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漁翁得利?

在民間以來,就有得玉璽而得天下的典故。有了傳國玉璽,百姓就會認爲持玉璽之人乃是天命所歸。

“主公,這是何物?”

典韋手持雙戟,立於劉鵬身邊,見其自笑不已,便開口相問。

被典韋這一問,使的正在幻想他手持玉璽,登基爲帝的劉鵬驚醒過來,見四周的侍衛們也好奇的看着他,便道:“此物乃是先帝的一塊寶物,如今被本將所得,實乃天意。”

“惡來,賞小太監十金,讓其下去領賞!”劉鵬將傳國玉璽包好,下令道。

典韋身上也沒有十金,便讓侍衛們帶其到陳到那裡去領賞,等小太監走後,劉鵬眼中狠色一閃,輕聲對典韋用兩個人能聽見的聲音道:“惡來,此乃傳國玉璽!若讓人得知被本將所得,那就有無窮的禍患,那名小太監剛纔認出了傳國玉璽,但卻沒有說出來,可見此人心機太深,不能留。”

典韋可不是笨蛋,一聽此話就明白了,拱手道:“主公放心,俺這就讓人殺了那小太監。”

懷抱着傳國玉璽,劉鵬樂得眉開眼笑,在典韋帶侍衛去結果那小太監之時,劉鵬也將玉璽綁在金甲之內。

不多時,典韋便大步而回,到得劉鵬身前,輕聲道:“主公放心,那小太監已被解決!”

“惡來,從今天起,本將懷中此物,對任何人也不能說,而且你要時刻小心保護於它,就像你保護本將一樣。”劉鵬一指懷中的玉璽。叮囑道。

“主公放心。”

典韋一拍胸脯。保證道。

心情大好的劉鵬。便給一衆侍衛許諾了一些賞賜,等回到幽州之後,就立即兌現。畢竟現在每日征戰、錢財等事也不易處理。不過即使是口頭許諾,也很是讓一衆侍衛狠狠的高興了一把。

在破落的皇宮中,隨便找了個宮殿尚好之地,劉鵬便早早安歇了。

而陳到卻忙活了半夜,纔將宮中大火撲滅,而那萬餘將士更是累的精疲力盡。便直接在皇宮好點的地方倒頭就睡。

二日一早。

劉鵬便在士卒的吵嚷聲而醒,遂穿好盔甲,走出殿外。卻見到陳到正站在殿外,一臉不善的教育着士卒。不知緣故的劉鵬見此,問道:“叔至,何事發如此大火?”

“打攪主公清夢,實乃末將之罪!”陳到聽音而轉身,見是劉鵬後,忙拱手請罪道。

陳到自請罪責後,開口道:“主公。末將領兵無方,麾下士卒昨夜宿營之時。竟偷盜了宮中物品,末將懇請主公降罪!”

偷盜這種事情可大可小,對於愛惜羽毛的世家來說,那純粹是有辱家風,死亦不爲過!對於軍漢來說,出征打仗之時,隨時偷點錢財等物,那也是有的。

陳到領兵嚴於律己,麾下士卒發生偷盜之事,絕對是其最不希望看到的。可在征戰時期,別說拿點東西,就是殺人搶掠,在劉鵬眼中,也在正常不過。

況且士卒們從幽州出兵征戰,立經數千裡,拿點錢財這點小事不算什麼,不過這種習慣可不能養,否則他的幽州鐵騎以後也就同西涼兵一樣了,被世人喊成過街的老鼠,這樣他可就忍受不了。

“叔至,將偷盜錢財的士卒拉出去按軍法執行,汝跟本將也有多年,行事所爲本將也很清楚,此事與你無關,不必自責!”劉鵬在緩了口氣後,緩緩說道。

“諾”!

陳到領命之後,便將守在宮殿門前的士卒全部帶走。

在士卒們弄了點乾糧,隨便吃喝了點兒,劉鵬準備率領大軍出城之時,荀攸與太史慈一起而來。

正愁兵力缺少的劉鵬,當先下令大軍於洛陽北門安營紮寨,他則親自率領黃忠、太史慈二人及四萬鐵騎,前去追擊董卓。而陳到與荀攸則是留守大營。

在臨行之前,劉鵬叮囑了荀攸一些密事後,便急率領鐵騎出城而去。

一路急馳,日行五百里後,劉鵬便令大軍野外宿營。

這讓黃忠、太史慈二人俱是不解,按理以他家主公之性情,當速速行軍,直追前方的董卓,卻爲何追了一日就不再追了?

劉鵬有自己的考慮,在出洛陽前,他就告訴荀攸,若是曹操、孫堅、公孫瓚三人率領兵馬到得洛陽,就讓荀攸告訴這三人,說他已經日夜追擊董卓而去,讓這三人速前來支援。

這三人之中,曹操定是能看見追擊董卓的好處,別的不說,就光是董卓手中的天子,那可比一座洛陽皇宮值錢多了。

因此他斷定曹操定會說服其餘二人,一起追擊董卓,即使說不服孫堅、公孫瓚,曹操也會自己率領兵馬追擊董卓。根據歷史記載,曹操在追擊董卓之時,不慎中了李傕、郭汜二人的埋伏,才損兵折將,最後是族弟曹洪讓出了自己的座騎,才讓曹操逃得一命。

當曹操得知他率領兵馬追擊董卓的消息後,定會快馬加鞭的趕來。而劉鵬要做的就是坑曹操,讓曹操獨自去追董卓,而他率領兵馬繞在曹操身後,等曹操兵敗之後,再出兵追擊董卓。

況且他也早已在函谷關的路上安排了伏兵,董卓想就這麼輕易的將搜刮來的錢財帶去長安,那可是不行的,劉鵬還指望用這些錢財,爲他逐鹿天下增加籌碼呢。

董卓帶着幾十萬百姓去長安,定不會走陝縣,而是會走滎陽這條路,在歷史上,曹操也是在滎陽先受到李、郭二人的伏擊,後又被徐榮截斷退路,才兵敗險些身死。

劉鵬在歇息前,便派了數十名哨騎,分批前往打探曹操進軍之消息,和董卓逃走的消息。

二日一早,昨夜派出去的哨騎便回來稟報,稱董卓率領西涼軍,一路押着百姓們行動遲緩,每日行不過二百多裡,現距離劉鵬大軍也就八十多裡。

而曹操那邊那也傳來了消息,哨騎半夜疾馳,在離洛陽不足百里處見到曹字大旗、孫字大旗、還有公孫大旗、總有兵力兩萬多人,且都是騎兵。

聽到這個消息後,劉鵬立即拿出行軍地圖觀看,在滎陽之前的地方全部看過之後,才傳召黃忠、太史慈二人前來商議兵事。

等黃忠、太史慈二人到後,劉鵬直接開門見山的問道:“你二人誰願領三千精騎日夜前去追擊董卓?”

“末將願意。”黃忠、太史慈二人齊聲道。

在這二人的心裡,領多少兵卒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的主公從來不會打敗仗,既然這麼問,那肯定是有計策了。因此在這二人的心中,這件事無疑是件大功勞。

劉鵬見黃忠、太史慈都願意前去追擊,遂笑道:“漢升數次大戰,立戰功無數,這次就讓給子義吧!”

“謝主公!”太史慈忙出聲道謝。

黃忠遂笑了一下,大方的將此次奪得戰功之機會送給了太史慈。

“曹操、孫堅、公孫瓚三人正星夜而來,他們也想追擊董卓、劫迴天子,奪的名望!可這三人卻卑鄙無恥,竟想躲在本將身後,漁翁得利。”

劉鵬話音一落,按捺不住的太史慈忙罵道:“這三人也忒不要臉了!從虎牢關一路追在我軍身後,不費一兵一卒就進了洛陽,現在又想跟在我軍身後,行那漁翁之事,真是無恥之極。”

“子義且莫惱怒,靜聽主公之妙計。”黃忠聽完太史慈之話,再看自家主公臉上那一抹自信的神色,便開口勸道。

太史慈聞得黃忠之言,便不在開口說話,靜聽劉鵬的妙計。

劉鵬嘴角一笑,衝二人自信道:“曹操不是想躲在本將身後,得漁人之利嗎?那本將爲何不能躲在他的身後,也行那漁翁得利之事。”

“主公讓子義率三千精騎星夜去追董卓,難道是想.......!”黃忠臉色恍然大悟間說道。

劉鵬嘿嘿一笑,目露精光道:“就是這個意思,子義在追擊董卓的路上,要多造聲勢,讓那曹操誤以爲本將正率大軍全力追擊董卓,這樣他纔會快速進軍。”

“諾”!太史慈上前領命道。

劉鵬在說了一些密事之後,便讓太史慈領兵出發了。而他自己則是率領大軍距太史慈十里跟進。

一路策馬奔馳,官道上煙塵不絕、鐵騎轟隆!

“主公,曹操大軍已距我軍不足五十里。”黃忠得到哨騎的探報,忙將此事說了出來。

五十里?劉鵬騎在赤兔馬身上,嘿嘿一笑,從侍衛手中接過行軍地圖後,仔細了看一會兒,下令道:“前方五里之處,且有一條岔路,傳令大軍從此路進。”

“諾”!

行至五里之處時,確有一條岔道,道路兩側樹木衆多,秋風吹落之季、苦葉緩緩飄下!而這條岔道北連官道,東連羣山、道路可使四騎並排而行,算不上窄。

過了岔道二十多裡後,到得一片山腳下,劉鵬便令士卒下馬歇息,再派甲士用樹葉將官道與岔道連接之處清理乾淨,確保曹操不會看出破綻。

“主公,請喝水。”黃忠手提水袋,遞給劉鵬說道。

一路策馬疾馳,劉鵬到還真有點渴,便拿過水袋大飲一通,遂將水袋遞過去道:“漢升,派出去的哨騎一定要機靈,萬不可讓曹操察覺到什麼。”

第40章 無恥第8章 世家大族!第102章 幸災樂禍?第42章 槍矛森立第86章 田豫第121章 平息內亂!第5章 丁原第57章 滅烏桓(三)第4章 偷渡何後第78章 劉鵬戰趙雲第122章 張燕發難!第58章 新野第57章 羞辱曹操三人!第83章 皇后的風情第33章 回營?第21章 董昭的計策第21章 夜攻泗水關第127章 高處不勝寒!·第50章 董卓遷都第18章 泗水關第49章 黃忠遇伏第74章 主公第40章 青州?第82章 氣張寶第53章 絕戶計第38章 白便宜袁術?第7章 貂蟬第五十七 文聘第121章 平息內亂!第35章 陳倉(八)第9章 陣斬夏侯!第41章 徵張燕(四)第5章 呂布的算盤第15章 愚昧無知!第18章 劉備遁走第127章 高處不勝寒!·第113章 入陣第72章 戰孫策第19章 攻樂安!第13章 虎宴(三)第83章 離間計!第29章 殺鄧茂第25章 曹營戲志才第78章 伊人第29章 陳倉(二)第69章 比武第65章 暴怒第85章 結盟?第86章 演武臺第44章 馮氏第70章 赤膽忠心第21章 婦人之心第43章 私自納妾第2章 盧植第12章 曹操的八門金鎖陣第34章 三姓家奴!第66章 龐德第124章 找死?第73章 搶蔡琰第29章 殺鄧茂第41章 袁術到頭了第6章 洛陽皇宮第102章 幸災樂禍?第16章 平叛第70章 赤膽忠心第58章 蔡邕上鉤?第124章 搶劫?第38章 白便宜袁術?第72章 田豐出使第108章 煙火!第1章 穿越第51章 據中原第20章 貂蟬的媚第92章 投石車!!!第4章 偷渡何後第16章 不時之需第82章 戰車騎顯威!第70章 小喬第62章 滅烏桓(八)第22章 夜戰第42章 錢雪第70章 豔后哭泣?第12章 虎宴(二)第1章 洛陽風雲第17章 曹性第2章 張讓死第35章 袁術?酒囊飯袋第37章 商議!第11章 虎宴(一)第17章 調集兵馬第8章 吐血的劉備第10章 曹操中伏第13章 廣陽太守第33章 回營?第75章 激怒程志遠第40章 徵張燕(三)第4章 護衛總管第82章 佳人容顏第23章 杜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