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回 上 魏文長光武廟棲身

書接前文,中平元年(184)四月春,張角八大弟子之一:“黃面鬼”波才率領三十萬大軍,在潁川平原之上一舉擊潰了東漢名將朱儁所率的十萬大漢飛熊軍!而後又聲東擊西,馬踏黃河兩岸,把東漢的另一頂樑玉柱,都鄉侯,左將軍皇甫嵩及五萬飛虎軍團團圍困在了長社(今長葛東北)!與此同時,河北黃巾軍在張角三兄弟的率領下,不斷取得勝利,起義初戰即擒斬了劉姓王侯、安平王劉續、甘陵王劉忠,隨後攻略幽州,殺死幽州刺史郭勳、黃巾河北神義兵團總先鋒官管亥領兵長驅直入,陣斬廣陽郡(今北京)太守劉衛,攻落廣陽,一路直殺到涿縣,兵鋒這才被有着“桃園三士”美稱的劉備、關羽、張飛三人率領鄉勇猛士所擋!

接連的勝利,使得黃巾高層將領內部產生了驕傲自滿的情緒,軍心也越發的浮躁不穩,首先潁川總帥波才並沒有一鼓作氣拿下長社,反而判斷失誤,依草結營,戒備疏鬆,被皇甫嵩覓得戰機,趁夜縱火,火燒連營,而後會合西鄉侯、鎮賊中郎將朱儁餘部,連同沛國大英雄“虎豹騎都尉”曹操所率兩萬鐵騎援軍,趁火而發,擊鼓而進,一戰解圍,大破天義兵!斬首達八萬餘級,降者更是不計其數!

波才大敗而逃;漢軍乘勝追擊,至六月,在陽翟追上了波才殘部,大帥皇甫嵩陣前逞起勇武,一通鼓力斬“黃面鬼”,黃巾副帥彭脫拼死而逃,全軍僅剩三百餘騎,後被曹操手下大將夏侯淵襲斬於西華(今河南西華南)。自此潁川、汝南、陳國三郡的天義兵可謂全軍覆沒,三郡皆平!

與此同時河北的局勢也急轉日下,自四月起,北中郎將盧植率北軍五校尉及地方各路劉姓王侯聯軍十餘萬人,猛攻鉅鹿!兩軍激戰兩個多月,張角損兵折將,迫不得已令其弟張寶守曲陽(今河北晉州西),自與張樑守廣宗(今威縣東),倚成犄角之勢,自此轉入了戰略防禦態勢。正所謂將帥失策,累死三軍那!這時候各地的豪強地主也紛紛起兵,配合着官軍鎮壓起義,當中幾隻比較著名的隊伍有:河北袁紹、淮南袁術、幽州公孫瓚、青州曹操、江夏孫堅、涿郡劉備等等。各路諸侯是明則保漢興劉,暗中都趁着混亂,不斷擴大自個的實力和地盤。

再說南陽方面,張曼成率領的“神上軍團”經過宛城大戰,連戰連敗之後,損兵折將,士氣頹靡,人馬從起義之初的三十餘萬;到如今死的死、降的降、逃的逃,被耗殆盡,只剩下不到十萬人馬,龜縮在明山大寨。這一夜忽得營中四面火起,八方大亂,漢軍乘機殺入,只殺得黃巾軍屍骨如山,血流成河,人撞人,馬撞馬,踐踏不疊,死傷無數!

那麼黃巾大營的火是誰放的呢?原來正是黃巾軍中的三位少年英雄:浮雲、飛燕和白雀!這可不是他們的真名,您說這是藝名兒也成;那時候黃巾軍中諸如此類的綽號很多,比如嗓門兒大的叫雷公,有個姓張的、騎匹白馬就叫張白騎,多髭者號於氐根,如此繁多怪異的稱號主要是因爲識字不多,況且起義人數太多,真名已經無稽可考,就權且這樣稱呼他們吧。

這三人乃是兄妹,自幼父母死於戰亂,被好心人收養,教習武藝,長大成人,後來戰禍紛起,匪亂疊至,日子實在過不下去了,兄妹三人這才隨着同村的百姓加入到了黃巾起義的隊伍當中,因其武藝出衆,得到張曼成提拔,做了一營的主將;前文書咱說過文聘單騎闖南營,闖到第七道連營時遇到這三位,文聘見這三人儀表非俗、年經輕輕就加入黃巾軍,必是爲生活所迫,因此槍下留情,恩釋了三將!

自此兄妹三人打心眼裡感激文聘!覺得人家不僅武藝出衆,而且豁達大度,受到了感化!打這兒起就下定決心了,要棄暗投明,助劉興漢,早日結束戰亂。隨後不久甘寧、黃忠的二路援軍殺到,挫敗了張老道的圍城計劃,不得已張曼成帶領全軍撤回了明山大寨,士氣頹靡,三人一看時機成熟了,這才偷偷與宛城軍將取得聯絡,暗中約定,月盡之夜,放火爲號,同時點起本部人馬接應,這纔有了裡應外合,大破明山大寨的故事。

這時候四面八方都高喊着“捉拿妖道啊!”“抓住黃袍張曼成啊,別讓他跑嘍!”唬得老道是迤邐而逃,急急如喪家之犬,惶惶似漏網之魚!一口氣跑出幾十裡地,直到身後喊殺聲漸漸遠遁,這才略定下心神,兀的朝前觀望,就見頭前不遠處是一座大鎮甸,村頭兒立着界碑。書中暗表,這個地方叫白水村,位於宛城西南三十里處,乃是東漢開國武皇帝:光武帝劉秀的故鄉,曾被譽爲“龍飛白水、松子神陂”的寶地。龍飛白水說的就是當年劉秀在白水村出世,後來興兵南陽,滅王莽、建東漢的故事。今兒這個背漢助虐的賊人跑到漢王老子的地界兒上來,可是大大的不利嘍!

張老道這會兒心慌意亂,穿村而過,村中有條橫貫南北的大道兒,老道心裡頭琢磨:一會兒追兵萬一來了,肯定得走大道,我可不能走了!他要找那偏僻小徑而遁,可巧村前有條崎嶇小路直通村後大山,張曼成一瞧得了,走山路吧!催馬加鞭往上裡就走!

這山道崎嶇盤旋,蜿蜿蜒蜒,不知走了多少路途,漸漸來到了山頂,張曼成馬不停蹄跑了一路,這會兒早已是人困馬乏,一看此處山高路險,敵人一時半會兒也追不到這兒來,就想找個地方先歇一會兒。藉着滿天的星斗月色,就見前方不遠的山頂處有座破舊的寺廟,寺內山門上鐫刻着三個大字:白水寺。

書中暗表:此山名叫獅子山,山中這座寺廟原本不叫白水寺,它的原名叫“山林寺”,後來爲什麼改名了呢?這裡頭有個典故:兩百年前王莽代漢自立,改國號爲大新,號稱天風國!這王莽本是大漢朝的兵部大司馬,他用三杯鴆酒藥死平帝,弒君篡位,莽賊登基後統治殘暴,民不聊生!

傳說到了天鳳二年間,山林寺中井內突然泛出黑水,惡臭難聞,沒水喝僧侶怎麼生計啊?沒辦法大夥只能徒步行走幾十裡,到獅子山下的白水村頭挑水即渴。這件事兒驚動了白水村中的一位少年英雄,誰呢?就是後來的光武大帝劉秀,劉秀這會兒還是個少年郎,一者他同情這些和尚,二來年輕人好奇,聽和尚這麼一說,自個要去看個究竟,於是就跟隨挑水和尚一塊兒上了獅子山,來到山林寺;劉秀親自提斛於井中取水,說來也怪!當劉秀把水取上來時,全寺的和尚都驚呆了!怎麼了?原來那黑水早已變回無色甘甜的山泉之水,這叫“黑泉變白水”暗含着蒼天有眼,要助劉秀平亂除暴、滅莽興漢的偈意。當然這只是一個傳說。後來劉秀果然得了天下,爲了紀念他,山林寺從此改名叫了“白水寺”,又叫光武神廟。到了桓、靈二帝時候,天下蕭條,百姓紛擾,廟火遂衰,逐漸破落。

一段插敘,咱再來說這會兒張曼成來到廟前,把馬往樹上一拴,走了幾步,想在大殿前的臺階上先歇一會兒,猛的想起自個半年前兵起南陽,橫掃諸郡,曾何等風光!如今竟落得個破廟藏身的地步,不由得長嘆連連,轉念又一想: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好歹我也算逃離了險境,等我回到河北面見恩師,到時候整頓兵馬,捲土重來,定要踏平南陽!

想到這兒老道是轉憂爲喜,心生豪氣不由得仰天一陣癲笑“哈哈哈哈……張青啊張青,想讓我死,沒那麼容易!想不到我張曼成縱橫一世,小陰溝裡翻了大船,兵敗宛城,三十萬大軍毀於一旦,此仇不共戴天,待老朽重返河北,整兵駭鼓,到時不殺爾等,我張曼成誓不爲人!”

老道這自言自語一頓白乎可不要緊!話音剛落,就聽見身後大殿裡面有人哇啊啊!一聲吼叫,猶如半懸空中打個霹靂相似!噌!的一聲,打大殿裡跳出一個人直奔老道而來,嚇得張曼成魂飛魄散!仔細一瞧,就見這人身高足有九尺掛零,生得十分兇惡,頭大如麥鬥,肩寬背厚,紅黲黲的寬臉膛兒,兩道肉槓子大粗眉,眉毛下頭是一對大環眼,精光猛現!秤砣大鼻子,烈焰火盆口,短茸茸一部鋼髯,尤如鋼針,軋似鐵線,根根見肉!與衆不同的是,這人的腦袋後頭高高隆起,鼓鼓着能有四指高,四指寬的方骨,跟個大鵝卵一般,硬如磐石,上頭毛髮不生,陰層層的長着一層鱗,亞賽龍鱗甲片一般!本來長得就兇似瘟神,猛如太歲,再加上腦後這塊大骨骼,瞅着可真夠瘮人的,可說是天生的迥異之相!

這大漢身穿青掛皁青布褂,腰繫抄包;半截的褲子,穿着一雙平底的破布靴。手握一杆大刀,二話不說奔張曼成就要砍!老道見狀趕忙擺手“壯士且慢,你與我有何冤仇?爲何出手傷人?”那壯漢答非所問,眼露兇光直瞪着老道,“我且問你!爾可是張曼成?”

好麼!老道一聽這口氣,再一瞧這架勢,知道是來者不善啊!想想自個打起兵以來,作惡多端,殺人如麻,不知今天這位是哪門子冤家,幾何處對頭!得,反正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想到這老道把頭一仰道“不錯,正是貧道!”“哈哈哈!好哇,妖道!你問我爲何動手?我與你有一天二地仇,三江四海恨!這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老天爺開了眼,今兒不殺你,難解我心頭之恨,休走你拿命來!”說着舉刀就砍,張曼成一看這傢伙的身段和把式,起碼得有千斤的力氣,不能吃這眼前虧,一個鯉魚打挺翻下臺階來,上了戰馬,掉馬頭踹蹬揚鞭就跑哇!那壯漢哪裡肯放,在後面苦苦追趕,恨不得立刻將老道劈成兩半!

那麼這個人是誰?與張曼成又有何怨仇大恨呢?書中交待,此人姓魏名延字文長,乃春秋晉文公麾下第一勇將魏犨的後裔,歷世家住在南陽郡義陽縣(今河南桐柏)的魏家堡,家中廣有良田,魏延從六七歲開始讀書,耗盡了八年青燈之苦,通古考今,學識可謂淵博,不料想趕上這兵荒馬亂的年頭兒,魏延放下書不讀了,棄文就武,爲習武藝,不辭千里,尋師訪友,廣走江湖,受到名師的指點、高人的指教。幾年下來,練就了一身好功夫,十八般兵器件件精通,慣使一口鋸齒飛鐮大砍刀,無人敢敵!

第十七回 上 元帥府十三英結拜第三十二回 上 金戟將一招破三式第十一回 上 施忠諫文彤城下生第三十三回 下 陷陣鐵營力保城門第十四回 下 陷中軍猛虎鬥羣狼第十三回 上 賽窮奇大戰宛城兵第十五回 下 施神射孫仲陣前亡第四十回 下 無敵將單臂舞千斤第二十二回 下 馬孟起雪中戰呂布第二十三回 下 狼騎兵大破鐵甲馬第十六回 下 白袍將三退黃巾軍第六回 上 嘆時勢張俊臺抒志第三十三回 下 陷陣鐵營力保城門第十六回 上 文仲業陣前認義兄第二十三回 下 狼騎兵大破鐵甲馬第一回 下 識知己鹿門小結義第三十九回 上 十三英京城逢相知第三十三回 下 陷陣鐵營力保城門第十九回 下 雙槍將絕蛇谷攔路第三十三回 上 先登死士奇襲虎牢第十回 下 起黃巾中原大對敵第十回 下 起黃巾中原大對敵第三十回 上 救公孫黑虎將攔路第二十九回 下 呂奉先威震虎牢關第六回 下 狹路逢三好漢鬥勇第十九回 下 雙槍將絕蛇谷攔路第三十八回 上 李侍中陰獻絕戶計第三十四回 下 汜水關金斧將逞威第十回 上 張楊府左慈收紋龍第四十回 下 無敵將單臂舞千斤第二十四回 下 韓文約倒反美陽城第三十三回 下 陷陣鐵營力保城門第二十二回 上 流浪兒地穴得至寶第二十四回 上 賈文和巧獻連環計第二十七回 下 張稚叔賭頭爭帥印第十五回 下 施神射孫仲陣前亡第二十三回 上 神戟將惡戰西三傑第三十七回 上 獻雄關母子歸故里第三十三回 下 陷陣鐵營力保城門第二十二回 上 流浪兒地穴得至寶第五回 下 汝南城許劭識虎龍第十九回 上 魏文長光武廟棲身第十五回 上 逞勇武文聘殺四將第三回 下 獅子樓衆英豪受困第四十一回 下 無敵將敗逃司徒府第二十九回 上 孫文臺擅闖中軍帳第三十回 下 鬥張飛無敵將施技第四回 下 助英雄混江龍出手第三十六回 上 納良謀張青訪賢母第二十六回 上 孫文臺大戰汜水鎮第二十七回 下 張稚叔賭頭爭帥印第三十回 上 救公孫黑虎將攔路第二十四回 下 韓文約倒反美陽城第十六回 上 文仲業陣前認義兄第三十六回 上 納良謀張青訪賢母第二十一回 下 北地槍王力挑四將第十九回 下 雙槍將絕蛇谷攔路第二十二回 上 流浪兒地穴得至寶第二十三回 上 神戟將惡戰西三傑第四十回 上 小霸王力舉千斤鼎第一回 下 識知己鹿門小結義第四十回 下 無敵將單臂舞千斤第三十七回 上 獻雄關母子歸故里第四回 下 助英雄混江龍出手第二十九回 上 孫文臺擅闖中軍帳第一回 上 從父訓張青出南陽第十九回 上 魏文長光武廟棲身第三十二回 上 金戟將一招破三式第七回 下 豪結義伏牛山現寶第三十六回 上 納良謀張青訪賢母第十八回 上 金刀將大戰血刀將第十六回 上 文仲業陣前認義兄第十四回 下 陷中軍猛虎鬥羣狼第三十二回 上 金戟將一招破三式第三十九回 上 十三英京城逢相知第四回 上 寡敵衆甘寧劈惡賊第五回 上 凌公決匹馬退千騎第二十二回 上 流浪兒地穴得至寶第八回 上 徐元直講神堅衆意第二回 上 下揚州遏龍灘受困第二十三回 下 狼騎兵大破鐵甲馬第十回 上 張楊府左慈收紋龍第二十五回 下 祭天地羣雄討董卓第十一回 下 逞武能褚貢陣前亡第十五回 下 施神射孫仲陣前亡第二回 上 下揚州遏龍灘受困第二十九回 上 孫文臺擅闖中軍帳第二十四回 下 韓文約倒反美陽城第二回 下 釋英傑甘興霸歸服第二十七回 上 飛熊將陣前逞勇能第三十八回 下 衆反王明赴英雄會第三十一回 下 帝星出三英戰呂布第十二回 上 文仲業一退黃巾軍第二十五回 下 祭天地羣雄討董卓第三回 下 獅子樓衆英豪受困第九回 上 徐元直痛斥神上使第三十回 下 鬥張飛無敵將施技第二十四回 下 韓文約倒反美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