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地之內的動靜很快驚動了營外的江沛軍將領,開始時,他們並沒有發現什麼問題,但是隨着河道中間突然升起的四道鐵索,然後營內跑出來大波揹負木板的人以後,他們很快反應過來,司州軍這是要架浮橋逃走。
於是,他也顧不得解縣的兵馬末到,而自己身邊除了一萬多步卒,也只有數十騎兵親衛。馬上下令大軍開始攻打營地。
隨着悠長的號角響起,河東軍開始向蘇致部營地發起了進攻。對於已經有一萬多兵馬逃馬的消息,這位江姓將領也知道,在他看來逃走的應該是司州軍的精銳,留下來的大部應該都是老弱傷殘之類,如果自己還讓些兵馬逃走了,那到時候真的不知道如何向太守大人交待了。
想着營內應該就是殘兵敗將,所以也沒有再考慮什麼兵法謀略,直接揮軍進攻,誰知道,一下子就踢到鐵板上面了。
要知道,營地之內,除了已經離開的兩千龍鑲營長弓手,還有足足三千精銳弓箭手在。看到江沛軍竟然不管不顧直接朝營寨西門發起進攻,守營校尉哪能不抓住機會。連忙派人將三千弓箭兵全部安排在西面寨牆之上,只待江沛軍進攻射程之後,萬箭齊發,片刻間便將讓江沛軍在寨前面留下足有千人,這才狼狽的退去。
退回去之後,重新整編兵馬,隨後心有不甘的江沛軍再次向營寨發起了進攻,只是這一次依然讓司州軍擊退,不過,這一次損失的士卒確實比第一次少多了,只有五六百人折損在寨牆之下。不過,即便如此,他也不敢再往營寨發起攻打了。
好在,沒有過多久,解縣的六千大軍也趕到了,此時,若是加上董卓軍的五千步卒,一共有近兩萬步卒在此。
於是他走到董卓軍領兵校尉面前與其溝通好了之後,兩人商議了片刻之後,才安排好出兵的事情。這一次,董卓軍也派出了兩千士卒參加進攻。
董卓軍一加入到攻打的隊伍中,立即就讓守兵感到了壓力,不過,好在營寨內還有數千的龍鑲營精銳,在這些精銳的配合下,第三次的進攻已經擊退,這一次,守兵又出現了人員的傷亡,不過好在都不多。三次進攻讓司州軍損失了近千士卒。
此時,浮橋已經架設得差不多,看到進攻已經被擊退,趁着這個間隙,守將便安排士卒開始撤退。等江沛軍將領發現這個情況,已經是一刻鐘以後的事情了。
他們馬上又派人返身進攻營地。這一次,大軍很快便攻入了營地之內,可惜的是,進入營地的近兩千士卒突然之間全部陷入了一片火海之中。
原來,所有的區域都被重傷的司州軍士卒放置各種易燃物品,只等董卓軍和江沛軍士卒進入,那些重傷士卒便都引火自焚,以爲自己的澤袍拖延時間。
見此情形,兩軍士卒再也不敢進入營寨之內。看到營寨之內的大火,兩軍將領馬上又派兵從西北角的河邊朝着北門方向而去,可是,當他們到達北門附近的時候又被燃起的大火給擋住。
無奈之下,大軍只得停下,等着火勢變小。
一個時辰之內,大火終於熄滅,可是此時,司州大軍已經安全撤到河對岸,而此時的營地也全部化爲灰燼。過河的浮橋也被大營之內的重傷員將鐵索的木樁燒掉,鐵索也掉入了河內。
至此,七千士卒和一千俘虜安全抵達涑水河對岸的約有六千士卒和一千俘虜。
而就在七千人馬開始渡河的時候,先行離開的兩萬人馬已經到了最後的關頭。經過近兩個時辰的你逃我追,現在大部人馬已經過了安邑城。看到城下蜂擁而過的兩萬騎士,城上諸人也都面面相覷,江沛道:“司州軍哪裡來的兩萬騎兵?”
城上諸人也都相視搖頭,還是徐榮老道,很快便看出來了問題,道:“不是兩萬騎兵,這是從猗氏城下撤回來的士卒,裡面至少有萬餘都是步卒。”
可惜的是,即便看出來了也只能乾瞪眼,城內已經沒有騎兵了。河東本來就沒有多少騎兵,自從董卓改變軍制以後,又沒有戰馬的來源,所以騎兵更加養不起了。加上江沛到達河東之後,與各城的實際控制者,以及河東的白波賊、去卑的匈奴騎兵都多次交戰,更是把爲數不多的騎兵消耗得差不多了。現在能夠拿得出手的騎兵只有兩千親衛騎兵,在這個時候,更是不敢將這兩千騎兵派出去。
正當徐榮扼腕嘆息之時,從西面又騰起了漫天的煙塵,見此情形,他不由得精神一振,知道是自家的騎兵已經趕來,雖然他是憤怒樊稠竟然讓如此多的兵馬從他的眼皮底下逃脫,但是也知道現在不是計較這個的時候。
於是,馬上向江沛道:“太守大人,馬上將那兩千騎兵派出去,將他們緾住,只需要一刻鐘的時間,本將的騎兵馬上就可以趕到。”
看到江沛還是有些不願,徐榮道:“此戰之後,本將替你向相國大人幫忙求情,讓你購買一萬匹戰馬,而且,打敗了皇甫超博,這裡面的馬匹本將一匹都不要,全部歸河東。如果太守大人連這個險都不願意冒的話,本將也無話可說,等騎兵到來後,本將立馬領兵撤回長安。”
徐榮的連哄帶嚇終於讓江沛同意了,馬上下令將自己兩千騎兵派出去,朝城外大部騎士衝了過去。
此時的司州軍,兩萬騎士已經拉成了長達數裡的隊伍,他們中間很多騎術不精的民壯和士卒在經過長時間的狂奔後,已經不可避免的落到了後面。趙雲諸部的騎兵雖然着急,但是也只得在後面和兩側護衛,如此一來,數千騎兵也就非常的分散了。
等安邑北門突然打開,從裡面衝出來兩千騎兵的時候,趙雲與呼延都已經來不及聚攏騎兵進入攔截,數百疲憊的白馬義從與突騎兵根本攔不住河東軍的兩千騎兵。