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二章 印

bookmark

四月中旬,三萬驪山勞作的降軍開始陸續抽籤,準備按照約定遣返一萬人。

這一萬人裡,真正抽籤決定能回家的不足四千人,另外六千人則有當時提前放歸的投降許可。

其中以藍田關王雄麾下守軍、王忠麾下輕車軍、石門關魏平麾下駐軍,這三支軍隊加起來足有一萬一千餘人,沒有參加戰鬥,自然也不會有戰損。後續勞動時,分配的也是較輕的工作,勞動減員也很少。

所以減員寥寥無幾的情況下,如果遣返,自然是能湊夠約定中的一萬人數。

只是許多吏士放棄回家,就這樣硬是擠出來四千名額,讓給了其他降軍。

各處伐木場裡的降軍也都是打散編制安置,避免同番號、同籍貫的降軍扎堆勞作;軍吏、軍士分開勞作。軍吏的工作就更輕鬆一些,集中在木坊做一些幫閒雜工。

軍吏的素質比軍士更全面一些,學習理解能力也強,就是很好的技術工種替代者。

這種混編勞作方式,給了許多降軍操作的餘地……可以假死脫身,集中安置到上林苑範圍內,去跟徵發、輪番服役的漢僮僕從軍一起挖掘宮室廢墟。

降軍假死的方式太多了,有凍死、病死,還有吃山裡東西毒死,以及出逃時被殺死,甚至還有鬥毆被抓走處死……只要他們以合理的方式從相熟的降軍眼前消失,那就能保證家屬不受牽連。

遣還一萬降軍,對魏國來說是一件大事,由驍騎將軍秦朗負責這件事情,他攜帶曹丕的許多禮物來到長安東南的長樂坡拜見田信,表達感謝。

秦朗來時,關中渭河以南,環繞長安的八條水系及各處支流、昆明渠灌溉區域內,正值麥苗吐穗。

他駐馬觀望,就見麥田連綿,視線之內皆是整齊的田畝,阡陌縱橫。

每隔五里就有十餘座籬笆圍起來的草廬,是供府兵家庭農忙時就近居住的田間屋舍。

眼前種種即將豐收的景象,可跟自己來之前獲取的情報不同。

來之前,種種情報相互佐證,可以清楚推斷關中的北府兵只有十萬人度支兩個月的戰備儲糧。

可看現在的情況,僅長安以東、潼關以西這片麥田所產的麥子,夏收時怎麼也在五十萬石以上。不計渭河之北,僅僅南岸各處的冬小麥,今年夏收時最少也有三百萬石。

足以彌補北府的戰備儲糧……所以從糧食、食鹽方面是很難卡住北府脖子的。

畢竟西部鮮卑這些人蛇鼠一窩,竟然放棄敵對,一路向西跑了。

結果竇賓獨佔肥美的河套,引得許多雜胡小部落依附,掛靠在竇賓名下,獲取竇賓分配的草場,白白讓竇賓撿了便宜。

щщщ◆tt kan◆c○

而禿髮匹孤放棄了賀蘭山,賀蘭山周圍有產鹽地……依照關中現在興復的速度,明後兩年北府一定會在賀蘭山設立據點,以獲取食鹽。

而涼州也有幾處產鹽地,西平郡就產鹽。

秦朗一路分析、總結,可因田信巡視鑄幣坊,故秦朗一行人就改乘船隻,從昆明渠直達昆明池。

此時的昆明池邊緣種植許多蓮花,池中也有三百餘隻剛剛褪去絨毛的小鵝戲水遊玩,而昆明池四周也都開挖水塘,修建土狽蓄水,開始將這座精美的人工池井改造爲稻田。

關中也是可以種植水稻的,水稻、粟米纔是傳統主食,田信推動的小麥如果不是可以研磨成麪粉,那阻力肯定會有些大。

昆明池的幾條注水河渠已經完成修繕改造,工坊就修建在這些人工河渠之上,或修在河渠邊上,以藉助水力加工銅幣。

就現在北府鑄幣技藝來說,銅幣這種已有的技藝不算難事。

反而因爲田信本人會參與鑄幣,鑄錢的母本都是田信雕刻的,母本鑄造出錢模,錢模再鑄造錢幣。

剛鑄造出來的錢幣會有很多毛刺,所以要藉助水力進行打磨,磨去毛邊。

控制了錢模的標準,再把控青銅的最佳比例,這質量上乘的良心五銖錢就可以面試。

爲了方便世人分辨錢幣,這次五銖錢正面有‘大漢五銖’四字,背後有‘陳工部造’四個字,都是輪廓清晰、明顯的外凸陽文。

爲方便江都方面也能鑄造相同規格的五銖錢,田信在已經開模的基礎上,略作增加,給江都鑄造了一批背後銘文爲‘漢工部造’的錢模。

至於母錢模具,則不能分享出去……這個存有隱患,會造出劣質高仿惡錢傷害到自己。

鑄錢的事情走上正途,孟達在修木軌,年內自己就剩下改良馬種、牛種、羊種,以及巡視郡縣一事。

接待魏國使者,也算是去年就決定的既定事務,這件事情完成後,才能抽身巡視渭河以北的郡縣,並順路繞安定、街亭走天水轉一轉,然後走陳倉道回關中。

去一趟天水,就是爲了圈地,警告朝廷派遣到涼州的郡縣官吏,也警告天水豪強。

就在這種正常外交交流的情況下,田信接見秦朗。

跟上次比起來,秦朗已經鎮定了許多,不卑不亢,有一點國家重臣的氣度,可能是魏國對外的軍事勝利,還有司馬懿的軍制改革鼓勵了秦朗。

魏國的問題很明顯,就是軍隊待遇不行。

現在付出極大代價,克服各種阻力將軍隊待遇提上來,那大魏自然就沒問題了。

田信先是翻閱禮單,可能是纔到夏初北方水果還沒有成熟,所以這次曹丕送的禮物以各種工藝品、手抄書爲主。抄書的載體是去年從江都市場抄底買走的好紙,而這種紙因爲麥城工坊遷移,目前還沒有恢復生產,反倒益發的珍貴了。

“魏主知我心意,這些禮物我就收下了。驪山安置的降軍,也陸續湊集,會向潼關開拔,只是過潼關後,一切糧秣補給,就由魏人自籌解決。”

這是當時就約定好的,魏人在潼關對岸的風陵渡準備船隻、糧秣,雙方在潼關完成第一批俘虜遣還。

秦朗正欲答應落實這件事情,就見一人腳步匆疾從門外走來,直入大廳施禮答話,還怒目看一眼秦朗:“公上,魏人使詐!”

田信神態平靜,看一眼驚詫莫名的秦朗,詢問嚴鍾:“究竟何事?”

“臣奉命接受金銀禮器,其中有一枚金印,印文是‘夏王寶印’,又見其他金印,共有六枚。臣不敢擅動。”

嚴鍾如實回答,只是秦朗更驚訝了,扭頭去看自己的副使高堂隆。

高堂隆也是不知道情況,兩人面面相覷。

彷彿脖子有些冷……需要撓癢癢。

第四十四章 臨沮第二百二十二章 碧第五百九十八章 合適的人選第二百九十六章 首交鋒勇士舉義第三百五十四章 抄底第五百六十一章 有所顧慮第四百一十六章 觀星樓第二十六章 戰後第八百七十二章 亡國之相第五百二十四章 瞞報第一百三十六章 疲憊第七十五章 留守第一百九十四章 山民第四百二十六章 輕重有別第三百零五章 裂第三百六十六章 釣魚第七百九十五章 上雒第七百六十三章 彳言第二百二十一章 五郡公舉第四百零九章 命數第八百零七章 司馬計謀第四百零三章 北府記第七百七十三章 勇氣所在第三十九章 自謀前路第六百零二章 番號第一百九十八章 婚禮第八百七十二章 亡國之相第二百九十六章 首交鋒勇士舉義第五百二十三章 爭第四百六十三章 功大於過第八百一十二章 底線所在第四十三章 關姬第八百三十六章 家法第八百四十七章 糧票第二百七十八章 伏第五百八十八章 拒絕第五百一十二章 不可名狀之罪第一百零七章 西山第三十二章 貪第五百一十七章 民心第六百四十九章 本末第四百九十六章 無語第一百一十四章 削髮第六百零一章 規劃第四百五十六章 應對第二百一十九章 暨豔第三百四十五章 刺激第六百六十七章 麥第六百七十三章 手足第一百四十二章 擄之第六百二十三章 仁第三百六十六章 釣魚第六百一十三章 熟悉的敵人第八百一十章 西線無戰事第七百四十章 信口開河第七百八十七章 襄樊第八百六十三章 隋王第二百一十五章 階第六百一十章 釘子第五百二十章 魏之國策第二百三十四章 元遜第二十三章 待發第六百六十四章 寶藏青年第七百三十七章 顧慮長遠第二百九十三章 謀進退潘承明細說虎狼第五百三十四章 象邑動員第三百零九章 序幕第十五章 夏收前第三百八十六章 隱患第五百二十章 魏之國策第二百三十八章 肥水第三百三十八章 山崗第四百七十六章 枯竭第八百一十八章 針鋒相對第六百九十六章 推演第二百一十七章 河圖第二百八十七章 憂天第四百七十二章 致良知第四百四十二章 同一片星空第五百五十九章 壓迫第五百五十五章 相向而行第二百二十四章 驅狼吞虎第六十五章 欲相持三第八百七十一章 虛實之拳第三百零七章 破家第三百五十章 授權第八百一十三章 整編第五章 年俸第四百二十三章 雷山風雨第七百四十三章 聯姻第五百九十三章 各有想法第三百六十六章 釣魚第六百五十五章 稅多多第二百四十五章 變第五百二十五章 改制第一百三十九章 王雙第二百三十七章 夏侯仲賢第三百五十章 授權第八十三章 武昌第八百一十五章 變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