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八章 針鋒相對

bookmark

自進入冬月以來,荊豫馳道飛騎往來,十分密集。

不止是這裡,武關道也是如此,如何決定天下走勢,就全靠這些信息傳遞、公文往來。

江都,尚書檯。

一封大司馬張飛的公文再次打破沉寂,引發漣漪。

這是張飛提議立朝鮮藩國,以公孫氏爲主;進而形成公孫氏從外壓迫、擠壓司馬懿幽雲六鎮的格局,再遣辯士遊說,使司馬氏、公孫氏聯合出兵南征河北。

而關東漢軍主力北上,一同夾擊空虛的河北,搗毀魏軍巢穴。

這樣一來,魏國主要的財富、人口、生產力就握在了手裡;河東集結的魏軍超過二十萬,這些吏士中大部分人的家眷在河北。

如果襲佔河北,河東集結的魏軍會迅速崩潰,也會軍勢離散,紛紛向東出逃。

這就能接收河北地區的主要人力、物力;司馬氏、公孫氏已經響應、配合過一次朝廷的指派,那麼價錢合適,可以鼓動、指揮這兩股力量繼續爲朝廷所用。

那麼,即便北府進佔河東、太原、代郡,那朝廷也能獲取極爲廣袤的疆域,所有地盤都將連成一片。

形成一片後,形勢將如六國連縱伐秦,到時人心自然凝聚。

想要達成張飛的設計,第一步就是要花大成本遊說、保證公孫氏、司馬氏能聯合出兵。這一步達成,就有凝聚河北、中原、荊楚、吳越力量進伐關隴的基礎。

秦國滅六國前,也就擁有關隴、河東、太原、南陽、巴蜀等地。

如今巴蜀在朝廷手中,北府雖有嶺南這塊飛地,相互抵消的話……朝廷還是有一定勝算的。

六國合縱伐秦失敗,是因爲聯軍各有計較政出多頭;現在統一由朝廷指揮、協調,自能多線聯動,齊心協力。

張飛的設想……有操作的餘地,可時間太過緊迫。

如果河北魏軍察覺漢軍要打破默契突襲腹地,那有可能倒向北府。

那樣的話,就成了關隴、河北連成一片,形勢就如楚漢相爭。

還要指望公孫氏、司馬氏聯合發兵……可能性更低。

與其冒險以軍事手段佔據河北,還不如直接招納河北魏軍,給曹叡一個免死金牌。

這樣的話,也能達成六國連縱伐秦的格局。

可這樣的話,肯定會引發朝野老臣的詬病、不滿。

尚書檯裡七個人相互討論,拿不出主意,準備按原先那樣,將原檔移交給執政的丞相府,由丞相府協商、處理。

會議散後,蔣琬帶着這封機密奏報來到相府。

與往日不同,今日相府內洋溢着喜悅氣氛。

蔣琬還未打聽詢問,就有人向蔣琬分享這個信息……丞相夫人有孕了。

相府後園,在蔣琬來時,諸葛亮還在把玩益州來的家書;神情有一種極大的釋然、解脫。

子嗣問題,這是任何人都無法避免的問題。

“職下拜見丞相。”

“公琰,快入座。”

諸葛亮收好家書,又取出兩封奏摺遞給蔣琬,才轉身回自己椅子說:“正好也有北府奏報,欲移交尚書檯。”

奏摺的造型是很明顯的北府風格,蔣琬一看奏摺表面裝裱的絲綢顏色就知道奏摺的主人是誰。

紙張流行以來,除了偏遠地方還是用帛書、竹簡爲上奏的載體外,繁華地區都使用了紙張。

紙張質地、柔韌不足,使用的時候需要保護;所以田信以硬木片裝裱絲綢爲封面,中間夾雜公文。

到現在,北府相關的奏報都是採用奏摺形式;反對北府、牴觸北府的人,則還是老樣子,使用原來的奏疏載體。

北府的奏報,根據品級不同,奏摺封面裝裱的絲綢顏色、配色不同。

最典型的就是馬超,奏摺是紫色封面;田信則是緋紫收邊,白質而赤紋。

蔣琬見諸葛亮眼神示意,也就拿起田紀的奏摺,內容簡單,就是簡單向朝廷通報了魏國名將、左將軍張郃率部舉義歸來,已編爲府兵,授銜北府少將。

這樁軍情早已傳到江都,現在田紀上奏,只是給張郃討要一個合法的漢室將軍身份。

蔣琬不覺得有問題,到現在爲止,因南陽前線田紀、趙雲相互剋制,所以內戰陰雲密佈,卻始終沒有打起來。

給張郃討要一個合法的身份,自然是正常的公文往來。

他隨後拿起田信上奏的厚厚奏摺,調整情緒細細翻閱,審視其中的內容。

田信奏摺裡通報了河洛戰場的最新動態,在關隴府兵、關東漢軍主力的夾擊之下,雒陽守軍自策反張郃後已然軍心大亂,如果朝廷願意寬宥一些敵將,那臘月時就能逼降雒陽敵軍,光復雒陽。

若一切順利,明年二月春耕後,朝廷就能自江都啓程,天子與百官就能還於舊都。

以雒陽位處天下之中心,更好治理天下。

遷都一事,刻不容緩。

蔣琬反覆閱讀這封《議遣還舊都》,田信不僅要求朝廷剋期啓程前往雒陽,還對益州下手了……表拜原關中都督射援爲益州刺史。

同時,就遷都時功臣的賞賜也做了一個大致的規劃。

如丞相武鄉侯諸葛亮,食邑三千戶,在成都郊外有收購、置辦的八百餘頃田產,有水田、山田、桑田等等。

正是因爲這份產業需要看管,所以丞相孤身赴江都,留下妻子經營成都郊外的家產。

這些年,來江都赴任的百官,許多人產業也都在成都郊外,也都陸續轉移到了江都郊外。

轉移過程裡,是益州官府收繳原來的產業進行評估;然後江都這裡進行一定程度的補償,分割官田交給這些官員、勳戚。

現在官員跟隨朝廷返回舊都,自然也要進行一輪產業遷移。

因此田信做出了一個詳細的規劃,在原基礎上調兩成;換言之,諸葛亮家中產業若遷徙雒陽周邊,會得到千頃田產。

第七百零九章 姜維第四百二十六章 輕重有別第五百九十五章 尚書檯第五十七章 污衊第六百四十七章 賈逵第二百二十二章 碧第七十二章 勢不集第二百三十九章 王覽第五百四十四章 吃飯的問題第三百一十二章 空印第七百六十九章 不放棄第五章 年俸第一百三十二章 相持第二百九十八章 話鄉情蘇則思歸第四百五十七章 煙火第六百五十二章 盛春第三百二十六章 顧慮第三十章 八月大雨第三百五十三章 誅心第六百四十五章 縮編第三百三十六章 向東第六百六十八章 立場第三百三十六章 向東第四百二十二章 風火第三百三十三章 退無可退第五百九十二章 講故事第四百七十九章 不服第五百三十一章 杜恕第五百一十四章 休養第八百一十一章 軍大衣第三百一十一章 洞悉第七十七章 瘟疫上第一百一十八章 火起第二百七十三章 忠誠第二百六十四章 金身第五百八十一章 膠着第八百八十五章 關羽渡河第八百五十四章 花園第七百三十八章 連升第六百零四章 緊迫第一百八十章 程昱第六百一十八章 畫第五百一十一章 龐季第二百八十一章 責任第六百八十章 預防第三百一十六章 斬第七百四十章 信口開河第三百五十九章 王牌第四百九十四章 造紙第四百七十五章 人皆思安第八百五十五章 太和第六百六十四章 寶藏青年第七百八十一章 轉移支付第八百零八章 死結第六百五十六章 再無退路第一百四十三章 談判第一百三十二章 相持第三百六十二章 智囊第四百四十四章 輕重緩急第三百五十五章 釣魚第七百八十九章 不改初衷第七百八十章 推論第五十七章 污衊第四十二章 委屈第二百九十七章 非敵手進退兩難第七百四十七章 政務第六百五十二章 盛春第四百零六章 戰機所在第七百三十一章 挑撥第一百六十五章 調整第四百三十一章 反彈第一百三十四章 不敢賭第六百五十八章 忠君第四百八十六章 投降第七百五十四章 避諱第一百九十三章 三位爺第三百零四章 投石問路第六百四十四章 制度第八百零九章 叛國否?第六百零九章 錢與要害第五百五十六章 擇優而選第四十章 糜芳第八百章 一飛沖天第七百零三章 掩飾第五百二十章 魏之國策第五百一十四章 休養第五百二十九章 三師三孤第六百七十三章 手足第八百一十二章 底線所在第八百三十六章 家法第四百七十二章 致良知第八百五十五章 太和第五百零四章 捷足先登第四百六十四章 顧慮長遠第六百二十六章 南海鹽花第六章 聞雞起舞之人第五百七十六章 吳質的憤懣第八十六章 互贈第六百九十六章 推演第一百三十四章 不敢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