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七章 不信任

bookmark

關姬沒有多說,只是安排船隊護送魏延前往江都。

跟其他人也沒辦法細說,她有預感,她不能保護田信的底線,那以後田信也不會顧慮她的底線。

帶着田嫣出逃臨沮,在目前來說是保護了田嫣;可長遠的未來,是保護了其他人。

此時漢水上漲,這支關姬安排的小船隊用了六天時間將魏延送抵江都,六天時間待在船上好吃好喝,魏延臉上有迅速有了一層肉。

江都官舍,魏延落腳於此,這裡是出入、途徑江都的官員臨時住地,不同等級的官吏獲得不同規格的住宿、伙食待遇。

魏延來的不是很快,可來之前南陽方面並沒有飛騎通報江都……所以朝廷百官和關羽,對突然出現的魏延,是毫無準備的。

尚不清楚這一茬的魏延換了一身配色沉肅的新衣裳,與相熟的潁川人袁琳、義陽同鄉劉邕一起聚餐。

船上靜靜待了六天,足夠魏延想清楚以後的道路,和眼前的行程規劃。

先小範圍的鄉黨、朋友聚餐,通通氣;然後再拜謁關羽,討論正事;正事私下討論完,之後朝堂之上走一個述職的過程;最後就是前往惠陵爲成祖昭烈皇帝守一段時間的陵,盡一盡心意。

守陵盡心意的這段時間裡,靜靜等候朝堂的調整、安排,然後領取一個新的職務,離開這個是非之地。

越靠近江都,越覺得事情跟自己漢中時聽聞的有很大不同。

張飛都帶着齊王去了青州……自己小胳膊小腿的,沒道理硬着頭去跟北府硬耗。

何況,按門第來說,自家是貨真價實的寒門,看一看這幾年北府的手筆,把名門大姓壓在地上打。

北府一定程度上處於得勢、優勢地位,對寒門武人是有好處的;如果沒有北府,以如今境內的高門大姓對地方的影響力來說,朝堂之上決然不會是如今的局面。

如今的大漢朝堂,經歷了一場風波動盪後,竟然還是老面孔……這意味着,各地高門大姓的名士、名宦、能臣、賢良、方正們根本無法在朝堂站穩腳。

寧肯很多官位空着,也要等值得信賴的元從舊人、荊州人、益州人、湘州人站起來接替。

官位啊,就這麼空着,那些後續投降、歸附的降臣、高門子弟們眼饞的要命……可朝廷不給,這些人誰敢搶?

別說搶,就連嚷嚷、製造輿論壓力的膽量都沒有;只能這樣老老實實等待機會。

誰的功勞?

是關羽守住了第一線,是北府未逢一敗的戰力支撐了舊臣的信心。

警惕北府膨脹、擴大是舊臣的心聲,可也是北府撐腰,讓舊臣們可以頂住高門大姓的影響力,就這麼硬耗下去。

高門大姓所謂的影響力,會隨着時間過渡而持續衰減。

再深入一點的問題,就不是魏延能想明白的。

總之有一種感覺是對的,北府的存在,讓政令來自四個源頭的漢室朝廷,依舊保留着先帝的某種精神。

起碼,還是自己熟悉的朝堂,還是那個高效率,簡樸的朝堂。

不敢想象,如果自己這一趟回來,整個江都朝堂被高門大姓把持……那追隨先帝打生打死幾十年,究竟圖了個什麼?

魏延與劉邕、袁綝漸漸酒酣,開始交流一些比較重要的心得;劉邕是魏延的鄉黨,當初一起追隨先帝,劉邕因爲宗室身份,顯得稍稍中立一點,是一個小號的孤臣。

袁綝這個潁川人就複雜了,首先北伐戰役期間,奉命調任北府的西曹掾,負責幕府日常運轉,是僅次於行軍長史的二管家。北伐之後調任兗州的郡守,這段時間與劉邕一起被朝廷火速調回江都。

與郭攸之一樣,袁綝在北府擁有廣闊人脈。

只是三個人聊的是其他方面的事情,如今朝廷誰是誰的人,許多已經挑明瞭,但有一些人手握兵權,身份、立場相對朦朧,魏延久不在朝中,消息阻塞,需要弄明白。

弄明白這個問題,才能重新對待過去的袍澤、友人。

劉邕乘着酒興,侃侃而談:“中軍年初時是中護軍陳叔至、中監軍田國讓管事,原先部督馮習、張南、高翔、陳式形同罷免,其中自有內情。”

魏延爲劉邕倒酒,哈着酒氣搶過話茬:“馮習之事漢中也有流傳,說此人幾度與陳公攜手破敵,十分仰慕陳公。這種流言絕非空穴來風,我難辨真假,難道此人當真搖擺不定?”

袁綝開口,語氣確鑿:“文長不必取笑,隨陳公出徵者,多受恩惠。受恩當報,此人之常情。”

他說着自己剝一個橘子醒酒:“先帝並未處置中軍諸將,多有冷遇,以我看來此舉利於新的樹立恩惠。只是新帝爲孫氏所惑,難辨忠奸,故因小失大,受大將軍管控,遲遲無法向中軍諸將散播恩澤。”

皇后孫大虎就是最大的障礙,也是明晃晃的投名狀。

新皇帝雖然是皇帝,可怎麼才能讓老臣們相信你?

你寵愛宿敵孫氏家族的女兒,不知悔改,彷彿越寵愛,越能證明你的膽量?和你們之間感情的真摯?

可是很遺憾,皇帝與皇后之間的真摯感情,換不來大家的信任。

手握重兵的老臣還都沒死絕呢,你就跟宿敵女兒一副生死與共的模樣,等宿臣、老臣們先後凋零,誰還能管住你?

劉禪始終無法接手兵權,孫大虎居功至偉。

劉禪不接手中軍兵權,那先帝留下的後手,就沒人會去觸發,所以馮習等四名驍勇善戰的部督只能繼續閒置,等待啓用的機會。

現在孫大虎及孫氏諸侯被除掉,可就劉禪期間表現出來的態度,誰又會相信他?

中軍就在那裡,衛軍也在那裡,都是皇帝的;可劉禪表現的實在是讓人着急,再幹着急也沒用。

大家不相信你,你是皇帝……也沒用。

魏延仔細想了想馮習、張南四部督的性格,的確都是很剛強、銳猛的人,不會輕易倒向北府,是先帝培養的未來中樞大將。

而自己呢,是外將。

劉邕略好奇詢問袁綝:“陛下何時能掌兵?”

“難。”

袁綝沒有多說原因,年輕氣盛的皇帝連‘仲父’的規勸都可以忽視;今後有怎麼會老老實實聽師傅的話,聽姐夫的話?

魏延眼珠子轉動,也覺得目前形勢還算可以接受。

老臣掌兵,起碼軍隊戰鬥力有保障;如果讓皇帝拿走,且不說各種隱患,光是軍隊戰力下滑一事,就讓人頭疼。

江都的舊臣、元勳們都質疑皇帝的能力……難道就自己目光如炬,能發現皇帝不爲人知的優點?

魏延遂收斂思緒,端起酒杯仰頭飲盡,說:“中軍無變故,實乃嘉事爾!”

起碼,當年的袍澤還是袍澤,彼此關係沒有出現大反差的變動。

至於皇帝不能掌權的憤懣……這沒啥不好接受的,皇帝着急就行了,自己幹嘛着急?

第五百八十六章 馬超的推演第五十一章 求婚事件第二百零九章 潘濬第四百九十二章 盛世第五百九十八章 合適的人選第六百五十八章 忠君第四百四十一章 新與舊第六百七十七章 問心無愧第七百一十六章 絕計第五百四十五章 拉扯分化第三百九十六章 三角債第六百六十六章 出京第二百零八章 二選一第七百三十一章 挑撥第七百九十五章 上雒第八百三十三章 總理第五章 年俸第五百八十三章 沒有馬的步行騎士第一百五十一章 剪刀第三百一十九章 被動第五百三十章 遷都第七百八十九章 不改初衷第六百五十九章 斷臂第二百九十三章 謀進退潘承明細說虎狼第一百零七章 西山第六百六十八章 立場第五百七十八章 毌丘第二百三十七章 夏侯仲賢第四十二章 委屈第六百零九章 錢與要害第七百一十二章 錢孔之間有大恐怖第二百七十三章 忠誠第六百九十八章 演技第四百五十八章 司馬門第十三章 畫龍不點睛第一百七十一章 進與退第八百五十二章 婚事後續第七百七十五章 關鍵與樞紐第六百六十章 套索第三百九十七章 慪氣第二百八十八章 想明白第六百六十八章 立場第六百一十三章 熟悉的敵人第七十一章 貫甲馳二第二百四十三章 絕第三百九十章 蝴蝶第三百七十三章 南中第四百三十二章 良知第五百七十一章 後發制人第五十九章 戰江陵二第八十三章 武昌第一百七十五章 辰時第七百四十八章 錢窩第八百二十七章 秘籍逆練第七百五十五章 情真意切第四百六十七章 患第七百六十六章 二八對比第九十四章 議第一百一十五章 追斬第一百九十二章 湘州第三百四十六章 珍重第三百六十三章 詭異第四百八十章 感情第二百四十五章 變第四百七十八章 大風病第五百四十一章 要搞砸了第四百三十六章 鑄幣第五百三十四章 象邑動員第八百二十九章 最重要的第四百一十章 直閣計較第四百六十九章 試探第五百八十七章 我們是親戚第二百四十八章 壓縮軍糧第六百零二章 番號第五百七十四章 白色手套第一百八十三章 鑄幣第八百七十五章 信任第四百三十八章 烏鴉第二百九十一章 投滍水張俊義阻流第六百七十九章 仙草解藥第一百零一章 時不我待第七百三十二章 妙用第一百九十九章 交待家底第三百一十九章 被動第五百七十二章 鵝鵝鵝第五十九章 戰江陵二第三十六章 烏頭第三百二十八章 向西第二百一十四章 備羽飛第七百一十一章 處置第四百六十三章 功大於過第二十二章 無法避免第三百七十五章 噴子第三十七章 關隴第五百零二章 陳乃新國第二百七十一章 斷劍第六百一十八章 畫第七百零五章 閃電戰盔第六十三章 欲相持一第八百四十七章 糧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