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三章 動員

bookmark

御史臺,入夜前夕,廖立召集各班御史前來舉行會議。

御史大概能分成五種,一種是御史臺裡的御史,專司彈劾;第二種陪駕左右的侍御史,專司糾正君臣禮儀,喝斥亂法無禮之輩;第三種是治書御史,最少會任命兩人,負責全國律法的解釋;第四種是蘭臺御史,第五種是各州刺史,即刺奸御史。

蘭臺御史諸葛緒及同僚封存書庫後匆匆趕來,他來時就被引領到班列末席,悄悄進來,並未干擾到正在進行的會議。

御史,典型的位卑權重。

御是受皇帝直屬、使用、派遣的意思;史就是專員,做某某事的人。

御史臺裡的御史,如果不是出身大族、或先帝舊臣子弟的話,他們的家眷不夠資格入宮向皇太后拜年。

可御史位卑權重是相對於郡守、九卿來比較的,相比較於其他六品、七品官員,唯一能比擬的只有六品議郎。

七品之官位,自然卑於四品郡守、二品卿位、三品次卿;而權重,是衆所周知的權重。

因此御史臺裡的御史,缺乏所謂的寒門,是大族、元勳子弟爲主。

會議大廳裡,廖立眉目沉肅,從容講述:“丞相若在明日查出奸邪,自會由執金吾、衛尉、江都尹三衙清查、緝捕都城內外。爲免走脫賊人,我欲選拔數人,充爲刺奸巡城御史,以監督三衙兵士、役吏。此用人之際,諸公可願解憂?”

說着,他舉起五個新寫好的木製腰牌,分別是北城御史、南城御史、北路御史、西路御史、東路御史。

御史們反應冷淡,廖立自己禁足自己,對御史臺自然缺乏有效的管理,也就缺乏威信。

廖立目光環視,盯着一名名御史。

見真的沒人願意幹這差事,廖立就說:“陳公光復雒都,納降二十餘萬戶。揀選敵國降臣,檢閱功勳之士,選賢任能,向朝中進獻、保舉良才百餘人。諸公此時怠慢,自有新人從北方來。”

補充來的官吏進入江都……廖立會不會喪心病狂的把御史臺換一遍?

整個朝廷都要低頭,把御史臺換一遍又算什麼?

廖立渾然不在意什麼人心不人心,其中一些御史的父兄值得在意、尊重……至於這些小一輩的御史,換了就換了,能掀起什麼事端?

當即陪駕御史王肅起身:“廖公,職下願往。”

緊接着御史向平也站了起來,拱手:“職下願往。”

廖立見第三人要站起來,當即伸手阻攔,笑說:“三位是大才,我另有重用。正好蘭臺清閒,可助我成事。”

說着,廖立提筆在五個腰牌上題名,隨後遞給主簿,主簿拿起一看腰牌背面書寫的名字,就上前繞到班列末尾一一分發。

蘭臺御史們先後接住腰牌,情緒穩定,諸葛緒也拿着一枚腰牌,整個人腦袋發懵……自己怎會輪到這種好事?

許多人眼裡,這腰牌是血淋淋的腰牌,可他只覺得這腰牌就是進身之階,是出人頭地的象徵。

廖立對幾個拿到腰牌的蘭臺御史微微頷首,這些廖立塞到蘭臺保護起來的御史紛紛施禮,坦然落座。

御史裡,最安全的崗位就是蘭臺御史,這裡整日不做事,也不會有人指責你怠慢、瀆職;只要蘭臺不着火,就不可能有犯錯的機會。

同時,蘭臺御史又是增長學問的重要崗位……刺史、治書御史升遷快,蘭臺御史則是前程遠大。

見五個蘭臺御史拿到腰牌,王肅、向平等人神情糾結,感覺自己被廖立戲耍。

廖立轉而又說:“明日與相府各司一同檢閱《起居注》,我料必有賊人蠱惑、欺瞞陛下。不可使相府諸人糾察奸邪專美於前,諸公也當盡力纔是。”

“喏。”

御史們紛紛作揖施禮口中稱諾,並無多餘的話語。

顯然沒有經過磨合,連齊聲說場面話、表態度的基本素質都無,儼然烏合之衆,不是肱骨、手足。

廖立不以爲意,語氣平靜:“爲免消息走漏,還要委屈諸公,今夜御史臺執行宵禁,許進不許出。”

御史們相互看看,一名侍御史起身:“廖公,我等應明日入宮輪值。”

“陛下自會理解,不必憂慮。”

廖立環視:“還有什麼疑問?”

三名治書御史站起來,一人說:“廖公,我三人須有一人當值廷尉府,有一人要當值刑部以供諮詢。還請廖公移書廷尉、尚書檯,申明此事。”

“此分內之事,不必憂慮。”

廖立做出承諾,三名治書御史也就落座,反正他們三個就是人形法律典籍的解釋機器;是三法司運轉必不可少的重要參照物,本身位高卻無權,平日工作又忙碌,基本上沒時間去跟其他人攪合事端。

見再無人站起來提要求,廖立起身:“諸公委屈數日,期間水米果菜自會供應充足。只是,不得向外透露一字一句。待事了,休沐三日。”

說罷廖立轉身就走向側門,御史們紛紛施禮。

正廳側門通向側廳,廖立又走出側廳外的走廊下時,一名衛尉卿下屬的軍吏已在此等候。

見廖立出來,用廖立感到親切的武陵口音施禮:“左都候劉淳奉命前來,聽候廖公調遣。”

衛尉卿夏侯蘭,官正二品卿位;衛尉衙署結構簡單,有正五品衛尉丞、宮門司馬、掖門司馬;之下有六品北宮衛士令、南宮衛士令、公車司馬令、左都候、右都侯。

左右都侯,就是衛尉衙署內的機動兵力。

衛尉衙署結構簡單,是因爲都城附近的駐軍被衛將軍分走;同時還有一個城門校尉也分走了權柄;就連執金吾,也分走了城內各都亭的亭卒管理權。

成熟的都城衛戍體系就這樣,職權分割的支離破碎。

有兵權的衛將軍被城門校尉堵在城外,城內衛尉卿負責宮城防務,卻無法干涉各都亭的治安力量,也就無法越過執金吾動員城中丁壯。

執金吾看似權重,但一切都需要授權;要知道,城內各都亭的治安力量是受執金吾、江都尹聯合管理。

同時江都有中部都尉、北部都尉、西部都尉;江都之下還有個惡貫滿盈的京城附郭的江陵縣,江陵縣有北部縣尉、南部縣尉。這些都會分割都城的武裝力量;再加上各宮鉤盾令所執掌的禁衛武裝。

因此目前江都城,武裝力量最少有衛尉、衛將軍、執金吾、城門校尉、江都尹、江陵縣、鉤盾令七個職權機構分別掌控某一部分。

這種分割,還是把司隸校尉排除在外的分配方式。

等朝廷遷到雒都,那位司隸校尉李嚴正在雒都等着朝廷上下……到時候朝中上下官吏自然會清楚先帝爲什麼不願意設立司隸校尉。

這真的是一個先斬後奏、先抓人再找證據的極權機構。

綜合了御史臺檢舉之權、廷尉府審判之權……比之大朙錦衣衛,還要過分。

大朙錦衣衛出動幹活,還要拿六科裡刑科給事中開具的駕貼才能合法拿人。

而司隸校尉,不需要那麼複雜。覺得你有問題,你需要學習改造,直接就能緝拿你。

靈帝時期,司隸校尉陽球之權重,差點逼死十常侍。

此刻,江都城中的各類官方合法的武裝力量都已經開始動員。

第四百七十六章 枯竭第八百六十二章 不歸路第四百一十一章 三光道第一百八十八章 橘林館第八百八十丈 議定第五百八十二章 進擊第八百七十八章 延遲第三百零八章 追尾的狗第三十二章 貪第七百二十七章 感悟第六百零二章 番號第五百八十八章 拒絕第五十三章 血與火第八百三十一章 麥城舊政第五十三章 血與火第四百四十二章 同一片星空第七百二十二章 婚事第一百八十二章 方面之事第五百六十二章 退無可退第三百八十二章 聯想第一百二十五章 內因第五百五十二章 戰機偏移第四百六十九章 試探第四百七十七章 鬼車第六百八十二章 尋覓戰機第二百二十五章 以靜制動第二百四十五章 變第四百一十五章 垂簾第五百七十六章 吳質的憤懣第四百三十三章 無心第七百八十三章 房價第六百三十二章 駁封第八百六十章 不想去第四百三十六章 鑄幣第四百九十三章 因地制宜第五百二十五章 改制第一百七十一章 進與退第四百三十四章 鐵山第七十三章 白日沒第四百零八章 抱怨第一百二十三章 副軍第五百六十八章 盡在掌控第四百六十九章 試探第四百四十九章 嬉戲荒唐第四百三十九章 文和與亂第六百零八章 爵位封號第七百七十三章 勇氣所在第五百八十八章 拒絕第九十二章 勢第四百五十三章 風雨第四百七十章 五龍第六百六十三章 愚忠第四百三十六章 鑄幣第二百六十章 方圓第五百三十章 遷都第四百二十章 卦第三百七十九章 光第六百七十六章 四柱國第七百八十一章 轉移支付第四百五十五章 深謀第六十七章 陣不成一第四百三十七章 惠子第三百零三章 合流第八百八十六章 大夢第六百七十七章 問心無愧第五百二十二章 執宰之難第六百七十四章 滿寵之計第一百五十三章 放血第三百零七章 破家第六百八十一章 單于第四百三十七章 惠子第一百二十六章 父子升斗第八百八十丈 議定第二百九十三章 謀進退潘承明細說虎狼第四百四十二章 同一片星空第六百二十八章 錢第六百一十三章 熟悉的敵人第四百六十四章 顧慮長遠第六十五章 欲相持三第七十五章 留守第一百八十章 程昱第二百六十七章 發第六百二十二章 出繼第三百七十九章 光第二百五十七章 推演第三百四十八章 將退軍第八百七十八章 延遲第二百九十四章 議分兵趙公超欲除國賊第四百三十九章 文和與亂第八百七十二章 亡國之相第三百九十二章 白牛君第四百五十九章 天地同力第四百八十七章 安置第五百四十四章 吃飯的問題第八百零六章 漸漸明朗第五百六十章 一錯再錯第九十三章 畫第六百八十三章 主要戰場第一百一十七章 相見第三十四章 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