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易

bookmark

一封箭書,引發江東空前的信任危機。

這是田信怎麼都沒想到的事情,僅僅是爲了消滅‘箭書’這個證據,免得被黃權、關羽瞧出破綻來。

本想着把箭書借孫賁之手送給孫權,廢物利用變害爲寶,怎麼也能弄死、弄殘一位江表虎臣。

可孫賁竟然將箭書投入火盆裡燒燬,達到一種推波助瀾的神奇效果。

估計孫賁事後反應過來,纔在徐祚反戈時捨身求死,唯有一死證明自己的清白,能保全子孫。

一個順手施爲的離間計,對江東的破壞遠遠超出預估、想象。

在孫權揪出這個隱藏在身邊的超級內奸前,孫權應不會再次發動針對荊州的襲擊。

根據孫權背盟測不準定律,他身邊藏着一個他揪不出來的陰魂,那孫權會相對穩定、老實一些。

所謂計謀,大概就是順應自然,對症下藥。

思索這些事,田信就聽廖化說:“君侯已有告誡,希望孝先緊守機密,免得忠良義士受害。”

“是,我絕不會向第二人吐露桃符對聯。即便今後漢王、君侯詢問,我也不回一句。”

田信一本正經應下,廖化指着田信搖頭做笑:“孝先呀孝先,君侯對這桃符十字甚是好奇,漢王早晚也會詢問,我看你到時說不說。”

“那就說上聯,不說下聯。”

田信說罷斂容擡眉,就見虞翻站在門前,廖化也遞來一卷竹簡說:“孝先,江東之人如何安排?”

這時候虞翻進來,坐在堂中竹凳,他左手掌心包紮細麻繃帶,神色坦蕩反倒細細打量左右人物。

見謝旌垂眉神情低落,虞翻臉色也跟着一黯。

田信掃視名冊,見虞翻足足有十一個兒子,心中不由讚歎。

這可不是中山靖王那樣連自己多少兒女、側室、妾室都認不全的奇葩,不過虞翻這些兒子多是他流放交州時所生,故多年幼。也因爲這樣,虞翻才能帶着家室就近避入漢津。

他一家是逃過一劫,虞氏宗族有才幹、有名望的卻逃不出幾個。

田信估算遷來的江東難民人口成分後,對廖化說:“君侯遷諸人來麥城,就該尊奉麥城戶律,可編立一社,按戶、口授田。若有才幹出仕,則依吏籍處置。”

廖化微微頷首認同模樣,另說:“我帶來十匹練素,有勞孝先潤筆。待我從益州回來,再登門道謝。”

用材質最好的素絹作爲文字載體,寧願十匹換一匹成品,可見廖化重視態度。

這也不算行賄,文化人之間的事情,算哪門子賄賂?

這終究是有‘版權’概念的時代,誰都知道以田信的年齡不可能編寫出《千字文》,肯定是授業的博士所編。

可版權就在田信手裡,你可以拿謄抄本學習,也可以在家裡教授子侄,可你不能堂然皇之的講學。

田信謄抄的每一卷《千字文》,都是一種許可,允許對方作爲講學的教材。

這是通行各方的規矩,關中、河北、中原、江東、巴蜀的世家、名士想要拿《千字文》做講學教材,也要和田信進行交還。

有一種交叉持有對方核心技術專利的意思,這纔是世家維護根基、互利互存的手段所在。

轟轟烈烈的古文經、今文經兩大集團競爭,就如爭奪5G通行標準一樣,是兩個技術專利壁壘集團發生的碰撞。

如田信之前在軍中教授文字進行啓蒙,並未涉及各家的專利,沒有觸碰到那條線。

再比如虞翻,家中五世研究《易》,祖上五代人在外爲官時跟研究《易》的各家交流學習。

傳到虞翻手裡時,《易》相關的註解版本幾乎都在他手裡。正因這些全面、詳細的資料,虞翻纔敢理直氣壯指責荀爽的學術錯誤,連大儒鄭玄都敢批評。

你鄭玄精通古經文、今經文,集各家學問大成於一身不假。

可在《易》方面的解讀、研究來說,虞翻自認比鄭玄強。

虞翻有自己驕傲的地方,可面對孫權的屠刀,虞翻也是很識時務的。

他今年五十五歲,坐在田信面前,頗感世事無常。

田信飲一口茶,說:“我與先生也算舊識,今江東諸人遷居麥城,能自食其力遵守法度,我自能約束吏士不使侵害。”

虞翻拱手:“某聽聞江東遣使求和,並送還漢王夫人。如今我等寄旅荊州,所憂不過江東宗親。而將軍威震江東,祈望將軍發公文於江東,使孫氏少造殺孽。”

田信微微搖頭,神色認真:“先生,陸伯言、徐承貞、謝承明三人舉兵來投,保全三人家眷宗親,是我軍與江東議和的前提之一,亦是江東籌碼所在。而先生只率家室來投,無寸功於我,我等若再強迫江東送還虞氏宗親,有強人所難之嫌。”

“何況虞氏乃江東大族,孫權又豈能盡誅?我以爲先生不如率子弟出仕漢王,以作長遠打算。”

虞翻這樣的《易》學大儒,就憑虞氏掌握的《易》學知識,就足以成爲劉備的近臣,或提供占卜意見,或作爲博士。

別說自己,就是關羽那裡都容不下虞翻,沒有合適的位置。

給的低了,虞翻自己樂意,天下人也會誹議;給的高了,又會讓出生入死的將校吏士不滿。

也只有劉備那裡有清貴隆重的閒職能安置虞翻,過個三五年徹底融入後,再重用不遲。

虞翻還是不甘心,追問:“將軍一言可活千人,還請將軍三思。”

“孫權絕非粗暴濫殺之人,所殺皆出仕、養望於鄉里之人,不會牽連廣泛。”

田信語氣肯定:“孫權爲人我亦有所知,我束手不問還好。我若過問,他必逆反大興殺戮,以示其壯。”

虞翻是關心自亂,現在希望破滅,垂頭一想確如田信所說。

如果田信一道公文發到江東讓孫權少殺人,孫權肯定會多殺人,以展示自己強盛,不怕田信。

田信此刻不作反應,已經是最大的仁慈,不然完全可以邀攬美名之餘,還可借刀殺人,滴血不沾身。

看着斂容恢復平靜的虞翻,田信又說:“元儉兄即將趕赴成都,我會上表漢王舉薦先生。先生且在麥城靜養,我家漢王求賢若渴,必能使先生一身所學得以用武。進而翩躚展翅翱翔九天,爲當世所重。”

虞翻拱手:“謹遵將軍之意。”

田信當場書寫《舉虞翻表》,內容簡單:虞仲翔文武齊才器量恢弘,可爲國家藩籬。幸江東不能用,此天授良臣也。願大王細細考校,用之以專。

第一百五十五章 鐵第三百零二章 劉曄第二百一十二章 新制第一百零三章 求戰心切第七百九十九章 風口之人第七百五十九章 威逼利誘第二百八十二章 秋冬之雨第五百四十一章 要搞砸了第八百六十三章 隋王第二百七十六章 就緒第六百六十七章 麥第三百四十三章 暗傷第四百四十二章 同一片星空第八百六十三章 隋王第三百零三章 合流第四百一十章 直閣計較第三百四十七章 謀反第五百五十七章 藍田青龍現第一百一十九章 趨利第一百三十章 登基第二十八章 奉義校尉第四百六十九章 試探第三十四章 豬第二百三十章 均衡第二百五十四章 逃第六十二章 戰江陵五第七百四十四章 夏州第五十三章 血與火第三百六十五章 酎金第一百五十二章 後續第四百四十四章 輕重緩急第八百六十七章 行刑第八百七十一章 虛實之拳第八百七十三章 攻守之道第一百一十章 交匯第九十六章 十字路口第四百五十四章 專斷第五百二十七章 典論第三百七十三章 南中第二百二十七章 兵主廟第一百一十三章 煙第八百二十四章 變故之初第四十五章 千鳥第十九章 再進冖車第七百八十九章 不改初衷第六百一十四章 熟悉的友人第二十九章 白馬將冖車第二百一十五章 階第六百二十八章 錢第五十六章 浪漫第二百一十一章 農具第六百二十五章 北面雪花第二百零九章 潘濬第四百八十五章 桑園第八百二十五章 洞悉前塵第三百二十九章 交錯第九十三章 畫第五百三十五章 驚詫第六十七章 陣不成一第八百七十三章 攻守之道第六百二十六章 南海鹽花第一百一十八章 火起第一百四十四章 關中都督第五百零九章 分別第四百四十九章 嬉戲荒唐第一百六十六章 天命第四百零一章 無笑第五十七章 污衊第七百六十九章 不放棄第三百四十二章 逃脫第八百三十六章 家法第一百五十八章 大宴第二百一十一章 農具第四百零九章 命數第四百七十五章 人皆思安第七百五十九章 威逼利誘第六百四十八章 鹿門山困局第五百零七章 清賬第六百一十九章 慕容慕容第五十八章 戰江陵一第六十三章 欲相持一第一百三十六章 疲憊第四百八十八章 婚姻第四百八十一章 溺亡第六百六十三章 愚忠第一百一十六章 焦慮第二百七十九章 破第六百六十四章 寶藏青年第六百三十八章 缺乏神聖第二百一十一章 農具第六章 聞雞起舞之人第一百三十八章 反擊第七百六十六章 二八對比第七十六章 傷員第四百一十六章 觀星樓第七百二十七章 感悟第三百八十二章 聯想第七百六十七章 再聚襄樊第十九章 再進冖車第六百五十三章 爲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