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九章 不立字據

bookmark

江都,重新開始運轉的車騎大將軍府,陸議以車騎幕府長史的身份押解新幣回京。

押解新幣算不得什麼大的任務,他主要擔負的任務就兩個;一個是與關羽協商南陽地區交割的實際步驟;二是促成‘環關中帶’的轄區規劃。

南陽交割直接關係內戰與否,環關中帶的州郡轄區重新規劃,就是爲了更大範圍的平衡。

因此在陸議正式與朝廷交涉之前,僕射郭睦、大將軍府長史裴俊代表關羽與陸議進行密切交流。這裡談妥了,見關羽進行落實,也只是走個程序罷了。

許多話關羽不方便當面協議、答應,也不適合田信出面談判;也只有他們這個層次的人可以全權交涉,把髒活、累活都幹了。

可以保證的是南陽交割是一項朝野關注的大事,這件事情無法談妥或落實,那意味着現在種種休養現象、成果都是虛假的,未來的內戰不可避免。

朝野會陷入惶恐之中,即不利於地方發展,也不利於大將軍執政。

誰反對‘交割南陽’,誰就是朝野的共同敵人。

可怎麼交割,許多人並不關心,也不清楚內情,存有被忽悠的可能性。因此,這場談判不能遮遮掩掩,許多令人難堪的內容必須剖開遮掩,直面面對。

恰恰這種田信授意,陸議堅持的直面面對,犯了郭睦、裴俊的忌諱。

維護關羽的形象是他們的義務,不讓關羽生氣,是他們這些鄉黨、親友的本份所在。

所以交割南陽過程中,可以把漢中拿出來交割、置換;甚至可以同意以漢中郡爲核心,重新建立一個新的州。

唯獨不能白紙黑字的承認,這是對大將軍形象的極大傷害,也是對大將軍個人感情的極大冒犯。

與陸議相對熟悉的郭睦態度明確:“鎮東將軍早年爲徵西將軍執掌西府時,西府駐屯漢中。今西府轉隸於車騎將軍府,漢中理應歸陳公管轄。爲整飭西府兵戎,漢中郡守也應由陳公舉薦,此理所當然之事,朝野也無異論。”

“大將軍亦會促成此事,僕實難理解伯言先生顧慮。”

郭睦忍着心中不快,擡手指着矮桌上擺着的白紙協議:“此物於你我兩家而言並無用處,徒傷情面罷了。”

裴俊也跟着表態:“伯言先生,今兩家之好,實不必如此。不若如此可好,待陳公接掌漢中、隴西、漢興、武都四郡後,我等再接收南陽?以兩年爲限,明年陳公遣人接掌四郡,後年朝廷遣人接收南陽東部淯水之東,秋後再徐徐收容南陽全境。”

“亦早年協定,丹水以西析分三縣,立武當郡國。”

山區並無太多人口、物產,反倒是巴蠻、荊蠻盤踞于山谷、丘陵、河谷之間。

歷來徵稅,徵稅成本居高不下,加上地方豪強蠶食侵佔,這些山區的蠻子生活兩家分化;要麼順服的被各種不合理的徵稅、盤剝壓榨的骨瘦嶙峋;要麼躲在深山裡牴觸文化、交流,變的更野蠻。

將不好管理的山區各縣從南陽析分出來,以丹水爲界另立一個小郡國,交給北府去管,就成了一種彼此都能接受的妥協方案。

朝廷拿到了廣袤、富裕的南陽地區;田信也保留了武當地區的控制權,雖說這些山區總人口不過兩三萬戶……可象徵意義很重要。

這些地區如果繼續交給朝廷來管,兩三萬戶的山民……對新的南陽郡守府來說,有跟沒有就沒區別。他們不可能成功徵稅,人口在冊又徵不到稅,這就是一個麻煩。

郭睦、裴俊的反應早在預料之中;南陽交割的事情一定要談,還要談出實際、具有操作性的解決方案;可大將軍府這裡不能過於‘賣國’,要維持朝廷的威儀、顏面。

若是真的白紙黑字把交割土地的內容記錄下來,意味着雙方近乎平等的地位,這對朝廷形象、威望來說是個致命打擊。

維護朝廷的威儀,本就是漢室臣工的大局所在。

馬良爲此悲壯尋死,若在馬良屍骨未寒之際,就這麼白紙黑字交割疆土……天下人如何看江都朝廷的執宰?丞相哪裡又如何能忍得住?

若是剋制不住,那和平移交南陽地區的協議即便寫在紙上,刻在石碑,或銘刻在青銅鼎上……也都是沒用。

一個不能見於字據的協議……自然是靠不住的。

朝廷、大將軍、丞相在想什麼?

也算不得機密,不難猜度。

和平交割南陽地區是唯一避免內戰的轉折點;朝廷拿到南陽地區後,益州就能跟廣闊的關東四州、江東連成一片。再攻取光復雒陽後,就有還於舊都的操作餘地。

漢家天子重回雒陽,將極大提升、凝聚漢室威望。

天下人心就那麼多,漢室佔得多一點,北府這裡就會少一點……只要不內戰,天子威望註定持續增長的;北府做下更多的宏偉功績,其威望註定會分成部分到朝廷。

只要不打內戰,就始終有一線和平消弭事端的可能性。

沒人願意放棄,都在盡力爭取。

田信始終不是一個黑心的人,並沒有開口直接索要整個益州,甚至連益州、漢中之間的許多關隘、守關軍的控制權都不曾提及。

何止是益州,就連朝野眼中的淪爲廢墟的涼州,田信也只是要拿走一個隴西郡罷了。

現在內戰的導火索就是南陽,南陽始終控制在田信手裡……獅子大張口索要一些籌碼也是人之常理。

不要益州,不要涼州,前後只要漢中、漢興、武都、隴西、北地、安定一共六個郡,加起來還不如南陽郡一半的生產力。

這已經大大的低於朝廷的預期……朝廷的底線是益州白水、劍門關之北,以及整個涼州。

只給益州留幾座關鍵隘口,其他山區一併分割、劃給北府。

畢竟益州北部多山谷、隘口,各類關隘的守關軍並非益州兵,而是巴人服役編成的守關軍。這個傳統傳承於兩漢,田信若是向益州進軍,那各地的巴人肯定會響應、作亂。

自然地,益州與漢中之間的各類隘口、守軍,幾乎對田信是不設防的,劃給田信也不算離奇。

畢竟這是當地巴人世代服役、守護的關隘;益州派兵駐防,當地的守關軍會怎麼想?

哪怕守關軍老老實實退出,又該怎麼保證駐兵的補給運輸?

守關軍、射獵軍,就是益州各地巴人編組形成的地方守軍、治安部隊……偏偏,巴人開始流行祭拜兵主廟,很多事情就不能用正常的角度去看。

看似穩固的益州,整體防線已經不穩、鬆垮。

第一百九十八章 婚禮第三十章 八月大雨第七百八十二章 是非立場第五百六十四章 等待第二百零七章 捨不得第一百五十四章 誤解第四百四十三章 南中第三百三十一章 劉公胤第八百七十一章 虛實之拳第二百三十七章 夏侯仲賢第三百八十章 調整第二百一十四章 備羽飛第七百三十五章 藍溪夜談第四百三十八章 烏鴉第八百三十六章 家法第六百八十三章 主要戰場第六百八十九章 神仙藥第六百七十七章 問心無愧第二百八十九章 猛仲達夜襲漢家營第四百四十五章 相府應對第六百九十四章 大魏忠良第七百五十五章 情真意切第三百八十七章 染疫第八十一章 軍事威脅第五百三十六章 叛徒第三章 嚮導官第五十八章 戰江陵一第五百三十二章 決意第六百四十八章 鹿門山困局第六章 聞雞起舞之人第三百五十五章 釣魚第二百七十三章 忠誠第一百一十三章 煙第七百零六章 西瓜上校第六百四十三章 家宴第五十一章 求婚事件第六百三十三章 拒絕第二百三十一章 瘋馬第七百八十五章 使命第四百八十二章 婚事第四百六十六章 病第五百四十八章 五年之約第四百零八章 抱怨第五百四十章 商談甚歡第四百八十三章 忠孝第一百二十三章 副軍第五百一十章 再嘔血第五百四十五章 拉扯分化第六百三十六章 四共主張第六百二十九章 悲與喜第三百一十二章 空印第六百章 缺糧第二百七十九章 破第七百零九章 姜維第一百三十八章 反擊第一百三十九章 王雙第八百三十一章 麥城舊政第五百九十八章 合適的人選第二百零二章 良心第九十五章 借第七百九十二章 大公無私第四百零四章 反攻計劃第七百三十七章 顧慮長遠第十九章 再進冖車第六百章 缺糧第六百四十五章 縮編第七百零一章 險惡第九十六章 十字路口第三百五十五章 釣魚第七百七十五章 關鍵與樞紐第一百三十七章 前奏第六百零一章 規劃第三百六十五章 酎金第三十五章 攻第二十六章 戰後第四十四章 臨沮第三百四十一章 總攻第三百零八章 追尾的狗第四百一十六章 觀星樓第六百零七章 不信任第二百八十六章 要挾第一百三十二章 相持第八百零九章 叛國否?第六百八十九章 神仙藥第二百九十三章 謀進退潘承明細說虎狼第二百六十章 方圓第一百五十七章 不能等第七百六十三章 彳言第四百三十四章 鐵山第五百七十章 先下手爲強第四百六十三章 功大於過第八百八十八章,終第八百一十八章 針鋒相對第四百二十六章 輕重有別第五百二十三章 爭第八百八十五章 關羽渡河第八百八十三章 前哨第四十九章 赤袍第三百三十四章 姜維第一百零二章 太極三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