鞘,拇指挪到繃簧處,暗暗警惕,大有情況不對就抽劍砍死陳祗的苗頭。

陳祗身高八尺體格健壯,可終究是個年輕人,手裡纔有幾條人命?

真到亡命搏殺之際,三個陳祗一起上,也不夠李嚴一個人砍的。

李嚴左手微微調整劍鞘方向的時候,他身後的隨從、吏員見他劍鞘尾巴挪動,顯然是按了繃簧,彈出劍柄恰好能到腹前的位置,於是紛紛轉移劍鞘。

如果江都尹、上司李嚴被砍死在面前,他們的仕途也就完了,還會給家門抹黑。

如果連李嚴這個等級的重臣都無法讓他們拼命保護,那誰還敢相信他們的忠誠?誰又敢相信他們子弟的忠誠?

陳祗懷疑是李嚴通風報信,肯定有人泄密讓李嚴知道了一切計劃,這個纔將計就計跑到麥城來送信,提醒關姬。

所以,李嚴是叛臣,之所以沒跟着關姬走,是爲了回到江都,繼續監視朝中百官。

有了懷疑對象,今天發生的種種與計劃不符的事情,就有了合理解釋。

肯定是李嚴泄密,所以關姬提前走山路前往臨沮。

這個該死的叛臣,毀了自己的一切!

陳祗盯着李嚴越看越覺得面目可憎;李嚴也盯着陳祗,很有一劍砍死這個人,然後也往臨沮跑。

很顯然,眥目的陳祗終究有些色厲膽薄,始終不敢主動拔劍。

他是宣詔的天使不假,可李嚴又不是他的宣詔對象,更不是他這個級別官員應該拔劍、敵對的。

他敢拔劍,這裡又是江都尹轄區,真被李嚴砍死,指不定朝廷怎麼判定此案;如果他把李嚴砍死,那就真的萬死難辭。

陳祗瞥見隨行而來的虎賁、虎賁紛紛垂頭不做目光迴應,似乎就沒有參與此事的想法。

至於其他北宮、南宮衛士……誰敢調衛士給他,趙雲第一個站出來反對。

至於江都周圍的駐軍,誰敢調兵出營,然後跨越防區來麥城公幹?

只能在日常營務、軍務的範圍內提供方便,任何一縷出格的調兵跡象,都會遭來大將軍府的正值。

偌大的江都,陳祗竟然無兵可調……這纔是正常的,否則也不會用這種見不得光,欺負對方反應慢、不夠果斷的詐術。

從一開始,這就是一場以人情網絡推動、組成的龐大詐術,關姬不上當,還反應激烈。雖未直接動手,但也會逼死一些人,這些人不死,要死更多的人。

除非北府兵北伐時全軍覆沒,威名赫赫的北府精銳大軍被南山山洪沖毀、田信僅以身免,這纔是完美的結果。

可這種概率,究竟有多大?

這種渺茫的概率面前,陳祗惶恐之餘很是無助,自己不想死。

現在回江都,肯定會被推出來做替死鬼。

不回江都,難道砍了李嚴,帶着李嚴的頭顱投奔魏國?

雖然瘋狂,可終究有一點可能性在……可砍的過李嚴?

陳祗心中衡量得失……可自己真的不想死,起碼不想死的這麼窩囊、沒意義。

大丈夫死則死矣,當死大事爾!

陳祗突然面有厲色,引得李嚴緊張,拇指稍稍用力就能彈出劍。

李嚴就聽陳祗說:“正方公受奸人矇蔽自不知曉內情……陳某欲見長公主,即爲宣達詔書,更爲乘機向長公主進言,欲請……長公主殿下撥亂反正,護持帝室社稷!”

陳祗身後一人突然大喝:“住口!爾欲滅族耶!”

陳祗突然轉身背對李嚴,自己拔劍出鞘指着對方,見虎賁這支主要武裝無所適從之際,更是大喝:“正方公!奸賊欲行呂不韋篡國之舉!受制於人,僕平日謹慎寡言。如今,奸人重重設計,僕已無退路,進亦死,退亦死,等死,死國可乎?”

李嚴也按動繃簧,劍柄彈出尺餘,被他抓住乘勢拔出,指着虎賁簇擁的幾個人:“還真是大案、要案……左右虎賁,擒拿諸人,與本官於大將軍當面訴說曲直!”

第三百九十四章 彼此差距第四百六十八章 怨言第四百五十二章 再變第三百九十二章 白牛君第三百九十三章 二謙之爭第二百一十五章 階第一百七十二章 決戰前第八百一十七章 想得開第三百三十八章 山崗第八百三十一章 麥城舊政第六百八十八章 泰山錄事第八百一十章 西線無戰事第一百一十六章 焦慮第五百九十九章 三首詩第八百零六章 漸漸明朗第六百五十六章 再無退路第一百六十九章 李嚴第六百一十四章 熟悉的友人第七百六十一章 重禮第三百三十九章 抉擇第五百二十章 魏之國策第六百二十四章 南北開花第八百二十七章 秘籍逆練第四百二十八章 不滿第六百一十五章 彼此黑心第八百零五章 五十年盛世第六百八十七章 碰瓷第四百七十八章 大風病第四百二十七章 士戶第四百三十一章 反彈第四十六章 婚事第一百二十六章 父子升斗第五百八十七章 我們是親戚第四百二十七章 士戶第七百七十八章 齊王之變第五百九十五章 尚書檯第五十章 計較第二百六十六章 撲倒第二百四十八章 壓縮軍糧第八百零四章 意在拖延第九十一章 易第八百二十四章 變故之初第七百九十七章 分析第八百三十二章 轉變第十章 宜都郡尉第四十一章 私心第二百二十六章 宰客第五百二十二章 執宰之難第三百八十章 調整第八百八十丈 議定第八百四十六章 殺手第三百五十七章 休緩第五百七十五章 輔國將軍第二百一十七章 河圖第四百八十九章 禁錮上第四百三十三章 無心第七百零一章 險惡第二百九十八章 話鄉情蘇則思歸第五百四十二章 全力以赴第二百六十一章 問題第八百零九章 叛國否?第三百五十四章 抄底第六百九十六章 推演第四百九十九章 衛公第七百零一章 險惡第四百四十五章 相府應對第五百三十八章 飯還得吃第八百六十九章 關東改編第八百六十九章 關東改編第二百六十九章 水壩第二百九十三章 謀進退潘承明細說虎狼第七十章 貫甲馳一第二百六十六章 撲倒第六百三十九章 缺乏信任第六十三章 欲相持一第三百二十六章 顧慮第八百三十八章 瘋女第四十章 糜芳第六十章 戰江陵三第四百零九章 命數第六百三十一章 畫家第一百六十七章 急進第八百七十五章 信任第五百六十一章 有所顧慮第八百五十五章 太和第六百七十三章 手足第五百五十三章 離心離德第四章 孟達第七百一十章 窘迫第六百二十七章 趕時間第一百一十八章 火起第五百九十章 死國可乎第三百二十章 脅迫第三百二十四章 相遇第一百八十三章 鑄幣第一百七十九章 戰後第三百九十五章 不三不四第三百八十一章 肥瘦第四百四十六章 各有各心第二百四十一章 用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